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天命在我 > 第17章 解文习武

天命在我 第17章 解文习武

作者:桉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14 15:51:27 来源:文学城

商悯听元慈姐姐讲课时,只觉得梦回小学。

只是这里没有拼音,每一个字的发音和意义都要元慈亲口说了她才能记住,如果这个世界的字形结构再简化一些,字典编纂再成熟一些,她肯定能认得更快。

武国流传的字典名为《解文》,乃小学宫的众多学士集体编纂,上面记了两千多个常用字,这书分好几册,摞在一起足足有一尺厚。

就是《解文》检索起来不如前世的字典方便,它不是按照偏旁部首和读音检索,而是按照文字起源的类别检索的。

比如《解文》第一部介绍动物类的字,比如鹿、豚、象、犬;第二部介绍植物类,例如竹、草、花;第三部介绍生活常见器物,如碗、罐、刀剑……

在介绍这些字的同时,还会附上这些字的古今异义和常用词组。

总体来说,这字典写得相比于前世十分原始,可对比今世的古代社会又有点超前。

写得原始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在文字没有简化、拼音也没有发明的时代,有一本统一的字典已经很不容易了。

读书识字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门槛,这《解文》根本不是给学龄儿童识字用的工具书,而是让已经有些基础的人增长知识用的。

一上午过去,商悯已经会认五百个常用字了。

大多数的字她只需要过一遍就能会读,但是距离会写还有点距离。这种类似于小篆的文字字形结构过于复杂,很多字写的时候不像是写字,反而像是在画简笔画。

这就好比许久没有手写汉字的人看到大多数字都会读,但真到写的时候却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商悯小学毕业后就再也没碰过毛笔了,她提着毛笔在黄色的宣纸上费力地描摹字形,写得手都酸了。

等一整张字临摹完,她气闷地扔下毛笔道:“这字形应当简化,不仅不便书写,连认字都如此困难,实乃累赘。”

元慈讶异道:“悯儿也如此认为?”

“也有其他人认为字该简化吗?我要将此人引为知己!”商悯大喜道。

元慈噗嗤笑了,“右相大人便是这么倡议的,可惜遭到各地学宫的反对。”

“是姑姑?此举明明大有裨益,人人都能识字,人人通古博今,武国何愁不兴?”商悯费解道。

“我们如今用的这字,是从百圣临朝的年代流传到今日的,被称为篆文,虽复杂原始,但据说有沟通天地之能。可惜百圣的时代已然逝去,世上早没有圣人了,什么沟通天地之能?多半是编出来的。”

元慈有自己的见解,不急不缓地对商悯道:“悯儿你可知道,当今凡是王公大臣之后,基本都对外称自己的祖先是某个圣人,就算祖先不是圣人,硬扯也要扯上点关系,如此得位才正。既然这字是圣人流传下来的,圣人之后当然要好好用着。上面的守旧不革新,下面的又忙着耕田种地,不通文法,字如何能变呢?”

商悯经姐姐这么一点拨就想到,文字不革怕不止是守旧的缘故,这文字也是上层阻断下层往上爬的手段。

但她很快又想,朝鹿的小学宫是有平民之后的,武国的阶层晋升之路似乎没有被堵死?

商悯这么想便这么问,元慈当即细细答道:“这政令是右相大人十年前担任‘司典’一职时颁布的,武国各地书院不少,书院之中富家子弟居多,只因学生需得到七品官员以上的举荐信才能进,赵大人免了各地小书院的举荐做法,让普通出身的孩子进书院进得容易了些。”

但也仅仅是进得容易了些。

“司典”一职,顾名思义是掌管各种书籍,相当于图书管理员和教育部部长的结合体,属于正三品官。

元慈还跟她讲共有九司,分别是司典、司马、司农、司律、司吏、司礼、司户、司工、司灵。各个官员各有其职,商悯大抵理解每个官员负责大致是什么工作……就是这司灵,到底是主管什么?光从名字也看不出来,元慈姐姐也没有细说。

商悯嘀咕:“我姑姑颁布这个政令,怕不是被骂得狗血淋头了吧?不过我父王一定是支持姑姑的,不然这政令也推不下去。”

从这一点看,商溯与赵素尘能当金兰兄妹是有原因的,二人政见相同,所走的是同一条路。

“那是自然。”元慈道,“小书院的准入门槛降了,朝鹿小学宫也是。小学宫不比书院,能在这儿学习的要么学识过人,要么出身贵重。进小学宫不需举荐,只需通过考试和面试。”

商悯愣愣道:“这规则……听起来好亲切。那当官也是需要考试吗?”

“当官需举荐,如今朝堂上微贱出身的官员有是有,但是少,得势者有,但更少。”元慈笑道。

“要是一大群耕田种地的平民通过考试在朝堂上与各方官员平起平坐,那岂不乱了套?”她忽而一笑,“不过我觉得呀,我们赵大人倒真想这么干呢。”

商悯听罢,不禁感慨她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姑姑还真是……前卫。

可想而知,这些政令的推广一定会遇到诸多阻力,其间的利益拉扯定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理清的,不然也不会十年过去才开了个小头。

不过好歹算是开了个头,万事开头难,今后的武国朝堂,也不知会变成什么光景。

“其他诸侯国也有这么干的吗?”商悯好奇地问,“我姑姑是第一个提出考试选拔官员的人吗?”

“我们这位赵大人,可不是第一个提出此法的人。”元慈道,“有本作者不详,不知从什么年代流传至今的《科举法详解》便记载了这种办法,可惜此书一问世就被各诸侯国列为了**,我也是听父亲提过一句,就连我父亲也没看过这书呢,世上流传下来的不过只言片语。”

商悯道:“真想亲眼看看……”

元慈笑笑,道:“我记得百年前有个小国名叫邹国,其国主想要推广科举法,结果邹国宗室合谋反叛,鸩杀了国主,后来各国出兵,把邹国给灭了。当今大燕,早已没有邹国之名。倒是有些消息,说《科举法详解》是邹国主所作,也不知是真是假。”

商悯哽住。

她有些怀疑这位倒霉邹国主是位穿越者……或者说游太虚者。只是比较不幸,想要效仿其他穿越者干一番改天换日的大事业,却被现实无情击垮。

政治毕竟不是儿戏,一步行差踏错,就会是万劫不复,更别说科举法的步子实在是迈得太大了。

元慈将商悯一上午写的字一页一页看过,鼓励道:“悯儿进步神速,再过几日,读书应当无碍了,之后细心练字就好,字可是一个人的脸面。”

商悯脸一红,小声应好。

她的字宛如鬼画符,实在是不堪入眼,元慈姐姐的勉励之言相当委婉了。

“姐姐留下来一起用午膳?”商悯道。

“不了,我答应了爹娘要回府呢,下次吧,悯儿妹妹,我们明日见。”元慈微微行了一礼,退出璇玑殿。

商悯这位元慈姐姐不仅为人和善,而且学识也好,一些观点很有见地,定然是被细心培养过了。

若说元慈和商允这对亲姐弟有何不同,商悯会答,元慈更有分寸感,言语亲切柔和,但是很懂得与她保持距离,既不会过度靠近,也不会让人觉得疏离。

商允就不是这样了,他见到商悯时还想上手抱她呢,可能是从前笑闹惯了,他对商悯就没什么忌讳之处。

元慈明显比商允要成熟一点。商悯观商允言行举止,觉得对方是真把她当亲妹妹,可是元慈……商悯敏感地意识到,这位姐姐更多的是拿她当大公主。

午膳丰盛,商悯学了一上午早就饿了,看着桌上的红烧鱼和焖羊肉食指大动,高高兴兴地多吃了一碗饭。

下午她可是要去习武的,要适当多吃一点,不然没力气练。

待午膳结束她歇了一个时辰,便赶往演武场。

杨靖之已在演武场中等候。

他卸下了一身盔甲,穿收袖束腿的轻便装扮,身姿挺拔,瞧着很是利落。

一见商悯,他就躬身道:“大公主。”

“免礼。”商悯直接上手拽了一下杨靖之的胳膊,在他微愕的眼神中道,“靖之大哥,又不是人多的场合,别行这些虚礼了,累得慌。”

杨靖之直起身无奈道:“是,悯儿妹妹。”

商悯也换了衣装,一身玄黑色,同样是收袖束腿的装扮,环佩与发饰都已去掉,头发也束了起来,方便习武与骑射。

“既然是温习武艺,那我们就省去说教的步骤。”

杨靖之拍手,有几名侍卫举着一柄长约六尺的长枪走来,恭敬地递到商悯手中。

他唇角勾起,同样接过一柄长枪:“悯儿妹妹,请赐教!”

长枪一入手,商悯指尖触摸到木质的枪杆,下意识感到一丝兴奋的颤栗,她五指一握,耍了个枪花斜指地面。

朗声道:“靖之大哥,请赐教!”

架空架空,架得很空。有些时候觉得疑惑的地方可能是伏笔,慢慢看吧,我慢慢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解文习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