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 > 第16章 十六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 第16章 十六

作者:写离声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3-09 13:28:46 来源:文学城

随随出门算得早,可去往城西金光门的道路上还是人摩肩,车挂轊。

连日晴好无雨,道路上尘土飞扬,骑马的走路的都灰头土脸,随随坐在车里也不时被扬尘呛一下。

因为人多,车行速度只有平日一半,从山池院到金光门就颠簸了一个多时辰。

出了城人也不见少,好在道路宽,车行速度总算快了点。

随随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既然借口看佛骨舍利,就不得不去青龙寺应个卯。

山门外也是人山人海,远远望去就像是洪水往闸门里奔涌,看得人头皮发麻。

随随在车上已被颠去了半条命,还得忍着身体的不适,硬着头皮往人堆里挤,真是苦不堪言。

她还是低估了长安士庶对佛祖的虔诚热情。

好不容易进了山门,随随抬头望了太阳,和段北岑约定的时间快到了,她不敢再耽搁,径直向供奉着佛骨舍利的正殿走去。

青龙寺大殿前熙熙攘攘,几乎挤得水泄不通,一墙之隔的玲珑七宝阁却是另一番光景。

青龙寺依着山势而建,佛殿佛阁与禅房星罗棋布,玲珑七宝阁便是整个青龙寺的最高处。

从佛阁往下望,可以将寺中的情形尽收眼底。

此时便有十来个锦衣华服、金冠玉带的王孙公子坐在阁中,闲适地用着素斋,一边向佛殿眺望。

其中一人身着佛青色宝相花纹锦袍,头戴白玉冠,腰束紫金带,正是齐王桓煊。

青龙寺开佛骨舍利是一甲子一度的盛会,帝后崇佛而不能亲临,太子刚成婚,他这做儿子的便代他们来礼佛。

早在香客们涌入之前,他们已经瞻仰过佛骨,敬完香出来了。

另一人着紫色孔雀绫衣袍,腰束白玉带,生着双狐狸似的眼睛,大冷天的手里拿着一把玉骨折扇,那手指比玉还白,比玉还细腻无暇,却是有京城纨绔之首称号的豫章王桓明珪。

他与几个臭味相投的宗室子倚在栏杆上,望着正殿里进进出出的女子,时不时点评几句。

旁边还坐着个身穿白衣的幕宾,手执笔管,按着豫章王的吩咐在绢帛上写写画画。

一个身着孔雀绿胡服、年约弱冠的长脸男子对豫章王道:“这些个女郎都戴着帷帽,脸都看不清,子玉兄这美人谱怕是不好编。”

“贤弟此言差矣,”桓明珪笑着用折扇点点自己的眼睛,“你若是有愚兄这双眼睛,只消扫一眼就能将绝代佳人找出来。”

胡服男子将信将疑:“这么玄乎?子玉兄今日见着几个绝代佳人了?”

桓明珪“啧”了一声:“美人易得,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却难寻,若是随随便便就能见着,那还叫绝代佳人?”

“什么样的才算得上倾国倾城?”胡服男子来了兴致,“邀月楼花魁莹珠那样的算么?”

桓明珪言简意赅:“庸脂俗粉。”

“那张相府上的千金呢?”另一人道。

“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成日傻笑,没有风致。”桓明珪道。

有人偷觑了一眼齐王,压低声音道:“我知道有一个人,绝对称得上倾国倾城,连子玉也挑不出毛病来。”

众人一听便知他指的是长安第一美人阮月微,只是谁也不敢明着对当朝太子妃评头论足,何况席间还有齐王。

桓明珪却只是微微一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他的声音不轻不重,并未刻意避着人,敢在齐王面前对他意中人评头论足的,也只有豫章王这个混不吝了。

不过奇怪的是,他们一个孤傲,一个不羁,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私交却一向不错。

这话若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桓煊没准会不悦,但由桓明珪说出来,他却懒得计较。

桓煊没反应,席间另一人却坐不住了,腾地站起身,冷笑道:“豫章王眼界这样高,恐怕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入得了眼了。”

说话的却是个年约十六七岁的少年,一身绯色茱萸纹锦袍,肩上披着银灰锦面白狐裘,脸色白得透明,微微泛着病态的青,他身量不短,却因弱不禁风,看着有些瘦小。

他显然是动了怒,微微喘着气,脸颊泛出不正常的潮红。

这番话说得夹枪带棒,桓明珪却不以为忤,挑了挑嘴角:“世子谬赞,小王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方才那人是武安公世子赵清晖,论起亲来是阮月微的表弟,他自小仰慕他表姊,对阮月微的痴心恐怕比齐王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他因为体弱多病不常出来走动,与席间这些王孙公子不怎么熟。

众人都知道这病秧子性情阴沉古怪,偏偏武安公夫妇只有这么个老来的嫡子,将他当成眼珠子般宠,将他宠得骄纵又不谙世事。

不过旁人或许会卖他面子,桓明珪这富贵闲人却不会。

他有今上撑腰,又有他阿耶让出太子之位在先,只要不肖想皇位,谁的脸色也不用看——他越胡闹天子反而越放心。

明知将那少年惹得火冒三丈,他还是噙着笑,悠然自得地晃着扇子。

“难道豫章王眼里,就没有人能当得上绝代佳人?”赵清晖不依不饶。

“那倒也不是,”常与他一起厮混的梁国公嫡次子杜二郎笑道,“真正的绝代佳人,他倒也曾见过一对。”

“一对?”众人来了兴致。

杜二郎老神在在地颔首:“是一对母女。”

“是哪家的女眷?”有人问。

杜二郎笑道:“那时候他才七岁,在宫里见到东安王府的萧夫人母女,扯着萧夫人的袖子,哭着闹着要她将女儿许给他,那萧家小娘子比他还小一岁,豁着一颗门牙,差点没将他胳膊拧下来。”

杜二郎提起这段轶事自是打圆场的意思,众人都捧场地笑起来。

偏偏赵清晖是个不近人情的,冷声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萧家的母夜叉,豫章王的眼光可见一斑。”

萧同安长年生活在边塞,萧夫人留在京城为质,女儿萧泠却随父亲住在魏博,只在年幼时回过一次京城,是以京城没多少人见过她,因她战功赫赫,便有许多人传她生得筋肉虬结、面若莽汉,是个母夜叉。

萧泠入京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赵世子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孩,自然没见过萧夫人母女,只是因为豫章王看低他心中神女似的表姊,便要将他推崇的也贬损一通。

众人都有些尴尬,杜二郎正想说点俏皮话圆场,却有人先出声了。

“斯人已逝,赵世子如此诋毁一个逝者,一个大雍功臣,”桓煊撂下茶杯,冷冷道,“武安公就是这样教子的?”

众人大气不敢出一声,阁中一时落针可闻。

赵世子一张巴掌大的尖脸顿时涨得通红,但是统领神翼军的实权亲王可不是桓明珪这样的闲人,便是他有十个胆子,也不敢当面顶撞。

他只能强忍着这口气,把恨意都凝聚到阴鸷的眼神里。

他自问世上再没有人比他更懂表姊,更珍惜表姊,偏偏众人都说齐王痴情,其实呢?心上人被诋毁,他事不关己一声不吭,倒为了只不相干的母夜叉出头,真真可笑。

赵世子将齐王视为仇雠,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桓煊却懒得再看他一眼,收回了视线。

就在这时,始作俑者桓明珪却道:“刚说绝代佳人可遇不可求,这不就来了一个。”

又回头对那幕宾道:“今日的榜首选出来了。”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都循着他折扇所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一个身着青衫,头戴帷帽的女子从佛堂里走出来。

杜二郎端详了一会儿,挠挠腮帮子:“我只看得出那女子腰很细,腿很长,可看不清脸,怎知美不美?”

桓明珪笑道:“这便是考验眼力的时候了。”

他用折扇点了点那素衣的身影:“一般美人看皮相,绝代佳人看风骨,你们且看那女子的身姿,刚中带柔,柔中带韧,再看她步态,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却又丝毫不显粗鄙可恶,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浑然天成的风韵……”

桓煊听见“刚中带柔、柔中带韧”几个字,不知怎么有些耳热,喉咙一阵发紧,不由自主地向着阑外望去。

隔着那么远的距离,当然看不清脸,何况那女子还有轻纱遮面。

但许是有过肌肤之亲的人之间存在某种感应,他一见那身影便认出了是那猎户女。

桓明珪还在滔滔不绝,众人都不信他眼光这么毒,他也被挑起了胜欲,兴冲冲道:“你们若是不信,便跟小王打个赌如何?赌注随你们定。我们且去看个究竟,若那果真是个绝代佳人,便是你们输。”

杜二郎道:“寺里那么多人,怎么找?”

桓明珪道:“她总要出寺的,咱们在山道旁等着,守株待兔。”

众人也叫他激起了兴致:“有趣,我们且去看看,子玉这双眼睛是不是真有他吹嘘得这么了得。”

正要相携下楼,身后却响起个冷冷的声音:“你们贵为宗室,却学那些登徒子胡闹,成何体统。”

说话的正是齐王桓煊,在场众人他的身份最高,权势也最煊赫,他既发了话,这场赌约便不能作数了。

桓明珪哀怨地望着堂弟:“看一眼都不行么?如斯佳人,这回错过了,下一回还不知能不能见着……”

桓煊没答话,只是冷冷地瞟了他一眼。

桓明珪知道自己今日与那佳人无缘,也没了观美的兴致,悻悻地让那幕宾收了“美人谱”。

……

随随瞻仰了佛骨,添上她和高嬷嬷的香油,向寺僧求了些装在锦囊里的护身符,便匆匆出了佛殿。

走下殿前的台阶时,她忽然感到似乎有人在看她,脚步顿了顿,抬头远望,只见高处有座佛楼依山而建,掩映在秋色层染的树林中,隔着低垂的纱幔,隐约可见几条人影。

她叫住一个知客僧,指着那座楼阁问道:“阿师,请问那是什么地方?”

知客僧答道:“那是敝寺的玲珑七宝阁。”

春条来了兴致:“好漂亮的楼,那里倒是清净,我们可以去看看么?”

知客僧面露难色,歉然道:“楼中有几位檀越正在用膳,那片园子不便踏足……”

春条便知是有达官贵人在,把那片园子都封了,有些遗憾。

随随拍拍她的肩:“下次再来玩便是,我们去吃素斋。”

春条虽然嘴上总埋怨随随贪吃,可这个年纪的女儿家哪有不爱吃不爱玩的,一时也来了兴致。

两人向知客僧问了路,出了山门,绕到寺后,穿过一片樱桃林,沿着崎岖的羊肠小径往山上走,约莫走了一刻钟,身后青龙寺的喧嚣声渐远,隐没于潺潺的水声中,再走一段,便听见秋林深处传来浑厚悠远的钟声。

灵花寺只有巴掌大,充其量只能算一座小兰若,隐藏在松柏深处,倒是别有一种清幽。

寺中果然没什么香客,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也是像随随和春条一样,去青龙寺瞻仰完佛骨,顺道过来用点茶水素斋。

知客僧将两人领到禅房中,端了点心并几样鲜果来。

春条看了看,那些素点做得不甚精美,拈起来尝一个,滋味也寻常,趁那知客僧去廊下煮茶,皱了皱鼻子小声道:“这素斋也不怎么样,枉我们大老远地走过来。”

“就当出来玩,”随随从陶碗里捡了只又红又大的柿子给她,“这柿子看起来不错。”

知客僧提了茶铫子走进来:“这柿子是敝寺种的,别处没有这样好的柿子,两位檀越可以尝尝,若是喜欢,待会儿带一篮走。”

随随道了声谢。

那知客僧搔了搔后脑勺,行个合十礼:“两位檀越慢慢用,小僧先去前头,两位若有什么事,在门前喊一声便是。”

顿了顿又道:“两位用完点心若是要歇息,可以去东边屋子,里面有床榻,很少有人来,被褥都是干净的。”

两人道了谢,那知客僧便退了出去。

待他脚步声远去,春条方才笑道:“娘子真是好看,方才那小师父都脸红了,不敢往你脸上瞧呢。看来是修行不到家,六根不清净。”

随随拈起个柿子堵住她的嘴。

柿子的确很甜,春条连吃了两个,又喝了碗酽茶,饱足地摸摸肚子,打了个呵欠。

随随道:“困了?”

春条揉揉太阳穴,赧然道:“不知怎么的,奴婢从方才起便有些犯晕。”

“那知客僧说里间有床榻,你去睡会儿吧。”随随道。

“那怎么行,”春条又打了个呵欠,擦擦眼角泪花,“奴婢要伺候娘子。”

“时候还早,也不急着回去,”随随道,“我在寺里转转,不用你陪着。”

春条还是以为不妥,可困得眼皮都耷拉下来了,只想立即找张榻躺下来。

随随笑道:“今日起得早,又走了那么些路,累就歇息,春条姊姊和我还客气。”

春条又强撑了一会儿,实在是撑不住了,只得告罪去里间睡了。

随随待里面传来轻轻的呼噜声,这才放下帘子,轻轻推开院门。

刚走出院子,方才那知客僧便迎了上来,也不说话,只是低头行个合十礼,便在前面引路。

随随跟着他出了山寺西边的一扇小门,沿着松林中的小径走了半刻钟,来到一座樵人的小茅屋前。

那知客僧停住脚步,转过身,躬身行礼:“大将军请进。”

随随点点头,推开柴门走进去,便有一人从屋中迎出来。

那人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蓝布袍,头戴皂巾,打扮得像个屡试不第的落魄举子,但只要看见他那双寒星般的眼睛,便没有人会将他与落魄联系起来。

随随摘下帷帽,向他笑道:“北岑,你这身打扮不错,不作几首酸诗可说不过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十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