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还早,京城街道没什么行人车马。
六辆马车朝东城门疾驰,清脆的急促的马蹄声在寂静的早晨传出很远。
马车赶到东城门,正好守城的士兵打开城门,看赵府的马车,没过多盘查,放行。
出了京城,一条宽敞的官道。
宋念掀开马车雕花窗帷幔。
初春的早晨,城外田野翠绿庄稼叶子上滚着露珠,空气中泥土和青草的芳香,
偶尔有行人经过,刚下船,挑着担子,篓子里装的鱼虾,飘过一股新鲜的海腥味,渔民赶早去京城集市卖。
马车到了江边停住,宋念下了马车,看着江边停泊的船只。
一早渡江的人少。
对赵义说:“雇一艘船,人随着船走,箱笼放马车走旱路,顺着江边的道走,在津西渡口汇合。”
赵义走到江岸,雇了一艘中型船只,
这一段京城天子脚下,旱路和水路都很安全。
包了一艘船,宋念带着三个丫鬟,姜嬷嬷乘船,赵义和魏山和雇佣的车夫赶车在岸上走。
枕琴几个丫鬟站在船舷的甲板上,头一回坐船,几个丫鬟很兴奋。
船头飞溅的浪花打湿了枕琴和青枝的裙子,笑声欢快。
宋念和姜嬷嬷站在船头甲板上,姜嬷嬷说;“离开赵家,老奴的心才落了地,少奶奶走了,没跟姑爷打招呼,姑爷现在八成已经知道了。”
宋念望着江面,视野阔朗,一望无际,“先走了再说。”
赵宴不知道宋家老宅的地址。
船舷甲板上传来几个姑娘的笑声。
太阳升起来,江面上船只多了起来,多数是商船,运送货物。
一路一帆风顺,过了正午,船只在津西的码头靠岸。
下了船,马车已经等在岸上,水路和旱路前后差不多的时间到了。
宋念没从京城南门出城走官道,而是由东城门出去,走水路绕了一圈到津西县城。
古代以车代步,官道上远道出行俱是马车,乡间偶尔看见牛车,马车的速度很快,半个时辰后看见津西县的城墙。
宋念以为津西县是个小县城,马车进了城门,发现津西县人口并不少,算是个中等县。
马车进城走了半炷香的功夫,宋家老宅在靠津西城东头,宋念看这座宅院古朴,似有些年头,姜嬷嬷说:“这个老宅还是老太爷活着的时候住的,老太爷辞官后离开京城住这个宅子里,夫人顺手给主子做了陪嫁。”
“幸亏有这座老宅我们可以落脚。”
宋念观察四周,临河边有两户宅院,旁边的人家的宅院比宋家老宅面积几乎大了一倍。
说话功夫,马车已经停在宅院门口,看宅子的老家人邓福昨已经得到消息,大姑奶奶要来这里住,门前清扫干净,洒了水。
宅门打开,赵义拿过长条凳放在地上。
枕琴先跳下车,然后扶了一把姜嬷嬷,姜嬷嬷踩着长条凳下了马车。
宋念从马车探出头来,春日阳光明媚,心情好的缘故,看年久的青石砖墙老宅平添亲切。
青枝和木春已经从后一辆马车跳下地。
宋念下了马车,站在宅院门前,老宅门前是一条小街,此地很是僻静,当年老太爷喜静。
旁边的宅院的大门关着,宅院大门新油的,门口两个大石狮子威武雄壮,像是有人住。
老宅管事的邓福看见主子的马车到了,急忙打开大门,上前几步跪下,“奴才拜见姑奶奶。”
宋念说;“福伯,这个地方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邓福爬起来,“小地方,比不得京城。”
邓福前面引着宋念等人走进大门,院门关上。
老宅管事的邓福,邓福两夫妻看着老宅,邓福恭敬地引着宋念入内,往里走,边说;“奴才知道姑奶奶要来住,里外都仔细打扫了,老宅年头久了,可姑奶奶看屋架房梁砖瓦都是顶结实的,再有个几百年也没问题,前年修缮了一回。”
说着,走进前厅,邓福指着屋里,“家具都是上等黄花梨木的,原来老太爷在世时很讲究。”
宋念望一眼,家具厚重古朴,道;“你和福婶上心,老宅保存完好,你们辛苦了,常年守在这里。”
“奴才一直看这宅子,年头多了,有感情了,这里景色好,空气新鲜,现在让奴才夫妻俩回京城,奴才夫妻俩还不愿意回去。”
宋家老宅是三进的宅院,后一进三间正房,做卧房。
宋念看卧房里床榻家具齐全,擦着锃亮,纤尘不染,窗纱和床帐也是新的,
笑说:“福叔福婶受累了,怎么没看见福婶?”
“老婆子给姑奶奶做饭。”
宋念记忆里跟慕容夫人来过这里,前两年房屋修缮,因为慕容夫人要来,宋念来了后,挺喜欢这个老宅,跟母亲提了出嫁要这个老宅做陪嫁,慕容夫人记住女儿的话,把老宅当做陪嫁给了她。
邓福又说:“老宅里平常就我们夫妻俩,姑奶奶要来住,还有金山他们,雇了帮厨的,跟姑奶奶回一声。”
“现在吃饭的人多,灶上的就福婶一个人忙不过来,每日买米买菜开销跟枕琴领钱。”
宋念看榻上垫子洁净,坐下,邓福说;“姑奶奶先歇着,午饭好了招呼姑奶奶。”
舟车劳顿,宋念觉得累,她穿过来有段时日了,为何身体还是这般虚弱,她这具十六岁的身体,不如中年的赵夫人杨氏,很是奇怪。
这时,福婶提着一壶热水进来,木春急忙接过,福婶跪下叩头,“老奴拜见姑奶奶。”
宋念和气地说:“福婶不用多礼。”
福婶爬起身,“姑奶奶先洗把脸,一会吃饭。”
说着,拿帕子抹眼泪,“知道府里出事,奴婢俩夫妻难过得什么似的,老爷和夫人是多好的人,这世道太不公平,怎么好人命不长。”
屋里姜嬷嬷和枕琴也都难过地掉眼泪,在赵府她们连难过都不能表现出来。
宋念有些黯然,半晌道:“我们侥幸能活下来,就要更好地活着。”
她出阁方一年,如果宋家早一年出事,她这辈子的命运不知道如何。
院子里赵义和魏山等人抬箱子,邓福忙出去搭把手。
马车上的六口箱子抬进上房,枕琴指挥放在西次间。
这时,宋念透过敞开的门看见金山大步朝后院走来,进门行礼,“赵义昨派人稍信,奴才带着人在城外接姑奶奶,没看见姑奶奶,没想到姑奶奶已经到家了。”
宋念道;“我们走水路过来的。”
金山道:“如果姑奶奶走南面官道,正午前就到了。”
宋念道;“我一路进来,除了福伯夫妻俩,没看见什么人。”
金山说;“上次买下的人,我让他们来拜见姑奶奶。”
金山出去,过一会带着一群宋家旧仆过来。
呼啦啦堂屋站满了人。
先是宋府原来的二十个护院上前跪下给主子叩头。
金山道:“他们各个都是好身手。”
宋念看这二十个护院,年轻身强体壮,兵部尚书府的护院家丁,不同普通官宦人家的看家护院家丁,很满意,说;“不错。”
这次买下男丁二十三个人,有两个小厮和一个旧仆王忠跟了大爷宋子谦去了西北。
两个丫鬟和一个婆子上前跪下叩头,“奴婢拜见姑奶奶。”
女仆宋念只买下这三个人。
两个丫鬟是慕容夫人跟前的贴身丫鬟,吕嬷嬷是穆容夫人的陪房,吕嬷嬷掌着宋府半个家,替慕容夫人打理府里的庶务,杀伐决断,是慕容夫人的膀臂,才干自是不用说。
“起来吧。”
宋念记忆里一个身量高挑的丫鬟叫摇红,另一个微胖的丫鬟唤作芳翠。
“宋家遭难,你们也跟着受苦了。”
吕嬷嬷眼圈一红,“奴婢们比起老爷夫人,算运气好的,姑奶奶把奴婢们买下来,奴婢几个是有造化的。”
摇红和芳翠难过地低下头。
宋府一百多下人,只有她们三个人幸运。
其她人不知道卖去哪里,前途未卜。
宋念说;“吕嬷嬷留在我身边,帮衬我,摇红和芳翠先跟着我,将来挑个好人家嫁人,宋府没了,她们侍候夫人有功劳,还有我身边的枕琴和青枝、木春三个丫头,她们将来的嫁妆我出。”
不说二人,就连姜嬷嬷和枕琴、青枝、木春听了,感念主子的恩德,主子为她们打算好了,自此没有不尽心的。
枕琴招呼二人,“两位妹妹跟我过来。”
几个丫鬟在西次间把箱笼打开,归置衣物等东西
堂屋里剩下金山,姜嬷嬷、吕嬷嬷。
宋念问金山,“那日在贩卖人口市场,我的马车旁边停着的一辆马车知道是哪家的吗?”
金山道;“奴才也看见了,奴才看不像京城权贵的马车,京城权贵之家奴才大多熟悉,这辆马车却看不出是什么人的马车。”
金山跟着宋嵇,京城官员大多熟悉。
宋念回想雨中的那辆马车,马车遮挡严实,马车里的人一直没露面,大概不方便露脸,不方便出面,又是什么人?
金山道;“少奶奶,奴才留意,这个马车里的人买走了宋家的三个家仆。”
“这三个人在尚书府里都是做什么的?”宋念警觉。
金山道;“两个小厮和一个老仆万祥,两个小厮是尚书府看门的小厮,万祥是从前跟过老太爷,老得快走不动了,宋家养他老。”
“看清楚出手买下他们的人了吗?”
金山道;“奴才留意了,看身形是个年轻男人,长相有点怪,这人也没议价,直接点了三个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