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楚宁怜做如此反应,毕竟她的生母元贵妃,那才是皇上心尖上的人。当初贵妃香消玉殒,皇上不管文武百官跪一地,非要追封为皇后。后来文官死谏,血染朝堂,才将他的念头打消,最后贵妃还是得了个‘元’字做称号。
虽然那时候楚宁怡还小,却也能看出母后的难堪。可今外朝来贺,这对常年不见面的夫妻也要装作夫妻情深,也是可悲。
整个晚宴,楚宁怡都表现的很沉默,百无聊赖的吃着桌前这些精致却不是很可心的饭菜。
渊程的使臣目光一直扫向这边,二姐依旧坐的端庄。楚宁怡不知她是对和亲之事毫不知情还是成竹在胸。
待歌舞结束,渊程使臣上前献礼,顺便提出今天的重头戏。
“我渊程国替我国辰王殿下求娶贵国公主,愿渊程兴楚两国永结秦晋之好。”
即便楚宁怡知道大局已定,却还是不死心的望向高位,妄图从父皇母后眼中读出一丝的不舍与犹豫。
“好,哈哈!正好我们的三公主也及笄了,此等美事,孤便在此应允了。”
“咚”的一声,楚宁怡仿若置身冰窖,全身血液凝固。那挣扎了十五年,连梦中都在渴望期盼的那点父女之情,彻底破碎在这场宴会上。
四周传来各类目光,有来着大哥、五哥的担忧;有来自二姐、四妹的幸灾乐祸;亦有来自长公主们、季显表哥的同情。
她就是个自欺欺人的傻子。
这个金碧辉煌的牢笼她待够了,大哥、五哥会帮她的,一定会的……
宴会结束后,她离开的极快,生怕有人将她拦住,给她道贺,毕竟她的脾气没二姐那么好,做不出在人前赔笑的事。
一进殿门,鼓声就立刻迎了上来,一脸担忧。
楚宁怡调侃道:“传的这么快的吗?这才刚散去,你就知道了。”鼓声哭丧着脸,仿佛她现在就要嫁了。
鼓声憋着难受,还是将听来的传言一股脑的抛出来。
“现在满宫都知道,渊程那位辰王殿下身有隐疾,暴虐成性,满渊程的贵女都不愿嫁他。”
楚宁怡笑笑,若是真的如此,那流言岂会这么轻易传到他们兴楚后宫,只是个中原因她不想深究了。
其实她内心自私的想看看,若她出逃,父皇会不会将最他最疼爱的二姐嫁过去。
忽而她又自嘲的笑笑:这应该比让父皇收回和亲的旨意还要困难吧!
两国联姻是大事,需得两国算好吉时吉日,如今只算双方统一了意见。
第二天一早,五哥就冲到了芝兰殿中,吓的楚宁怡差点被粥呛着。
“妹妹,我、只问你一句,你想、想不想嫁。”楚怀仁气息不稳的道。
楚宁怡与他对视,他眼神很坚定,多年相处的默契她也知道了他的想法,便开门见山的说:“我想离开。”
楚怀仁:“这事好办,父皇不了解你的性子,应该猜不到你会逃婚。”
楚宁怡心想:这或许是他们父女情浅的唯一好处了。
“别告诉大哥了!”楚宁怡不想作为太子的大哥为难。
楚怀仁原也是这样想的,只是他现在担忧的是出京的盘查。
这进出京城都要经过盘查,以免混入敌国奸细,上到官吏、下到百姓,无可例外。
楚宁怡不着急,还招呼他五哥陪她用个膳,毕竟她出了宫,不是被抓回来,就是永远不回来,不论哪种,她都要好好珍惜和五哥在一起的时光。
“可惜啊!我见不着五哥你大婚了。”楚宁怡脸上写满遗憾,嘴里却打趣着他。
楚怀仁不在意的摸了摸她的头,温柔一笑:“若是我家怡怡遇见了想共度余生的人,一定要给我写信啊!哥哥会亲自背你上花轿,也让那人知道,我们家怡怡有我撑腰呢!”
楚宁怡似是没想到他会这么说,一时有些诧异,片刻笑笑:“好啊!”
公主出阁是有轿子抬的,自然不需要皇子背,且如大姐、二姐这种没有一母同胞兄弟的,就更不方便背了。
这种兄弟背出阁的习俗还是楚宁怡之前溜出宫去玩,撞上了御史家嫁女儿。
当时整条街都闹哄哄的,往来行人都停住,也想沾沾喜气。
新郎官骑在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楚宁怡便随着一群小孩子,跟着迎亲队伍走。彼时的她不过十岁,见什么都新奇,将一整套新娘上轿子的流程都看了一遍,连自己与五哥、侍女走散了走没在意。
后来被找来的五哥骂哭了。
那是她第一次见五哥发那么大火。不过最后他还是好生好气的安慰她,背着她走在街上,还给她买糖葫芦。
回宫的路上,两人具体聊了什么,楚宁怡已经记不清了,左不过是关于那场盛大的婚礼。而印象最深的是那天夕阳与她手中的糖葫芦一样,红的似火,影子被拉的老长,她将眼泪鼻涕都糊在五哥身上,抽抽噎噎道:“我、嗝~以后也要哥哥背着上花轿。”
五年过去,如果不是五哥主动提起的话,这件事她怕是早已忘了。
-
五哥走后,她就开始收拾行囊,规划出逃路线了。兴楚国不能待了,渊程国又远,如今最好的办法便是混入西穆国。毕竟兴楚士兵不好去那大张旗鼓的抓她。
待一切准备就绪,她就开始等,等待渊程使者回宫时,借着出城的人多,不会查的那么细,她便能混出去。
走之前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去看看大哥,算作道别了。
芝兰殿离东宫有些距离,却是除去五哥住的青玄殿,她去的最勤的地方,毕竟欢迎她的地方不多。
楚宁怡站在门口,等着太监通传。尽管他是来找大哥的,也要先去跟大嫂打个招呼。
太子妃出生郑国公府,是个标准的大家闺秀,待人温和有礼,亦将东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与大哥相敬如宾,生下一子一女,是整个兴楚国女子羡慕的对象。
“见过皇嫂。”楚宁怡屈膝行礼。
太子妃抬手将人扶起,道:“三妹来了,正巧了,殿下在书房,我已经派人去通传过了,你直接去便是。”
“谢过皇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