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廙《仙芽传》第九卷载作汤十六法,以谓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末同调矣。煎以老嫩言者凡三品,注以缓急言者凡三品,以器类标者共五品,(自第七至第十一。)以薪火论者共五品:
第一得一汤:火绩已储,水性乃尽,如斗中米,如称上鱼,高低适平,无过不及为度,盖一而不偏杂者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汤得一,可建汤勋。
第二婴汤:薪火方交,水釜才炽,急取茗旋倾,若婴儿之未孩,欲责以壮夫之事,难矣哉。
第三百寿汤:人过百息,水踰十沸,或以话阻,或以事废,始取用之,汤已失性矣。敢问皤鬓苍顔之大老,还可执弓挟矢以取中乎?还可雄登濶步以迈远乎?
第四中汤:亦见夫鼓琴者也,声合中则意妙。亦见夫磨墨者也,力合中则色浓。夫有缓急则琴亡,力有缓急则墨丧,注汤有缓急则茶败。欲汤之中,臂任其责。
第五断脉汤: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其形。若手颤臂嚲,惟恐其深,缾觜之端,若存若忘,汤不顺通,故茶不匀粹,是犹人之百脉起伏,气血断续,欲寿奚茍,恶毙宜逃。
第六大壮汤:力士之把针,耕夫之握管,所以不能成功者,伤于粗也。且一瓯之茗,多不二钱,茗盏量合宜,下汤不过六分,万一快泻而深积之,茶安在哉?
第七富贵汤:以金银为汤器,惟富贵者具焉,所以策功建汤业,贫贱者有不能遂也。汤器之不可舍金银,犹琴之不可舍桐,墨之不可舍胶。
第八秀碧汤:石,凝结天地秀气而赋形者也,琢以为器,秀犹在焉。其汤不良,未之有也。
第九压一汤:贵欠金银,贱恶铜铁,则甆瓶有足取焉。幽士逸夫,品色尤宜,岂不为瓶中之压一乎?然勿与夸珍衒豪臭公子道。
第十缠口汤:猥人俗軰,炼水之器,岂暇深择?铜铁铅锡,夫是汤也,腥苦且涩,饮之逾时,恶气缠口而不得去。
第十一减价汤:无油之瓦,渗水而有土气,虽御胯宸缄,且将败德销声。谚曰:“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登高。”好事者幸志之。
第十二法律汤:凡木可以煮汤,不独炭也。惟沃茶之汤,非炭不可。在茶家亦有法律:水忌停,薪忌薰。犯律踰法,汤乖则茶殆矣。
第十三一面汤:或柴中之麸火,或焚余之虚炭,木体虽尽而性且浮,性浮则汤有终嫩之嫌。炭则不然,实汤之友。
第十四宵人汤:茶本灵草,触之则败。粪火虽热,恶性未尽,作汤泛茶,减耗香味。
第十五贼汤(一云贱汤):竹篠树梢,风日干之,燃鼎附瓶,颇甚快意。然体性虚薄,无中和之气,为茶之残贼也。
第**魔汤:调茶在汤之淑慝,而汤最恶烟,燃柴一枝,浓烟蔽室,又安有汤邪?茍用此汤,又安有茶耶?所以为大魔。
题外话:
现代汉语里有很多词汇看似来自日本,但其实我们读一读史书,读一读古人的笔记,会发现那些来自东洋的泊来品,有一些是国货,比如这里出场的“减价”和“法律”。
我不知道这两个词是否来自日本,但如果以后有人跟你说,这两个词是日本来的,你可以告诉对方,no,这两个词你在宋代的《清异录》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