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逃婚之后 > 第13章 013

逃婚之后 第13章 013

作者:昆山玉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7 20:10:57 来源:文学城

从书院胡同到马寡妇住的壶嘴胡同需要穿过一条长长的斜街,这条斜街还通往三四条小胡同。

姐妹两个只看了那一眼,也不能确定那个叫来福的小子钻进了哪一条胡同。

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那小子发髻上那对在跑跳中跟着蹦蹦跳跳,又结着红色福字结的小葫芦太过亮眼,基本不作他人想。

想起在绣庄听见那两个小姑娘的话,时苒犹豫了一下,将包头直拉到眼睛下边,沿着那小子消失的方向走了几步。

槐花跟在她身边,猜出她的用意,急道:“你想去找那个小子?你疯啦?他们知道咱们跟时家有关系,人家上回愿意放我们走,这一回可不一定了。”

时苒难得遇上决断不下的事,叫槐花一扯,低声将在三嫂绣庄听到的事简单说了一遍,问道:“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槐花满脸纠结,末了一跺脚,也把自己包起来,道:“那你在这等着,我先找过去看看!”自出了火神庙的事,两人就商量好,再遇到类似的事,先让一个人去探底,省得共同进退反而被包了饺子。

可不知道是不是说话耽搁了会儿功夫,槐花在附近转了又转,也没能再看到那对活泼的小葫芦,倒是在与她家相邻的胡同时找到一间小医馆。时苒站在路口,看槐花找借口进去转了一圈,说里头除了一个老迈昏沉的坐馆老大夫,也再没有旁人。

两人怏怏返家。

…………

隔天一早,姐妹两个又去了三嫂绣庄,因为用了乱针绣,占着技法新鲜的光,时苒绣的富贵花开卖得比先前女掌柜报的价贵一些,卖了二两二钱银子,槐花做了三双鞋,每双也卖了一百文。

两人走的时候,女掌柜还捧着时苒那幅牡丹可惜:“下回妹子绣的时候,颜色过渡得再自然一些,三两银子我也收。这幅好归好,针法也新鲜,就是连针这里有些没跟上。”

时苒笑笑,没告诉女掌柜,她也看出了这幅牡丹的不对,但真让她改,给她两个月时间或许改得出她要的水准,但也有可能她改半年也改不到。这不是技法问题,而是她的能力只能到这一步。朱嬷嬷肯将乱针法传授给她,完全是看在她性子静,肯下苦功的份上。时苒从小在外公诸色藏品熏陶中长大,最是清楚,有很多行当看似入门容易,学到最后,偏偏是那点摸不着的天赋将人分出了等级。

就如她自己,时苒下的苦功不可谓不多,但她见过再多的名家名作,也只将自己的品鉴能力提升到外公说的“可堪一观”的水准,若叫她亲身上阵,休说跟当代大师相比,就是同龄的小姐妹,她都不一定是学得最好的。

好在老天爷不赏时苒手艺人的饭碗吃,也给了她另一条路。她小时候因为性子急燥,被母亲下力气磨出了一副好耐性,受益于此,她做事比别人更静得下心。后来她喜欢上那些旧字纸,从此一心扑了进去。

所有学过的功课中,时苒不喜欢绣花,也勤勤恳恳地练了。但她苦练七年的绣技在朱嬷嬷看,只算勉强上得了台面。若非后头回到时家,住在绣楼里长日无聊,她这手绣艺说不准已经荒废了。

从时家逃出来后,她发现自己绣一幅桌屏能卖二两银子,不知道有多开心,女掌柜的那些话她根本没往心里去。与其多花数月精益求精寻求突破,不知能否达到她的要求,还不如练好现有的本事,抓紧时间多绣几幅出来卖钱。

时苒开心到一从绣庄出来,就拉着槐花去买了一块上好的五花肉,央她给自己做小酥肉吃。

为了节省开支,时苒这小一个月没开过荤,腹中的馋虫早就造起了反。

倒是槐花,因为心里装着疑似姜公子的事,即使卖了绣品和鞋,用赚的钱买了炭火,新棉被,还破天荒割了块肉,脸上也没有几个笑影。

时苒也是无奈,这丫头从小就是这样,心思太浅,有了什么想做的事没做顺当,就一直记挂着。她的这个毛病,也养成了有什么事时苒都自己拿主意的习惯,省得她说出来,叫她跟着白操心。

外公去世后,她回到时家没多久就住进绣楼,跟包括父亲在内的时家人都不熟。槐花陪她从时家到杨家,再从杨家到时家,与她名为主仆,实际两人相依为命,比亲姐妹也不差。

不过再大的事,也化在了那碗酥脆咸香的小酥肉里。

逃出门之后,时苒才知道普通人吃一回肉有多难。便是钱铺长那样的殷实人家也只能过年的时候敢叫孩子们敞开吃,更不用说马寡妇家,数月见不到荤腥是常事。两姐妹买的肉自从下了油锅,厨房外头就多了个舔嘴巴的小尾巴。

时苒笑着招呼东子进来,他磨蹭着往后退:“我娘看见了要骂的……”

时苒把他拽进来,用筷刚出锅的小酥肉堵了他的嘴:“不怕,你娘问起来,就说是我拉的你。”又把刚用萝卜烩好的酥肉盛出半碗给他:“这个拿进屋给你娘,不许一个人偷偷吃,知道吗?”

马寡妇出去卖豆花,有时给姐妹俩带些小吃摊老板们做得不好看的烧饼包子,还有她没卖完的豆花,姐妹俩投桃报李,有了好吃的也时常给她送上一些。

饭菜刚端上桌,马寡妇端着一碗豆花炖杂鱼来敲门:“孩子他叔昨晚跟着人去护城河网鱼,给了我几条,没有你们的肉好,将就着吃吧。”

槐花来拉她坐下:“嫂子跟我们算得这么清楚做什么?你们吃过没有,在这吃一点?”

“正要开饭呢,别留我,我不在那盯着,东子准保要偷肉吃,他脾胃弱,可不能紧着他吃,”马寡妇摆手推辞,望着桌上的菜,想起一件事:“对了,我们那豆粕该腌得差不多了吧。”

这阵子没听她提这事,敢情都记在心里呢。

时苒抿嘴笑道:“应该是到了时候,但京城比我家乡冷。保险起见,还是再等两天吧。”

马寡妇双手合十,作了个祷告的动作:“可一定要做成啊。那小讨债鬼会花得很,秋里不好好穿衣裳生了风寒,去涂大夫那拿一副药就花销了我半钱银子。他再病几回,他娘我就只能上街讨饭了。”

……

展眼就是豆粕开坛的那一日,钱铺长家的女眷们一大早也赶到了马寡妇家。

承受这么多道期待的目光,时苒忍不住有些紧张,盯着槐花拍掉蜡封,打开了第一坛豆粕。

“臭的!就这一坛最贵,搁了那么些肥肉呢。”钱二嫂失望极了。

“急什么,这不还有两坛?”钱秀儿瞪她二嫂一眼。

槐花吸了口气,拍开第二坛。

钱夫人拿着勺子舀出一小勺:“都傻站着干什么?你们舍不得尝,让开我来尝尝。”

几人目不转睛,盯着钱夫人咂巴两下嘴,对时苒一竖大拇指:“还真有那个味。”

“真的好吃吗?让我也尝尝。”钱二嫂头一个挤进来。

钱夫人一巴掌拍掉她的手:“有你什么事?来来来,杏花,你尝尝对不对?我觉着其他味都好,怎么像是盐没加够呢?”

钱秀儿就可惜道:“我说那天该多拿些盐吧,偏娘你不让——”叫她娘掐下手背,嘟着嘴不作声了。

时苒尝过后,给钱夫人装了一大碗,道:“不是什么大事,左右这个菜还要用油炒熟,炒的时候放够盐就是了。夫人先拿一碗回去,给家里人尝尝新。”

“那还有这一坛呢?”

钱二嫂心急,三两下剥掉蜡封,舀了一勺搁进嘴一尝,呸呸吐掉:“长霉了。”

“这么说,三坛只有一坛做成,要是拿出去卖的话该浪费多少啊?”钱夫人一脸可惜。

时苒则松了口气:还好,至少有一坛是成功的。

“谁说这坛做坏了?”马寡妇扒掉长霉的那一层,也舀了一勺放进嘴,还给时苒分一勺:“下边的好着呢,杏花妹子尝尝?”

时苒吓得往后一缩,马寡妇愣了一下,哈哈笑:“杏花妹子是嫌弃这些霉斑?我跟你说,这长的是白霉又不是黑霉,别说我扒掉了,就是没扒掉,长了白霉也能吃。”

钱夫人连忙好好看了看,也拈了一点放进嘴道:“长了白霉的是能吃。”

几人从未见时苒对谁摆过嫌弃脸,新鲜之余不由取笑道:“杏花妹子果然是没吃过苦,不知道不少吃食专门要长霉了才好吃吗?”

“还有食物长霉了才好吃?”时苒一脸“你别骗我”。

钱秀儿说:“是啊,像我们冬天常吃的腐乳,就要老豆腐长白霉了才好腌入味,姐姐你不会不知道吧?”

时苒捂着嘴跑出门:“……呕!”女人们面面相觑,随即,大笑声差点掀翻屋顶。

平常杏花姑娘看着仙气得大伙都不敢跟她大声说话,她这一吐,年纪大的如钱夫人竟有些心疼:到底是个刚及笈的小姑娘,也是父母娇养长大的,现在什么都不懂就饱尝颠沛之苦,以后的前程也不知落在何处。可怜巴啦的,还是往后多照应些她吧,可不能叫她被马寡妇那个泼妇带坏了。

当然钱夫人才不会说些文词儿犯酸气,小老百姓都讲实惠。中午吃完饭,她下午来时,手上提着一提篮的岩盐:“这些都给你做豆粕用。”

钱秀儿跟时苒说过,她一个舅舅是西山盐场的一名小管事,他们家有法子弄到便宜的盐吃,叫她往后要买盐的话,只用跟她说一声,她去帮她问舅舅买。

时苒没好意思告诉她,这话,她表姐,也就是她舅舅的女儿已经跟她说过一回了……

钱夫人从小帮家里铺子站柜台,又管着婆家的田庄管了这些年,心里自有一本帐。

吃了半冬的萝卜白菜,钱家主妇们偶尔也会多花些钱买点如韭黄,青瓜等贵价菜改改口味,但什么时候有像今天这样,几个老爷们为着这口腌豆粕差点打起来过?

她原本以为番椒是辣口味,京里人不爱吃,可杨家姑娘选的番椒跟豆粕在一起腌制后只有些微的辣意,在冬天里吃上一口,酸辣咸鲜,却是正好。

最要紧的,是做这道菜的材料,如豆粕是卖给牲口吃的,一斗只要十五文,玉米粒贵一些,但也只是粗粮的价钱,最高卖不到三十文,谁知道马寡妇磨出来再发酵,还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菜呢?不讲究品相的话,那些碎玉米,小粒玉米也能磨来用,这样少说又能便宜个十来文……

这道腌豆粕不要肥肉也能做出不错的味道,这样更是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明不白的,时苒不敢白受人东西:“我都备的有,钱婶你先拿回去吧。”

钱夫人算盘打得叭叭响,见时苒推辞不受,以为她想变卦,心里一着急,拉着她道:“杏花,咱们可是说好了的。你刚到京城,两个姑娘家自己能成什么事?婶子家这么些人,你我两个一起干,我家里的那些人都能随你使唤。”

时苒好笑道:“婶子你别误会,我是想说,咱们既然要干,就正经立个合同文书。把我们三个人该干什么,该怎么分钱清楚分明地写好,这样将来有疑问也不怕掰扯不清。”

她外祖的一个妾侍早年行过商,给她讲过不少商人行当的事。她那时候当个故事听,想不到现在自己也要当故事里的人了。时苒觉得很有意思。

这个钱夫人乐意,她一拍巴掌:“看我这性子急的,都把这事给忘了。那你把马寡妇喊过来,我们先商量好了再去找人写文书。”

时苒立刻道:“你们先商量吧,婶子肯跟我一起做,是看得起我,我怎么样都行,都听你们的。”两个女人都不是好惹的,她有这时间好好绣花挣钱不好?才不要跟着她们掺和。

果不其然,两个女人吵了一下午,吵翻天也没吵出个一二三。还是快晚饭时,钱铺长使唤儿媳叫自家媳妇几回叫不来,自己拉着小女儿在门外一听,顿时翻了个白眼:“吵半天就为了一两盐二斤面的,连架都吵不明白,我看你们也别做了。”

“你明白你来做啊。”钱婶和马寡妇异口同声。

“我做就我做。”

钱铺长可受不了自己被两个女人看不上,当天晚上就拟定了几条协议,挨个解释过来,两个女人都没了话说。

不止如此,第二天钱铺长还为她们请来一个中人写了份正式文书。这中人一进钱家,时苒便是一愣:“褚先生。”

“你是?”

时苒跟那天一样,向他行了个福礼,笑着提示道:“一个月前,您忘了吗?”

褚先生对这个姑娘印象挺深,毕竟街面上这么斯文懂礼的女孩子少见得很,他恍然大悟:“你是那天那个跟我一桌吃面的姑娘,你妹妹呢?”

“她在忙家里的事,我真想不到是您当了我们的中人。”

“这可真是缘份。”郑铺长笑呵呵的,似是无意:“这么说,杨姑娘也是那天才到的京城吧?”

“不是吧,我记得你们是从城东的方向来的吧?刚下的马车!”褚先生十分笃定。

时苒只是微笑:“您那时候就看见我们了?”

曹县尉家在城南,他家丢的逃奴不可能从城东来……钱铺长吐出一口气,请褚先生上座。

为这个巧合,褚先生相当高兴。想想这两个女孩子千里投亲,还投亲不遇怪不容易的,下笔的时候,他认真审读两遍,挑了几处不当的地方改了,再誊抄三份出来,看着几人摁手印的摁手印,签名的签名,一份合同文书算是订立完毕了。

当天下午,几个女人的腌豆粕事业就迎来了开门红。

感觉节奏有点问题,今天的更新也合并在这一章,小可爱们记得到这一章来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01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