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松陵志怪 > 第3章 重思

松陵志怪 第3章 重思

作者:如鱼饮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1-15 18:07:32 来源:文学城

陆沉未料到这鬼族帝姬如此豪爽,说化龙便化龙,说跳水就跳水。他低头朝水下张望,不多时,一条黑龙以优美的弧度窜出江面,爽利地落在船上,恢复人形。重思两只手各抓了一条鱼,口中也叼着一条,一股脑丢在船舱。

“你们鬼国人都会化龙吗?”陆沉失笑。

“也不是。”重思抹了把嘴笑笑,拍拍手站起,从江边扯了些树枝回来,将鱼串好,催起鬼火烤了。

鱼肉的香味在清冷的江面弥漫,驱散了江上夜晚的湿寒。隔岸人间灯火通明,然而漆黑的江面,这一点篝火竟也让人感到同样的温暖。烤鱼的香味勾起陆沉的食欲,他这才重新拾起一百年来习惯到已经忽略的那种饥馁。

火光在他思绪飘摇的双眸中跳跃,深蓝的眼瞳镀上了金色的光泽。重思一边翻烤鱼肉,一边拎出个口袋,从里面掏出一把赤红枯叶,捏碎撒在鱼肉上。陆沉捏起一枚枯叶端详,问道:“这叶子状似羽毛,我过去未曾见过,不知是什么叶子?”

“这叫玄木叶,在鬼国很常见,一般用来做调料的。”重思言罢,举起一条鱼递给他:“熟了,酆都烤鱼,前辈你尝尝看。”

陆沉接过来,见重思又烤好了一条,才将手中的咬了一口,称赞道:“酆都菜系如此可口,我从前居然不知。”

重思笑了,“酆都还有彼岸花炒饭,鬼火烤黄泉虾,炸落头虫各种本地特色菜,今夜正好是鬼节,鬼门大开,前辈若是有兴趣,晚辈带你去鬼市尝尝地道的馆子。”

酆都如今不知形势如何,陆沉慢条斯理地吃着鱼心中思忖。他所关心的并非酆都美食,却也不愿自己的深沉心思扫了重思的兴致。他所认识的酆都帝君非是甘受家室拖累之人,不知为何会在这百年间生下一个女儿。倘若他的目的是利用这份血脉继续完成他的事业,面前这少女也过于正直单纯了。

正直单纯,这又有什么不好,然而在这残酷的乱世,这样单薄瘦小的肩膀又能承受多少呢。面对着无所察觉专心吃鱼的少女,陆沉冰冷的妖心生出了一丝怜悯。妖族秉行弱肉强食、有仇必报的生存法则,他生来不知怜悯为何物,然而多年前与那名西方教之人的邂逅相识,就算以决裂收场,却也终究在他心里留下了这些柔软的痕迹。

“陆某未曾去过酆都,有劳帝姬带路。”陆沉说道。

“前辈不要客气,尽管交给我。”重思欣然允道。

陆沉收起妖力,容与舟便停下了漂行。重思支起了棹,向江边划去。

小舟在深草中靠岸,重思取下船头昏黄灯笼,手中一划,催出猩红鬼火,重新点亮了灯笼。以鬼火照路,四下幽寂的景致迥然有别于人间。陆沉裹紧轻裘,跟在重思身后从容缓步。林中漂浮着蓝色磷火,一股腐朽气味渐渐浓烈,两人竟来到一片乱葬岗。

“坟地一般是最接近阴泉的地方。”重思言罢,左右看了看,选了一处地方,亮出枯骨陌刀,高高举起,一刀朝地劈下。

“哗啦”一声,地面出现一条裂痕,起初看不到什么,待重思将猩红的鬼火灯笼照过去,才见汩汩泉水在沟壑中流淌。

陆沉拢手瞥了眼,嗅了一下,说道:“闻到鬼气了,确是阴泉。”

“这道泉水最终会汇入忘川,”重思收起陌刀说道,“前辈,我带路,你跟在我后面。”

她说完化出龙形,“嗖”地一下钻入泉水之中。

陆沉捡起她丢在地上的灯笼,右手两指捻诀,指端亮起幽蓝之光,须臾身形散开,化入阴泉之中。

-

重思站在岸边等了一会儿,须臾见一股清流从黄泉脱出,落在她身边。

陆沉轻裘微敞,修长的手指提着灯笼,闲闲立在她面前,随意打量四周。入目是铺天盖地的昏黄。泉下之国,一条旷阔的川水九曲蜿蜒,凝滞而浊黄。天空映衬着河水的颜色,也同样是一片浑浊的暗黄。天上没有云,没有日月,没有任何生灵。

“黄泉之水汇入忘川,忘川最终流入黄海,黄海的中央有轮回台,是所有灵魂的必经之路,”重思解释道,“我们这里的光亮主要是借随黄泉进入的现世之光,所以前辈你看光亮是从忘川中发出,映亮了天空。”

“灵魂必经之路,却也未必。据我所知,修仙修佛者不入轮回。”陆沉道。

“这……至少父亲告诉我,所有灵魂都应该通过轮回台,这才是盘古定下的天道。”重思也不知如何解释,只得这般说道。

“我们走吧。”陆沉提醒。

“好,我这就带前辈去鬼门关坐船。”重思见他还拎着灯笼,便接过来,却见灯笼中的鬼火已不见了,不知是否遗落在阴泉中。

鬼国的空气混浊而沉重,生灵吸入得多了,便会有些晕沉。陆沉的步子慢了一些,重思却健步如飞,神色轻松。忘川两岸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红色稻田,陆沉随手摘下一穗,扒出几颗石榴模样的种子。

“这是什么草?”陆沉问。

“这是酆都稻,名为重思。”重思回头,停下脚步等他。

“重思,不就是你的名字么?”陆沉反应过来。

“嗯,父亲说,民以食为天,重思是鬼国最常见却也最重要的粮食。他为我取这个名字,是让我以民为重,”重思回忆起酆都帝君,心中难免惆怅,却不愿自己的情绪影响了别人,按下心绪朝陆沉笑道,“酆都稻生嚼味道也很好,前辈不妨尝尝。”

陆沉闻言,将一颗赤红晶莹的种子放进嘴里,齿舌间立刻漫开一股菱角的清甜味道。

两人沿着忘川不知走了多久,红色稻田渐稀,一座森然城楼矗立眼前,正是鬼门关。鬼门关两侧城墙延伸万里,关口横跨忘川,门上黑栅高悬。与人间关城不同,其石砖灰白,细看可见嵌在其中的断骨和牙齿。

中元节鬼门大开,许多小船摇摇晃晃驶入鬼门关。“怎么了?”见重思盯着那些小船,陆沉问道。

“总觉得今日的鬼船有些多。”重思摇了摇头。鬼船的增多,意味着人世的死者增多。重思将此事放在心上,暗道回酆都再做计较。她招呼一条小船,从怀中掏出几张纸钱投进船头油灯上,对头戴斗笠骨瘦如柴的引渡人道:“去酆都城。”

入了鬼门关,天色更为暗淡,沿岸星星点点生长着血红色的妖娆花朵。重思嗅到花香,不由又思念起了酆都帝君。他漆黑如墨的发丝间,常年缭绕着这股彼岸花的幽香,对重思来说,这就是父亲的气息。

——爹亲,你现在在哪里呢,过得好不好,有没有人照顾你……重思很想念你……

听闻鬼国独有的彼岸花在人世代表着无尽的思念,陆沉注视着她眼中渐渐盈出的泪光,心底叹了口气。他不擅长安抚儿童,此刻搜肠刮肚只想起了很多年前,那名西方教之人把受惊的孩童们抱在膝头,揉着他们稚嫩的头发,微微笑着的模样。

他也下意识地伸出手,揉了揉重思的头,却说不出什么,半晌道:“……彼岸花炒饭,就是这种花吧?”

重思一愣:“炒、炒什么饭?”

陆沉别过脸,支颐望着黄浊川水:“你不是说酆都有一道菜叫彼岸花炒饭。”

重思见他维持冷淡,却又没话找话的模样,突然明白他是想安慰自己,心下一暖,“噗嗤”一声笑了,“是了,就是这种花。”

“谢谢前辈。”她凝视陆沉,双目熠熠生辉,宛若星河下的湖水。

陆沉见她神色已无悲戚,便不再开口,安静地打量着前方风景。

寂寂忘川,一座孤峰遥遥耸立。

-

此时的松陵江畔,虽已深夜,镇上一朱门大户仍亮着灯。偌大的祠堂中,一具肥胖的老者尸体静卧在一簇簇精致莲花灯盏中央。焚香袅袅,经声不绝。

一名清瘦的僧侣跪在尸身前的蒲团上,手势优雅地敲着木鱼,口中诵经声清朗醇柔。

他身着黛青色袈裟,未似中原僧侣那般剃度,柔顺整齐的墨发垂在肩窝。他五官平平无奇,长相柔和,灯影下有几分雌雄难辨。眉心一点朱砂痣,让他平易近人的气质中脱出了几分端庄不凡。

祠堂外偶有人声,虽压低了嗓门,门内也听得分明:“里面这和尚是刺史大人从天竺请来的高僧,现是水月寺的住持,老爷让他念经超度一下,应该就不会每晚入梦吓哭那十几房姨娘了吧?”

“若还是无用,那可就亏大发了。你知道请这和尚得捐多少香火钱?这个数……”

“我的天,这和尚真贪啊!还号称佛门高僧?”

“不过我听说,他的钱都花给那些穷病鬼了。最近不是好多人都染上那个‘尸染病’,我听说他把不少病人拉到水月寺去救治。”

“水月寺千年古刹啊,听说还藏有佛宝连珠琴,他把那种病人拉去以后谁还敢去!而且尸染病不是无药可医吗,他把病人拉去做什么,念经超度?他要有钱不如修修寺院,我看水月寺的大殿都快塌了。再说了,你知道他是不是把钱藏起来了,说给穷病人用了,又没人看到。”

“嘘,小点声儿,别让里面听见了。这和尚和刺史关系不错,很会钻营呢……”

人声渐小,门外唯余夏虫唧唧。兰若抬起长睫,面不改色,手中木鱼一声一声,纹丝不乱。

漫长的深夜过去,东方透出鱼肚白,黎明降临。兰若揉了揉膝盖,收起木鱼和佛珠,施然走出祠堂。户主的长子朝他拜谢,说了不少客套话,昨晚守夜的两名家仆也满脸堆笑。兰若莞尔,双手合十与他们一干人礼数周到地寒暄后,这才走出朱门,踏进湿重寒凉的晨雾中。

门外有一辆牛车,赶车的是个十四五岁的小沙弥。他抱臂靠在车里睡着,此时被吵醒了,吐出口中草根,抱怨道:“你可算出来了!”

兰若看着他冻红的鼻尖,轻笑道:“让你也进去念经,你不肯去,只好在外面挨冻。”

“呔,我才不想和死人待一晚上!”小沙弥道。

“待一晚上才有香火钱买米煮粥……”兰若款款道。

小沙弥一骨碌坐起打断了他:“别什么话都往外说!这种话我说说就完了,你可是得道高僧!”

“是了是了,贫僧失言。赶车吧阿贤,去西巷殷家。”兰若有些蹒跚地爬上马车,揉了揉困倦的眼,吩咐道。

“你还真是放不下那祖孙俩。”小沙弥又抱怨了一句,便赶起了牛车。

-

西巷口支着个包子铺,兰若叫停马车,低头数了数手心的铜钱。

“我不吃,不饿。”阿贤看着他手里那零星几个铜板,挥了挥手。

兰若还是买了三个素包子,塞给阿贤一个,剩下的揣在怀里捂着。西巷最里是间破旧的木门,兰若叩了叩门,等了会也无人应,阿贤跳下马车用力把门拍得摇摇晃晃,道:“殷阿婆耳朵背,那小丑丫头又指望不上,你每次这么客气做什么!”

“隔壁住的陈老施主也病了,这么大动静,我怕扰了他休息。”兰若无奈道。

饶是动静这样大,里面仍无人应门。两人对望了一眼,兰若眉头一紧,阿贤直接将门推开了。

院中无人,阿贤率先冲进屋子,到了门口捂住口鼻掉头就出来了。兰若走进屋子,闻到了一股扑鼻的腐臭,破床上躺着的殷阿婆已经咽气。她浑身都是烂疮,深可见骨,却非是死后才腐烂至此。她所染之疾是这数月来横行江淮一带的怪病,百姓称之为“尸染”,因其病症先是身上生出尸斑一样的烂疮,随后渐渐肌肤溃烂,最后脏腑肚肠流出,死状凄惨。

“应是昨日咽气的,昨晚我若来了就好了。不知红豆去哪里了?”兰若目中露出忧虑之色。红豆是殷阿婆外孙女的名字。

“你来了又有何用,这病早晚是个死。”阿贤在门外接话道。很多时候他看到兰若这种神态会有种说不清的心烦意乱,夹杂了少年期的那种叛逆,往往表现成一股无名之火。

“红豆不在,又能去哪里。罢了,我先将殷施主的尸体带回寺中火化,”兰若说着把手中几个素包递给阿贤,“喏,你拿去吃。车子留下,你先回寺里等我。”

“为何我先回去?”阿贤反诘。

“我要用马车载她,你不喜欢和死人待在一起。”兰若道。

“我不喜欢,我爹娘说好了送我当满两年和尚就接我回家,下个月他们就来接我了。”阿贤哼了一声。

“但你身上的尸染……”

“就屁股上铜钱大小那么一块!那有什么打紧!我多糊几次香炉灰就能好!我下个月就能回家!”阿贤叫道,“也是奇怪,之前咱们俩人一起抬的那人,怎么佛祖就保佑你一个……难道就因为我捡了他兜里掉出来的那一文钱藏进了自己□□里?”

他说着话时兰若已经径自把殷阿婆瘦弱的尸体包裹好搬上了牛车。

这时天仍未大亮,除了早点铺子,街上还没什么人。隔壁陈家却推开了门,陈家大儿子用一辆板车将陈老汉推了出来。他望见殷家门口站着的兰若一怔,闷声打了个招呼:“兰若禅师。”

兰若回了礼,问道:“陈施主这两天可看见殷家那小孙女了?”

陈家老大想了想,答道:“昨晚听见她嚎了一嗓子,我出门看,见她跟个小鬼儿似的疯疯癫癫跑出巷子了。”

“陈施主可进殷家看过殷阿婆了?”兰若双手合十,又问。

“她有尸染,谁都知道。兰若禅师,我是个杀猪的,佛祖会保佑你,可不保佑我。你这种高僧可以三天两头跑这孤儿寡母家,我们小老百姓不敢。”陈家老大不冷不热道。

“放屁!什么叫三天两头跑孤儿寡母家!殷婆昨日咽气了,你都不知道吧!”阿贤恼道。

“这年头,瘟疫横行又兵荒马乱的,各家管好各家吧!得了那种病,早晚要死的。”陈家老大狠狠瞪了阿贤一眼。

兰若察觉板车上的陈老汉听到“死”这个字眼,浑身打了个寒噤,脸上的尸染疮又流出脓来。于是他扶住了板车,问道:“陈施主,你这是要送陈老施主去哪里?”

陈家老大皱了皱眉:“爹嫌家里人杂,休息不好,要我送他上山里屋子养病。”

陈老汉瞧了瞧兰若,又瞧了瞧儿子,畏畏缩缩地点头。

兰若道:“山里是安静些,只是怕日常生活不方便。”

“我每隔几天送些柴米过去,饭爹自己会做,老躺着就和那殷婆子一样躺烂了,多动动有好处。”陈家老大有些不耐烦,推着板车往巷口走。

走了两步,他发觉推不动,回头一看,竟见陈老汉拽住了兰若僧袍的袖子。

“爹,你做什么呢!”陈家老大斥道。

陈老汉和兰若对视,似乎读懂了他温润双眼中无声的鼓励,颤巍巍道:“我想去水月寺住。”

“什么?”陈家老大一愣。水月寺收容尸染病人是远近知晓的事,但多数人只是听闻,毕竟没人敢真正进去。水月寺的病人都是被家人抛弃丢进山里,被兰若背回寺中的人。

“去那里做什么……”陈家老大嘀咕了一句。

“我要去!”陈家老汉喊破了音,用力捶着板车,两道老泪从他眼中淌下。

“这……”

“水月寺在深山中,十分幽静,贫僧倒是觉得陈老施主能来休养些时日也好。”兰若温言道。

陈家老大想了想,说道:“既然爹自己想去,那就有劳禅师照顾了。过些日子待爹病养好了,我要将他接回来的。”末了他又补了一句。

如此一来,陈家老大推着板车把陈老汉送上山里寺中。说了这一会儿子话,天也大亮了,阿贤也就跟着兰若坐上了牛车回去。

“住持你也是傻,你以为那陈屠户真想把陈老爷子接回家?呸!他这是怕人说他不孝,假惺惺说什么病好了接回来。你等着看吧,指不准他老爹死了日后他还要讹你一笔呢!我看早上他就准备把陈老爷子扔山里小屋等死呢,没想到被你撞见了……”阿贤一边赶车一边喋喋不休道。

“年纪不大,想得太多,容易迷途,”兰若不以为意道,“专心赶车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重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