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视频通古代后我被秦始皇打赏了 > 第20章 第二十章

视频通古代后我被秦始皇打赏了 第20章 第二十章

作者:奚眠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3-01 22:10:14 来源:文学城

宁王朱权吩咐府中所有人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往北平投奔燕王。

问他为什么这么急切?

光屏里的朱权是中了朱棣的计才被迫加入造反团伙的,现在看了视频,对朱棣有了防备之心,不就可以避免视频所示的未来之事发生了吗?

朱权表示:我又不傻。

如果他没猜错,朱允炆派来拉拢他的人应该已经从京师出发了。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朱允炆会对他说什么,无外乎是说——

叔,我知道你是被迫入伙的,我不怪你。只是上一次你全身家当都给了四叔,不如这一次就给我吧,一人一次,公平一些。我保证,只要你把家当都给我,我一定不削你。

要是周王、齐王、湘王的下场不是那么惨,朱权说不定还会考虑考虑要不要帮朱允炆。

可惜啊,有几个兄弟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朱权才不会被朱允炆的“甜言蜜语”所迷惑。

呵,相信朱允炆?

他敢保证,自己前脚把全副身家交给朱允炆,后脚大明就没齐王朱权这个人了。

帮他四哥,好歹能挣个从龙之功,说不定他哥心情一好,削他的时候会温柔点,或者心情再好点,过个一两代再削他。

反正朱权算是看明白了,做藩王就是被削的命,区别只在早晚和被削的程度有多狠罢了。

再说了,就算自己不让四哥进城,四哥也会想方设法强行入城的。

最后的结果不是朱棣强闯成功、自己损失惨重,就是他们兄弟两败俱伤,朱允炆渔翁得利。

既然视频已经把朱棣会当皇帝的事昭告天下,而且听视频的意思,他四哥这皇帝当得还不错,那他就麻溜地把自己送给四哥好了。

朱权绝不承认他这次是想要体面一点。

一想到后世人笑他被迫入伙的糗事,他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一次,他一定要让史书上记着是他朱权慧眼识英雄,为了天下社稷安危才选择跟随的他四哥!

立志要做体面人的朱权让人收拾的速度再快点,想要从龙之功的人可不止他一个,要是去得晚,说不定自己本来是吃肉的,最后只能喝口剩汤。

-

在各时空人的注视下,朱棣就这样一步一步从北平打到了南京,为他开门的是谷王朱橞和曾与他大战数次的李景隆。

【南京皇宫深陷火海,朱允炆不知所踪。有人说朱棣在火海中找到了朱允炆夫妻的尸体,也有人说朱允炆从皇宫的地道中逃了出去。】

江夏的讲述还在继续,但没有人关心朱允炆的下落。

所有人的眼中只有光屏中那道高大英武的身影。

宫城巍峨,普通人只是远远看着便觉气势逼人,宫城威严厚重的气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可是当朱棣驾着马进入宫城时,众人才觉原来皇宫也不过如此。

在这人面前,埋葬着无数尸骨、象征着无上皇权的宫城就像他手中的玩物,轻而易举便可收入囊中。

比之毫无生气的冰冷死物,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朱棣才更叫人胆寒。

朱重八努力睁大眼睛,他的关注点和其他人不同。

其他人都在看朱棣,而朱重八却并不觉得这个朱棣的气势有多强。

许是因为觉得朱棣和他一样都吃过屎,朱重八竟然觉得这个朱棣看上去挺亲切的,

不过看着亲切的人多了去了,比起朱棣,朱重八更想看看这座皇宫,试图将这座宏伟建筑上的每一个细节都牢牢记在心里。

他想,等他有钱了,就建一个和这座皇城一模一样的房子,他要和爹娘兄弟姐妹几个一起住进去。

嗯,还有他的老婆孩子。

朱重八暗暗握紧拳头:咱肯定不会让儿子和孙子为了争家产,像光屏里那两个人一样打得你死我活。

-

【骑在马背上的朱棣神色平淡,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中并不平静。】

【他从没想过自己会以这样的姿态回到皇宫、回到他曾经的家。是的,曾经的家。从朱元璋驾崩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深刻地意识到这座皇城就不再是他的家,而是他侄子朱允炆的家。】

【现在,他回家了,以这座巍巍宫城新主人的身份回来了。我们无法知晓当时的朱棣再次踏入熟悉的宫城时是怎样的心情。】

【他是开心的吗?或许是的,他在九死一生中保住了性命,他成功打进皇城,成为古往今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他是难过的吗?或许是的,为着这场仗,他的爱将张玉、陈亨都死了,而今日一过,他自己也背上谋权篡位、得位不正的骂名。可你要问他后悔吗?好像也并没有。】

【他是迷茫的吗?或许是的,他夺得了皇位,然后呢?他来治理天下吗?他从来都不是朱元璋属意的继承人,朱标在时他不是,朱标死后他也不是,他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帝王教育。他该如何面对自己抢来的这片江山呢?】

【朱棣不知道,但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因为他必须要做一个好皇帝。他要当一个好皇帝,一个流芳千古的好皇帝。】

【做得好,他就是天命所归,朱允炆被赶下台是他能力不足,他活该。做得不好,他就是乱臣贼子,朱允炆就是仁君。】

刚刚即位的永乐帝朱棣狠狠点头,光是想到别人说朱允炆是仁君,他就要气死了!

即使自己不能被人叫明君,他也绝不允许朱允炆被后世夸仁慈!

他要是真的仁慈,他朱棣就把头拧下来!

【他不只要让后人觉得他比朱允炆要强,还要让后人觉得他老子朱元璋生了个叫朱棣的好儿子,是个不逊色于朱元璋的好皇帝。】

【建文四年,朱棣终于取代了他的侄子成为大明新一任的皇帝。他把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把建文帝时的成文法制全部废除,按照洪武年间的旧制执行,建文朝被废除的官员也被他重新启用,他太在意正统的名声了,试图靠着这种办法来抹去朱允炆的痕迹,试图用这样的方法来掩盖他篡位的事实。】[1]

【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污点无论如何也去除不了,所以他得用其他的办法,让众人忽视他的污点——他要用史书上的无上荣光来掩盖这“微不足道”污点。】

-

刘贤在看见朱棣骑着马进入皇城时就激动起身,根本不顾太子刘启还在身边。

他呼吸急促,脸颊因振奋而变得通红,明明可以调动光屏至眼前,可他非要起身走近光屏。

他紧紧地盯着朱棣,誓要记住他的脸。

大丈夫,当如此!

在他眼中,朱棣的那张脸时而变成他爹吴王刘濞的脸,时而变成刘贤自己的脸。

而皇宫则变成了未央宫。

光是想象一下他和他爹在未央宫里跑马的景象,刘贤就爽到全身发麻,本就骄横不知天高地厚的他转身,指着朱棣对刘启说:“吾父与之孰甚?”

他问大汉太子,自己的诸侯王父亲和造反成功的藩王朱棣谁更厉害。

该说他是没脑子,还是没脑子呢?

冷静下来的刘贤可能会反应过来立马请罪,但现在情绪上头的刘贤可不会。

在刘贤看来,朱棣能造反成功,他爹亦能。

他只觉得自己的爹比朱棣厉害,却从没想过他们大汉的皇帝可不像朱允炆那么弱。

刘启听见他说的话,竟是没有生气,只指着棋盘淡淡道:“我赢了。”

刘贤眼睛一瞪,怎么可能?明明看视频之前刘启的败局已定。

“你耍诈!”他低头查看棋盘,这时光屏却突然冒出一句——

【……成为古往今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朱棣是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刘贤一惊,想抬起头来拉回进度条再听一遍江夏说的话。

他不信,如果朱棣是唯一一个成功的,那他爹岂不是……

他背对棋盘,仰头看光屏,却不曾想后脑勺传来一阵剧痛。

“现在才是耍诈。” 即使是大力砸下棋盘,刘启的声音依然没什么起伏,话中满是冷意。

早就看这小子不顺眼了。

还你爹和朱棣比谁更厉害?

刘启用行动告诉刘贤:你爹不是朱棣,我爹更不是朱允炆。

今日之事是他早就和他爹刘恒商量好的,不管有没有视频,他都会弄死刘贤。

吴王刘濞早有不臣之心,不管他们削不削藩,刘濞都会造反,还不如先发制人把他儿子弄死,只要时机还没成熟,刘濞只能哑巴吃黄连,忍下这口气。

不过……

刘启想到江夏的那句话,看来刘濞造反失败了。

一天得了两个好消息。

刘启心情极佳,放下沾着血的棋盘,迈过刘贤的尸体,悠闲地走出殿门。

-

而在另一时空中,吴王刘濞刚收到长安寄来的快递。

寄件人:汉文帝刘恒。

刘濞愣愣地看着他儿子的尸体,心神恍惚。

说他儿子和太子刘启下棋的时候态度不恭,刘启一不小心“失手”打死了他儿子?

刘濞木着脸听使者向他表达刘恒的“歉意”——

要不是你儿子脾气太大,我儿子也不至于把你儿子打死。

哎呀,对不起嘛。

刘恒!刘启!欺人太盛!

鼻子都快气歪了的刘濞扯了下嘴角,皮笑肉不笑地说:“咱们都是一家人,分什么你啊我啊,还特地把我儿子送回来埋,这多不好意思。既然我儿子是在长安死的,那还是埋在长安比较好。”

刘濞拒收快递,刘贤的尸体只能退回长安。[2]

看谁能恶心到谁吧!

刘贤:死人就没人权了是吧?

刘濞憋着这口气,等着以后造反的时候出气时,他也听见了江夏那句话。

唯一一个?

刘濞咬牙,以前朱棣是唯一一个,以后可不一定。

事在人为,他刘濞这一次就要做第一个造反成功的王!

何况,这不是他还想不想造反的事,而是他不造反迟早被刘恒父子弄死,造反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江夏一句话,不知让多少想要造反的藩王偃旗息鼓,当然还是有人不死心,试图做朱棣之后的第二人。

可是纵观华夏历史,又有几个如朱棣这般的人呢?

【靖难之役不过是永乐大帝传奇一生中的一个小小章节,从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刻开始,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明天入v,开启狂吹Judy模式OvO

重八吃屎是私设,大家不要当真!

[1]【秋七月壬午朔,大祀天地于南郊,奉□□配。诏:“今年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明年为永乐元年。建文中更改成法,一复旧制。山东、北平、河南被兵州县,复徭役三年,未被兵者与凤阳、淮安、徐、滁、扬三州蠲租一年,馀天下州县悉蠲今年田租之半。”癸未,召前北平按察使陈瑛为左副都御史,尽复建文朝废斥者官。甲申,复官制。癸巳,改封吴王允熥广泽王,衡主允熞怀恩王,徐王允熙敷惠王,随母妃吕氏居懿文太子陵园。癸卯,江阴侯吴高督河南、陕西兵备,抚安军民。甲辰,尚书严震直、王钝,府尹薛正言等巡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明史》】

[2]【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吴。吴王愠曰:“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复遣丧之长安葬。——《汉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二十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