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消失的这个人就是白,说着我就把之前和白所有的经历和曲关说了一遍。
曲关听完后稍微缓了一下然后对我说道:“在爷爷死后我将所有家中关于靖王前后时期的资料全部看了一遍,终于知道它们找你的真正的原因了。”
“如果我没猜错刚刚被我用破魂符消灭的应该就是安氏一族唯一留存的一支的后人,安氏就是“童幽”的家族。”
“实际上童幽的名字不叫“童幽”,那只是我们曾经在南京工作时她的化名,她真正的身份是明朝时期靖王的妻子安妃,也就是安氏一族统领太祖时期的开国将领安将军的女儿。”
“安氏一族是安将军的后代,安将军曾经是最早一批和太祖皇帝征战天下的人,天下平定后安将军被分配南方,做了当地的一名官员,在当时明初期的时候,很多将军都是这样被封赏的。”
“当然除去当时最有名的明初四杰后果不太好以外,其他的一同跟着平定天下的将领们所受到的待遇还是比较好的。而且明初期的时候,所有的将领是被允许有自己的军队的,当时的安将军就类似于现在的一方诸侯。”
“再到后来的时候,太祖皇帝开始逐渐出现集权的情况,各地的私人军队的数量越来越少,同时为了限制各地将军的权利,太祖皇帝又把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孩子分发到各地做藩王,用来分化这些将军的权利。以至于最后这些将军都成了后来这些藩王的附属品,权力越来越小,所拥有的军队也越来越少。”
“这些藩王在进入自己的封地时不光带来了政权,还带来了大批的队伍和金钱,很快就成为当地的霸主,只要不上京,在自己的范围内基本上呼风唤雨。”
“安氏当时就是和靖王在同一地区,但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靖王对于安氏一族非常的尊敬,表面上安氏一族称呼靖王为大王,但是私底下靖王对于安氏的称呼都是以长辈尊称。”
因为安将军的女儿也就是安妃是靖王最喜欢的妻子,靖王对安氏一族更加尊重了。”
“书中记载安妃长的极美,能文识字,知晓制业之术,而且通乐理,舞跳的非常好看,所以靖王经常和安氏一起聊一些关于乐理的知识。”
“早年间太祖皇帝为了平定周边的霍乱,会让靖王带兵出去打仗,即使打仗靖王都会带着安妃,可想而知靖王有多喜欢安妃,而且这个安妃对他有多重要。”
“也正是因为安妃的多才多艺,靖王一生只有这么一个妻氏,同时和安氏一族的关系非常融洽。”
“这也让当地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当时除去京都之外最富饶的地方。”
“但是后来这个安氏一族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
“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只说永乐皇帝寿宴,靖王携家眷参加。与会期间有狐妖化身成人勾引永乐皇帝,被皇后发现了,后来皇帝就下令斩杀狐妖,而这狐妖据说就是安妃所化。”
“最后靖王因为不能违背皇帝意愿,一夜之间将安氏屠门,安氏作为曾经最有名望的一族一夜之间消失了。”
“而这件事后来被明朝时期一个类似于民间作家的人写在了一个类似于民间故事的文体里,就是上次你拿到的那本书“明轶事”。”
我听完后点了点头。
“当然这都是书中记载,但是如果你真的是靖王转生,而这些亡灵还都来找你,我想书上所记载的这些事情,应该就都是真的,因为通过爷爷的资料来看,这些安氏家族的人的事都是靖王所为。”
“而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么之前那个就一定是尸人,就是刚刚我们打散灵魂的那个。”
“尸人?”
就在曲关刚刚说完后我惊讶的问道。
我知道他说的是谁,说的就是白。
“对,尸人。”
当曲关听到我的疑问后坚定的对我说道。
“之前我们看到的那个人,就是被我用破魂符打散的那个人,他根本就不是个人,他的身体就是一具尸体。”
“我曾经在爷爷留存的资料里看到过一条信息,在当时的时期,很多官僚家中都有一些奇人术士,尤其是在明朝时期,是迷信思想最浓的一个时期。”
“那个时候很多朝廷官员都追寻长生不老,这些奇人术士都会修行一些非比寻常的法术,来求得这些朝廷官员的青睐。”
“安氏作为当时非常有名望的一个家族,家中门客非常多,同样奇人术士也非常多。”
“在进行屠族的时候书中记载,据说安氏一族侥幸有一个孩童活了下来,而之所以能活下来就是被安氏家族中所养的术士所救,用的什么方法我不知道,毕竟那个时期的术士通晓的法术很多,而且用的法术都很厉害。”
“这个孩子是谁的?在家中是什么地位?我也无从得知,因为没有记载。”
“不过他确实也成了唯一一个可以将安氏血脉流传下来的人。”
“我们上次在南京的时候,遇到的那个“中介人士”应该就是他的后代。”
“而他在活下来后也和这个术士学了很多法术,我想这其中就包含了“长生不老之术”。只是这个”长生不老之术“有些不同,一会我后面说。”
“通过爷爷留存的史料我前后分析,我想他根本就没有死。”
“因为在安氏一脉中在后来,从来没有关于这个孩童的任何记载。大家都只知道这个孩子被带了出来,但是从来没有人见到过。”
“如果真的这个孩童后来死了,无论在哪个时期,哪个朝代,一定会有专门的书记载一下的,哪怕是很小的篇幅。毕竟安氏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大的名门望族,而且又是皇帝的亲属,发生过那么大的事情不记载是不可能的。”
“除非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的后来他们活的很隐秘,以至于从来没人发现他的身世,即使最后死去。”
“还有一种就是他根本从来就没有死去,没人发现他的背景。”
“据爷爷相关的资料记载,这是我们家族自己记载的一部分资料。”
“在祖上时期,也就是靖王时期,那个时候很多官僚就开始研究如何让人长生不老。其中安氏家族就有术士在练就这一法子,而且已经练成。”
“因为那个时候祖上有人曾经在靖王家里当门客术士,而那个时候靖王和安氏家族走的很近,所以祖上会有人知道,同时也记载了下来。”
“据说当时安氏家族的术士练的这一长生不老之法可以让人永世留存,但是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他们可以留存,但只能以尸体的方式留存,所以他们把这样生存下来的人叫尸人。”
“他们有人的思想,但是没有人正常的身体。惧怕强光,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在白天出行的。”
“而且不能进食,大多以水和特殊物质代替食物。同时为了保证身体的完整性,他们还经常要在干冷的地方冰冻自己,以维持自己身体的干燥度,否则他们也会腐烂。”
曾经有书记载,在清朝初期,有人曾遇到过一个300岁的人。
清朝初期有一个人上山采药,因为路途比较远就准备在山间路旁的一个茅草屋里小憩一下。
当他进入草屋后发现了这样一个人,浑身干枯,骨瘦如柴,皮肤苍白,似尸体,好像已经死去很久,但是没有腐烂。
这个人最初到草物中原本是想歇脚,结果发现了这具尸体。因为比较善良,不想让尸体曝尸荒野,就决定将这个人下葬。
可是等这个人挖完坑准备将这个尸体下葬的时候,在触碰尸体的瞬间,发现这个人居然嘴唇有动,似有呼吸,但却没有气体传出。接着这个人马上就把尸体放了下来,然后四处找水。
因为他想到人在有微弱生存机会时,水是第一良药。等到这个人将水喂到这个尸体嘴边后,这个尸体真的饮用起来,等饮用完水后,尸体从起初的干枯状变得圆润,没多久这个尸体竟然活了。
后来这个人活了之后为了感谢这个准备将它埋葬的人,就送了他一个盒子,里边有很多黄金也有很多纸钞,具体里边多少没有记载,不过在当时来看这绝对是一笔巨富。”
“因为这个人是个医生,对于这个被救起的尸体一样的人充满了好奇,就询问了刚刚他所见的现象是怎么回事?这个被救起的人对这个恩人并没有隐瞒,而是如实的说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对这个医生说这是自己家族的一种秘术,即使死去尸体也不会腐烂,遇水则活,可以长生不老。”
起初这个医生不信。后来这个被救的人,在胳膊上划了一刀,居然没有流血,这个医生见状大惊。接着这个被救的人就哈哈大笑对这个医生说道;”我已经活了快300年了,你就当没见过我吧,如果后世有机会再见面,念你救过我,我会教你这样的秘术的,后来这个人就走了。
而这个医生看到此举完全不敢相信。再后来这个医生准备用这些黄金的时候,居然惊动了当地的官府,因为这些金子居然都是明初时期制作的,而那些纸钞也是明朝时期的,据说在当时被称为大明宝钞,因为在太祖皇帝初期为了保证银子的流失率当时是不让使用金银货币的,而是用一种纸币代替这些,只是后来的时候用重新被金银取代了。
而这些金银的使用尤其是金子,大部分都是皇室亲属才能用,所以当这位医生使用的时候,当地的清兵官员,还以为是明朝时期的哪个皇亲,怕有反清复明之势专门查抄了这个人的全部资产。
最后这个人无奈只得把得到钱财的过程全部给当地的官员讲了一遍,索性才逃过一劫,只是金钱已经无法收回,而清帝听说这个传言后,也是大量派人寻找这个人,但是无奈贯穿整个这个朝代,也没有人再发现这个人的踪影。
当然,多亏了这些钱被当时的官员发现了,这个事迹才得以流传下来,要不然这个故事可能就永远的消失了。
曲关说完后轻轻的点了点头,接着又对我说道:“讲到这里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我非常怀疑这个人就是尸人,而我们今天遇到的人就是这个人,因为从我刚刚观察他的体态和感受到的气息来看他应该就是个尸人。”
而如果从爷爷所流传的书籍中记载来看,明朝时期尸人的记录只有安氏一族有过短暂的记载,留存到现世的应该只此一人。
尸人这种长生不老之术成功率极低,并且必须有专门的术士通过相应的法术来完成。在爷爷的资料中有安氏一族那个出逃术士的记载,在明朝第三个皇帝时期就已经死了。术士所修习的法术是很少用在自己身上的,一是需要有特定的人给自己施术,自己无法施术。
二是术士自己都讲究轮回,之所以修习”永生之术“也是为了趋炎于别人求得青睐而已。所以我想这个尸人能一直活到现在应该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刚刚遇到的那个。
而他应该就是安氏的唯一生存的一支的后人。
至于在南京遇到的安氏的后人,我想应该就是他的后人,至于如何一直留存到现在的,或者他如何生的子嗣这我就无从了解了。
而这个人也是引发出我对前面一系列推断的原因。
我听完曲关的话后心中一惊充满了恐慌,接着默念道:“尸人?”
正在我默念的时候突然曲关又对我说道:“而且在与你分开的这段时间,我不光查到了这些资料,我还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它们一直缠着你?”
我听到这句话没有说话,而是连忙望向曲关等待他的回答。
就在这时曲关说了两个字:“轮回?”
“轮回?”
“嗯,轮回!”
曲关听到我的疑问后在次以确认的语气对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