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宋缔 > 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圣人由谁祭?

宋缔 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圣人由谁祭?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7 06:45:44 来源:转码展示1

给孔家的家庙和祖祠修城

孔家的家庙不算,但孔圣人的祠堂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举办“释奠礼”,释奠礼原为周时的祭祀典礼,属于“三礼”中的“君师”之礼。mengyuanshucheng

周礼有释奠、释菜和释币等。释奠是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而没有尸;释菜是以菜蔬设祭,为始立学堂或学子入学的仪节;释币即有事之前的告祭,以币或帛奠享,不是常行固定的礼仪。

于每年四仲月举行。释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曲阜孔庙举行释奠礼,除有皇帝亲临或御遣钦差外,例由孔家嫡孙文文宣公主祭孔子、四配,属官分祭十二哲、先贤、先儒、启圣祠、崇圣祠、寝殿、等。

这是国家的文治大礼祭,自汉代独尊儒术后便成为历代王朝的一项主要祭祀,而祭祀的地点就在仙源县孔家宗祠。

但孔家宗祠一直都是在乡村之地,边上是轩辕黄帝的寿丘景灵宫,宋真宗皇帝在寿丘建景灵宫祭祀,尊黄帝为始祖,景灵宫规模宏大共有一千三百二十间,甚至用玉石雕刻了黄帝像,用太庙礼仪祭祀,礼制乃最高。

孔庙相距不远,规模也不小,要是筑城那就要把景灵宫和孔庙一同纳入其中,城池的规模

瞧见两人吃惊的模样,赵祯自然知道他们担心的是什么,筑城在大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边关之地筑城并非难事,可要是在大宋腹内之地筑城,那就颇为麻烦,不光要朝臣们要支持,地方上的官员和百姓的意见也要采纳。

但这两样都抵不过耗费的人力和物力,现如今大宋筑城全以夯土为心,外敷城砖,再用上水泥浇筑墙面,这样做虽然让城池坚固异常,但却耗费巨大。

别说是地方的州府,便是从朝廷的三司拿出这笔钱都是极为困难的,毕竟三司在包拯的手中已经快要变成貔貅了。

“官家,不会又是从内库拿钱拆借钱财吧”

赵祯瞧着三才小气的模样真不懂他有什么好吝啬的,又不是他的钱,自己还没心疼他倒是心疼上了。

“朕还没心疼呢”

“官家的文宣殿都快塌了”

“文宣殿朕又不常去,便是荒废了又如何命人拆掉便是,朕还却一个宫中的校场,就用文宣殿的地基最为合适,以后朕的皇孙都要锻炼身体,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治理天下。”

蔡伯俙在边上幽幽的说道“官家筑城与孔庙与景灵宫,不知可否驻兵”

“文治圣地自然要驻兵,不光要驻兵,每年还要以边军精锐调防三月,朕听说山东路的盗匪依旧猖獗,连泰山之下都有人敢以石敢当之名纵掠百姓,此乃大患”

赵祯用了一个极为不恰当的理由,蔡伯俙和三才都知道泰山虽然有盗匪,可那些盗匪和江洋大盗相去甚远,只能用蟊贼来形容还算恰当。

山东之人多彪悍,寻常蟊贼便是闯入百姓家中若有壮汉在家,必然也是被暴打一顿,何况是在泰山的山脚下劫掠

但两人很快就明白了赵祯的手段,即便是有一大碗骨头汤的馄饨下肚也觉得热情全消,冬日里的寒风愈发冷冽,像是割肉的刀。

原因为他,筑城驻兵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对外防守,而是对内城墙上的士兵可从容的关闭城门,对内进行围剿

在城外攻城不容易,在城内攻城更是不容易,谁都知道堡垒是从内部最容易攻破

官家给孔庙筑城,便是把仙源孔家也纳入其中,虽然还要纳入景灵宫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毕竟俩个地方挨的这么近,单单把孔家一家围在里面不算回事。

但要是把景灵宫也算上,那规模就大了去了,那城池的规模可就算得上是山东路最大的城池了。

即便是山东路的路治青州城也不如其规模宏大。

这样难免会引得朝野内外颇有微辞,即便是以孔家的地位,也不能太过骄纵,再说给孔庙修建高墙不算什么,但筑城就有些太过。

便是景灵宫也是依靠宫墙作为礼仪性的防御而已,孔家凭什么能铸就坚城

三才的担心是钱财,而蔡伯俙担心的是舆论,这两件事在赵祯面前都不算事,孔家只要接受自己的善意,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这个家族千年不坠是有理由的,时间的力量极为强大,但同样的时间的加成更是丰厚异常,一个家族能延续千年,在这千年激荡下留存的都是精深的智慧和广大的包容性。

若是新学不去触动孔家的利益,那孔家也不会找新学的麻烦,甚至会推陈出新的支持新学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新学的那句“以天下为师”的口号太过响亮。

世间皆学问这话没错,可若是时间皆老师,那老师的地位将会极具削弱,至于孔家的那位至圣先师的地位则是会被替代。

太子支持新学,那是谁授意太子的呢必然是官家,一代皇帝支持的事情不会太难推翻,可若是两代皇帝,甚至是三代皇帝支持的事情便是铁板钉钉。

瞧瞧太祖太宗包括真宗皇帝定下的事情有几样被改变,即便是改变也选取一些有利的事情,斟酌着,小心谨慎的去变。

连当今天子这般的圣君存在都要小心谨慎不愿过多的改变祖宗之法,那子孙后代还会去改变吗

显然是不行的,孔家就是基于这样的推测,担心在大宋永无翻身之日,便下意识的进行了抵抗。

如此一来便惊动了赵祯那双“灵敏的鼻子。”

于是便有了一场邀约,邀约对象自然是孔宗愿这个大宋的文宣公,孔家的家主。

之所以在孔家当着孔宗愿的面提出孔道辅的故事,为的就是邀请他入宫详谈,这是一场谈判,也是一场交易。

信息闭塞的情况下,人难免做出错误的判断,赵祯相信孔家不是有意对抗皇权,只有双方开诚布公的交流,进行“公平”的交换,最后才能处理好矛盾的问题。

事实上赵祯从不觉得孔家有存在的必要,这个家族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但实际作用除了祭祀和教化之外便是免税和在地方上当“土皇帝”。

所以赵祯很希望孔宗愿拒绝自己的提议,如此一来便有淡化甚至是让孔家消失在历史中的可能。

谁说孔圣人一定要其后裔祭祀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