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视频通古代后我被秦始皇打赏了 > 第16章 第十六章

视频通古代后我被秦始皇打赏了 第16章 第十六章

作者:奚眠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3-01 22:10:14 来源:文学城

此话一出,是个人都知道这里头有鬼。

洪武三十一年就驾崩的朱元璋怎么可能在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给朱棣?

即使视频还没开始讲这事的具体经过,大家也能猜到朱棣这皇位拿得有问题。

少年朱棣立即进入戒备状态,他觉得这回就是有他哥挡在前头也没用了。

然而朱元璋只睨了朱棣一眼,眼神中是**裸的嘲笑,此外便再无别的反应。

朱棣秒懂他爹的意思。

这么怕咱还敢干出这种事?

擦屁股都擦不干净,黑历史还被后人拿出来笑。

朱棣不在乎自己被朱元璋嘲笑,反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他现在整个人都沉浸在不可置信的喜悦中。

这是真的吗?他爹居然没有揍他?

惊喜的朱棣傻愣愣地开口:“爹,你咋不打我?”

朱元璋:……这小子是不是很喜欢被咱打?

“看完视频,一起打。”老朱背着手,淡淡说道。

“哦……”朱棣的脸一下子就垮了。

算了,不就是顿打吗?又不是没挨过。

朱元璋当作听不见朱棣的唉声叹气,他不是不生气,但他确实把朱标的话听进去了。

朱棣不太可能会害朱标以及未来的朱棣当皇帝当得不错。

五征漠北、封狼居胥。

明太宗、文皇帝。

老四,就让咱看看你带领大明走到了什么样的高度吧。

-

明成祖朱棣这五个字一出,建文帝朱允炆傻了。

他想削藩,还没登上皇位之前就想削藩。

他的几个叔叔或多或少都曾犯过错,朱允炆想动他们师出有名,不至于落人口实。

唯独在洪武年间屡立战功、势力是几个藩王里头最强的四叔朱棣什么错都没犯过,让他想借题发挥都找不到借口。

他对这个叔叔又恨又怕。

去岁他爷爷朱元璋驾崩,爷爷怕这些叔叔会趁机发难,留下遗诏让他们不准来京师。朱棣前来奔丧,人都在路上了,朱允炆才得知消息,急忙派人去拦下朱棣,生怕他到了京师。

因着有朱元璋的遗诏在,他就只好打道回府,连自家亲爹的遗体都看不到一眼。[1]

今年爷爷忌日,朱棣生病不能来,朱允炆本来有些恼怒,觉得他是不是已有谋反之心,做贼心虚不敢来。

结果朱棣让仅有的三个儿子全都来京祭奠太·祖。

兵部尚书齐泰说这可是送上门的人质不能放他们走,朱允炆觉得很有道理。

然而他十分信任的黄子澄黄先生却建议放朱高炽兄弟三人回去,说贸然把人扣下只会加快燕王谋反的速度。[2]

朱允炆陷入了纠结。

放走朱高炽三人可惜,不放又会担心燕王狗急跳墙。

朱允炆让二人退下,自己再考虑考虑。

可就在这时,江夏的视频出现了。

视频告诉他——

他四叔是自己的征北大将军,在未来为他五征漠北,打得瓦剌哭爹喊娘。

事情变得尴尬起来。

光屏上出现一个Q版朱允炆,脑袋上冒出一个气泡,里面写着——

【叔叔为我征战,把我揣兜里。】

【我把叔叔儿子扣着,想把叔叔踹沟里。】

朱允炆:四叔!你听我解释!

于是第一个视频结束的当晚,朱允炆就和朱高炽兄弟几个把酒言欢,第二天礼数周全地送他这几个堂兄弟回北平,他还备了好几车的礼物以表自己对燕王的亲近。

在朱高炽启程之前,朱允炆还让他们路上走快点,别让四叔等太久,托他们替他向朱棣问好。

朱允炆生怕朱高炽他们回得太晚会让朱棣恼恨自己,不愿再做他的征北大将军。

他刚还想着送了那么多东西,四叔应该不会生他的气,没想到转头视频就给他当头一棒。

朱允炆:不是,爷爷把皇位传给你,那我屁股底下坐的是个什么玩意?还有,我的年号是在梦里改的吗?

四叔,你对我到底有没有哪怕一点点的尊重!?

他命人快马加鞭,前去拦下朱高炽等人,把他们连人带车都给他押回来。

还好他送的东西多,带着那么多礼物,他们速度肯定不快,应该能追回来……吧?

在回北平路上看视频的朱高炽兄弟:……

他们对视一眼,扬起马鞭狠狠抽在马屁股上。

“这些东西不要了。”

“陛下命我等速速回北平,我等自然得谨遵上意。”

朱高炽肉疼似的看了这几车东西最后一眼:要打仗了,这些东西可都是军费啊!

“大哥别看了,等咱爹成了皇帝,想要多少钱都有,不必在意朱允炆给的这点小钱。”朱高煦大剌剌地说道,毫不遮掩话里的轻蔑不屑。

他对朱高炽这个燕王世子很不服气,他哥体弱多病,胖得不行走几步就喘,还是个瘸子,凭什么能当世子?

就凭他出生早?

虽然朱高煦在上一个视频里被曝光未来谋反未遂,但朱允炆和齐泰等人商量一番后,没对朱高煦做什么。

朱高煦谋的是朱瞻基的反,又不是他朱允炆的。

再者,朱棣是征北大将军,未来手上极有可能握着兵权。

朱高煦为人狠戾,不服朱高炽这个燕王世子,两人迟早会有一番争斗。

到时候朱允炆说不定能借机收回朱棣手里的兵权

朱高煦回北平路上还在担心他爹会不会对他怎么样,直到这条视频出现,他已经完全不担心了。

大战在即,爹那儿肯定缺人,手上能有多少像自己这种会领兵又能完全信任的将领?

只要自己在战场上好好表现,就能让爹回心转意,立他为世……不对,是立他为太子。

-

【那么在洪武三十一年到三十五年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能让朱元璋特地从皇陵里爬出来传位给朱棣呢?】

【这就得从洪武二十五年说起,这一年太子朱标视察陕西归来,感染风寒病逝。同年,朱元璋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成为大明新一任的储君。】

【老朱坚持嫡长子继承制不动摇,他的嫡长孙朱雄英八岁夭折,太子妃常氏生下嫡次孙朱允熥后薨逝,朱允炆之母吕氏被扶正,朱允炆就这样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嫡长子。】

【也有种说法是朱允熥的外家太厉害,如果朱元璋骤然驾崩、幼主登基,极有可能出现外戚干政的情况,所以他才选择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太子妃常氏是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女,即使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去世,她还有个舅舅——大将军蓝玉。

如果朱标或者是安全长大的朱雄英登基,蓝玉就是他们的助力。

两位成熟的君主能够驾驭住这位桀骜的大将军舅父/舅爷。

可如果是年纪尚幼的朱允熥登基,那就说不准了。

谁知道他舅爷会不会欺负他年纪小,自己把持朝政?

【至于为什么朱标刚死,朱元璋就急着立皇太孙呢?当然是不想给他的其他儿子们胡思乱想的机会啦。】

【老朱觉得多子多福,当上皇帝后可劲儿生,足足生了二十多个儿子。】

【好在有太子朱标压着,他们也没起什么争夺皇位的心思。这会朱标一死,不能服众的朱允炆成了储君,有些人就坐不住了。】

【虽然有种说法是朱棣早就有谋反的心思,但我个人觉得朱棣本来是不想谋反的。如果真要谋反,他怎么会把几个儿子送到京城?他又不傻,怎么会不知道这就等于是往朱允炆手上送人质?】

【可惜朱允炆步步紧逼,终是把他四叔逼上了谋反之路。明朝实行藩王制,朱元璋本意是想让藩王监督地方、拱卫京师,把天下牢牢握在他们朱家人的手里。】

【但他忘了,对于他自己来说,藩王是他的儿子,他可以交付信任,也不用担心藩王会谋反。】

【可对朱允炆来说,藩王是隔着层关系的叔叔,是会威胁到他的人。】

光屏之上,年纪虽大但精神头十足的朱元璋得意地对他的皇太孙说:“我让你的叔叔们守卫边疆、防御外敌,这样你就能拥有一个安宁的大明了。”

朱允炆皱眉问道:“外敌来袭有叔叔来对付,可叔叔不安分,又让谁来抵御呢?”

朱元璋被他孙子问住了,于是把问题抛回去:“你觉得该怎么做?”

朱允炆答:“以德怀之,以礼制之,实在不行就削地、换人,再不行便出兵讨伐。”[2]

正在看光屏的周王朱橚,准确地说是庶人朱橚看见这一幕,嘴里骂骂咧咧:“以德怀之,以礼制之?呕,放你娘的狗屁!”

他放下铲子,一边把当地人新给他寻来的陌生野生植物栽进土里一边回忆自己被从人从开封提溜出来的那天。

他妈的,他那天在府里啃鸭子,没啃几口那狗日的李景隆就来了,把他从府里拖走打包送到云南。

凭什么先对我下手!软柿子就可以随便捏吗?[3]

朱橚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就回到了一个熟悉的地方——云南。

他还记得到云南的那天,几个眼熟的乡民见到他的那副疑惑的模样:“王爷,您咋又来了?”

洪武二十二年,朱橚被朱元璋流放到云南。[4]

洪武三十一年,朱橚被朱允炆流放到云南。[5]

朱橚:你们爷孙俩就知道把我往云南赶是吧?!

第一次来云南时,朱橚满心幽怨。他在这呆了两年才回去,因见云南缺衣少药,百姓时常生病,回开封后便命医师编纂《袖珍方》以救民。他还设立了植物园,种植各种野生植物进行观察实验。

一回生二回熟。

第二次来云南,朱橚的心态变了。云南这么多他没见过的植物,对他的研究肯定很有帮助。

他一点也不生气,真的。

“哼!让老头子看看他的好太孙是怎么对待我们哥几个的,最好狠狠揍他丫的!”

补的昨天的,大家久等啦(跪)

[1]【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明史》】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建文皇帝即位,遗诏止诸王入临会葬。燕王入,将至淮安。齐泰言于帝,令人赍敕使还国,燕王不悦。——《明史纪事本末》】

[2]【三月,燕王还国,帝以都督耿瓛掌北平都司事,都御史景清署北平布政司参议,皆使觇燕邸事,寻皆召还。 又遣官为采访使,分巡天下。 都御史暴昭采访北平,具以燕邸事密闻于朝,请为之备。 北平按察司佥事汤宗上变,告按察使陈瑛受燕金,有异谋,逮瑛安置广西。 遂敕都督宋忠率兵三万,及燕府护卫精锐,俱选隶忠麾下,屯开平,名备边。 仍命都督耿瓛练兵于山海关,徐凯练兵于临清,密敕张昺、谢贵严为之备。 又召燕番骑指挥关童等入京师。 燕王归国即托疾,久之,遂称笃。

夏四月,太祖小祥,燕王遣世子及其弟高煦、高燧入临。 或曰:“不宜偕往。」 王曰:「令朝廷勿疑也。」 及至京,齐泰请并留之。 黄子澄曰:「不可。 疑而备之,殆也,不若遣还。」——《明史纪事本末》】

[3]【太.祖语太孙曰:\' 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太孙曰:\' 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太.祖默然,良久曰:\' 汝意如何?\' 太孙曰:\'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太.祖曰:\' 是也,无以易此矣\'。——《皇明史窃》】

[4]【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谋定,明日入白帝。——《明史》】

[5]【二十二年,橚弃其国来凤阳。帝怒,将徙之云南,寻止,使居京师,世子有炖理藩事。——《明史》】

[6]【橚亦时有异谋,长史王翰数谏不纳,佯狂去。橚次子汝南王有爋动告变。帝使李景隆备边,道出汴,猝围王宫,执橚,窜蒙化,诸子并别徙。——《明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十六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