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棠棣之华 >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父子

棠棣之华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父子

作者:清羽玄歌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2-15 05:38:40 来源:文学城

孤注一掷的肖清芳,带着人走到关押如燕和虺文忠的牢房前,内心犹如火炽,却不得不面对如燕那欢喜的脸。

“你的脸色告诉我,李元芳没有死。你此时此刻应该很不好吧。”

肖清芳冷笑数声:“我是不好,可死之前能让李元芳痛苦一生,大概也不错。”

虺文忠默默听着她二人的交锋,作壁上观。

不过很快,肖清芳的怒火便转向他:“还有你这个叛徒,你该记得我说过的话吧,当年我做阁领之时,心腹属下何其之多,为朝廷递个消息又有何难?”

虺文忠眉头微皱。

肖清芳不再多说,她一声令下,二人便被带出牢房,向蛇灵祭坛而去。

总坛内,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李元芳和小梅率先冲入敌阵,熟知地图的鲁成带领剩下的士兵绕路下去支援。

地面上,狄仁杰则发现了李元芳留下的线索,顺着这条路一路往下,直入总坛。

须臾,肖清芳便押着如燕,在众多属下的簇拥下来到了这里。

“李元芳,面前站着的是你的爱人。”肖清芳讽刺地笑了两声,“旁边躺着的是你的朋友。你好好想一想,是放下武器跪地受缚呢,还是我现在就杀了他们!”

不等肖清芳继续放出狠话,身后猛然一箭将她射穿,同时如燕夺下她的刀,向她狠狠刺去。

狄仁杰率领的大军已至,此刻正站在他们的身后。肖清芳连忙夺路而逃,魔灵用余光看了肖清芳一眼,一旋身挡住了如燕的去路。

这两位从前同样被肖清芳一手带大,武功也相差仿佛,而今刀兵相向,打得异常激烈。

战局很快便向狄仁杰这方倾斜。蛇灵众人大势已去,负隅顽抗者皆被斩杀。而投降者尤其是他们的首领,则带出地面,由大军看押。

肖清芳则在混战中不知所踪,应该是已经逃了。如燕继续去追踪她,而狄仁杰则在鲁成的带领下,逛一逛山穴。

鲁成临走前,给虺文忠做了个手势。

虺文忠垂下眼,假作体力不支,在那两位军头松懈时,蓦然出手,割断了二人的喉咙。

他回头看了二人一眼,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真的不想滥杀无辜,可谁知天意弄人。只不过从此以后,他便再无回头路可走了。

袁天罡是否早就料到了如今局面,所以对他是否用心效力并不在意,因为他已经没有选择。

在杀肖清芳的路上,他想了很多。所谓最了解你的人,正是你的敌人。对于肖清芳,在和她旷日持久的明争暗斗中,虺文忠了解她,正如对方了解他一般。

肖清芳了解他,故而能时常给予他致命一击;而他也同样了解肖清芳,知道她会从哪个路径退出山穴,而这条路是通往鲁成小院的路,他同样熟悉。

然而等他真动了手之后,却又觉得没什么可高兴的,只是有些恍惚。毕竟这漫长的十年,几乎是他所有的青春年少,让他双手沾满鲜血,让他成为蛇灵的一柄利刃。

或许小凤是对的。他与小梅还有从前的虎敬晖就是想太多,而小凤想法简单,似乎是他们几人中过得最舒心的一人了。

回到祭坛,他闭了闭眼,最终将竹筒刀对准了自己——或许这样,他便不用再多想了。

狄仁杰因为接连的变故,意识到这山穴中还有另外一方势力,李元芳也提出,与他在陀罗地交战的那个杀手武功很高,不过在之后的战斗中,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狄仁杰在俘虏中发现了几个易容成朝中重臣的蛇灵属下,并且在他们口中得知,其中有一人易容成太子李显,已经不知去向。这让他悚然而惊,不禁想到他临行前去东宫探望太子,却发现太子那不同寻常的紧张反应。

他意识到,蛇灵的下一个目标或许就是洛阳,于是在蛇灵总坛被攻破后,狄仁杰率所部一路兼程,回转洛阳。

洛阳城中还是一如既往的喧嚣繁荣。在狄仁杰离开都城的这段日子里,太子小心翼翼谨言慎行,武三思一党也暂时偃旗息鼓,而内卫,在发出李怿的通缉令之后,虽然一刻不停地监视终南山,却再也没有什么发现。

一日,忽有一人叩响了洛阳城外一幢高官别庄的角门。

看门人谨小慎微地观察面前这个人。没有见过。他摇了摇头,道:“我们阿郎不在别庄,您请回吧。”

“且慢。”来人扶住大门,将拜帖递给他,道:“烦请转交大将军,故人请见。”

看门人狐疑地接过拜帖,径自去了。半晌,出来一位看起来在这庄子里颇有地位的别庄管事。那管事向他行了一礼,道:“这位大郎,我家郎主不在别庄,但可以去城内转达。”

来人点头道:“正是如此。洛阳城高水深,某不便进入,便在此处拜见大将军。”他掏出一物交给管事,“此物也一并交予你家郎主。”

管事又向他行礼:“不知大郎下榻何处?郎主若至,仆可去接引。”

“不必了。”来人道,“三日后申时,我会再来。”

这封帖子与丝线很快便被呈到府邸主人的手中。这是个身着锦袍的老人,须发已经花白,握着那缕丝线的手轻轻颤抖。

这缕丝线,是他第一个儿子降生后,没有好物与他,只好用一段劣质丝绳编织了一个仅有寓意的长命缕。入手的这物,虽然已经褪色,但依稀还是原来的样子,被保存的很好。

他问管事:“那人相貌如何?”

“很年轻,大概而立之年,面白微须,器宇轩昂。”别庄管事道。

“是他么……真的是他么?”老者喃喃自语,片刻后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向侍在一旁的老管家道,“收拾东西,我明日要去一趟别庄。”

他再次低头,看向拜帖的落款,是熟悉的两个字,那是他心底最不愿面对的两字,是他不堪的过去,是他无颜面对的人。

“啊……叫夫人一同去罢。”

几日后的傍晚,给别庄递拜帖的人,亲自被管事迎进别庄,引路者兜兜转转,最后将他带进待客的正厅,让他稍候。

片刻后,一行人也急匆匆的赶来。老者拄着一副拐杖,听杖头敲地的频率,就能听出他是多么的急切。不过行至门前,却停了一停。

云琦径自在客位正坐,虽然垂着眼,却将厅外那人的心路历程猜了个七七八八,手里握着待客的茶盏,默然不语。

那老人,也就是府邸的主人,也叫李仁,被当今皇帝赐名为千里的老者叹了口气,终究走进大堂,第一眼便是看向他。云琦也抬起头,漠然地任他打量,同时也在观察他。

李仁细细打量片刻,双手兀自颤抖起来。被管家轻声提醒,才遏制住自己的失态,颤颤巍巍地落座,仍是片刻不停地打量对方。

云琦被他看得有些不舒服,抬头回望他,道:“大将军。”

李仁问:“阿祈,你……”他顿了顿,仍是道,“十多年了,你如今可愿意回来?你母亲很想你。”

云琦偏开头,道:“你还有脸提母亲?”

“是我对不起阿真,对不起你。”李仁道,“当年的情形你也知道……”

他不禁回想起自己的大半生,前半生的颠沛流离,年过四十才大致安定下来,却还要过得战战兢兢,生怕作为宗室被当今皇帝清算。

他作为太宗之子,吴王李恪的长子,与几个弟弟被流放时,年仅七岁。一路坎坷,在流放路上娶了现在的妻子慕容氏,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取名李祈。

流放的路没有尽头,他从七岁熬到十八岁,他的儿子还需要继续这样的生活。而在李祈四岁那年,关中地区粮食减产,一家人生活极其困难。

他背着妻子,将李祈卖给了在左近暂住的一个虬髯老汉,让他好生收养。那老人也答应,从今以后好生教导他。

他领着一家人离开关中,一路南行,两年后,关中果然大旱,千里赤地,颗粒无收。

后来他又有了孩子,便将曾经的那个孩子压在心底,变成一个和任何人也不再吐露的秘密。

光宅元年,占了他们父亲爵位几十年的李荣获罪,他们兄弟四人被赦免,重归洛阳。那一年,李仁三十八岁。他悄悄培养自己的人手,一面逢迎武后,一面交好新皇,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马虎。

他也曾经找过自己那个长子。很久之后也是一个巧合,他找到了云琦,不过云琦虽然清楚自己的身世,却并不愿认他。

此刻的云琦仍然是那句话:“将军不必多言。当年便说过,云琦闲云野鹤惯了,不愿做官。”

李仁只好叹了口气,不再纠结于这个话题:“那你如今主动前来,所为何事?”

“大将军熟知朝中事。不知近期通缉宗室之后一事,有何内情?”

李仁挑了挑眉:“你多虑了。老夫不涉政事,如何知晓那些事?”

云琦道:“总归是同宗同族,帮扶一下总是好的。”他笑了一下,似乎也觉得自己说得可笑,“而且他是不是宗室还未可知,一切或许只是圣人的引蛇出洞之计。”

李仁:“哦?”

云琦道:“自垂拱四年至天授元年,李唐宗室零落殆尽。除了将军,也只剩下寥寥几家。而今再开通缉,又是当年谋反的黄国公之子,将军不觉得有些奇怪?”

“据我所知,黄国公被灭满门。”云琦道,“如今通缉令一出,是否我可以这样认为,或许是有人想借已死之人反对如今朝廷,但是他借了黄国公的势,却是如今仅剩李姓宗室的灭顶之灾。”

李仁呼吸一滞。他多年来任地方官职不理正事,不正是为了消除上位之人的戒心。且自己身为李恪之子,对判处他们几十年流放的先帝李治,也未必有什么好感。

他能活这么多年,不就是因为自己逢迎武后,谨小慎微,他不希望任何宗室重新出头,如今云琦这番话,可谓是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那……你打算如何?”

“我不如何,只想问问将军如何。”云琦道,“反正朝廷也不知我此人,只知将军。”

李仁心下一凉。不过他到底是能在风浪下浸淫多年的老人,此刻也神色不动,淡淡道:

“老夫也不如何。说起来,前段时间太子失德,被圣人训斥,武三思一党好不威风。以内史狄仁杰阁老为首的一派,近期也并无动静,而他本人则领了皇帝旨意公干,具体做什么老夫不知。”

云琦心知,对这滑不留手的老狐狸必须得下一剂猛药,于是缓缓笑了一声,道:“将军有所不知,李怿正是我徒弟,他的一身功夫,都是我教的。”

李仁手中的茶盏差点滑落,好悬没崩住自己的表情,惊道:“你说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