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逃婚之后 > 第16章 016

逃婚之后 第16章 016

作者:昆山玉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7 20:10:57 来源:文学城

去坊市一趟,姐妹俩都收获颇丰。

时苒的收获还需要再等几天,槐花的收获明天一早就能有一大桶。

回去还跟她嘀咕了一路:“我说怎么钱婶家的水比我们自己烧的水好喝那么多呢,原来是每天早上在胡同口买城外玉泉山的水买来的啊。马嫂子也真是的,这么长时间了,都没跟我们说过这事。”

京城地下水的水质是出了名的差,数年前有人看到商机,开始从城外玉泉山运水到城里来卖,生意颇是不差。现在只要京城繁华些的街道,每天早上就有水车驻留在路口卖水。一般卯时起卖,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卖光。姐妹俩也是帮着给许老板烧水,才从他那得知,他熬药喝茶都是买的送水车的水。

时苒笑:“马嫂子天天大清早就要用水煮黄豆,她每天起这么早,不用去井口排队担水,更没必要去买玉泉水。”

“也是,我以前都不知道,养孩子这样费事,马嫂子这么抠,也是没办法,京城花销太高了。反正明天我是一定要去胡同口打水的,要好好给你养养头发。”

这些时日时苒掉了不少头发,槐花就觉得,肯定是喝井下水喝的,打定主意明天一早,跟其他人一样,去胡同口买玉泉水给她洗头发泡茶,怎么说都不能放着让她头发再掉下去了。

反正赚了些钱,一桶水只要三文钱,两个人省着点吃,少说能顶两三天,时苒也就随她去了。

到了第二天,槐花因记挂着这事,起了个大早,果然将那玉泉水打了来。因为没有专门的茶具,她还问许老板借了一套过来,烫洗得干干净净的,两人坐下好好品了回茶。

“我问了人,许老板的病不过人。他就是心病,他太挂念许小姐了。冯玉那王八真不干人事!”槐花气得说起了粗话。

一时水壶鼓起象眼大的泡,槐花将些茶叶搁进茶杯,道:“这是许老板听说我们要喝茶,硬叫我们拿回来泡的,一点都不肯欠人。这么好的人怎就遇上这样的事?”

“你明天去打水时,再到许老板那买斤红糖吧。”时苒说:“都是街里街坊的,我们做不了别的,尽量多照应一下许老板的生意。天这么冷,家里来了客人也好有样拿得出手的招待人。”

南城百姓不兴喝茶叶,家里来了客都是冲杯红糖水招待客人,时苒入乡随俗,自然也要备上一些。

“也是,我怎么没想到呢?不如再一并买些干姜吧,红糖姜茶,大冬天的喝这个暖和。”

第二天,槐花担着水回来,手上却提了三包东西:“许老板说,这是他去年进的山货,因为有些发霉,准备扔掉的。若是我们不嫌弃,便送给我们吃了。”

纸包里是一包黑木耳,除了品相有些破碎,少许发霉,其他都很好。总的来说,价值不高,但一般百姓也舍不得买。

槐花叹气:“许老板这是怕占我们的便宜。”

时苒摇头道:“罢了,咱们不是还剩些腌豆粕吗?明天你炒熟了拿些送给许老板吧,他久病之人,偶尔吃得口重些,也可调节一下食欲。”

这些邻人之间的来往,时苒观察这一个多月已有了些心得。南城平民们不像时家那样的高门大户,严守男女之间的界限。尤其许老板算两姐妹的长辈,几人来往都在明里,旁人也挑不出理。送出去的东西若是死活不收,反而显得不通人情。像她们这样有来有往,才算得正常。

有了时苒的话,槐花就把东西安心收了。为答谢许老板的木耳,过后见许老板脱不开身,还帮他去医馆里拿了几回药材给他煎。

槐花以前在老家时常帮家里在外头跑腿,该与人怎么来往,她比时苒还有分寸。时苒见她比之前闷在屋里有活气多了,也就随她去了。

而且这丫头多往外跑,也有另一重好处。

“刚抢的粟米,只要二十文一斤,二百文就给一斗。是坊市有米行不做了,急着出清货物,看这些粟米多新鲜呢。”

“西城御道开始修路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咱们南城。”

“唉呀我的娘,今天去坊市可堵死我了。三天前,坊市那的盦钱摊子不是放话说今天要盦那对西洋镜吗?辰时不到,那就堵得走不通路了。最后你猜是谁得了那对镜子?蜀王世子!蜀王世子倒没下场,他就等在旁边,一等胜出的那人出来,他就……”云云。

槐花每天带来的市井传闻都不重样,时苒每天串珠子之余,听听这些闲话也颇有意思。

而且这一日,她还为时苒带来了另一个消息:“我今天不是跟许老板说,妹妹你在家里串珠子卖,有很多珠子都不好找吗?许老板告诉我说,他在医馆里遇到一个病人,他说那人身上有些珠子,急着要换药钱,不知道妹妹有没有兴趣?”

“是什么珠子,许老板知道吗?”时苒当然有兴趣。

结果槐花接下来说的事,便是时苒也料想不到:“这人是个番邦人,就是红头发绿眼睛,长得像鬼的那种。许老板说,那人应该是新来的,他没好细看。只瞟了一眼,依稀是琉璃珠子。妹妹,你说,这世上真有红头发绿眼睛的人吗?”

“我在书里见到说有。”时苒沉吟道:“要是那人真带的琉璃珠子,咱们可买不起。”

又说:“朝廷不是禁海了吗?怎么京里还有一个番邦人,他这么落魄,鸿胪寺不管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兴许不是琉璃珠子呢?许老板不也说他没看清?”槐花兴致勃勃的,也不知道是对找珠子这事,还是看西洋景这事:“我明儿个去打听打听,这样的人住在这一片,指定好认。”

时苒只说:“你记得在外头不露脸,别的自己看着办。”

槐花趴在椅子边看她串了会儿珠子,问道:“我看这也不像是画,妹妹,你串的是什么呀?这个东西绣庄收吗?”

时苒抿嘴笑道:“谁说我要卖到绣庄去了?”

“那是要卖到哪去?”槐花大奇。

“你到时候跟我去不就知道了?”时苒逗她。

这丫头果然跟以前一样,嘟了嘴:“行吧,你卖你的关子,我也卖我的关子。明天我看完番邦人,一定给你卖个大大的关子,什么都不告诉你,急死你。”

时苒就笑了,给她拿出一块串好的:“这么不经逗。你明儿个帮我问问许老板,他见识得多,看我这几块东西能不能拿出去卖,价值几何。”

槐花这才又快活起来,将东西收好,第二天果然给她带了准话:“小姐,许老板说,这东西以前京里管得严,这十来年早不像以前了,让您放心卖。对了,我找到那个番邦人了。他有好多珠子,可他的话我听不懂,不如你跟我去看看吧!”

…………

槐花说的那个番邦人就在壶嘴胡同后边的枣树胡同,跟很多京师的穷人一样,合住在一个大杂院里。

领着她们去找人的房东李婶说:“叽哩呱啦的,说什么我们也听不懂,呶,那边站着的就是他。”

那个人穿着身黑乎乎的长袍子,背对着她们,不知道在干什么。

时苒小声说:“看着不像有病。”

“他是——”李婶作了个卡脖子翻白眼的动作:“不犯病挺好的,一犯病就这样。也是可怜人,背井离乡的不容易,能帮一把是帮一把。”

那这是喘症还是癫痫?

槐花走过去,同那人比划着指向时苒,那人转身过来。

这是一个肤色发红,有着灰绿色眼珠子的中年人,不会超过四十岁。时苒克制着自己的好奇,不往他身上多看,看他对着旁边的房门作了个“请”的姿势。

时苒一怔,槐花则不悦地道:“刚刚我来也是这样,这人非让我进他屋。他那房里就一张床,也不想想他一个大男人让个姑娘家进他卧房合不合适。番邦人就是番邦人,一点都不讲规矩。”

那人见她不动作,恍然地拍拍脑袋,小跑着进了屋,出来时手上提着个袋子,要往她手里塞。

槐花在一边说:“我先跟他说妹妹你想要珠子,可以给他钱。可他又是说话又是比划的,还把我的钱往外推。我看不懂,妹妹你想想办法问他想要干什么。”

时苒这才接过来,隔着袋子摸了摸。果然是一袋珠子,个个浑圆光滑,大的有鹌鹑蛋那么大,小的也有小拇指盖大小。

大杂院有几户人家已经被这边的动静惊动,时苒看了看那些探头探脑的邻居们,半背过身,将眼睛凑近袋口,顿时吃了一惊。

只是袋口泄进来的一丝光亮,就令这些珠子放出了微微的毫光。

这应该是很珍贵的宝珠,她要不起。

时苒合上袋□□还给他,道:“这不是我要的东西,你收好吧。”

那番邦人看明白她的动作,急得冒出了一大串话。见时苒执意要将东西递还给他,竟然背起双手不接,还嗷嗷哭了起来。

先前似有似无的窥探立刻像针一样无处不在,扎得时苒很不舒服。

她求助地看向李婶:“婶子这可有笔和纸?”

李婶讶道:“杨姑娘要这些东西干什么?”

“您先拿过来吧,放心,用了多少我照价还您。”

李婶看了半天西洋景,正是津津有味:“也用不着还,我家小子练字练坏了的本子可还行?”

“行。”

“那你等着。”

不一时,李婶拿了纸笔。时苒找了块平整的石板,在空白的纸边上画了几笔,戳戳那还在痛哭的番邦人,示意他往纸上看。

李婶厚起脸皮跟着看过去,恍然大悟:“杨姑娘是想画着问他想干什么?这个卷头发的是番邦人?番邦人淋雨,这个递伞人是指的你吗?”

李婶猜得不错,时苒在纸上画了两个人像,一个是在雨中狼狈抱头的番邦人,一个是伸手递伞的仕女,意即问他,是不是需要帮忙。

番邦人也看懂了,他大喜点头,并接过了笔,在仕女的手上画了几个黑坨坨,渴盼地递还回来。

“这又是什么意思?”槐花问。

“他是想用珠子当报酬换我们帮忙吧?”时苒猜测着,在珠子旁边画了一个元宝。

番邦人果然连连点头。这些番邦人都从海上来,能够来到京城,至少在本朝生活过一段时间,本朝的钱币肯定也认识。

“可他想要我们帮他什么?”李婶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讨论。

时苒笔尖微转,画了一艘船,船上站着个卷发黑袍人,一看就是他。

槐花说:“我也懂了。妹妹是问他,是不是想出海回家?这我们可怎么帮?”

那番邦人却皱眉瞪眼,两手大力摇晃,表示她猜错了。

后头时苒又换了几回画,最后,在纸上画了两个人:卷头发的番邦人在向一个穿着官服的男人行礼。

这回他终于露出笑容,连连点头。

“他是想去鸿胪寺。”时苒对李婶道:“李婶,只能麻烦您跑一趟钱铺长家,请他帮帮忙了。”

本朝鸿胪寺负责外宾接待,这个番邦人应该也由他们负责。不管他是不是要找鸿胪寺的官员,但把这个人领到鸿胪寺总是没错的。

李婶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京城还有鸿胪寺这个衙门,她有点犹豫:“鸿胪寺还管这些吗?这在京城住了这么些年,我也不知道哪。”

“管的。以前番邦使团入京,都是鸿胪寺负责安顿他们。”

李婶半信半疑“哦”了一声,还是叫来自己的儿媳妇,吩咐她去了钱铺长家。

这里已经没有自己的事,带着槐花离开之前,时苒在纸上画了一幅官员推门的画,见这番邦人完全明白了画里的意思,向李婶行了个礼,转身离开。

槐花有点遗憾:“妹妹,那些珠子我们真用不着吗?我看他都肯拿出来换药,应该不会贵到哪去吧。”

时苒道:“君子慎独,不欺暗室。放心吧,没有那些珠子,我也有法子把我们的东西卖出去。”

只说这两句话,槐花突然神色一紧,扯着时苒往后退去。两人刚在一棵榆树后头站定,就看见来福那对活泼的小葫芦从拐角的胡同一晃而过。

时苒看看两人的衣裳:那天穿的青标布夹袄早就叫姐妹俩减碎做了包被罩。今天两人穿的是件枣红大棉袄,同色的红围脖围了大半张脸,应该没什么问题。

她冲槐花打个眼色,后者点点头,跟了上去。时苒则在槐花身后五丈远处,远远坠着。

其实两人不必这样谨慎,这小子不知道遇到了什么高兴事,手里提着一包药,嘴里还哼着歌,蹦跳着走了约小半里地,最后在一处小院子前停下。

来福进院后,槐花站在门口没马上离去。

时苒隔得远,只依稀听见院子里有争吵的声音,就见槐花扒着人家的门,一会儿惊一会儿急,一张小脸变了几回脸色。

回去的路上,槐花愁眉深锁:“听声音应该是那天的那位公子,他好像病了。他家里给他送了银子来治病,他不要,还把来福骂了一顿。妹妹,你说这是为什么啊?”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把串的那些珠子卖了再说。”时苒沉吟片刻,说道。

终于要写到科技兴国参赛内容了,这都快五万字了2333

这些是之前写的存稿,断章就是这样断的,发出来才感到可能节奏有点问题,所以两章合并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016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