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太行道 > 第1章 第一章

太行道 第1章 第一章

作者:不若的马甲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4-07 11:02:15 来源:文学城

临近破晓,街道两旁就支起了卖早点的小摊,架着小笼包的蒸笼此时热气缭绕,老板裹着粗布头巾,不慌不忙地招呼着三三两两的来客,左边一家馄饨店,门前的大锅里熬着一锅骨头汤,正沸腾滚滚的地冒着白泡,飘香十里,光闻着就满口生津,尝一口汤汁,就令人赞不绝口,所以每日未等老板开张,就有无数人侯在了门前,以免还未轮到自己,今日的馄饨就已售罄。这家店的老板是一对夫妻,男人负责熬汤招呼来客,妇人则在一旁垂头包着馄饨,手法娴熟而快速,眨眼间就是一个模样漂亮的馄饨扔在簸箕里,以免面皮黏在一起,妇人撒上一层干面粉,端起簸箕拨了拨,然后递给丈夫下锅。

不到小半日,当天的馄饨就已卖光了,后面还有一长队的客人未能吃上,老板赔着笑道:“不好意思啊各位,明日请早。”

大家只得各自苦着脸散去,有些径直坐进了隔壁的小笼包摊位,也算是带动起周边经济。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立在摊位前,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巴巴望着老板收摊,稚气道:“排了一刻钟,手脚都冻麻了,公子还等着吃呢,若是今儿买不回去,肯定会被罚站的,老板行行好,再给做一碗吧。”

老板一脸为难地打量跟前这个小女孩:“可是皮馅儿都没了。”

女孩可怜巴巴地眨了眨眼睛,一副回去就要领罚的怯懦,老板瞅着心下一软,就道:“要不明儿我给你留着一碗,你直接来端吧。”

闻言女孩脸上一喜,脆生生地道了谢,便蹦蹦跳跳地跑开了,老板瞧着她欢喜雀跃的背影,将脚下青石板踩得踢踏作响,小手搅着发辫,伴随着一阵铃铛响,传入耳里分外清脆,老板不禁会心一笑,收拾起桌上的碗筷进了屋。

然而翌日清晨,女孩悠悠踱到馄饨店时,老板夫妇竟未开门支摊,排队等候的乡亲吆喊了一阵,敲门也不见动静,则三三两两地散去了,隔壁包子铺的老板对络绎不绝的来客重复解释着一句:“好像是夫妻俩的女儿一宿未归,找去了吧,估计今儿是不开店了。客官,灌汤包要来尝一尝不,刚上笼的,鲜着呢。”

女孩立在门前,抿着唇,两边嘴角下垂,瞥了眼可劲儿拉客的包子店老板,又闷闷不乐的盯着面前紧闭的大门,嘀咕:“说好今天留一碗的。”

老板却因着意外失了约,女孩揪着小辫子,衣袖滑到手肘处,露出一节骨瘦白皙的腕颈,上面一根红绳系着铃铛,尽管律动,那几颗精巧的铃铛却不响,仿佛被掏空了里头的金属丸一样。包子铺的老板算是个细致的人,瞄来瞄去终于发现不对劲,就算这铃铛里头是空心,但几颗空心的金属铃撞击在一起,也是会响的,老板遂问:“小姑娘,你这铃铛怎么不响呢?”

女孩终于正眼看向老板,弯起眼睛笑:“响的呢。”

“瞎说,你晃来晃去我都没听见。”

女孩一双眼睛笑眯成月牙,刚要开口,就被人打断:“老板,再加两屉包子。”

“好叻。”老板应和着,一甩手里的布巾,搭在肩膀上,转头送包子去了。

女孩盯着他背影轻喃:“因为没命听啊,没命的人才听得到!”说完,转身往僻巷走去……

接连数日,那间馄饨铺子都没再开门,夫妻俩找女儿的事情传至街头巷尾,人尽皆知,却无人瞧见过他们女儿的踪影。枝头上结了一宿的冰霜被晨阳消融,化成水滴侵入土壤,又被晌午的日头烘干,馄饨铺的老板被官兵扔出衙门,血淋淋地摔在大街上,正巧挡住了一个过客的去路。他直接忽略了那人收住的脚步,髋骨辗过那人鞋面,不管不顾的往衙门里爬,哭喊着:“大人,我女儿真的在谢宅啊大人,求您替草民做主啊……”

官兵提着板子,凶神恶煞道:“刁民,竟敢诬告谢员外,戏耍官府,再不走,就再打你二十大板。”

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聚众在衙门前指指点点,同情有之,却无人为他遭受县衙庭杖而不忿,馄饨店老板拖着血淋淋的屁股爬上台阶,欲要再做纠缠,突然由远及近传来一声呐喊:“王六,王六,不好了……”

包子铺老板扒拉开人群,气喘吁吁地冲到馄饨店老板王六跟前,一脸的惊慌失措:“你家那口子跑去谢宅要人,一头磕在人家门口那座石狮子上,赶紧过去吧,要出人命了……”

闻言,执杖的官兵与王六异口同声的惊呼出声:“什么?!”官兵一拍大腿,迈过门槛:“这不胡闹吗!”

王六一个挺身想要爬起来,却因刚吃过棍子屁股开花,伤及到筋骨,直接从台阶上滚了下去,摔在了某人脚边,那鞋面上还沾着一块血污,王六抬起头,就见一束着长冠的女子雷打不动地挺在原地,身形笔直,逆着光看不清轮廓。包子铺的老板上前搀扶起王六,然后一瘸一拐地将人拖走,为首的官兵将棍杖往地上一跺,厉喝道:“都愣着作甚,跟上去看看,别闹出人命了。”

在衙门口卖萝卜的小贩盯着逐渐远去的一行人,驼着背坐在扁担上,道:“王六这老两口子怕是丢了闺女儿急出失心疯了,死咬着谢宅不松口。”

看热闹的路人立即迎合:“可不是,县老爷下了搜查令,把谢宅翻了个底朝天,连他闺女儿一根头发丝儿都没找见,结果怎么着,王六最后才道出是他女儿夜夜托梦,跟他媳妇儿说自己被关在了谢宅,这不扯淡吗,无凭无据的,光做个梦就将人告上了官府,把县大老爷给气得,当场庭杖了王六二十大板。”

一老妇双手拢袖,忍不住问:“如今又跑去谢宅寻死觅活的,该不是在讹人吧?”

卖萝卜的小贩摇摇头:“讹人倒不至于,老王家的馄饨摊子向来火爆。”

路人顺着话题往下理:“那不是为财,许是为别的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能为什么……”

贞白沿街而行,步子沉缓,与县衙拉开一段距离后,众人的议论便逐渐听不清。跨入街尾一家祥云客栈,穿堂行入后院,便隔绝了一切喧嚣繁杂,当初她之所以挑选此地正是因为住宿清静,伙计端着几碟小菜从回廊那头转出来,步伐稳健,迎面就是一张招牌式笑脸,招呼她:“道长回来了,可要帮您准备饭菜?”

贞白道了句不必,便直接上了楼。相比伙计把木质梯阶踩得嘎吱响,她走起路时竟毫无声息。

忽然底下传来一阵清脆的响铃声,贞白步子一顿,回过头,一抹天青色娇小身影从假山处一闪而过,隐没入堂屋。贞白只稍作迟疑,便抬手推门进了屋。

室内陈设简洁,一床铺,一方桌,墙角一张立式木柜,以便存放行囊,只是材质相对差了些,年陈一长就有些潮旧,透着股朽木之气。

贞白倒不是特别介意这股味道,比这难闻百倍的腐臭她都忍受过,何况这是祥云客栈最便宜的房间。贞白瞥了眼斜阳,逐渐西沉入太行山峦,她伸出素白的手,将余晖关在窗外,室内顿时陷入一片阴暗,她走到床前,开始闭目打坐,周身气压随着入定之际一点点降低,甚至有冷风从门窗的缝隙中渗入,吹着她的衣摆和发丝微微浮动。

到子夜时分,冷风中夹带着一阵响铃声,若即若离,却清脆至极,紧接着,又是一阵’呼呼’’沙沙’响,贞白起身下床,抓起手边的沉木剑夺门而出。

后院西南角的榕树被冷风吹得沙沙响,抖落几片枯叶来,贞白纵身一跃,几个起落停在墙根处,垂头查看了没入土壤的树根,蜿蜒长出了围墙,这间客栈之所以宁静,正是因为饭堂临街,而住宿圈地旷野,墙外了无人家,贞白蹲下身,纤长的指间轻轻抚上冒出地表外的树根,须臾,飞身跃墙而出。

青衫女孩冲到廊下时,正好瞧见一个黑影闪出墙外,她抬手看了眼手上的响铃,疑虑:“咦?小飘飘?”

此时,廊下沟渠里的水面一荡,那颗榕树及周围的假山也好似颤了颤,仿佛整个院子微不可查的震动了一下,若没有极高的警觉性,根本洞察不出,女孩蹙眉:“异动?”再不做迟疑,寻着那抹黑影追去。她敛了声息,刚要踩着榕树跃墙而上,就听见背后一嗓子叫唤:“唉,小孩子不许爬树!”

哪个多管闲事且没眼力劲儿的货?!她收住欲要一跃而上的势头,转过身,就见客栈掌柜径直走来:“这大半夜的,你家大人呢?摔着了可怎么办……”

站在一墙之隔外头的贞白听见动静,遂将插入地底的沉木剑抽出,转身朝漆黑的旷野行去。

月隐星稀,照不亮脚下的路,杂草乱枝割着裙袂,贞白微微垂首,从宽大的袖袍中掏出一张符箓,手腕一翻,掌心则燃起一簇豆火,映照她冷白的侧脸,风一扫,火光晃动,只够看清脚下的方寸之距。贞白亦步亦趋,看似走得缓慢,仅仅迈过几步,却仿佛缩地成寸般,踏在了数丈之外。待青衫女孩糊弄完掌柜跃上围墙时,已经寻不见贞白的影子。

越靠近斜坡,冷风越大,飕飕灌进袖袍里,吹鼓成两个风袋,掌心的豆火猛烈晃动数下,噗嗤一声熄灭了,在空中冒起一缕青烟。贞白面无表情道:“能灭冥火。”那便不是寻常的风了。

她环视一圈,奈何周遭一片漆黑,探出脚踩在一块嶙石上,她刚要攀向斜坡,就听见轰隆一声,黑沉沉的天幕划过一道闪电,电光骤亮,有一瞬晃眼,夜空仿佛被利剑豁开一道裂口,又在转瞬之际弥合。

贞白握紧沉木剑,手中符箓一挥,化作一盏青灯高挂在树梢,眼见方才被闪电劈过之处成为一片焦土,贞白下意识后退两步,斟酌须臾,便转身往城门走去。更深露重,杂草挂着霜露打湿了裙袂,刚踏上大路,就见远处一名妇人急匆匆奔来,额头缠着的纱布浸出几缕血丝,她发鬓松散,面色青白,眼窝凹陷更显惊惶焦灼。

妇人身后紧追着几名乡邻,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王六他媳妇儿,不能去啊,那可是乱葬岗,去了就回不来了。”

闻言,妇人的双腿微一打颤,匍匐在地,猛地厉声哭喊:“王六……”妇人爬起身,被追上来的乡邻拦住,妇人急得嚎啕大哭,“别拦着我……”

贞白在听见乱葬岗三个字时就止了步,清冷的声音如这寒夜凝结的霜,没有一丝温度地提醒:“长平乱葬岗里死去的全是士兵,煞气极重。”

当年大端王朝率军诱敌于长平发起征战,坑杀西夏大将降卒约四十余万,战地遍及山岭、河谷、关隘、道路、村镇五十多处,尸骨遍野,头颅成山,村落沦为废墟,到处一片生灵涂炭,无数尸骸暴露荒野,未经掩埋,因长平气候湿热,日经风吹雨晒,从而尸体腐坏爆发出一场疫病,污染山河,散入邻近的数座村庄,无数村民死的死,逃的逃,这里便成了人人避而不及的乱葬岗。

妇人听闻一悚,转头望向说话之人,此女束长冠,墨发半垂,冠顶一颗珠翠吊坠。着玄色长衫,缎面细腻光泽,腰悬墨玉,古朴沉郁。负黑沉木剑,长约二尺六寸,通体乌黑透亮。

按理,民间女子概不束冠,束冠则为出家修道之人,况且此人还身负道家法器。

妇人哭诉:“可是我家那口子已经去了啊,我得把他找回来……”

乡邻:“你这不是去白白送命吗,谢家人真是作孽,再怎么上火也不该胡说八道啊。”

贞白在一旁听他们七嘴八舌,总算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王六丢了女儿,找寻无果,谁知女儿夜夜托梦给他,说自己身处谢宅,因此王六报官搜查了谢宅上下,然而搜查无果,王六夫妇不甘心,整日在人家门前死缠烂打寻死觅活,搞得谢宅终无宁日,那谢家人怒急攻心之下脱口:“你们满城都找遍了,我谢家也被你们掘地三尺,连个鬼影子都没有,还让不让人安生,谁知道你女儿是不是被哪个野男人拐跑的,乱葬岗找过了吗?!那里头有进无出的,说不定早就尸骨无存了……”

谢家人话虽恶毒,却也不是无可能,然而说者无心可听者有意,之前猎户及外地商队误入乱葬岗,就再也没能出来过。上个月天变异象,乱葬岗上空乱云飞渡,阴霾漫卷,持续月余不散,伴随雷鸣闪电不休。有个孩子贪玩误闯进去,被樵夫看见,急急忙忙回到城里喊人。后来两名修士途径此地,自告奋勇前往救人,到现在都还没出来。是死是活,村民心里都有了判定。若是王六与其女进了乱葬岗,铁定是有去无回的,乡邻哪还能由着妇人再去作死。

贞白面无表情的脸上闪过一丝疑虑:“两名修士?上个月进了乱葬岗?”

一名乡邻点头应道:“是啊,到现在都没出来,估计跟那孩子一起凶多吉少了。”

贞白垂眸:“哪家的孩子?”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摇头:“就是没……没听说谁家丢了孩子。”正因没有失踪儿童,众人才未将此事放在心上,继续若无其事地过日子,只当那樵夫眼花,害得两修士枉送了性命。经过众人一番谴责,令樵夫也不敢笃定,毕竟当时天黑雾浓,看走了眼也不无可能。

此刻又有人道:“那樵夫还说,许是其他村子跑过来的,或者流浪小儿也说不准。”

贞白思忖之际,忽然一老妇猛拍大腿,瞪着一双松弛下垂的眼睛危言耸听:“不……不会那樵夫看见的,是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吧?”

那地方又在长平乱葬岗,经老妇人这一点拨,当下细思极恐。

此时阴风一刮,包子铺老板打了个寒惊,眼珠子一转望向贞白冷白的侧脸,吞吐道:“这……这位……道……道长……您怎么看?”

这种怪力乱神的猜测,还得同修道之人求证。

贞白余光淡淡一瞥,并未接话,只道:“回去吧,那地方不是普通人能靠近的。”

妇人痛失爱女,丈夫又寻到了乱葬岗,令她更加悲痛欲绝,如今既没了指望,那便追随丈夫一起去了也罢,她奋力想要挣开乡邻的手,拉扯间场面一阵混乱。

贞白及不喜喧嚣,更厌烦听见哭嚎,她深知世间多得是听不进劝诫之人,则不想多费口舌,只是刚走出两步,就听见某乡邻一阵惊呼:“那是什么……”

哭闹声戛然而止,陡然变得格外寂静。

贞白脚下一顿,回过头,只见黑暗之中,一白衣人提着盏白皮灯笼,墨发披散,更衬面容苍白,脚步轻得仿佛随时都会飘起来,寒风一拂,白衣翩翩,越显瘆人。

“娘诶……”包子铺老板嗷一嗓子,猛一箭步冲到了贞白身后,吓得肝儿颤:“道……道长,你……你会收鬼的吧?”

贞白一时无语。

哪只鬼会打着灯笼走夜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