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视频通古代后我被秦始皇打赏了 > 第6章 第六章

视频通古代后我被秦始皇打赏了 第6章 第六章

作者:奚眠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3-01 22:10:14 来源:文学城

【向来只有功勋卓著的君王才有资格封禅,在宋真宗封禅之前,一共有五位皇帝前往泰山封禅,他们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这里面随便哪个皇帝都能吊打宋真宗。】

【宋真宗也知道自己不够格,可他真的很想去泰山封禅,再加上又有大臣王钦若一直撺掇,于是宋真宗搞出了一系列骚操作,先是伪造祥瑞,称有“天书降世”,再是贿赂宰相,送他美珠,这才成功前往泰山封禅。】[1]

【在宋真宗之后,再也没有皇帝前往泰山封禅了。】

一句话把各时空的人都干沉默了。

-

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

刚被张说说动准备去封禅的李隆基:突然就不想去泰山封禅了呢。

知道这种皇帝都能封禅后,李隆基觉得他阿翁唐高宗在他心中的光芒都黯淡许多。

他咳嗽两声,若无其事道:“朕仔细考虑了一下,封禅一事太过劳民伤财,还是不去了吧。”

视频里没有出现封禅五帝的样貌,李隆基不确定地想着:那什么唐玄宗应该不是我吧?

一定不是我!即使是没看到视频的我也一定会因为劳民伤财而取消封禅的,所以我肯定不是唐玄宗!

-

嬴政此刻的心情极为复杂,如果非要形容,那大概就是:什么档次?和我一样去封禅?

刘彻笑弯了腰:“要是汉武帝和汉光武帝这俩小子能看见视频指定得后悔封禅哈哈哈……”

他觉得这两人应该是他不知道多少辈的孙孙。

而其他时空中,每个已经封禅了的刘彻无一不是面沉如水,要是能听见过去的自己发出的笑声,脸色估计会更沉。

某一时空里已经被群臣多次建议去封禅的李世民默默庆幸:还好谦虚的我拒绝了。

-

而更多人注意到的亮点是宋真宗居然贿赂大臣!

朱元璋撇嘴:“丢我们皇帝的脸。贿赂臣子,呵,还好咱没这种后代。”

-

公元1451年,景泰二年。

景泰帝朱祁钰正在发愁怎么让大臣答应自己改立太子,目睹了宋真宗的操作后双眼一亮:对啊!贿赂大臣!

像泰山封禅这种事都能贿赂成功,他就想改立个太子,问题应该不大吧?

-

而被嘲笑的主人公赵恒此刻极为难受,封禅这事都过去好几年了,他自己都快忘了,该死的视频怎么又给他翻出来!

这下好了,全大宋都知道自己为了封禅搞出的小动作。

这还不是最让他尴尬的,最令他尴尬的是最后一句话。

我不就去了次泰山吗?后面的皇帝怎么这么不给面子?

虽然视频没有明说,但赵恒还是感受到了后世皇帝对他的嫌弃。

封禅一次,被笑话一辈子。

不是赵恒自己的一辈子,是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的一辈子。

-

赵匡胤笑呵呵地说:“我这侄子很有一套嘛。”

这笑声让赵光义脸上刺痛,他看着光屏上自家三儿子的脸,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老子我都没好意思封禅,你倒乐呵呵地去了。

他在心中对着光屏无声大喊:够了够了,视频主角是他赵光义,快让他儿子滚!

赵光义觉得他儿子出丑比他自己出丑更丢他的脸。

好在光屏像是能听见他的心声一样,话头回到了赵光义身上。

【大家都知道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事,这事成为大宋“重文轻武”的源头,赵光义更是坚定贯彻“重文轻武”不动摇。】

【赵光义在位二十一年,开科举八次,总计录取5814人,这个数字相当之恐怖,要知道赵匡胤开了15次科举,总共才录取188人。】[2]

【赵光义录取这么多人,既是为了给朝堂大换血,他皇位不稳,只有把官员都换成自己人他才安心,也是告诉向天下人发出一个信号——大宋崇文。】

随着江夏的讲述,光屏之上出现了大宋开科举时的画面。

贡院门外,考生排着队准备接受检查。

考生队伍里有人鬓间花白,有人正当年少,有人粗布麻衣,有人衣衫华贵。

衣着华贵的公子哥不耐地等待检查,身边的仆人为他扇风让他消气。

众人注意到某些赶考之人的衣着竟是比那仆人还要寒酸。

视频一帧帧地播放,搜身、锁院、开考、糊名、誊录……宋朝已经趋于完善的科举制度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所有人眼前。

这群考生年龄不同、家境不同,可现在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做着同一张试卷。

白头翁落榜痛苦痴狂,少年农家子一朝及第,直上青云。

在科举制度还没有诞生的时空,所有人都看着这震撼的一幕。

一个小农的儿子竟也能走入庙堂,与世家子弟一同在朝为官,那些在百姓眼里高高在上的大官向他俯首谄媚!

无数的百姓呼吸逐渐加重,甚至变得急促起来,他们看着光屏的眼里燃着渴望的火焰。

那一张薄薄的试卷,可以带人一跃龙门!

嬴政握着腰间佩剑的力道倏地紧了,总是弥漫着寒意的双眸中闪着光:科举……

但当目光触及到那一张张洁白平整的纸张时,嬴政冷静下来,他清醒地意识到纸张在科举一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任何事都得一步一步来,不能操之过急。

对于现在的秦朝来说,科举注定不能面向所有人,竹简难以运输不说,且书籍一向为贵族所垄断,大部分的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读书。

嬴政的初步想法是先让朝中大臣家中的适龄子弟参加科举,再慢慢摸索出适合大秦的科举制度。

-

因为科举制的出现,各时空上演着不同的戏码。

一些世家大族看见了科举制将对自己家族未来发展造成的冲击,即使曾经有过仇怨,在此刻也默契地联起手来向皇帝施压,不许他实行科举。

皇帝的妥协让他们松了一口气,继续安心享乐,这些人自得于干了一件保证家族继续兴盛的大事,照他们的想法,建议族谱为他们单开一页。

这群贵族从来不肯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所以他们看不见社会下层的风景。

他们在纵情声色、大声炫耀自己阻止皇帝开科举的“壮举”时,没有看见低眉顺眼的奴仆眼中的火光。

他们肆意轻贱平民,视其如路边杂草时,没有发现所有的平民都默默地看着他们,从前麻木的双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

那些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不再甘心被这些贵人踩在脚下了。

从前他们是自知命贱的蝼蚁,可现在他们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和他们一样的人有机会走出泥沼乃至锦衣玉食、青史留名,这如何不让他们羡慕。

人一旦有了欲·望就不会满足于现状。

一点点火星悄然蔓延乡野间,迟早有一天,这点火星会点燃全国。

而在某些时空,皇帝早就厌烦出身世家的大臣抱团、把国事当成家族之间争斗的行为,也厌恶所谓“世家凌驾于皇权之上”的说法,科举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削弱世家、壮大皇权的办法。

蝴蝶扇动翅膀,龙卷风在时空大海中游走。

各个时空因为每个人的不同举动而有了不同的走向。

-

关于宋太宗的片段,也到了尾声。

【赵光义对于大宋文治的发展有着突出贡献,但他的举措也为大宋埋下了祸根。“重文轻武”让大宋成为华夏文风最盛的朝代,却也软了大宋的骨头!】

【后世时常戏称大宋为“大怂”、“大送”,怂在不敢打,打赢赔款打输也赔款,怂在外敌入侵,皇帝第一反应不是迎战甚至不是议和,而是逃跑。】

【有个宋朝皇帝听到敌军入侵后被吓晕,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禅位!为了自己不当亡国之君,他匆忙禅位给他儿子后才跑路,而他的儿子更是百般拒绝他爹禅位给他,甚至吓病了!】[3]

【而“大送”送的是什么呢?送的是人,送的是钱,送的是皇帝!】

赵匡胤踩在赵光义的腿使力,对弟弟的惨叫充耳不闻。

送人送钱他懂,但送皇帝是什么意思?

还有那令他愤怒的“大怂”和“大送”之称,原来后世人都是这样看待他建立起来的大宋吗?

赵匡胤大笑出声,身边的官员都觉得皇帝是不是气疯了,居然还能笑出声?

在战场上被刀剑砍都不会哼一声的宋·□□一边大笑一边落泪:“朕一生戎马,自认算是块硬骨头,却没想到我们大宋在后人眼里竟是块软骨头!众位爱卿,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殿中众人齐齐跪下,不敢吭声。

赵匡胤笑够了,抹掉眼泪道:“来人!拟诏!”

“降晋王赵光义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

赵匡胤到底是不忍杀掉自己的弟弟,这本该是赵光义给赵廷美的结局,现在赵匡胤给了他。

赵匡胤目送赵光义被人抬下去,太医为他简单处理好伤口后,赵光义和其妻儿就会被送往房州,不出意外,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回京了。

“什么重文轻武?文武并重才是兴国之道。”

他赵匡胤誓要洗掉大宋身上的污名,他要让后世人称赞大宋的刚猛,颂扬大宋的伟业!

-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

被赶鸭子上架的宋钦宗赵桓刚接受了父亲赵佶的禅让,年号都没来得及改就听见这句话。

他爹禅让给他的事会被后世人耻笑?!

他手一抖,把脑袋上戴着的帽子甩出去,开始脱衣服,试图把一切和皇帝有关的东西都丢掉。

大臣们眼睁睁地看着赵桓跑出宫殿,嘴里大喊着:“我不当皇帝了,我不当皇帝了!”

他才不要当亡国之君!

赵佶怒骂:“傻愣着干什么!还不快追!”

儿子,不是爹不疼你,实在是我也不想当亡国之君,你就心疼心疼我吧。

-

江夏在赵光义和朱祁镇之间做了一个过渡动画。

Q版赵光义屁股上插着两支箭,疯狂挥动疆绳,一溜烟跑出了光屏,嘴里喊着:“本车神走喽~”

一个表情欠揍的龙袍小人出现,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面白无须的Q版老太监。

龙袍小人抱臂而立,抬着下巴道:“给你们五秒钟,喊出朕的外号。”

预判错误,这章出现的只有Q版堡宗ORZ

[1]【既而又曰:“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者,惟人主深信而崇之,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也。”帝思久之,乃可,而心惮旦,曰:“王旦得无不可乎?”钦若曰:“臣得以圣意喻之,宜无不可。”乘间为旦言,旦黾勉而从。帝犹尤豫,莫与筹之者。会幸秘阁,骤问杜镐曰:“古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果何事耶?”镐老儒,不测其旨,漫应之曰:“此圣人以神道设教尔。”帝由此意决,遂召旦饮,欢甚,赐以尊酒,曰:“此酒极佳,归与妻孥共之。”既归发之,皆珠也。由是凡天书、封禅等事,旦不复异议。】

[2]数据来源于汪槐龄《论宋太宗》

[2] 【宣和七年十二月戊午,除开封牧。庚申,徽宗诏皇太子嗣位,自称曰道君皇帝, 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服。泣涕固辞,因得疾。——《宋史》】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第六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