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苏厨 > 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来钱的路子

苏厨 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来钱的路子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3-18 21:00:05 来源:转码展示1

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来钱的路子

辽国,耀州。

作为和獐子岛贸易关系密切的海埠,耀州如今已然成为辽国的明星城市。

王经也在此设立了市舶司,管理着进出口贸易。

这里是宋国商品海量进入辽国市场的大城,相比鸭绿江边的保州,耀州没有女直人的威胁,而宋船只需要换个旗号,就能直接从辽河驶到辽阳府。

耀州市舶司只需要上船做个样子点验一下货物,一船就是几百上千贯的经手费。

因此王经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对这个城市松手的。

不过王经现在很纳闷,有些搞不懂眼前这中年儒雅宋人的来路。

不是说人家没把履历报明白,这位是当今大宋皇叔,故韩荣恩王赵宗谔次子,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北洋水师监军使——赵仲迁。

王经在思量的是,面前这位和之前见过的赵孝奕,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唐四郎?

不过赵孝奕据说被这位挤迫去了日本宋城,而且赵仲迁能够当上军方高层,开着军舰来搞海贸,这等奢遮,可比之前的四十三节度厉害多了。

水师总督张太居,跺跺脚两洋都得起风浪的人物,竟然将自己的乳狮号送给了面前这位!

赵仲迁给自己搞到的这份东西,换了宋国谁来,怕是都得抄家灭族!

翻了翻面前那本手册:“这个老夫也看不太懂,还得上呈陛下,让室老尚书把把关。”

赵仲迁彬彬有礼:“这些都是宗室产业出来的东西,先家君以前是大宗正,又是皇宋银行的行首,家兄如今也在皇宋银行供职,宗室的产业,基本上都清楚。”

“上次丞相说对我大宋工业感兴趣,我就挑了几样来给丞相看看。”

王经说道:“上次蒙郎君搞了一批青霉素,杨枝素,金鸡纳霜,还没有道谢。”

赵仲迁不以为意:“都是生意,我还没谢谢好主顾呢,不过如今却疟树才刚刚在杭州大面积培植成功,有些不好弄,其余两样,还有黄蒿素,丞相但有需要,尽管开口。”

王经喜动于色:“那可多谢公子了。”

说完又叹息:“我朝百姓,多以放牧为生,常常就摔着跌着,不知道消毒的碘酒和那个奇效的白药……”

赵仲迁皱眉道:“这个反倒是难一些。”

“丞相应该知道,前头几样颇为精贵,因此没办法列入军资,我就好给丞相搞来。”

“至于酒精和白药,那可是明明白白写入禁榷名单了的。”

“不是不能搞,但这两样东西本身利润不高,离我又太远,还犯着忌讳,再说了,丞相找我要这两样,不是掉了咱们的身价啊?”

王经赶紧拱手,这说明不是不能搞到,而是这娃看不上这两样生意:“还请郎君帮帮忙,帮帮忙。利润不高,我们可以走量嘛!”

“走量?丞相能要多少?”

“郎君能搞到多少,我就要得下多少。”

“这样啊……”赵仲迁想了一下:“要不,咱俩合作搞个碘酒厂?”

王经心脏噗通乱跳,这娃的胆子真是包了天了,自己还停留在希望得到点禁运物资上头,人家已经准备在敌国建军用物资厂房了。

这娃才是唐四郎!四十三节度压根没法比!

赵仲迁看着王经的样子不禁好笑:“怎么了?这东西简单得很。”

简单得很你大宋还禁运?!王经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郎君可否告知一二?”

赵仲迁说道:“如今董大官人在河北搞酒厂,就是烧刀子跟现在的玉黍烧曲,我有办法将这两样东西提浓,在溶点南海搞来的碘,就是碘酒。”

王经说道:“烈酒怕也不好搞吧?听说董大官人认识使相……”

赵仲迁不以为然,鄙视道:“那就一运气好的商贾,我要他敢不给?”

“使相是出了名的好脾气,谁都能往他跟前凑,如董非这样的,多如过江之鲫,也敢拿出来自抬身价?”

“要说起来,提浓酒精的法子,还是苏县君跟昭明学士当年传授给我的,他董大官人,能凑到这两位跟前去?”

王经说道:“那也还得有南海的碘……”

赵仲迁哈哈大笑:“不是后学夸口,南海的东西,有一样算一样,但凡丞相你道得出名儿来的,我都能给你搞来。”

王经这才想起来,好像大宋宗亲这一支在南海势力庞大,霸占着好些个矿藏。

唐四郎也是大海商,听说也是从南海起家的,嗯……

不过王经很有职业道德,也不多问:“既然公子有把握,那这个厂我们就开!”

赵仲迁笑道:“本来直接以慈善基金的名义从董非那里搞碘酒也不是不成,但毕竟犯了忌讳,董非估计会推三阻四。”

“换做只进烧刀子跟烧曲,就好说得多了。咱们啊,让他想推都不敢推!”

王经跟着呵呵笑:“实在是劳烦公子了。”

赵仲迁摇头失笑:“些许小利而已。”

这还是小利?

见王经一脸的惊诧之色,赵仲迁叹了口气,收起了马上入冬还在把玩的折扇,点在王经身前的那部资料上:“这里,才是大利。”

王经有些糊涂:“这不就一本资料?能有多大利?”

赵仲迁微笑道:“这生意要是能做得成,你我二人,一人至少……百十万贯吧。”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舶来钱。”

王经大惊失色,这尼玛能赚大辽四年的岁币之数:“这到底什么东西?”

赵孝奕露出神秘莫测的微笑:“铁厂。”

“铁……铁厂?”王经彻底给震傻了,郎君你是上天降下来扶保我大辽的吗?

早在三十年前,辽国使臣听说苏油改进了炼钢工艺,搞出了日出钢材万斤的高炉,立即就要求去探访。

那一次辽人被苏探花摆了一道,最后将事件定义为苏油谎报政绩。

等到苏油做开封府尹,开始铺设陈留到开封铁轨,辽人才反应过来,当年那事情,是真的!

只可惜自从那次以后,辽人就再也没有机会打探到宋人的炼钢技术了。

这几年宋国的钢铁产能,虽然辽国不知道准确的数量,不过从包图城的猫腻看,宋人的炼钢技术真的是突飞猛进。

辽人也不傻,知道萧古里那边突然爆产能,跑不掉与宋将种谔有关,不过这事儿对辽国有大利,大家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赵仲迁点着书册:“准确说,是铁厂需要的设备,炼焦厂需要的设备,机械厂需要的设备。”

王经现在只想将赵仲迁的扇子拨开,将那本书册牢牢抓在手里:“公子不怕我辽国拿去仿造,然后这生意就黄了?”

赵仲迁笑道:“仿造也可以,比如那机床,你们造出来之后,车车木头,车车铜料,应该是没问题的。”

“不过大宋的钢材、轴承,其硬度与精度怕是贵朝达不到,毕竟这是我大宋发展了小四十年才出来的东西。”

“刚刚说了,这些都是宗室的产业,他们委托到我这里,我也就在商言商。”

“这份书册,只是表示我的诚意,麻烦丞相拿去给室尚书看看,有没有用,有多大用,室尚书说了算。”

“最近使相给河东路沈括订购了一套,作价三百五十万贯,但是这东西只造一套,成本太高,得三套以上才有些赚头。”

“如果辽国觉得有必要引进,我就发动宗室勋贵去求请太皇太后,做成此事。除了卖设备,还会同意辽国遣人前往大宋,掌握利用这些设备,进行生产的技术。”

如此大事,王经不禁又惊又疑:“这样做不是变成两国公务了?对你我却又有何好处?”

赵仲迁笑道:“当然会有好处,还是大好处,不过咱们得做得任何人挑不出毛病来。”

王经说道:“还请公子讲讲。”

赵仲迁说道:“锦州的丰锦钱号,是丞相的产业吧?”

王经当然不会告诉赵仲迁实情:“不是,不过老夫倒是与东主有些交情,说的话他们倒是会听的。”

赵仲迁笑道:“那来钱的路子就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