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处房子离他买的那处院子倒是不远,穿过一条街就到了。
这样也方便了日后装修。
那李哥也是不认生,见他们搬运东西辛苦,自己也撸起袖子来帮着干。
等把被子衣衫和带来的东西都抬下来后,林二叔也不好意思了,拉着人就想着去签契书。
他们来上京除了衣物被子之外还抬了两个大箱子,各装了一千五百两。只是另一个稍大的箱子林昼在面上放了些盆碗,抬起来的时候还晃动得“叮叮”响。
林昼和林二叔二人与牙行李哥坐着车马行的车去了衙门签契书,范二娘则是在这个小房子里带着几个孩子开始收拾床单被褥。
当场两家人一边数银锭,一边签契书。
等签好契书后,林昼把地契拿给了林二叔,让他好生存放着,这毕竟是他们以后的容身之所。
林昼又开始担忧起这房屋修缮的问题了,那地方肯定是会长时间住下去的,若是不好生修缮一下根本没法住人。
指不定家中几个孩子还得在那个院子里成婚呢。
于是他把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想着做“中介”的,难免会有一些路子。例如现代的一些二手房产公司,一般会做一条龙服务,卖房子,室内装修,若是实力再雄厚点的,便是家具家电也一起售卖了。
“李哥,您可知有没有干活实诚点儿的匠人?”
这话一出,李哥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你这是要找匠人修缮房子?”
说罢他一副回想的模样,“瓦匠石匠和木匠倒是认识些许,恰好他们又是一整个团队,不若你和家人今日先修整修整,明日早上我将人带来你们再商议?”
“也好。那小子便谢过李哥了,可惜家中刚搬进临时住所,不然我铁定下次厨房招待李哥。”
“好说好说。”
回去的路上林昼和林二叔没了来时装着银子的大箱子,两人倒是一身轻,索性徒步走回去,也好认认路。
林昼记性好,还拐了个弯儿去饭店打包了一只烧鸡。
在船上飘荡一两个月,不说那几个小孩子,就连他嘴巴都能淡出鸟来了。
今日迁新家,买只烧鸡助助兴也好。
签好契书等来自己手下人的李哥,看着一同回去的叔侄二人倒是一脸的兴味。
这一家人,竟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做主,倒是奇了怪了。
不过对方也是真耿直,一千二百两白银,眼都不眨一下就给了出来。想必在济州老家怕是豪门乡绅一类的吧。
叔侄俩拎着烧鸡回去,院中他们带来的那个小炉子已经烧起了柴火,林昭正蹲坐在一旁看着火呢。
见两人回来,赶紧起身迎道:“干爹昼哥,你们回来啦?”
“嗯,回来了,粥已经熬上了吗?正好,我们买了点儿吃的回来改善改善伙食,等吃了饭我和你昼哥把灶台清洗一下咱们就可以买菜回来自己烧了。”
进了屋后,南枝和桓枝两人正一人扯着一床被子铺床,范二娘则是将衣衫拿了出来,一件件叠好后放在床头。
没办法,这地方小,没有衣柜能放衣服,只能将衣服分出来,每人叠一堆放在床头。
还有一大摞在船上换了的衣裳没洗,等明日范二娘就能打水来把这些衣衫透洗了。
“你伤还没好,歇会儿,不差这一时半刻的啊。”
范二娘瞥瞥他,“还没好?我在老家就躺了快半个月,又在船上晃晃悠悠躺了一个多月,这加起来两个月怎么也得有了。我生南儿和桓儿都没躺这么久。”
被一顿数落的林二叔不敢开腔,林昼和林阳在一旁看得好笑。
林二叔不敢开腔只得凑上去帮着一起叠衣服,林昼林阳也凑了过去没闲着。
这不得说人多力量大吗?没两下就叠好了。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林昼就醒了。
昨晚没睡好,择床。
前些时日刚上船的时候也一样,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刚适应没两天又换地方了。
干脆爬起来,把羽绒马甲穿到里面,再在外面套上一件外衫,就已经足够保暖了。
只是可惜,林阳现在还没有,等过些日子把地盘摸熟了,肯定找点儿鸡鸭毛来给林阳做一件马甲。
不然这日子太难过了......
这个小院和他们买那个院子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几座小院的人用的是一口井,白日里将水打上来倒进缸里才能用。
将水缸面上的木头盖子一掀开,嚯——
水面上竟是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
林昼拿上水瓢,唰唰两下将冰砸碎,又舀了一瓢水上来,把一块碎冰放进嘴里一尝。
那沁人的凉意将林昼冻了个透心凉,但回味之下还有意思回甜。
这么冷的天儿,怎么洗漱啊?
还得是热水。
将水烧开后,林昼舀了一瓢出来,倒进木盆里,又掺了不少凉水进去,刚好温热。
这冬日洗脸洗手还得是温水啊。
洗漱完了后,把锅中剩下的热水倒了出来放进了屋里。又将院中的小炉子加了上了米和水两根木柴进去让它慢慢烧着,等其他人醒来洗漱完了就可以吃饭了。
又拿着些许银钱,按着昨日的路去买了早饭回来吃。
天刚亮没多久,那讲究些的人家已经出门买菜了。
按着昨日买烤鸭的路上,有两家包子摊,林昼回想了一下昨日的那家人稍多的包子摊买了三个素包五个肉包回去。
等林昼回来时,院中已站齐了一排小人儿,先是俩妹妹洗,然后林昭林阳最后是林二叔和范二娘。
范二娘一边洗,还一边抱怨:“这上京的天气是真冷,今天早上若不是桓儿摇着我让我起来,我是一点儿都不想动的。”
林二叔搭话道:“这倒是。冷的慌,若不是必须得起床,我真的是想瘫在床上的,没办法,羽绒被真的是对抗上京这天气最好的法子了。”
说完林二叔抱歉的看了看林阳:“阳儿,咱家去年做羽绒马甲的时候没料到你也会来上京,等过几日我出去跑跑,收点儿绒来让你伯母也给你缝一件羽绒马甲啊。”
说到这儿,林二叔一转头正看到林昼抱着包子,突然林二叔灵光一闪。
“昼儿,咱们能不能做这个生意?”
林昼把包子放下,问道:“卖羽绒马甲的生意?”
林二叔赶紧点头道:“对,我想着咱们反正也没事做,不如卖羽绒马甲。”
林昼反问道:“卖某件东西,咱们得保证它的货源。制作羽绒马甲的成本并不低,光是找鸡鸭绒都得花大工夫。一件羽绒马甲,暂且算半斤,十只鸡鸭都不一定能挤出一两绒出来。便是后期咱们将整个上京城的鸡鸭毛都垄断了一天能制出一件马甲来吗?”
不得不说林昼这一番话将林二叔那颗想要做些什么的心给打消了。
确实,卖羽绒马甲的生意可以做,但根本原因是找不出来那么多原材料。
当初他们能做三条羽绒被,和全家的羽绒马甲是因为他们将周边所有的鸡鸭养殖地埋进土里没腐烂的毛都收了。
林昼摸了摸鼻头,语气轻了些许:“叔,咱们先不急着做事儿,先把地皮踩熟了才知道该做些什么。就如同二婶儿说的一样,咱们一家人有手有脚,还能饿死不成?”
林昼理解他,种地种了几十年的汉子,一朝背井离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身无一技之长,虽说有点存款,但日日都在吃老本,哪里坚持得了多久?更不用说每三个月还得给林叶送点钱去打点。
“放心吧叔,我心里有主意......”
林昼话还没说完,他们院门就被敲响了,林昼刚刚进来的时候并没有关门,转身望去正是李哥带着几个匠人来了。
这么早吗?
但林昼还是笑着一张脸迎了上去,“李哥,这么早?用饭了没?来食点儿朝食。”
李哥一脸懵的看着他们,“你们是吃三顿饭的?”
林昼被这句话问的有些懵,“那不然呢?”
李哥收起惊讶的神色,笑道:“我们这边入冬早,夜长白日短,因此都是吃的两顿饭,晌午吃一顿,下午吃一顿。没一会儿天就黑了......”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刚去买包子的时候没见到包子铺有几个人呢。”
那人都来了,林昼不得招待他们坐下吃点儿喝点儿啊?
还好他买的包子够,将肉包子分给四人后还剩了一荤三素,这包子也挺大的,干脆掰成两瓣一人一半,再佐点儿稀饭也算是吃过了。
“这怎么好意思呢,你们先吃着,我们去屋外等......”李哥自是不好意思,就想着带着人出去。
哪有人守着人吃饭的?
林昼上前拉着他们说道:“没事儿,吃就完了。我们一家人来了这儿也没半个熟人啥的,唯一熟点儿的就馄饨小哥和您,请您吃个包子您就当给个面子罢。”
那李哥也是不好意思,但还是坐了下来。
范二娘则是进屋去拿了几个干净碗出来,给一人掺了碗红糖水就着包子吃。
等吃完后,林二叔一只手牵了个妹妹,林阳牵着林昭,林昼则是和范二娘两人走在最后,跟在李哥后面就去了他们的小院儿。
林昼看着前面一行人,突然冒出个想法,家里这么多孩子,真的好像开幼儿园的啊......
范二娘本来不想他们带那么多小孩儿过去,但林昼一句:那房子修缮出来是给他们自己住的,还得选自己喜欢的风格修缮才是。
二更
感谢各位大佬的订阅支持
鞠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