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苏厨 >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帮助辽国(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帮助辽国(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

而在萧皇后一事上,宋人甚至比辽人还激动,以致无聊文人写成戏剧,希望它传入辽国打动君王。jiujiuzuowen

效果如何先不说,但毕竟是作为兄弟之邦,对辽国政局的不正常情况表示担忧啊。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过听闻太子还有皇孙血脉,不知道能不能请来一见?

耶律洪基似乎有些明白了,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很快皇孙就被接到了耶律洪基身边,紧跟着大辽政局开始发生悄然变化。

此举让苏辙在辽国士大夫中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士大夫们不再称苏辙官职表字,直以先生称之。

而耶律洪基对苏辙和晁补之的态度也开始回转。

在萧禧的宴请上,萧禧又对苏辙和晁补之提出了宋辽边界问题。

晁补之起身对答,引用了宋辽两国关于边界问题历年来的档案卷宗,将萧禧辩驳得哑口无言。

萧禧恼羞成怒,说要是我查到的内容和三元你说的不一样,休怪我不客气。

晁补之淡淡一笑,如有一字有异,那就请斩晁补之于帐外,算是给冒犯大王虎威谢罪吧。

对了你们辽国对于文书档案的管理方式,不过听闻有些混乱?如果查不到的话,我可以提供线索。

萧禧将国史宬的官员叫来,官员说我们辽国的档案简单,就是按档案签署的年月日来保存的。

晁补之说那就好办了,之后便将引用过的所有边界文书签署的年月日,签署的宋辽两国使臣的名字,都一一抄录了下来。

拿着晁补之给出的单子,国史宬的官员很快找齐了所有卷宗,打开翻阅,一字不差!

大宋大三元的水平,彻底震惊了所有辽人,加上晁补之年轻帅气,风度翩翩,一时间只要宋国使臣出行,街边都会有无数闻风而至的百姓围观。

辽人的风气比大宋开放,年轻女子对晁补之尤其疯狂,每次上街都能听见有女生喊:无咎公子!晁三元!我要给你生孩子!

在庆贺辽国太孙受封梁王的典礼上,耶律洪基做了一首诗,命群臣和使节陪和,自然又是苏辙和晁补之夺了头彩。

耶律洪基大喜,晁补之趁机对耶律洪基说辽国档案管理方式过于落后,导致宋辽来往交涉时花费了不少时间。

据自己所知,以前两国交涉的时候,不少辽国的档案……都不见了?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就相当于遗失了一段历史,后人想要追怀前代丰功伟烈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耶律洪基问那该怎么办?

晁补之说好办,将制度树立起来就行了,将国史馆分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其下又根据各房档案分柜,比如吏房,可以分官,流,政,地各柜,如此建立一个档案目录树,再以年月排序,方可纲举目张。

大宋朝廷的做法,不得朝廷许可他不能说,不过汴京苏家可贞堂,就是用的这种办法,每月借书的读书人不下千余,从来没有出现过资料找不到的情况。

辽国知国史馆萧林远大喜,请求耶律洪基让晁补之入史馆,为辽国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在这上头辽国长期被宋国欺负,一些地方归属权的历史资料,人家宋国那边保存得好好的,然后用脚趾头都想得到,对宋国不利的资料,他们肯定不会拿出来,每次都是那那些对辽国不利的出来打脸。

于是耶律洪基大手一挥,那就麻烦宋国三元了,我给你家陛下去信,多留你们几个月。

三个月后,辽国史馆焕然一新,各类账档条类分明,朝臣们查阅资料方便快捷,资料出入皆有制度,大家众口一词的好评。

耶律洪基大喜过望,可惜这是外国臣子,多的赏赐给了也没用,见苏辙对啥都没兴趣,只对产自北地的一种驮马赞赏有加,干脆选了五十匹作为国礼,送给赵顼,让苏辙带回去。

晁补之入驻辽国史馆,萧林远盯得还是很紧的,片纸都没有让晁补之带出馆外。

晁补之当然也不会干这么下作的事情,每日里除了指导工作就是看书,没事儿还要拉着萧林远请教里边的学问,尤其是关于辽国与宋国不同的风俗,礼仪之类。

比如辽国的春礼“捺钵”,里边包含的东西就很多,晁补之给予的评价也极高,说是虽然与中原典章不同,但是一样历史悠远,这种东西,叫文明积淀。

对辽国文化的尊重,好学好问的态度,让萧林远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啧啧称赞。

要不人家能成大三元呢,看看什么叫洵洵君子,什么叫谦恭有礼,什么叫兼收并蓄!

学渣遍地的辽国,没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真正过目不忘之人。

就算有,也不可能在三个月内背下整整一个史馆的资料!绝对不可能!

另一支使节队伍走了够来,那是辽国为了答谢大宋派出的使节。

萧禧对苏辙拱手:“此行能得先生相伴,萧禧不胜之喜。”

苏辙也拱手:“萧大使多礼了,这次无咎帮贵国整饬了史馆,又有很多官司要打吧?”

萧禧嘿嘿笑道:“哪里哪里,陈参政奏报吾皇,说岁币的事情上,我大辽吃了大亏了,这次上京,就是要与贵国再理论理论。”

苏辙大惊:“那我可否预知其详?”

萧禧说道:“我们边走边说吧,不过事先说好,萧禧虽然景慕先生,但是国事归国事,要我大辽让步,恐怕不大可能。”

……

西夏,兴庆府西侧平原,密密麻麻的全是大帐。

诸藩朝觐,大捷献虏,梁氏的声威在今年达到了顶峰。

朝阳升起,号角声此起彼伏,兴庆府城门缓缓开启。

太后銮仪,天子仪仗,之后是丞相梁乙埋的车驾,依次而出。

所有部落都跪伏在通道两边,恭迎这彩旗翻舞,甲兵辉煌,锦衣绣缎的队伍出行。

梁太后的銮仪当先,满脸兴奋之色,秉常的仪仗在后,骑在马上,面无表情。

李清在秉常驾后,小声提醒:“陛下,御帐都总管,枢密副使大振国威,此乃喜事,一会要好生抚喻,莫要失礼。”

秉常扭动了一下甚至,勉强扯出一个微笑,声音里却充满了苦涩:“知道了。”

仪仗停了下来,面向西方,背对朝阳。

一位俯伏在地的蕃人,突然发现自己身前的小水洼,泛起了为不可见的涟漪。

渐渐的,地平线上泛起了一些亮点,接着成为一丝白线,那是从远处反射回来的日光。

轰隆隆的蹄声越来越大,一支马匹包裹着黑色皮甲,骑士全身包覆着雪亮钢甲的盛大骑兵,猛然出现在远方。

甲光映日,士气如龙!

梁太后虽然已经中年,但是今天特意盛装打扮过,容颜依然娇美。

就见她将手举起来:“擂鼓,与我大军更壮声威!”

隆隆的鼓声响了起来,对面当先一名银甲武士对身边另一武士点了一下头,两人将直立的骑枪放平,紧跟着,身后五千甲士开始变阵,加速。

长枪排林,马蹄翻飞,蕃落中已经响起了惊呼惨叫。

鼓声更加激烈,待到重骑大阵离大营尚有一箭之地,梁太后猛然再一挥手。

鼓声戛然而止,当先两名武士猛然将长枪立了起来。

如臂使指一般,所有重骑的骑枪也跟着树立起来,然后在极短时间之内,从横阵转成纵队,灵活得如同两条游鱼,从大营两侧灵活的掠过。

单骑原地转身改换队列!要是种诂见到这样的干货,一定抓狂暴躁,将自己的学员们再赶起来狠狠操练一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