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天机:破绽 > 第4章 第 4 章

天机:破绽 第4章 第 4 章

作者:李夸父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6 06:13:44 来源:文学城

她再一次逃脱了。

一阵冷风刮过。

那和尚打了个哆嗦。他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身处在暴风雨之中,百思不得其解,捡起地上的斗笠,急匆匆跑去躲雨。

他的眉间,无来由地显现出一道红色火纹,很快又暗淡下去。他对此毫无知觉。他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来到此地。

“阿弥陀佛。”和尚嘟嘟囔囔地寻找安身寺庙。

皇城的西北角,是高矗的灵台。一对官员在灵台内烤火烧酒。

“大人。”一人身穿太史局博士弟子员的服色,恭恭敬敬地为对面的官员递上一杯酒。

官员穿的是大唐四品官服。他五官深邃,面部线条如刀刻般犀利坚硬。他抬起手,制止了学生的献酒:“我不饮酒。阿辰请自便。”

学生便收回酒杯,放在一旁。又重新为自己也温了一杯酒,喝了一口,一股暖意从腹底升起,脸色红润了许多。“大人。今日未时之后,一直忧思难解。可是为了这场雨?”

“是。息昙大人被秦王召见,应也是询问雨讯。”这四品天官是太史局的中官正刘衡。

“这雨……虽然有些蹊跷。可是,四季之中,偶有测算之外的天象,也在意料之中。秦王为何如此在意?大人又为何如此忧心?”阿辰脸上有些红光。

看来,酒量并不好。

刘衡垂下眼睑看着跳跃的炉火,良久,才侧头去看灵台之外。滂沱大雨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

阿辰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善解人意地笑起来:“大人,可是担心散堂之后,雨没停,不好回府上?”

刘大人相貌堂堂,有龙凤之姿,身姿挺拔,平日里不爱说话。除了太史令息昙大人,没人知道刘大人的来历。

太史局的官员很少在众人面前出现。上一次祭天大典,息昙大人的汉话不好,便让刘大人替他主持祭天大典。

由于息昙大人来自异国,又是异教僧人,皇帝格外宽恕,并不要求太史局官员统一服色。

所以刘大人并没有按照礼制穿官服,而是身穿星斗元君袍,在晨曦升起的那一刹那,身上紫光万丈。他手持上古卷轴,念动安国咒的那一幕,让很多郡主县主芳心大动,陶醉不已。

从那之后,就不断有郡主、县主或跟着父兄或结伴同行,来太史局的附近逛。都是盼着等太史局点卯或者散值的时候,能见到刘大人一面。

可惜刘大人始终一语不发,视而不见。他与息昙大人住在一起,而息昙大人身为太史令,掌管朝廷吉凶,住处十分低调神秘,有皇家护卫团团围住。

因而,这些郡主、县主都没办法打听、窥见刘大人的家室。而唯一知道他是否成家的,就是息昙大人。

息昙大人是天竺国来的圣僧。自然没人敢去找他打听刘大人的私事——至于那些皇家护卫,要撬开他们的嘴,除非拿到皇帝的手令。郡主们再怎么放肆,也不会惊扰圣上。

心痒难耐的郡主县主,就开始借故靠近太史局其他官员。

阿辰就遇到好几个女子向他送礼,想打听刘大人的私事。但是阿辰不为所动。刘大人对所有博士弟子员都一视同仁,没有冷落出身贫寒的阿辰,这让他打心底里亲近刘大人。

所以,他借着酒意,想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刘大人。哪怕做妾,也是高攀。

这应该是妹妹最好的归宿。

所以,他也想试探一下刘大人的家室。

刘衡抬起眸子柔和地扫了阿辰一眼。那眸子的颜色像极了佛前供奉的琉璃。

阿辰也定定地看着刘大人。

刘衡微微一笑,搭在膝上的手,微微抬起食指,又落在膝上。“馆舍就在皇城之内,我并不难。”

可是,要穿梭皇城内外、往返南北羁旅的人们,恐怕要遭殃。

刘衡缓缓站起身,走到灵台之外的飞檐下。

天上黑沉沉地,浓烈得化不开的黑,隐约还能透过暴雨看到一个极其缓慢旋转的漩涡。

这一切,理应前所未有,但又似曾相识。他看向皇城的西北方向。

那里是秦王府的所在。秦王近日已经回到长安,却未通报皇帝和太子。

若非秦王召见息昙大人,恐怕整个朝廷都没人知道秦王在京都长安城。

“刘衡研读过所有的上古星图和占卜。他的算法,万万不可能出错。这场雨只是个意外。还望秦王明察。”秦王府内,息昙大人神情有些焦虑。

他喝不下茶,侧过身子,对秦王作揖,委婉地提出要返家的请求。

秦王已经扣着他一个时辰了。

这一个时辰里,雨势不曾减弱。这让太史局“旱冬”的推算,越来越站不住脚。秦王一向不喜欢太史局,恐怕要借这个机会,找太史局麻烦。

秦王端坐在案头之后。案桌上摆满了各地送来的军情和文书。

不少都带着绝密的漆印。这些反而是对朝廷公开的军国大事。

还有一些看上去没有任何显眼的标记,只有捆绑卷轴的带子,花样极为特别。是秦王府独特的标记。

外人不得见。哪怕是皇帝,也不知道这批文书的存在。

息昙大人离案桌甚远,又是坐着,自然也不会看到。

秦王没有说话。

息昙大人听着屋外的雨势,又看看没有任何情绪的秦王。心里还惦记着其他事,显得焦灼难安。

“息昙大人,你有急事吗?”秦王终于开口,慢条斯理地掸了掸他束紧的袖口。

息昙大人正要点头承认,看到秦王腕上的臂鞲,突然闭口。

秦王回到京城,也穿得如沙场一样……息昙只觉得眼前似乎出现了刀剑的寒光。

他不由得叹了口气,低头低声说:“下官不敢。”

秦王哼笑着说:“父皇迷信汉人的阴阳五行,对大人的占星术更是言听计从。本王可不敢让大人自称下官。”

息昙并非阴阳五行出身,也非以占星术为主。他听出了秦王要刁难的弦外之音,虽有心辩解几句,但又作罢。

两人静坐了又一个时辰。

息昙不敢再有异动。只是,一直坐下去,也不是办法。

他偷眼看秦王,秦王在看着书卷。最终,息昙还是下定决心,酝酿了片刻,才说:“下官日前倒是遇到一些趣事,秦王刚回京,恐怕还未知晓。”

秦王放下了案卷。“息昙大人,有劳。”

息昙只好把日前的观测说了一遍。

在刘衡测算物候时,算出旱冬。可息昙日夜查看云气走向,认为“旱冬”不符合天象。

两人便一起查阅古书,最后在息昙带来的一本书中,找到了蛛丝马迹。

那本书里写了一件道听途说的事,东方汉国因为一次奇异的云观而献祭了一名巫师。书里所言,干寒之昼,汉地王畿墨云骤积,无水而成雨,雨如长竹、如巨珠,狂风,云不散。

息昙说完,故作镇定地看着秦王。

秦王正好顺着他的视线看过来。

息昙心中一寒,不由自主地继续说下去:“那本书还提到,这种天象……这种天象是真龙出没。……要、要下三天三夜,下满之后,会在骤然之间云破日出,续上未时的日轨。”

“此言何意?”秦王陡地站起来。

身披铠甲的将军之威,把本就心虚且在异国战战兢兢的息昙吓得跪在地上。

“将军!”息昙稳住了心慌,看秦王满面阴云密布,连忙说:“那只是古书记载,不可全信!所谓真龙,含糊其辞,难以捉摸。所以,下官和刘衡也不曾将此事放在心上。”

真龙?此话一出,已经击中了秦王的逆鳞。“到底谁是真龙?父皇可知晓此说法?”

如果父皇知道他回到京城,又遇到真龙出没的异象,难保父皇不会浮想联翩。

秦王背过手去,在背后双手握紧了拳头。

“没、没有。下官和刘大人绝不会轻信古书。更不可能将此事做准,报与皇上。”息昙冷汗直流。

秦王握紧的拳头才缓开了一些。指尖在掌心里留下深刻的痕迹。“哼。你们一张嘴,父皇就要大兴土木造宫殿、灵台。百姓辛苦劳作,军士舍命杀敌,倒是搏不到半点青眼。”

秦王并未说明是谁不对百姓将士青眼有加。

但,自然是指皇帝偏心。

“是。是。”息昙也只能匍匐在地,连声附和。

谁让他孤身陷入秦王府。谁让他一开始咬定说这场雨只是意外、而后又扛不住秦王的威压,把实情说出来呢。

真不该自己一人前来秦王府。应该无论如何也要带上刘衡。

怪只怪刘衡今日当值。

“你给本王谈谈这真龙之说。”秦王确定父皇不知道这场雨的含义,心中放松了不少。对真龙之言有了兴趣。

息昙也只能把自己所知所学都尽量简单地传授一遍。“真龙之说,各有宗派。以汉地阴阳五行最博杂。但各家又是不传之秘,外人只能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不传之秘?本王看是无稽之谈。坐了江山,就是真龙。坐不了,就说非龙。说到底,还是靠自己。”秦王傲然说道。

息昙语塞。

秦王瞟了他一眼,这天竺高僧,学问不知道多少,胆子着实太小。“大人,请继续吧。”

息昙像个被操纵的傀儡,听到秦王指令,又接着说:“据下官了解,真龙理应是布雨的行云所化。世人以讹传讹,便说成了龙。还附会天命所选之人,乃真龙天子,会引发各种异象。如果行云异乎寻常,或许是物候、山川方位和风气变化所引发。这些变化,不在太史局的掌控之内,所以,测不到这场雨,太史局也没有在意。”

“说来说去,就是测不出,无能。”秦王毫不掩饰对太史局的厌恶。

息昙脸色不豫,只是在天策将军秦王面前,也不敢发脾气。

古往今来,哪朝哪代,能毫无意外地测出每一日的风云变化?

秦王分明是要冲太史局发泄不满。

三日之后,已经酿成洪水泛滥的大雨,突然停止。

明亮的白日跳出云头。长安城里的鼓,捶响了未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