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双钗 > 第14章 姨母劝言

双钗 第14章 姨母劝言

作者:潇潇湘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2-05 04:37:32 来源:文学城

明笄来到清蕖苑。

“听闻清娘擅长背书,我是信的,但世人多浅薄,自己不会的,觉得别人也不可能会。这是回雁书斋夫子的新作,清娘想不想让他们开开眼界?”

葇兮刚要劝解,清漪却已伸手去接。

明笄歪头问道:“一盏茶?”

不过小半盏茶功夫,清漪将文章还给明笄,“背不出来。”

“好的我知道了,背不出来就背不出来,这种文章,一般只有贡举看一遍才能背出来。”明笄转向葇兮,“你试试?”

明笄句句含酸,字字带醋,葇兮早听不下去,当下接过文章,细细看了两遍,背诵道:“朱延年,胡人也,或生于唐昭宗乾宁四年。少时避战乱,南下湘楚。其妻姣娘,显德元年携女凤娘至雁州,姣娘不知何许人也,其貌绰约,言行异,有疯癫之症,常高歌于市,人常欺之,更甚者众娼之。显德二年冬,姣娘诞子,后以麻沸散哺儿女,溺儿女于塘,自悬于茅店,未果,远走一乡。凤娘为人所救。次年春,延年至雁州,或年逾花甲,须发皆白。其性孤僻执拗,少与人言,鳏居担粪。延年躬亲诸事以逸妻女。又两年,延年劳损过度,命垂危,数月后西归,留凤娘苟于世。凤娘积薪焚燎,火葬其父。呜呼!延年纵家贫如洗,尤溺凤娘,然凤销其尸骨。岂不令人叹哉!”

明笄嗤道:“谭大娘子说清娘过目不忘,是本行走的活典籍,依我看,葇娘才担得起活典之誉,毕竟是贡举之后。”

明笄走后,葇兮问道:“连我都能背出来,你怎么可能背不出来呢?”

清漪道:“与此人费唇舌,岂非践踏茶水。”

葇兮的脸上有些温热,她原以为清漪生性懦弱,总被明笄欺负。经此举后,才见清漪内心强大,方知姨母用心良苦。

读了明笄的文章,葇兮很好奇凤娘的故事,便去佩兰苑寻笑敏。

“敏娘,今日冯三前往清蕖苑,让清漪背文章。”

笑敏道:“冯三整日里上蹿下跳,也就清漪理她。”

葇兮心想,好你个谭笑敏,时时不忘讥讽我,她佯作不知,“我在想,冯三从何处得来这么一篇文章。”

笑敏顿时来了兴致,“什么?”

“讲的是什么凤娘,什么延年。”

笑敏滔滔不绝,“就是说有个老头子,不知什么原因,他老婆带着女儿来到雁州。当时还好好的,后来就疯了。然后经常被人强.奸,后来还生了个儿子。大概受不了刺激,就用麻沸散麻翻了儿女,把他们扔进塘里,自己上吊没死成,后来就不知去处了。有个渔夫救了那个小女孩。没过多久,那个老头子来了雁州,做点小生意养家,顺便还给人掏粪,没多久,老头病死了,小女孩就一把火把老头烧了。你说这小女孩真的是,古有卖身葬父,她倒好,尸骨都不给她爹爹留着。”

笑敏说完,神秘一笑,“噢,对了,其实你认识这个女孩的。”

“谁?”

“就是前不久那个小贼。”

晌午饭时,谭氏道:“自科举三百余年,雁家从未有人登仕,这一代也没甚指望。早前,商贾不得考科举,后来政策改了,雁乙又不争气。你看郎中何等风光,走到哪里都受人敬仰。”

笑敏见惊寒心中不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1],读书又不是唯一的出路,郎中虽然受人敬仰,可是衣食住行,哪一样比得过我们?”

谭氏心想,这倒也是。

葇兮见谭氏很受用笑敏的话,有些淡淡的失落感,当下赶紧组织用词,“进士考时务策、诗赋和文章,诗文并非雁乙兄所长,倘若考状元兼顾武术、算学,府上一定是爷孙三状元!”

谭氏见葇兮虽然说得夸张,但言语磕绊,显然十分用力,不忍拂了她的奉承,便朝她微笑。

“爷孙三状元?除了雁翁和兄长,还有一个状元是谁呀?”笑敏转向清漪,“清漪,你看葇兮连数都数不清。”

众人见笑敏为难清漪,暗暗发笑。

清漪果然中招,“一时说错也是有的,你何必揪着不放?”

笑敏佯装恍然大悟,“对了,还有一个是雁乙兄的儿子,哎,瞧我这悟性!可是,那又岂止是‘爷孙三状元’呢?万一雁乙兄打算多生几个儿子呢?清漪,你说是吗?”

清漪后知后觉,但她面上不起波澜,朝笑敏露出一个淡淡的假笑,以传达“我在听你说话,没有无视你”之意,仿佛笑敏在取笑别人,而不是自己。

这下,倒轮到笑敏不自在了。因为,她上午还暗讽葇兮,清漪都不搭理冯三,你江葇兮却把冯三当个宝。而现在,她自己却成了清漪无视的人。

不过,笑敏掩饰情绪的功底早已冰冻三尺,席间无一人识破。

谭氏道:“早前,商贾不得考科举,现在政策改了,雁乙也算撞上时候了,可他又不争气。”

笑敏道:“如今江山频繁易姓,出仕并非长久之道,依我看,从商反而更好。将来天下大定,冯府蓄势而发,定会人才辈出!姑母你知道吗,何郎中年不及三十便拜了相,但是后来宫廷内乱,众驹争槽,他站错队,便得了个虞部郎中的虚职。”

惊寒疑道:“这你也知道?”这个表妹实在是神通广大,长于闺阁,却比自己知道得还多。

笑敏道:“那日知州寿宴,我无意听人闲聊此事。”她当然不会告诉别人,这是她到处问来的。

饭后,清漪拉住葇兮,提议一起去雅园。

葇兮欲语还休,嘴唇微启,后来又闭上,最终悻悻道:“不去。”

清漪见葇兮神色复杂,想必有心事,但她从不会好奇别人的心思,“那好,我自己去。”

芍药居,奉姨见葇兮心情低落,“又怎么了?”

葇兮听见“又”字,心烦意燥,当下流出两行清泪来。她事事关心清漪,为什么清漪对她这么寡淡?难道看不出来自己心情不佳吗?多问一句会怎样?还是她傻得连这都看不出来。

当然,她不想把这件心事告知姨母,否则定要遭数落,“同样是去找郎中,为什么没人说清漪?”

原来,清漪和葇兮每入雅园,一坐便是个把时辰,众人纷有微言。

“虽说现下民风开化,然孤男寡女共处一屋,终是不妥!”

“你们说,她会否勾引何郎中?郎中会否上钩?”

“不会。郡主都比她大,郎中又是君子。再者,她姿色平常,郎中若要纳人,何须舍高求低。”

“我看也未必。郎中是何等人物,当年他效舜帝娶二女,在坊间传为美谈。要是换作别人,还不得被骂死。就算她纳了葇兮,旁人也会说成是良缘。”

“那你还不赶紧去巴结丞相夫人。”

奉姨长吁一叹,“你呀,终究不知,这天下所有好事,都要付出代价的。你既是个篱下客,别人自然轻看你一眼。你要么断了蹭饭之路,要么修心养性,无视旁人之言。你又想寻个卵翼,又想得人敬重,世间哪有两全之法?”顿了一顿,她又道,“清漪从来不理会那些闲言碎语,旁人如何自寻无趣?”

葇兮平复后,去往清蕖苑赔罪,“那时心情有些低落,冷落了你,是我不好。”

清漪道:“没事,习惯了。”

葇兮闻得此言,更是羞臊,“我长于乡野,无人管教,你别与我计较。”

清漪道:“我也无人管教。”

葇兮心想,她为什么不体谅我的心酸,非得火上浇油。

清漪见她脸色更为阴沉,“瞧瞧,又来!需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葇兮顿时无地自容,不过转瞬,她又问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吗?我姨母不喜甜食,便将点心赠与仆妇,有何不妥?”

“‘己所不欲’,并非指具体东西,而是指行为,我不喜欢被你发脾气,所以我也不会对你发脾气。””

“我错了。”葇兮只想赶紧结束这段尴尬,“你的身世要找郎中帮忙吗?”

“幼时之事,我已早忘光。只记得我父亲要卖我。”

“有郎中在,令尊如何敢卖你?” 葇兮无意之中冒犯了清漪,而且是惯犯,因此,她想做点事情赔罪。“我们去问问郎中吧,即便不成,也不亏。”

雅园凉亭,郎中正双手互弈。

葇兮上前请安,“郎中是祁州人氏,可知谁家丢了女儿?”她指指清漪,“清漪也是祁州人,三年前在浯溪渡口走失。”

郎中道:“我留意一下。”

这时,清漪见郎中落下一子,忙道:“郎中,你这一白子落错了,若是落在此处,白子必输。”

葇兮惊了一呆,为什么清漪什么都懂?

郎中道:“小小年纪,尽显高人风范,不知师从何人?”

清漪道:“郎中谬赞,我不曾拜师。”

“无师自通,这么厉害?”

“那倒不是,我只是不记得了,料想是离家之前学的。”

“你父母若是知道,你连自己姓氏都忘了,岂不难过。”

“他们把我弄丢,我也难过。”

郎中略一沉吟,“你是个可造之材,不如入我门下,定会学有所成。”

葇兮听罢,十分不爽,为什么只收清漪,不收自己?但她顾不得这个,生恐清漪错失良机,以致自己也错失良机,“清漪,你拜郎中为师,日后必成可用之才。”

清漪道:“郎中盛情,却之不恭,但此等大事,还需与家人商议。”

二人离开后,笑敏来访,“不知郎中可有空闲?我填了一首《更漏子》,想请郎中雅正一二。”

郎中身旁的书童若兰心想,这小娘子一言一行天生一股媚态,郎中何等正派,一定将她拒之门外。

但是,郎中却接过了笑敏的诗稿,为她指正了几处瑕疵。

笑敏离去后,郎中起身离了书房,往榻上一坐,瞬时低沉。方才见了笑敏,他没来由地想起女儿初尘来,两人竟是如此相似——可是,这位笑敏分明是常年客居,导致心思深沉,可是初尘……

芙蓉苑内,柳疏影见何樰归来,痴痴地笑。何樰来到她身边,替她揉肩。

[1]此句引用自明朝之后的作品,用在此处为bug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姨母劝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