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载道说,“3666两,你要是觉得行,就这个价,不行,换一家,我们不着急”。
估价师同意了,出了3666两,将这颗非常罕见的淡紫色东珠买了下来。
等人留下三张一千两的银票,一张五百两的银票,还有一张一百两的银票,以及66两的银子,李载道让他爹收了起来。
李大年抱着包袱,就像抱着炸弹一样,抱得死死的。
牙人搓了搓手,激动的说,“李解元,现在有钱了,直接就买吗?”。
“等等,带我们去看看”,李载道不着急买房,他怕买到问题房子。
牙人一脸开心拉着他们,去了距离京城书院很近的一套二进四合院,这套四合院,确实不大,估计有一亩地的大小(666平米)。
李载道说,“院子太过破落,还有不知道多久没有修缮,你看这间屋子,砖瓦都有些破损,估计下雨天可能漏水,还有这么大的院子,居然没有打水井”。
牙人有点忐忑不安的听着李载道的贬低,突然李载道又说,“面积有点小,家里人正好够住就行,至于价格,有点虚高,你觉得3000两银子,能不能拿下?”。
牙人懂得李载道的意思,“我尽量,我尽量”。
牙人找来了屋主,说明了来意,屋主坚持要3088两银子才卖,讨个好彩头。
李载道说,有零有整,不好,如果是3000两的话,他就买,直接给现款,一次性付清。
京城房屋很贵,有些人没钱一次□□付,就选择分期买,屋主想了想,最终还是同意了。
李载道付了3000两的房物转让钱,还花了30两,交了房屋地契税。
买下房子,李载道决定找人修缮房屋,顺便买一些新家具,日常用品,除此之外,他还打算买一头驴车,作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
事情很多,根本做不完,李载道又找了牙人,花钱买了两个成年的官奴,一男一女,听说是夫妻。
李载道感觉自己来到古代,就变堕落了,居然花钱买奴仆。
女的会女红、厨艺、打扫卫生、洗衣服等等,男的会点拳脚功夫,会骑马、赶马、担水、砍柴等等。
李载道定下每人每月500文钱的月钱,让他们两人好好干,两人立马跪下来磕头,感恩戴德的感谢,因为他们本就是官奴,不是庶民那样的自由身,干活本就不用给钱。
顶多,逢年过节才会赏点钱。
原本他们是夫妻,之前的那户人家,被抄家流放,他们受牵连,作为世袭的家生子,被充当官奴,比家生子更低一级。
卖身为仆是为家奴,家奴未来还能赎身,官奴不能赎身,除非遇到天下大赦,花重金转契。
李载道花了5两银子,买了瓦片和瓷砖,把家里破损废旧的瓦片全都换了一遍,两个院子铺设了瓷砖路。
二进四合院,“日”字形,占地666平米,一共十二间房间,外院靠近大门有两间耳房,约二十平米一间,左侧两间房,一间厨房,一间库房,右侧两间房,一间饭厅,一间会客厅。
里院一进院门,左边两间厢房,右边两间厢房,中间两间正房。
厢房每间有五十平米左右,分里外间,外间约二十平米,里间约三十平米。
每间正房七十平米左右,外间约三十平米,里间约四十平米。
每间正房、厢房,都摆放了三联屏风,屏风后面是一个直径两米的浴桶。
京城四合院的房间里大部分都是炕床,上面摆放着一个大衣柜和一个小炕桌。
李载道让夫妻两个人住外院耳房,他爹娘住左正房,他住右正房,三个姐姐分别住一间厢房。
他的房间重新装修了一番,他将外间做成了书房,摆满了一墙的书柜。
李载道去水墨阁订购了50斤上好的桑皮纸,桑皮纸千年不腐不烂,买了5块徽墨,一把裁纸刀和一把量尺。
一两徽墨一两斤,一块上好的徽墨,要10两银子。
一张桑皮纸能裁剪四张书本大小的纸长,李载道拿着量尺裁剪了一上午,裁剪出五尺厚的纸张。
“载道,吃饭了”,刘翠花敲响了李载道的房门。
“哦,知道了”,李载道把东西放下,拿皂角液洗了洗手,用汗巾擦了一把脸。
八仙桌上摆放着五菜一汤,一盘馒头,一盆米饭,八仙桌配备8把椅子,他们家6口人,正好坐这里。
刘翠花看到蔡姐站在一旁给他们盛饭,“小蔡,你喊铁柱过来吃呀”。
“夫人,不了,厨房里留饭了,你们先吃,你们先吃”,蔡婶摇摇头。
李载道说,“你喊铁柱叔过来吃,别拘着了”。
“少爷,天有方圆,地有规矩,奴仆不能上桌吃饭,奴婢知道李家是良善之家,但是奴婢们不能坏了规矩”,蔡婶将盛好的米饭,递给李乐乐。
李载道说,“娘,既然人家这么说了,就不要为难他们了,真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吃饭,估计人家也吃不自在,放不开”。
刘翠花只能说,“好吧”。
李载道看着桌上的菜肴,干锅蒸肉、蒸鲥鱼、炉焙鸡、糖蒸茄、虾油豆腐、山药莲藕汤,非常满意,一看就是色香味俱全。
“蔡婶,以后就按早上三主食、二糕点、两汤,中午五菜、一汤、两主食,下午面食或汤类、两主食、两糕点,来安排,务必五天内不要重样,每天三顿饭的伙食费用定在,400-600文钱之间”,李载道算了一下,定下每日的菜钱范围。
李大年咳嗽了一下,偷偷拉着李载道的袖子,小声说,“载道,伙食费是不是有点高,照这样的吃法,每天吃的比过年都要好”。
他笑着说,“没事,平均下来一天500文钱,一个月也不过15两银子,我考中解元,每月可以去衙门领取10两银子,50斤精米,50斤白面,再说,我手上还有六百多两银子”。
李大年和刘翠花对视了一眼,放下心来,两人夹起筷子吃了一口,刘翠花称赞,“真好吃,不必外面的酒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