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探险之寻宝系统 > 第十二章,要想穷,烧郎红(求收藏!)

瓷不过手,这是古玩行儿里的规矩。jiuzuowen

“麻烦方老了。”沈东把盒子放在八仙桌上打开,将郎窑红观音瓶放在了方老的面前后,退后了两步。

方老先是大概的看了一眼观音瓶,随后翻出了老花镜和放大镜,开始仔细的一寸一寸的查看着观音瓶。

朱鹏文在一旁静静的等着,反倒是那个宫明,竟然也凑上了近前,跟随着方老的目光,仔细的查看着观音瓶。

而沈东,掏出手机,朝着摆件儿中的那块儿散发着青色雾气的石头走去。

沈东一边儿若无其事的打量着那块儿石头,一边儿打开了手机的界面,对着石头扫了扫。

‘翡翠原石,出自缅甸龙塘坑,内含糯冰种翡翠,市场价值13万左右。’

翡翠原石?

沈东收起了手机,仔细的上下打量着这块儿石头。

这石头看起来也很普通,并没有多出奇的外貌,但这块儿石头却值十多万,这让沈东不由得自嘲自己是只井底之蛙,如果不是有这个寻宝系统,也许沈东这辈子都不会接触到古玩和翡翠原石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等于是给沈东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沈东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龙塘坑。。。”矿坑的名?还是地名?缅甸。。。有机会一定去缅甸转一圈儿。

沈东暗暗的想着,现在最让沈东疑惑的是,这翡翠原石究竟是挖来的,捡来的,还是买来的。

在沈东原本的认知中,翡翠这种东西,应该是只有天朝才有的,没想到,这石头竟然是缅甸的。

“兄弟好眼力!”方玉书在沈东的身后赞了一声。

而沈东刚才那一句‘龙塘坑’虽然声音不大,但却刚好被方玉书听在了耳中。

沈东转过头,发现方玉书正上下的仔细打量着自己。

沈东笑了笑,“沈东。”

“方玉书。”方玉书笑着点了点头。“兄弟一眼就能看出这块毛料儿的出处,这份眼力,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都是瞎蒙的。”沈东摸了摸鼻子,摇头道。“以前看过一些关于翡翠原石的资料,真正的翡翠原石,我今儿才第一次看到。。。”

沈东半真半假的说着,不过方玉书可不相信沈东的话。

第一次看到翡翠原石毛料就能说出产地和出处?这需要的可不是课本上资料上的知识,需要的那是经验和眼力。

“沈兄弟谦虚了,你也是学地质勘查。。。”方玉书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方老爷子他们那边的声音给打断了。

“老爷子,怎么样,物件儿有没有问题?”看着方老爷子放下了放大镜,朱鹏文紧张的问道。

方老爷子并没急着回答朱鹏文的问题,而是看向一旁的宫明,“宫明,你怎么看?”

随着老爷子的话,朱鹏文的目光转向了宫明。

宫明看着方老笑了笑,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脱口、垂足、郎不流、灯草口、牛血红。。。这些郎窑瓷器该有的特点,这瓶子都有,看着没什么问题。。。但总觉得这支观音瓶有些太新了。。。”

宫明的判断,几乎跟朱鹏文相同,朱鹏文不由得盯着老爷子望去。

“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无论是真品还是赝品。”顿了顿,方老爷子转头望向沈东,“小伙子,既然你对自己这件儿郎窑瓷器这么有信心,不如你给我们讲讲这支观音瓶的传承。”

在古玩行儿里,几乎是每一件儿东西的背后,都会伴随着一个故事,无论是真品还是赝品,区别在于,真品的故事往往是真的,而赝品的故事,大多都是有心人捏造出来的。

所谓的‘传承有序’大多都是在这些个故事中体现出来的。

见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沈东略带尴尬的挠了挠头,“这观音瓶背后的故事我还真不知道。。。观音瓶是我早上去古玩市场的地摊儿上淘来的。”

“啊?!”

方老张着嘴,瞪着眼睛,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沈东。

见到方老这反映,宫明皱了皱眉头,转头又多看了两眼观音瓶。

方老爷子这一声惊叫,倒是把方玉书的兴趣给勾起来了。

“郎窑?”方玉书走到老爷子身边,好奇的打量着观音瓶,“爷爷,郎窑是明朝的民窑吗?怎么以前没听您说过?”

之所以方玉书会认为这观音瓶是明朝的东西,最主要的原因是,瓷器中的霁红、宝石红、鸡血红、牛血红等等单色调红釉中,以明朝的最为出众,也最值钱。

朱鹏文在一旁感叹道,“玉书少爷,老爷子在古玩的瓷器圈子里,那绝对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有这么好的家学,何苦去学什么地质勘查。。。”

方玉书看了一眼老爷子,嘿嘿的笑了笑,赶忙转移话题,“朱老哥,能让我爷爷吃惊的事儿可不多,你们好像都知道这个郎窑,就我不知道,快给我讲讲。”

看了方老爷子和宫明一眼,朱鹏文拱了拱手,“那我就献丑了。”

“这郎窑瓷器,既不是明朝的,也不是民窑。而是清康熙年间的一处官窑。”

“官窑?”方玉书一脸的疑惑,“官窑的瓷器,一般不都是有款儿的吗?刚才我也看了两眼,观音瓶的底足并没有款儿。”

“玉书少爷这就有所不知了,郎窑跟一般的官窑有所不同。”顿了顿,朱鹏文继续道,“郎窑是清康熙年间景德镇的一处官窑。由江西巡抚郎廷极修建,最开始的时候,是以摹仿明永乐、宣德的霁红,宝石红,鸡血红等单釉色瓷器而成立的。”

“但随着烧制,郎廷极竟然鬼使神差的将200多年前,明朝中期就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烧造技术重现于世,同时从郎窑中烧制出了一种更浓艳的单釉色瓷器,这种瓷器被送入宫中,深得康熙爷的喜爱,而后开始风靡整个大清王朝。”

“不过,这种瓷器只在康熙年间昙花一现,维持了短短的7年时间。。。”

“郎廷极这个人在清朝的政史中,政绩并不显著,但谁也没想到,郎廷极居然靠着烧造瓷器,而名流千古。”

“这郎窑,就是以郎延极的姓氏而命名的。”

“只有7年的时间?”方玉书皱着眉想了想道,“那这郎窑的瓷器岂不是很珍贵?”

一旁的宫明笑了笑说道,“在民国之前,景德镇流传着一句话,就是专门说郎窑瓷器的。”

“什么话?”

宫明感叹道。“要想穷,烧郎红。。。”

“要想穷,烧郎红?”方玉书眨了眨眼睛,谁疯了?还会有人想穷?

-----------------------------------------------------------------------------------

新人,新书,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求打赏!!!!求你注意到我!!!!!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