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天汉之国 > 第421章 我们不一样

天汉之国 第421章 我们不一样

作者:安化军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2-24 05:14:50 来源:转码展示1

看着众人,王宵猎缓缓地道:“军队是干什么的?其他的地方我不讲,我也管不到,只讲我们这一支军队。在我的眼里,军队是保家卫国的,是抵御外侮的。不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这支军队还有什么用处?一句话,军队是对外作战的,对内保护的!”

“有人说,军队对外作战,那要是境内发生了叛乱怎么办?大的方面来讲,如果施政没有问题,百姓能够吃饱穿暖,知道只要辛勤工作,努力学习,将来会有更好的生活,为什么会叛乱呢?如果受到了人的蛊惑,比如邪教,或者境内有外族人群,发生叛乱也不会规模太大,不应该动用军队就能平定。归根结底一句话,境内不稳,首先是执政者要自省。其次,尽量不要动用军队平叛。”

这是政权对军队的定位。王宵猎想了许久,才最终确定下来。宋朝对军队的定位,应该是朝廷之鹰犬,天子之爪牙。以什长之法,阶级之辨,使之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既维护皇权,又保证其不对皇权产生威胁。只是从立国不久,便就外不能御强敌,内不能护百姓。

把军队定位为保家卫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是世上的事情,不是说说就算了,而是要真地做到。王宵猎决定这样做,下了很大决心,要有许多配套政策。

说到这里,王宵猎笑了笑。道:“世间事,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军队保家卫国,就还要有一支维持境内治安的力量。不只是如此,若是太平时候,仅御外敌的军队,花许多钱,官府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呢?一句话,有许多事情要做。《司马法》言:‘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粗,国容入军则民德弱。’把军队用于国内,就是把百姓视为敌人,是不行的。”

这个问题,初想很简单,细想又包括太多。王宵猎不想过多纠缠。

“本朝的官职,向来分文武。如果细分,禁军中的武将又不是普通的武职,一般称军职。你们从军校学成出去,做的是军职。有什么不同?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是一份工作。公事之外,每个人还有自己的生活。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做什么想什么都可以。军职不一样。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特殊的身份。人在军中,就没有什么工作内工作外,一切服从军令。这样的工作,当然与普通的官职不同。与此相适应,同样的品级,军职的俸钱应该更高一些,待遇更好一些。离开军队的时候,也应该会得到一定的补偿。在军中,家中的事务,应该得到官府的帮助。这些我们正在开始做,只是还不完备。你们放心,数年之内,该有的都会有。你们尽心为国效力,我不负你们!”

听到这里,王中孚看了看身边的舒继明,不由面露喜色。

宋朝从制度上并不苛待武将。同样的品级,武将的俸禄会高一些。立了军功,迁转时跟进士出身一样是双转。以狄青为例,仅用六年时间,就从最低级的武将,做到了管军大将。在宋朝,管军大将是武将升迁的顶点,待遇类比执政。又用了八年时间,升到了枢密副使。接着平侬智高,升任枢密使。在枢密使的任上,狄青做了四年。嘉佑六年,宋仁宗病重,不能视事,狄青遭到攻击,加同中书门平章事,以使相出知陈州。在陈州任上,狄青很快病卒。

对于狄青的遭遇,宋朝人很少有什么话说。他武将出身,在皇帝病重不能理政的时候,应该自动辞去枢密使职位,以免人心生疑。不辞职,就遭到了文臣的群起攻击。这跟宋朝重文轻武没有关系,是正常的政治行为。到了明末、清朝的时候,一些文人发明新论,说狄青无端被文臣攻击,从而使武将寒心。

宰相之职,天下政事无所不管。宋朝的人经常用范仲淹赞寇准的一句话说宰相,左右天子方为大忠。这个职位到了宋朝,实际上已经不可能让武将担任。狄青任枢密使,实际上已经是武将的最顶端。狄青不是第一个武将任枢密使,也不是最后一个。

以狄青为例,在他的仕宦生涯中,与文臣的矛盾有。但如果说因为他是武将出身,就被文臣所轻视,所压制,是不符合事实的。最后他被攻击去职,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四年枢密使,时间足够长了。任职时间比狄青更久的,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很少见。最后被攻击,主要的原因是仁宗病重,狄青恋位不去。这个时候为了政局稳定,大臣必然逼走狄青。

宋朝是不是重文轻武?是的,几任皇帝对此都有明确的态度。宋朝的军队不能打仗,是不是因为朝廷重文轻武?不是。武将当不了宰相就寒心了?现代社会,正常的国家,有几个会让将军做国家无首?

宋朝的军队不能打仗,根本上说,是从晚唐五代开始朝廷对军队的态度有了变化。由此而带来的组织、制度、训练等等,导致了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为什么晚唐五代某些藩镇的军队很有战斗力?甚至远强于宋军的战斗力?只能说,时间短,一时的战斗力很难保持。如历史上不足十万女真人军队,击败了李自成,横扫了整个中国,战斗力何其强大。几十年后,战斗力就大幅下降。到了晚清,面对列强,更加是不堪一击。如日本***,二战开始的时候,迅速横扫东南亚。仅仅几年之后,就不值一提。

从宋朝之后,中原王朝对军队的定位出现了问题,军事制度没有适应社会发展,跟崇文抑武或者重文轻武可能有一点关系,但绝不是重要的原因。

每到国家危难的时候,总有一些文人,以拯救国家、拯救民族为己任,站出来大声疾呼。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对国家和民族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这不能否认。在条件有限的时候,他们尽自己的所能分析国家和民族失败的原因,提出改革的意见。这种想法当然是好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后人应该给予他们尊重。但是,他们得出的结论,大部分时候是不正确的。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些不正确,留待后人仔细研究,进行改正。因为在他们做这些工作的时候,确实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做这些工作。

说宋朝、明朝灭亡是因为崇文抑武,是因为对武将不尊重,而对于军队本身的问题没有认识,与提出的人的身份是相符的。这没有什么。更不要说在提出这种说法的时候,这也有现实意义。但对于后人来说,历史不能这样糊涂下去。

对于历史问题,这样稀里糊涂的事情有很多。

清朝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时间,对汉族的压制是实实在在的。在清朝,民族压迫,与常说的封建压迫一样,对于人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压迫,足够改变一个民族的外在面貌。民国几十年,新中国几十年,还不足以消除影响。

人们常说,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就汉族人什么都不行。实际上当人们审视中国历史,重新挖掘汉族的传统,突然发现,汉族才是真正能歌善舞的。因为只有汉族,从两三千年前起,就把歌舞从聚众而歌、聚众而舞的单纯抒发感情升华,从理论到实践,成为祭祀、朝廷仪会的内容。

人们还说,这个民族能征善战,那个民族能征善战,汉族人胆小、怯懦。真正审视历史,会发现那些所谓能征善战的民族都被汉族人打败了。一些人这些话说顺嘴了,以为什么都可以胡说八道。出来个美女,竟然敢说,上帝撒颜的时候只有汉族人撑起了伞。脑子坏掉了。

从列强打破国门,许多仁人志士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从文化到传统,从政治到经济,几乎无所不包。中国的每样东西都是错的,什么都是需要改的。怎么改呢?你看这个国家这样,那个国家那样,最好改成他们的样子。甚至有些人走火入魔,认为连人种最好也改掉。

影响最深远的,是军队不行因为重文轻武,文化不行因为儒家。有什么鬼关系?说理由,能一二三四五说出一堆。但这些理由,真是中国落后的原因吗?

批孔的时候,教员不只有上半句,还有下半句。改革的时候,邓不只说必须改革开放,同样还有下半句。不能只记住上半句,把他们的下半句忘了。

说起历史,人们经常遗憾、痛恨,想找个借口发泄。这些发泄的借口,说得惯了,顺嘴了,往往就开始偏向不好的方向。比如宋朝,因为外战不行,被称为大怂。这是正常的。但因为说惯了,就开始接受异族的观点、习惯。比如说宋朝其实是三国,因为俄语称呼中国的发音类似契丹,就说中国是契丹,这些已经走在了危险的边缘。

中国文明,经历了许多苦难、失败、挫折,从泥泞中一次一次站起来。这个过程很艰难,充满了血与泪。祖先或者抗争,或者屈服,甚至有人助纣为虐。对于这样的历史,对于这样的祖先,作为后人我们可以歌颂或者批判,但不能够嘲笑,甚至讽刺,因为这是我们的历史。

苏联的钢铁同志提出了历史的五段论,实际与中国历史和国情并不相符。新中国建立后,为了符合五断论,对历史的解释有许多与事实不相符的地方。这种削足适覆的方法,会导致大量问题,这是难以避免的。不必苛责前人,他们受限于历史条件。但作为后人,还是要寻找合适的描述。

人们聚在一起,谈起历史,谈起历史的各种变化。经常会有人说,如果中国当时是什么样子,会如何如何。各种想法都有,有的被多数人接受,甚至成了金科玉律。

比如宋朝没有灭亡,明朝没有灭亡,中国会不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会不会大航海?会不会发生帝国主义战争?如果你回到宋朝,回到明朝,会怎么救中国?

怎么救中国,王宵猎现在只有大致的原则,无法详细的描绘。但他知道,怎样是错的。

是不是要结束封建社会,走资本主义?肯定不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早就结束了,秦始皇统一六国设郡县就结束了,你想去结束什么?新社会是要总统制、议会制还是君主立宪制?每一样都错。

为什么错?因为我们是中国,我们不一样!因为我们不一样,不管是在英国、法国、德国还是美国、俄罗斯发生的,都不适合。最近的日本抄得自己都糊涂,更不要说了。

我们不一样。不一样这三个字,必须清楚认识。没有清楚认识,觉得别人做得好,我可以抄,那就是小孩子在过家家。孩子热闹一下可以,成功是不可能的。

如果设想掌权之后,怎么发展资产阶级,怎么扶持资本家,怎么打击地主,就错上加错。甚至想学英国搞圈地运动,让农民失去土地,就完全是犯罪了。

为什么?因为我们不一样。外国的历史可以借鉴学习,但不能抄。历史即使发生了,也并没有把答案告诉你。不管是照抄外国的经验,还是照抄历史,只能够是错的。

这就跟小孩子做家家一样。有小孩说,我看见哪个人这件事是这样做的,大家都信他。如果有人质疑那样做是错的,会被别人嗤之以鼻。如果有人说,我认为这件事应该这样做,不必照着大人的。那么别的小孩子会一起笑话他。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

因为是孩子,因为是过家家,他们自然可以这样。哪怕那个提出自己想法的孩子,因此而被大家打压了,也可以一笑而过。等他们长大了,这件事情也就忘掉了。

大人不行。国家、民族、文明更加不行。

教员天生聪明,从小学习出众。虽然在图书馆的时候,那些大人物瞧不起他,他连跟人家说句话的机会都找不到。但国共合作,教员依然出任高官。

这样的人,建立了根据地,当中央来人的时候,依然靠边站。他的理论,说服不了几个人,更没有几个坚定的属下。他那一套谁愿意听呢?大家愿意听的,是理论家讲苏俄什么什么样,他们当年是怎么做的。只要我们照着做,迅速可以取得胜利。

实际上呢?教员靠边站了,没有权力了,危机也就来了。事实证明,没有教员,其他人加在一起也挡不住校长。在教员面前,校长像个孩子一样,毫无还手之力。但没有教员,校长也是孩子王。

我们不一样。这句话虽然简单,在有的人眼里,甚至是废话。但实际上,真正能把这句话想明白可不容易。能够在实践中遵行,更加不容易。教员有没有错误?当然有,而且很多。但教员有最伟大的功绩,把主义中国化。其实何止主义?从外国学来的知识,都面临中国化的问题。不中国化,种下了龙种很可能养出跳蚤。只是中国化,对很多人来说太难了。

问一问周围的人,中国应该怎么办?如果滔滔不绝讲出一大套理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就可以断定这个人想的必然不周全。如果有人说,我认为应该像美国那样,像日本那样,像德国那样,就可以认为这人完全不入门。

前一段时间,国家提出共同富裕。有一部分人兴高采烈,说中国不学美国了,要学德国了,开始夸夸其谈地介绍德国的经验。很快无声无息了。为什么?我们不一样。

知道了历史,如果让你回到民国做个领袖,能不能成功?如果你的对手之中没有教员,有可能成功。如果你的对手中有教员,你选择了与其作对,则肯定不能成功。因为教员本身就选择了当时最应该走的道路,在他的面前,你可能像个孩子。大人不跟你过家家。

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历史又如何?对于王宵猎来说,必须明白中国是中国,我们不一样。不要说学外国,就是学新中国,照搬也一定是错的。大人的学习,本来就不是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