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水浒:现在开始,梁山我说了算! > 第2章 粮少房稀的梁山(求鲜花!求收藏!)

众所周知,水浒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徽宗的时候。xiaohua1000

宋徽宗为了修建艮岳,在江南各地大兴花石纲,弄得江南百姓苦不堪言,这导致了后来的方腊起义。

而在北方,百姓却是苦于括田法。

几年之前,有个叫杜公才的胥吏,为了讨好大太监杨戬,于是提出专门立一个法令,向老百姓提出查阅土地的契约,当时叫做稻田务。

因为那时许多人的土地是辗转转让的,或为开垦荒地而来,根本就拿不出田契,于是这些土地就被当做公田。

然后杨戬根据土地面积,推测这些土地的产量,规定所要缴纳的租赋,然后强制老百姓来租佃。

但是这些被括取的土地里,很多都是天荒﹑逃田﹑废堤﹑弃堰﹑退滩﹑淤地﹑湖泊等,百姓根本就没办法耕种,然而该缴纳的租赋,却是一分都不能够少。

无形之中,就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为杜公才的这个建议,杨戬大发了一笔横财,也成为了他的一项政绩。

杜公才一介小吏,因此被杨戬提拔为观察使,完成了从吏到官的跨越。

后来,如蔡京、高俅、张佑、李彦等奸臣,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参与到这括田之中,将稻田务改名叫做西城所,并且吃相更加的难看。

比如丙有一块良田,后来卖给了乙,乙再卖给了甲,官府就从甲这里索要田契,一直追查到源头,直到无契可证,那么这块田就被指为公田。

总而言之,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将百姓手中的土地夺走。

比如那京西汝州的鲁山县,全县的土地都被括作公田。

以蔡京为首的奸佞,将民间良田指为荒田,然后变成自己的财产,真正的荒田却租给百姓耕种,并且收取沉重的赋税,使得破产的人比比皆是。

历史上,括田从京西汝州开始,逐渐蔓延到京东、河北、淮西、淮北,很多老百姓受不了剥削,纷纷拿起家伙开始反抗。

(京东:指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是北宋的行政区名,相当于现在的省,京东大致是现在的山东一带。)

这次括田法推行到京东,徐家的千亩良田,全都被充作了公田,数代人积累的家业,一朝就化为了乌有。

徐凤梧忍无可忍之下,将那特使以及十多个公差全都杀了,然后带着父母上了梁山。

……

聚义厅中,徐凤梧坐在寨主的位子上,左手边第一位是徐太公。

徐太公本名叫做徐元中,三十多岁才有徐凤梧这个儿子,如今已经五十二岁了。

徐凤梧本想让老爹坐上首位,结果徐太公死活不愿意。

徐太公平日行善积德,做了一辈子的良民,还是石碣村的保正,如今不得已上了梁山,已经让他难以接受,怎么可能还去坐这土匪窝的头把交椅?

在徐太公的下边,是一位三十余岁,身高八尺的大汉,目光炯炯,眉分八字,看上去气势不凡。

这名大汉便是水浒传里,在曾头市担任教头,二十回合败秦明的史文恭。

原来当年史文恭在东京考武举,虽然他武艺冠绝当时,但是因为没钱没背景,最后竟然‘意外’落榜了。

史文恭于是心灰意冷,独自离开了东京汴梁,路过这石碣村的时候,恰好碰上刚穿越不久的徐凤梧。

但凡给水浒中的武将排名,史文恭必定排在前几名,徐凤梧当时虽然没落草的打算,可遇上这样一位高手,他怎么可能轻易的放过。

要知道现在可是北宋末年,十几年后靖康之变爆发,金国十几万大军包围汴梁城,到时候世道一片混乱,身边总要有几个保镖才行。

于是在徐凤梧的挽留下,无处可去的史文恭留在了徐家庄,从此教授徐凤梧棍棒拳脚,外加训练徐家庄的庄客。

至于徐夫人等女眷,早已经安排在了梁山的住所内。

而在徐凤梧的右手边,坐的却是杜迁、宋万、朱贵这三个梁山元老。

就在方才,徐凤梧跟杜迁三人拈香结拜,名正言顺地当了梁山的寨主,史文恭则坐了第二把交椅,杜迁三人都甘愿排在后边。

众人坐定之后,徐凤梧朝着杜迁三人抱了抱拳,说道:“三位弟兄,我这次杀了朝廷特使、公差,只怕官府不久就要来围剿,不知道现在山上有多少人?”

只见杜迁回答道:“回哥哥的话,如今梁山有喽啰八百多人,算上兄弟们的家眷,大约有一千两百多人。”

一千多人的规模,放在其他地方也算是大寨了,可梁山泊地势险峻,这点人数在徐凤梧看来有点少了。

朱贵也跟着说道:“哥哥不必担心,我梁山周遭有八百里水泊,更有数不清的芦苇荡,官兵如果胆敢来围剿,只需让兄弟们在芦苇荡埋伏,便能让他们有去无回!”

王伦来到梁山两年多,在山上建造了三道关卡,为的就是抵御官府围剿。

实际上,梁山外边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才是梁上真正的‘第一关’,过不了这一片芦苇荡,就休想上得了金沙滩。

徐凤梧登时微微一笑,说道:“有梁山泊天险在此,又有诸位兄弟协助,我自然是不用担心。不过事情是因为我而起,我这心里十分过意不去,总不能让兄弟们白白卖命吧?”

“我徐家虽然不算大富之家,却也称得上小有家产,我打算拿出两万贯钱来,算是给山寨兄弟的见面礼。”

说到这里,徐凤梧看向徐太公,问道:“爹,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徐太公叹了口气,说道:“徐家的家产,早晚要落到你的头上,如今你是山寨之主,所有的事情你拿主意便是了。”

徐元中也不是迂腐之人,如今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应对官府的围剿。

儿子徐凤梧火并了王伦,虽然得杜迁等人推举,坐上了这寨主之位,但如今梁山新旧交替,正是人心不稳的时候。

若是花个两万贯金银,就能让梁山众人彻底归心,徐元中绝对没有意见,毕竟钱财乃是身外之物。

杜迁三人听到徐凤梧的话,都是忍不住吃了一惊,张口便是两万贯金银,这徐家的家底果然十分丰厚。

北宋时候,一贯钱大约等于后世的三百块,两万贯金银就是后世的六百万

两万贯金银落到一千二百人头上,平均每人能够分得十六贯,这可是北宋中等家庭一个月的支出。

杜迁连忙说道:“哥哥是山寨之主,怎么能让哥哥破费?”

“算不上破费,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杜迁兄弟,这件事交给你来办,稍后我就让人把钱给你。”

徐凤梧不容置疑地说道,如今他刚杀了王伦,正是需要收买人心的时候。

两万贯虽然是笔巨款,但是在徐凤梧看来,这笔钱是必须要花的。

“是!”见徐凤梧如此坚决,杜迁也不再说什么。

接着,徐凤梧又问了一下山寨的情况,才知道现在梁山有现钱三千余贯,米粮大约有一千多石,按照山寨目前的人口,这些粮食撑死了只够吃三个月。

这并不奇怪,王伦来到这梁山,本来就是找个容身之所,图一世逍遥快活,并没有做大做强,然后对抗朝廷的打算。

因此,梁山主要打劫的目标,乃是过路的商客,如果劫掠村庄的话,很可能惹得官府前来围剿,这可不是王伦想要的。

而且像东溪村、石碣村这些村子,也不是那么容易攻打的。

石碣村自然不必多说,那东溪村的保正晁盖,江湖人称‘托塔天王’,也有一身不俗的武艺,暗地里更是做私盐买卖,是京东数得着的大盐枭。

晁盖手下养着几十号庄客,更和宋江、朱仝、雷横等官府的人交情十足,妥妥的一个黑白通吃的绿林巨擘。

梁山就算是想要借粮,也得挑那些人口少,规模小的村子下手。

总而言之,王伦领导下的梁山泊,算不得多么富裕,却也不至于饿死人,加上水泊里水产丰富,偶尔还能吃上一顿荤腥。

但是现在徐凤梧做了寨主,自然不可能维持现状,既然已经来到梁山落草,那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梁山水泊必须发展壮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