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 > 第4章 四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 第4章 四

作者:写离声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2-25 14:01:20 来源:文学城

随随也没想到,堂堂齐王的别院,竟然这么荒凉。

园子占地倒是挺广,足有半坊之大,然而长久没人住没人精心打理,草木随意生长,荒草足有半人高,几乎把路都掩住了。

破旧的楼阁台馆掩映在黄叶中,说不出的凄凉萧索。

大白天的,一走进这园子,后背都凉飕飕的。

说是鬼宅她都信。

春条瞪大眼睛,脱口而出:“这……这地方能住人吗?”

她随即发现自己失言:“奴婢不是这个意思,老伯别见怪。”

福伯也有些不好意思,摸摸后脑勺:“这园子是有段时日没住过人了。”

他领着他们往里走,一边介绍这园子的来历:“这山池院原是世宗朝寿安公主的庄园,我们殿下在边关立下赫赫战功,陛下圣心大悦,特地赏赐的,在一众皇子中是独一份。”

老苍头一说起自家主人便难掩自豪,连酒糟鼻都变得更红了。

“寿安公主?”春条一听这位公主的大名,脸色更白了。

这位公主以奢靡无度、嚣张跋扈著称,最后不得善终,和驸马一起卷入谋逆案,阖家上下几百口人都被处斩。

随随同情地瞥了她一眼,据她所知,寿安公主被赐死时就在这山池院,一起被缢杀的还有她的二十八个面首。

幸好她不知道这些事,否则怕是连觉都睡不着。

老苍头道:“本来陛下是要从府库中拨钱修缮的,但我们殿下恤民爱物,不比城里那些膏粱纨绔,说反正没人住,不必花这份冤枉钱。”

这不是有人来住了么,春条忍不住腹诽。

随随却是一笑:“殿下是大好人。”

朝廷缺钱,永光年间一场大乱,关中遍地疮痍,十室九空,元气一直没恢复过来。

动乱中毁坏的道路、河道都没修缮,南边的米粮绢帛很难运到京城,河北又有军阀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税粮到不了长安,边境还不时有风尘之警。

朝廷有多缺钱,没人比随随更清楚了。

福伯歉然道:“不知道娘子要来住,本该修缮一下的,改日老仆禀报殿下,找人来修葺一番。”

随随望了望朱漆剥落的廊柱,廊檐下厚厚的蛛网,笑道:“不必麻烦,我是粗人,荒郊野地都睡得,头上有瓦、四面有墙便很好了。”

倒是个本分人,福伯心道。

“娘子放心,”他语气中多了几分诚恳,“殿下从不亏待身边人的。”

随随点点头。

她并不以为桓煊这是故意磋磨她,这园子他自己说不定都没来过,他至多吩咐一声,这些琐事不可能亲自过问。

但是下面人当然会揣摩主人心意。他的态度决定她的处境——被发配到这地方的女人,自然不值得费心。

越往里走,春条的脸拉得越长。

随随却很满意,行军打仗餐风饮露是常事,眼下有片瓦遮身的确已经不错了。

何况比起进王府处处受拘束,时时有人盯着,还是住在这里自在。

园子虽残,占地却广,走起来着实费劲。

整个山池院便是个大园子,亭台馆阁散布在园中各处。

福伯把主仆俩安排在枫林深处的一座小院子里。

匾额上的漆都剥脱了,依稀能看到“栖霞馆”三个字。

秋日草木凋残,早梅尚未开放,园子里只有这处景致尚可。

这座馆舍还有个好处,有一条小径直通主院清涵院的后园,方便齐王下榻时召人侍寝。

若是他没这个兴致,那里的动静也不会打扰到他,可谓十分周到了。

清涵院倒是新建的,皇帝大约也觉得赐儿子一座鬼宅不太像话,于是将寿安公主原来的居处拆了,重新选址建了个三进院落当作正院。

自然,没有齐王发话,随随是不能踏进清涵院的。

随随沿着林中小径穿过枫林,少人打理,林中枫树肆意生长,红叶如火,仿佛要将小径上的荒草点燃。

福伯将人带到,把院门钥匙交给春条,对随随道:“老仆便不妨碍娘子歇息了,老仆和手力、护院都住在前头,娘子缺什么着人来要便是。”

他顿了顿又道:“小厨房在东边,穿过林子就到了,柴禾和水都是现成的,每日清早有人来送菜,娘子想吃什么,也可以告诉老奴。”

意思是这地方连个庖人都没有,还得她来生火做饭?!春条吃惊地张了张嘴,这回到底忍住了没说出来。

但福伯瞟一眼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尴尬道:“殿下突然吩咐下来,人手一时来不及雇齐,有劳娘子多担待。”

随随却很平静:“没事。”

春条如丧考妣,默默打开院门,挥手示意仆役把行李箱笼搬进屋里。

随随在院子里溜达。

小院分前后两进,前堂后室,面阔三间,悬山顶上铺着黑色青掍瓦。

原本是朱栏粉壁,如今朱阑和粉壁都斑驳了。

中庭栽着株枝干虬曲的老梅,还未着花,不知是什么颜色。

屋子里倒是比想象的干净。

几榻、案橱都是新搬来的,竹帘、帷幔和席簟床褥都是全新的,虽然不算富丽奢华,至少干净整洁。

春条面色稍霁,却还是难掩失望,她当初舍得把所有积蓄拿出来,便是因为心气高。

她把省吃俭用的钱财都拿出来,换的可不是这样的前程。

随随有些过意不去,春条本是刺史府的奴婢,比小户人家的娘子养得还娇,不说锦衣玉食,至少不用自己生火做饭。

结果跟了这么个没前程的主人,连随随自己都不免同情她。

主仆俩把带来的箱笼归置好,净手洗脸,换下满是尘灰的衣裳。

春条也已缓过劲来:“奴婢去厨下看看。”

随随前一晚大半宿没睡,这时困倦不已,打了个呵欠,脱下衣裳钻进被褥里:“我先睡会儿。”

平常她一犯懒,春条总是看不过眼,要苦口婆心地劝她上进些。

这一回,她破天荒的什么也没说。

因为连她这么上进的人也已看出来,齐王殿下是不可能到这种地方来的。

就算鹿随随真是天仙下凡也不可能。

然而这回却是她想错了。

……

长空如洗,秋日暖阳洒在徽猷殿青碧的琉璃瓦上,闪着点点金光,犹如波光粼粼的湖面。

三年前离京时是春日,也是风和景明的好天气。

桓煊在殿前降车,换乘步辇,行至一半,廊下出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皇帝身着晏居常服,肩披狐裘,头戴黑色纱帽,隔了几丈远都能看出他两鬓斑白,脚步虚浮,脸色蜡黄而惨悴,显然饱受病痛折磨。

若非衣裳是明黄禁色,桓煊差点认不出眼前的中年男子,竟是他记忆中魁伟不凡的父亲。

似乎也没有记忆中那么高了,不知是因为后背开始佝偻,还是因为他自己长高了。

桓煊令内侍停辇,下了辇,快步拾级而上,走到皇帝面前,下拜行礼:“儿臣拜见陛下。”

皇帝忙将儿子扶起,眼眶发红:“总算知道回来了。”

当初分别时父子俩闹得很不愉快,皇帝仿佛全忘了,此刻他就如普天之下所有爱子的父亲,只有浓浓的舐犊之情。

即便桓煊知道这与他在边关数度大捷有莫大的关系,仍不免心下恻然。

“儿臣不孝,久缺定省,请陛下责罚。”他说着便要再拜。

皇帝一把扶住儿子,不满道:“还陛下陛下,连声阿耶都不叫,可是心里还在埋怨阿耶?”

“儿臣不敢。”桓煊道。

皇帝拍了拍他的后背,苦笑道:“你这小子有什么不敢,当年跑到安西去,不就是和朕置气。”

他携着儿子往殿中走,一边感叹:“不过你在安西打的那几场仗着实漂亮,不堕先祖之威名,有子如斯,朕甚感欣慰。”

“阿耶谬赞。”

皇帝语重心长道:“如今河朔三镇节度使府内乱,群盗蜂起,边患屡兴,朝廷一将难求,朕的社稷江山,往后还要多多仰赖你。”

太子要他交虎符,皇帝的意思却是要他继续统兵,这便有些耐人寻味了。

桓煊目光微动,行礼道:“阿耶言重,儿臣惶恐。”

两人走进殿中,皇帝拉着儿子连榻而坐,命黄门摆膳奉茶:“本该与你痛饮几杯,奈何医官叮嘱了不能饮酒,只好以茶代酒。”

桓煊道:“阿耶的风疾可好些了?”

皇帝苦笑了一下:“这么多年也习惯了。待你阿兄昏礼后,朕便住回温泉宫去。”

正说着话,宫人捧着盘碗、食案走进殿中。

皇帝道:“先用膳。今日没有别人,就我们父子好好叙话。”

说罢,亲自执起鎏金忍冬纹酒壶,为儿子斟酒:“今岁新贡的,虽然你在安西,怕也喝不到这么好的。尝尝看。”

上好的西域葡萄酒注入琉璃杯中,宛如红宝石一般晶莹。

桓煊捧杯饮了一口,赞道:“果然甘醇。”

皇帝笑道:“喜欢就带几坛回去。”

“多谢阿耶。”桓煊道。

父子俩对饮数巡,皇帝放下茶杯,若有所思道:“你在北边,可曾听到过萧泠的消息?她当真死了?”

桓煊轻轻撂下酒杯,眼中流露出些许遗憾之色:“儿臣也曾派人多方打探,萧泠当时身中流矢,当场毙命,断无生理,许多人都可作证。”

皇帝皱起眉,摇头叹息:“可惜东安王一生忠烈,膝下无子,惟得一女,谁知天不假年,血脉就此断绝,实在可悲可叹。”

话是这么说,眼中却流露出如释重负之色。

二十多年前那场大乱之后,朝廷势弱,积重难返,节度使的势力却日益膨胀,表面上臣服于朝廷,实际上与裂土而封的诸侯相差无几。

其中又以河朔三镇节度使势力最大,麾下有二十万大军,七年前东安王萧晏病故,剩下个平庸无能的弟弟,外加一个女儿,满朝文武都松了一口气。

谁知萧晏的女儿萧泠英才天纵,青出于蓝,恰逢奚人扰边,她自请将兵,以三千兵马大胜奚人二万骑兵,而此时她才刚及笄。

这场大捷当时震动朝野,然而与她后来数年的胜仗相比却不算什么。

河朔有这么一位战神坐镇,边关固然安宁,但皇帝头顶上好似悬着一柄利剑,夜里都睡不安稳。

大雍边关最耀眼的将星忽然陨落,而且是在稳操胜券的一役中,死得还那么轻易,总让人难以置信。

但是萧泠一死,没有人可以统领河朔三镇,她叔父萧同安坐不稳这位子,河朔军早晚分裂,朝廷只需坐山观虎斗即可。

解决了心腹大患,皇帝终于高枕无忧。

桓煊心知肚明,却有些五味杂陈,萧泠比他大两年,成名更在他之前。他暗暗在心中将她视为唯一的对手,只盼有朝一日能与她比肩。

如今他再没有与她一较高下的机会,只能抱憾终身。

同为少年将帅,总是有几分惺惺相惜的。

“说起来,你长兄和萧家娘子幼时还定过亲,可如今两人都……”

当年他替长子和萧氏女定亲,也是羁縻之意。

可惜萧晏死得早,萧泠又横空出世,两人的婚事本该不了了之,哪知……

想起长子当初的忤逆,皇帝的眼神暗了暗,随即那些复杂的心绪都化作一声叹息:“罢了……”

斯人已逝,那些都不重要了。

思及长兄,桓煊心口也有些发堵,垂下眼帘,沉吟半晌方道:“逝者已矣,阿耶切莫太过伤怀,请以御体为重。”

皇帝颔首:“你回京是喜事,不提这些了。”

两人都没了谈兴,默默用完午膳,皇帝吩咐宫人撤席。

桓煊见皇帝面露倦态,便起身告退。

皇帝道;“你阿娘嘴上不说,心里定然记挂你的,你去看看她吧。”

桓煊神色一黯:“是。”

皇帝轻叹了一声,吩咐黄门备辇,执着儿子的手,坚持将他送到殿外,看着他登辇。

出了徽猷殿,步辇往北行,刚过永巷,忽听一阵脚步和环佩声由远及近。

桓煊不经意地抬眼望去,只见对面的深巷中,几个宫娥和婢女簇拥着一个年轻女子款款行来。

他的心脏陡然一缩。

狗子:我和嫂子惺惺相惜,嫂子就是最棒的,呜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