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双钗 > 第16章 见异思迁

双钗 第16章 见异思迁

作者:潇潇湘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2-05 04:37:32 来源:文学城

樰岭。

踏莎苦劝初尘,“大娘,你这一走,往后的隔阂就更难消弭了。”“谁稀罕?”

“可我难辞其咎。”“放心,他最仁义,不会为难一个丫鬟。”

踏莎又道:“我并不是只为自己考虑,我只是想不通,你为何一定要跟郎中离心?”

初尘道:“是他要离心,不是我。”

“可是,你可以争取。”

“为什么要争取?” 初尘言语之间如沐春风,不知情的人看了,还以为她在问侍女,“等下我们去哪里玩?”

踏莎被问住了,她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初尘就仿佛在问她,饿了为什么要吃饭?一个女儿主动讨父亲的喜欢,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你看他这一辈子,可有做过什么好事?做官,被贬;娶妻生子,妻离子散。我要继续留在这里,迟早被他连累。”

郎中被贬,实乃忠君爱国,无奈宫中多变,他难以独善其身。至于后宅不宁,这又如何能怪到郎中身上!大娘是何等伶俐之人,断不会作此戏语。踏莎见她置气,便道:“好大娘,听我一句劝……”

“你再多话,我一个人走。”明明是威胁的话语,初尘说来,却尽显温柔。

踏莎身为侍女,不敢放任主人如此任性,“再有半月,便要去楚宫了,大娘不准备一下?”

“你真可爱。准备什么呀?你是劝我学宫步,做个大家闺秀的样子,还是劝我练琴棋书画,好跟那些人切磋?”

初尘依然只是温柔地笑,但踏莎知道,她不能再多嘴了。大娘总是居高临下地藐视红尘众生,她鄙视礼教,不愿为之束缚,吃时大快朵颐,行时两袖生风,言时不隐锋芒。出身诗礼之家,却置诗礼于不顾。

“那你梳洗更衣吧?”

“不用。”

“可你是官家千金,总不能这样随便呀。”

初尘不理会她,径直往门外走,踏莎见劝她不动,只得跟出来。两人刚出后门,便见甘觉明往这边来,踏莎心下一惊,不知要如何解释。

甘觉明第一眼并未认出初尘来,便又多看了一眼,“你是……师妹?”原来,初尘极少离开绣楼,甘觉明在樰岭待了七八年,不过见了初尘三五回,印象中,上次见到的师妹还是个小女孩,如今却忽然长开了。说来也奇怪,先生平生最大的夙愿,便是将满身学识传播于世,于情于理,师妹也该跟着一处学习才是。

初尘欠身道:“师兄,左右在家也是闲着,我想去渡口接父亲。”

甘觉明心想,渡口人多眼杂,她一个女眷终归不方便,“师妹,江边日头大,你不怕晒伤么?”

初尘微微一笑,望天上一看,“这还不到辰时,哪来的日头呀!”

甘觉明见师妹说话时眸光微动,显然听懂了他的意思,便不再劝。

到了渡口,初尘感觉到有许多目光望来,便抬眸与人对视,硬生生将那些目光逼了回去。下一刻,她的面色恢复如常,变得温柔斯文。几个不肯死心的路人再度望来时,纷纷有些错愕,他们不可置信地揉目眨眼,疑心方才的杀气是错觉。

“给我面巾。”

踏莎早把面巾拿在手上,“师兄好心提醒你,你非装傻,现在倒赶着要面巾了。”

初尘秀眉微蹙:“我哪晓得这些山野粗夫脸也不要,直盯着我看。”

“你生得美,他们肯定多看几眼,你得习惯才好。”踏莎将初尘安顿在凉亭里,自己去问船。

初尘看着眼前的小画舫,望了踏莎一眼,眼中极为平静,没有丝毫波澜。踏莎连忙解释,“大娘,我实在不敢让你和那些人挤一艘船。”

“挤一挤有什么要紧?”初尘依旧十分平静,但踏莎知道这是不容商量的语气,于是另去买了大船票,这种大船干净整洁,票价比小船贵一倍。

初尘四下里望了望,正准备找个干净的位置坐下来。江上的风肆意地揉卷着江水,推动着木船左右摇晃,初尘一个站立不稳,将要摔到,却被旁边一个小女孩抓住手臂从而稳住了重心。待得风平浪静后,小女孩的心却被初尘搅得波涛万丈,久久不能平息。在小女孩看来,每个人都有瑕疵,有的人面皮不干净,有的人身量不匀称,有的人牙齿不齐整,有的人五官突兀,身而为人,多少占一两样,而眼前的娘子却一样不占,她简直是经过人工雕琢的一般,无一处不顺眼。

不知过了多久,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初尘身上来。有人看她两眼,转而掏出小铜镜对镜自揽;有人望着她笔挺的脊背,转而贴着船舱壁昂首阔胸;也有人拿出雪花膏开始涂抹肌肤。

船泊回雁,众船客至舱外舒展筋骨,只见一抹青色的纱巾随风起舞,往江中飘去,众人下意识望向纱巾的主人,见一个少女蓦然回头,众人呼吸一滞。

她的双眸清澈如水,仿若一汪清泉,她仿佛因纱巾的离去受了惊吓,几分惆怅如画龙点睛般,将她的绝色点缀得淋漓尽致。

船上一名画师立刻换纸,望初尘一眼,画上几笔,再望一眼,又添几笔,一呼一吸之间,一个美人跃然纸上。眼看大船就要起锚,一个船客急急往船头跑来,他的同伴一看船已离岸,连忙伸手去拉他,但已经来不及,下一刻,这人堪堪落到岸边。那同伴又是一惊,方才他看得真切,这一跃至少七尺远。他赶紧摘下荷囊,往空中抡了几圈,“千斛兄,接好。”

踏莎不禁张大了嘴,呆呆望向面巾,她吃惊的原因与众各别。那是她亲手系的面巾,就算风力再大几倍,也决计不会脱落。

朱千斛跳到岸边后,只觉得胸口扑扑直跳,有那么一瞬间,他的思绪发生了错乱,他怔怔立在原地,一时竟忘了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

正在渡口监工的易千欢也有些面红心慌,他心想,此女一个回眸,惹出这般动静来,寻常男子又如何能入她的眼,当下掐灭凡心,专心做事。他低下眸子,脑海心头尽是绮念,无论如何静不下来。他甚至生出幻想,觉得那人缓缓朝自己走来,越来越近,近得触手可及。

下一刻,他抬起头来,准备再望一眼,却见佳人就在咫尺间,

“小娘子,敢问是何方人士?”

初尘将帷帽揭开,恭敬作答:“在下祁州人氏。”

“祁州?那种小地方还能养出你这样的人物?我不信。”

初尘礼貌性地笑了笑,答谢来人的恭维,“家父原本在潭州做官,保大九年,被发配到祁州。”

身为楚国子民,无论是不问世事的村妇,还是两三岁的黄口孺子,无人不知保大九年。保大九年,楚灭于唐。

易千欢心想,此女穿扮十分朴素,言行随性,至多是个小吏之女。

“小娘子来雁州是探亲?访友?游玩?”

“端午节来了一遭,来去匆匆,未及细赏,此番再来,是为重游故地。”

“知州寿筵?”

初尘点了点头。旁边一个少女见了她点头的模样,有样学样,她的家人见了,不禁训斥道:“你在啄米吗?”

易千欢收起散漫之态,“令尊是?”

“家父姓何,名讳樰。”

“你就是那日抚筝之人?”

“乡野之人,难登大雅,一朝献丑,终生之憾。”

易千欢心想,丞相家的千金果然与众个别。吴家姊妹、冯明笄和阳红豆,哪个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天天端着,装腔作势。真正的大家闺秀,应该是像郡主这样平易近人。

他不敢怠慢,当下毕恭毕敬,“原来是潇湘郡主,方才唐突,万望见谅。”

初尘一脸波澜不惊,“哪里?我其实正想找个人问,附近哪里有好玩的?”

易千欢道:“进了城,往东南二里,有个菱角街。”当下叫了一辆马车来,付了钱,命车主送初尘主仆往菱角街去。

初尘来到一家名为“穷妙馆”的画馆。馆主迎将出来,“敢问娘子有何吩咐?”

“我想买一幅自画像。”

“不知有何需求?”

“楚地的画师,风格秀雅温柔,但我偏爱粗犷豪放的画作,敢问贵馆可有外地画师?”

馆主道:“我开馆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既然客人有需求,我们自当竭力满足,娘子请稍候,我们馆内刚好有一位游子。”

“不知一幅自画像几时能完工?”

“一幅丹青细作需要两个时辰。”

“我行色匆匆,不能在雁州久留,可否请画师先看过我,再凭记忆作画?”

“如此一来,恐有偏差,娘子美貌天成,难道不想画得更精细些?”

“无妨,我要十张画像,要最上乘的颜料、宣纸与装潢[3],待我得空,自来取画。”初尘取出一枚银锭,“一切拜托馆主。”

初尘走后,馆内众人个个惊魂甫定。“雁州城竟有这般绝色?”“好看是好看,就是说话行事很奇怪。”

话说,易千欢辞别初尘后,径直来到冯府找少扬,说在渡口见到一个天人。

少扬道:“你既有如此机缘,何不随了那天人而去。”

千欢道:“天人只可远观,不可狎昵,我可不敢越雷池一步。”

“真是少见多怪,我让你见识一下真正的天人。”少扬说罢,命人去父亲的书房中拿了几本书,又让清漪来外院拿书。

千欢遥遥瞥去,少扬生怕他多看,忙将他拽回来。

“冯乙兄艳.福不浅。”

少扬道:“没骗你吧?我敢说,你一定找不出她的瑕疵。”

千欢道:“冯乙兄,莫怪小弟多嘴,待你见了潇湘郡主,方知世间有真绝色。”

少扬一副不信的样子,千欢便不再多言。

话说初尘离了穷妙馆,又找着一处长康斋。此时,店内进来一名家仆,他捧着一张画卷,“掌柜,请问此处是否收学徒?”

店主接过画卷展开一看,画面上是一个带素镯子的农家少女,她低头含胸,目往下视。 “画功粗糙,设色生硬,来我们这里作画,最多二十文一幅。”

家仆走后,初尘问店主道:“方才的画作虽然一般,但是清新秀丽,倒有几分可取之处,正是我喜欢的类型,不知是哪家的画师?”

店主道:“画师?不过是门外汉[1]罢了,那幅画的功底,几乎是没有。只有穷人才会请这样的门外汉[1]作画。我们店里有三位画师,个个都有十年以上的功底,人物肖像、神仙佛像、花鸟鱼虫都有涉猎,随便两三笔涂鸦[2],胜过那门外汉百倍。”

初尘道:“虽然如此,但我觉得,那位画师很有前途,假以时日,必定有所作为,不知是哪家的画师。”

店主见她十分古板,听不进劝,看来这桩生意成不了。“那是夹河巷冯掌柜家的小厮,估计是哪个丫鬟画的,你看这画纸,一捅就破。”

初尘道:“我不喜欢楚地的画师,贵店可有外地画师?”

店主摇头。

初尘又道:“那便退而求其次。请贵店三位画师帮我画像,要最好的装潢[3],待我得空,自来取画。”

这日,少扬刚出府,远远瞧见一辆车上下来个轻盈的女子,一步一行极为流畅,仿佛有一股气息将她往上提。他跟着雁绣学过几年拳脚,知此人是个练家子。

少扬向小厮雁德道:“你看,是个女的。”

雁德是雁绣的儿子,他显然也看出来端倪,“我去,是个女的!”

待离得近了,初尘撩开帷帽,引路人纷纷觑望,她向少扬一福,“敢问郎君,可知冯掌柜家住何处?”

少扬往身后一指,“娘子,这么两个大字,不认得么?”原来,习武之人需得眼观四处,目听八方。看她吸纳吐气,应该没少练。少扬平生最讨厌矫揉造作之人。红豆本是冯府四房的一个穷亲戚,因言谈得体,从小便被接至冯府,以作冯家妇的储备。

然而,少扬最讨厌的就是她。走路像跳舞,说话像唱歌,浑身无一处不充满雕琢之气。

初尘抬起玉颈,往冯府的匾额看去,呖声一笑,“抱歉,是我大意了。”说着便要迈步前往。

不知是她一双剪水秋瞳过于灵动,仿佛氤氲的水墨丹青,还是她笑得不加矫饰,抑或是声若林莺之啼,总之,少扬觉得自己冤枉了她。毕竟,生而为人,难免有疏漏之时。

“娘子找何人?”

“家父姓何,与我约定今日回家,教我在此等候。”

“原来是郎中之女,恕我失礼,郎中前日便回祁州,想是行程有变,未及知会娘子。”少扬想起了什么,随即大惊,“难道,难道你就是潇湘郡主?”

“什么郡主?不过是空头名号罢了,楚国都没了,哪来的郡主?”

少扬见她谈吐不俗,远胜他见过的女子,“郡主远道而来,不如进去喝杯清茶?”

初尘摇头道:“不了,既然家父不在此处,我便去别处游玩一番,早就听闻雁州山青水绿,我今日便领教一下。”

少扬心想,倘若她此刻就走,转身之后便是陌路,不消几日,她永远不会记得今时今日,而自己却会永远想起这惊鸿一瞥。

“郡主,你既来了,若不喝杯茶再走,教家严知道,定会怪罪于我,说我怠慢恩公之女。你就忍心让小人背上这样的名头么?”

初尘有些为难,她犹豫了几息,“嗯……我看你要出门的样子,怕误了你的正事。”

“也没什么事,我一个表妹明日要回乡下,我想亲自去帮她安排一下。”

“有你这样的表哥,真是幸事。”

“一家人,理应如此,既有贵客到访,我便晚些再去,请?”

初尘尚自犹疑,“可是,我行色匆匆,并未给府上女眷备礼。”

“这有何难?交给我便是。”

葇兮时刻警惕着前院的一举一动,听闻郡主驾临,连忙赶往佩兰苑。临行前能见郡主一眼,大抵是上苍给她最大的恩赐,她一定要用所剩无多的时辰记住郡主的言行举止,然后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将今日的所见所闻反复咀嚼。

葇兮甫一踏入佩兰苑,便听谭氏道:“快去喊她们来。”

少扬见了葇兮,连忙喊她过来与初尘厮见。

葇兮激动地心脏乱跳,“郡主万福!”

初尘道:“喊我初尘就好,我只是个假郡主。”

少扬道:“郡主给你们带了礼物,有文房四宝一套,荷花簟一领,各色胭脂四盒,花瓶簪一支,团扇两柄,你既第一个来,便第一个挑,不用管她们。”

“那怎么行?自然要大家一起挑。”

巧苹见葇兮不爽利,“葇娘,你们几个的爱好浑然不同,清娘喜欢书画,必定挑笔墨纸砚,敏娘最爱打扮,必定选胭脂,簪子的话,你们几个岁数都小,只有红豆用得着,剩席子和扇子,依我看,三娘用不着席子,你也用不着扇子。”

巧苹在那里头头是道,葇兮却听得怒火乱窜,她忍不住暗骂,狗眼看人低,我怎么就一定要选席子,我不能选扇子吗,我不能选画卷吗?

梅姨道:“巧苹说得在理,傻丫头,你愣着干嘛,赶紧选呀!”

“话是没差,但终究还要等她们过来,一起选。”葇兮的目光在画卷和席子之间来回游离。一方面,她确实需要席子,另一方面,她好不容易在朱二娘的鼓励下重拾旧笔,很想

梅姨又道:“你傻不傻?我就问你,笔墨纸砚,胭脂簪子扇子,你拿了有甚用?”

少扬走到葇兮身旁,拍了拍她的肩,柔声道:“葇兮,你想要什么就先拿,本来也应先来先得,就算她们都来了,又要怎么分呢?”

少扬这么一说,葇兮终于明白,这些礼物本就没法分配,当下选了笔墨纸砚,梅姨一个箭步冲上去,将文房四宝还了回去,又拿过席子递给葇兮。

葇兮接过席子,对郡主道:“多谢初尘姊姊。”又对少扬道,“夏天就要来了,席子也很好。”

众人来了后,明笄眼疾手快,上前拿了胭脂,然后朝笑敏得意一笑。笑敏回之以笑,没有丝毫恼怒,随后朝红豆伸手请她先拿。红豆一看,团扇和簪子的质地稀松平常,倒不如文房四宝实用。

笑敏又让清漪先拿,清漪拿了簪子,盈盈一笑,像是得了什么宝物。众人暗暗发笑,那簪子十分普通,谁能料到傻丫头竟然爱不释手。

少扬更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去库房选礼物时,特地选了这套价值十余两的文房四宝,目的就是将它送给清漪,但清漪的目光从未在文房四宝上稍作停留。

唯有谭氏投去青眼。

众人拿了礼物散去后,葇兮默默回到嗣音馆,以树枝为笔,灰尘为纸,在盘中作画。她很想去拜访郡主,哪怕从她那里见到一两处细节,听到一两个词语,也心满意足。但她如此卑微,连丫鬟也看不起她,方才在佩兰苑受辱一事,郡主早就看在眼里,到时会如何看她呢?不多时,有环佩之声夺取了初夏的喧嚣,也驱散了她的烦躁。

葇兮看将过去,只见金光中走来一位仙子般的少女,居高临上地朝她微笑。她连忙起身,兴高采烈道:“郡主,初尘姊姊?”在佩兰苑中,葇兮不敢冒犯郡主,此刻却可以肆无忌惮地打量她。只见初尘穿得十分朴素,笑得平易近人。平常,葇兮总是紧闭门户,不肯轻易让人见到她的寒酸,此刻面对初尘,却一点不慌。

“葇娘,听说你也是祁州的,与我同乡。”

“对,我是紫槐的。”葇兮欣然应答,隔得近了,她甚至可以看到初尘衣料上的线头,可见针黹粗糙。

“真的吗?紫槐有什么好吃好玩的?”

“紫槐与樰岭只隔了一个潘家镇,即便有什么土产,姊姊也应该都见过。”

“那不一定,我幼时在潭州长大,来祁州也没几年,你不如说说,你们那里都有什么土产?”

“有雪萝卜,异蛇酒,茶油,曲米鱼和香米。”

“我最喜欢吃鱼了,那曲米鱼有什么讲究?”

“需得是陂泽大鲩,以十月份为佳,将大鲩掐头去尾,剁成一寸长,七八黍宽的小块,以茶油、盐、料酒、葱姜茱萸和曲米腌制,两刻后上锅蒸熟,再放入坛中封存六七日,到时色泽红艳、鱼香四溢、风味十足,是宴会佳品。”

“这道菜如此精细,想来一定十分可口,我都忍不住想吃了。”

“姊姊若不嫌弃,待我回紫槐,给姊姊送两条去,我刚好有个亲戚住在樰岭。”

“不如你教我做吧?”

“这……实不相瞒,我明日便会回乡下去。”

“为什么要回去呢?可以晚几日再走吗?我第一眼见你,便觉得你十分亲切,可能这就是一见如故吧。”

初尘不过轻飘飘的一句话,在葇兮心中却激起了万丈波涛。潇湘郡主不去找奴颜媚上的笑敏,不去找仙气飘飘的红豆,也不去找目下无尘的明笄,却来找她,这已经让她受宠若惊,更遑论“一见如故”四字。即便明日就要回乡下,每当想起此时此刻,她也一定会苦中作乐[4]。

当然,她更希望能多留几日,哪怕不能去潭州,只是跟郡主交流,“我也很想跟姊姊多相处一些时日,只是……家中老母挂念多时。”

“你骗人,你在冯府待了这么久,伯母不早不晚,偏偏在我来的时候叫你回去,我才不信。我偏要你留下来,等下我就跟谭娘子说,不让你回去。”初尘说罢,命踏莎去佩兰苑请示。

葇兮心想,无论此事成与不成,今后每当想起此事,她的嘴角一定会上扬。

即便潇湘郡主徒有其名,冯叔沅也少不得给面子,当下撤了逐客令。当葇兮知道这一消息时,兴奋地无以言表。当晚便去问少扬要了食材,准备做曲米鱼。

此后两日,初尘都来找葇兮,从诗词歌赋聊到天文地理,从农桑水利聊到琴棋书画。在遇到初尘之前,葇兮从没想过,这世上竟有人跟她如此投缘。她说的每句话,初尘都能接上话茬,而初尘说的每件事,她也都恰好有所涉猎。

第二日,初尘问起葇兮可有为潭州之行做准备,葇兮面露窘态。

初尘说:“说来,我也不爱打扮,但考虑到是国宴,多少也要装扮一二,免得被人轻看了去。”

葇兮想起三年前让冯乙典当的镯子,这些年来,她总想赎回,无奈一想起沧浪亭,便不得不打消了主意。眼下即将离去,无论如何,总要赎回来还给清漪。

“那我也尽量添些衣裳首饰。”

“我听人说你有个镯子。”

葇兮心想,难道是冯乙告诉她的?“那个镯子不是我的,是清漪的。”

“这么复杂?冯乙是你表兄,清漪是你表嫂,该不是你牵的线吧?”

“不是,说来话就长了。”

“你们三个人还真是有缘,有朝一日写成话本,定会传为佳话,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成为第一个看官?”

到了第三日,葇兮在屋内翘首以盼,等着初尘过来。但是等到日将西斜,初尘也没来。她心想,来而不往非礼也[5],或许轮到她上门拜访了。

于是,她来到冰雪阁,仆妇告诉她,郡主和冯乙一道去游玩了。她心下一惊,昨天她刚把冯乙和清漪的故事告诉初尘,今天初尘竟就不顾道义?可是,她即便是个假郡主,却也是个旧家千金,怎可能看上冯乙呢?

此刻,她十分为难,不知该站在哪一边。

回去的途中恰好碰见笑敏。笑敏便道:“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怎么,找到下一家靠山了?”

葇兮有意显摆她和郡主的交情,“初尘姊姊让我给她做曲米鱼,我来是想告诉她,曲米鱼已经做好,马上就能吃。”

“嘿嘿,初尘姊姊,叫得倒是很亲热,不知人家认你这个妹妹不认?还曲米鱼,一句客套话你也当真,连人家的喜好都没摸清,就敢给人家做曲米鱼。”

“她亲口说想吃曲米鱼。”

“你没发现她口味清淡,喜甜食,不爱辛卤么?”

“我不知道,难道你和她一起吃过饭?”

“那日她送我们礼物,姑母给她摆了十几样点心,她喝了一碗鸡头绿豆羹,吃了一块枣梨糕,一块胶牙饧,一个糖油粑粑,两块冬瓜糖,那些芥辣瓜,炸鲫鱼她从头到尾没碰过,你觉得她会吃曲米鱼?”笑敏无论跟谁说话,说什么话,笑容总是一成不变,“客套话罢了。”

葇兮有些恼恨,恨自己也长着一双眼,为何看不到笑敏能看到的,但她并不信笑敏之言,堂堂郡主何需与她客套?“炸鲫鱼和曲米鱼又不一样,炸的比较油腻,曲米鱼是蒸的。”

“你还不明白吗?”笑敏忽然有些泄气,她更喜欢跟聪明人交流,而葇兮实在不开窍。“这是鱼的问题吗?我很早之前就告诉过你,但凡出身富贵之家,一饮一食比求清淡。而穷山恶水之地,好用生姜、芥子粉、茱萸、料酒,将肉腌得又咸又辣,腐坏了也闻不出来。”

葇兮心想,凡事总有例外,郡主就算口味清淡,也不见得就不喜欢曲米鱼,否则为何要跟她说那么多。不过,她并不想对牛弹琴,当下逶迤道:“既然如此,那我留着自己吃。”心下却想,等过几天郡主吃我做的曲米鱼时,看你怎么打脸。

[1] 门外汉,出自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为北宋庵云禅师点评苏轼的佛学造诣

[2] 涂鸦,出自唐代卢仝《示添丁》,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3] 装潢,出自唐朝张说《唐六典》

[4] 苦中作乐,出自南宋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

[5] 来而不往非礼也,葇兮读书不多,会错了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见异思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