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唐朝好郎君 > 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域的葡萄夜光杯

唐朝好郎君 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域的葡萄夜光杯

作者:叶苑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3-03 16:35:26 来源:转码展示1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张义潮的哥哥张议潭,手捧河西十一州的图籍入唐,并留京为质,正式宣告失落吐蕃八十余年的河陇地区,重归唐属。

但在河西走廊东端的重镇凉州,却一直牢牢控制在吐蕃将领的手中,导致归义军与唐朝的使臣,不得不北绕回鹘道,穿越大漠荒原往来。

为了拔除河西走廊这颗最后的钉子,张议潮和他麾下的将士整整努力了13年。

861年(咸通二年)三月,“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奏。自将蕃汉兵七千,克复凉州。”——《资治通鉴》

但从凉州败退而出的吐蕃守军并不甘心失败,两军旋即在河西大地上展开连番血战。直到归义军将蕃军围困于今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附近时,“(归义军)列乌云之阵,四面急攻,不过五十里之间,杀戮横尸遍野”,才将其全歼。

至此,河陇地区成建制的吐蕃军队彻底灭亡,断绝近百年的河西走廊重新贯通。

归义军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唐朝边境接壤交合。

但就是这次相当短暂的领土接壤,对双方都产生了严重而微妙的心理影响。

一、重镇凉州的纠结。

归义军收复凉州(武威)后,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情况。

新旧唐书和通鉴中,都记载唐庭于咸通四年(863年)复置凉州节度,统领凉、洮、西、都、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

但派何人担任凉州节度,这些史料中却是全无记载。

有的文章提及此节,皆云张议潮兼任了凉州节度使,我不知道出去何来。

我只查到“(唐庭)派郓州天平军二千五百名戍卒凉州。”

注意这是唐庭唯一派向河西的驻军。

在敦煌文献中,有抄本《观世音经》提到:“天平军凉州第五般防戍右厢厢兵马使梁矩,缘身戍深蕃,发愿写此经。”

这部《观世音经》为天平军士卒手写经文,故可认为“郓州天平军调迁卫戍凉州”此事属实。

再有一点,如果张议潮真的兼领凉州节度,那么在其原有的节制十一州政事的基础上,再加上凉州及下辖的州郡,应为辖十四州事。

这与《李氏再修功德记》及其他文件中称其“十一州节度使”的说法不符。

而且也与张议潮死后,曹义金续领归义军的“十一州节度曹大王”之类的称呼向左。

可见凉州光复后,唐庭并没有将凉州划入归义军的辖区范围。

按说像是《李氏再修功德记》这种后人歌功颂德的碑铭,几乎都是褒奖有加的语言,恨不得功绩越高越好,官职越大越好,从来没见过哪个往谦虚里写的。

另外,《李氏再修功德记》立于894年(唐乾宁一年),距张议潮去世的时间(公元872年8月)并不长,不应发生如此严重的错漏。

壁画中的张议潮

敦煌文书中,还有一篇张议潮给唐庭的上奏,也能佐证这一观点。

“张议潮奏:咸通二年收凉州,今不知却废,又杂蕃浑。近传温末隔勒往来,累询北人,皆云不谬。”

这篇进表上说:“咸通二年收复凉州,现在不知道凉州的情况了。近来传言,温末部落隔断了河西走廊的来往,我几次找人询问,都说传言是真的。”

我们不知道这篇进表书写的年代,但确定在咸通二年之后无疑。

如果张议潮领了凉州节度,你治下的州郡被温末部落隔断,你却给朝廷上奏说:“凉州的事儿,我都不知道是啥情况!”

这恐怕,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对于唐朝在凉州驻军之事,按照我一贯的阴暗心理来分析,我感觉这隐隐表现出唐庭对归义军的戒备。

当然了,名义上整个河陇地区都是唐朝领土,调动官军卫戍州郡自然无可厚非,但是考虑到唐朝没有对河西其他州郡派出一兵一卒,而单单驻军卫戍凉州,却颇有些耐人寻味。

这一方面可以解释为,位于河西走廊东段入口的凉州确实位置重要,谁控制了凉州便有机会东犯关中,唐朝确实也不敢大意。

不过唐庭控制了凉州也就意味着,唐军随时可以窥视河西其他州郡,这就是凉州的重要意义。

如此重要的战略节点,唐朝派军驻守也算无可厚非,但要守你就好好守,结果还没守住。

不久便被温末势力夺去,成了凉州吐蕃的势力范围,这就有点对不住张议潮的辛苦经营了。

归义军控制区的极大值

二、入京为质的权衡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张议潮第二次派遣使者,入长安献上十一州图籍的时候,谁是这队使者的头领?

是他的哥哥张议潭,你觉得这是张议潮信任他的哥哥吗?

不是!这是在给唐庭送去人质。

唐朝当然心照不宣,给了张议潭高官厚禄,但把他留置长安。

说好听点是考虑河西生活艰苦,为国家奋斗多年,还是赐宅长安享享清福吧!

说的不好听就是,张议潮身在边境,威望甚高,账下用兵数万,坐拥数座州郡,不在皇帝身边留下点亲人,谁信得着你呀!

当年安禄山起兵之时,他哥哥不就在长安为质,最后死于玄宗刀下吗?

“留质长安”是唐朝控制藩镇的惯例,不过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惯例是不会写入史书的,好在张议潮识大体,宣宗一看张议潮如此上道,也就顺水推舟。

在心照不宣之下,“君臣和睦、相交甚欢”!

三、碎裂的河西走廊

在河西走廊东段的甘、凉二州,还有些破碎的史料是很耐人寻味的。

《资治通鉴》记载:“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温末始入贡,温末者,吐蕃之奴号也。”

此时的温末,既然已和唐朝正式建立了朝贡关系,说明温末已经脱离一个原始族群的社会结构,正式步入了小邦国或大部落的时代,否则唐朝是不会和它建立朝贡关系的。

生活在凉州附近的温末部落,何时夺取并占据了凉州,史书没有记载。

不过通过张议潮的上奏朝廷的奏文来看,温末部落隔断河西走廊也就只能是在凉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