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世家子 > 第74章 行宫听闻

世家子 第74章 行宫听闻

作者:清涴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1-04 04:00:00 来源:转码展示1

顾淮之心里很清楚, 历来变革者大多都没什么好下场。xiashucom这类代表人物就是商鞅,车裂之刑,听着就让人觉得骨头疼。然而这世上有些事, 总要有人去做。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另一种崇高的境界。

顾淮之还真没那么伟大, 他想要做的是在保全家人的条件下再搞事情。之所以选择先从粮食方面着手,一是民以食为天,让百姓吃饱喝足才是统治阶级该做的事情。另外嘛……变革者之所以大多不得善终,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动了别人的蛋糕,毁人前程断人财路,最后被一帮出了大血的人反扑, 所以才下场凄惨。

然而就算顾淮之真的让人研究出了产量更高更优质的粮种,会碍着谁的事呢?华国几千年来一直以农耕为主, 后世甚至开玩笑说每个华国人的基因里都刻着种地的本能。这样的情况下, 顾淮之若是研究出了更优质的粮种,靠地吃饭的百姓们只有感谢他的。百姓能吃饱, 就不会想着闹事,社会秩序自然会安定不少, 朝廷的税收也能收得多一点,进一步减轻了国库的负担,百姓和皇帝绝对举双手双脚来支持。至于朝中官员……甭管是文臣还是武将, 世家还是寒门,能入朝为官,名下肯定是有田地的。优质的粮种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收获, 他们疯了才会反对这事儿!

这么一算,顾淮之现在选择的方向,绝对是最安稳的一条路。就是难度系数颇高, 但是考验的是庄家把式的能耐,又不是让顾淮之亲自下地天天种田,顾淮之完全无压力。再说了,这种难度级别的实验,顾淮之也没想过立马就能出结果,早就做好了往里头填个十年八年银子的打算。稳扎稳打,可以说是十分谨慎了。

除了粮食问题外,顾淮之还有计划地给众多匠人分了好几个组。有负责养殖的,有负责山林种植的,还有种茶手工等一系列小组。有点类似后世的实验室,每个组选出一个总负责人统筹全局,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耐心研究出比当前技术水平更高的技术来。当然,顾淮之也不会亏待他们,按月发工资不说,还设立了让人眼红的奖励制度,哪个组做出成绩来,每个成员都能收到百两银子的奖励,最先提出变革想法的人更是能得到十倍重赏,除此之外,顾淮之还允诺他们,将来可以给他们的一个孩子谋个好差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顾淮之这等大手笔之下,匠人们研究的积极性爆棚,分完组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埋头苦干。

这帮人大多都是祖传的手艺,打小就跟着祖辈练就了一身绝活。随便拎出来一个放在后世,那都是让人惊叹的民族艺术家。这样一帮大佬凑在一起组队搞研究,出成绩的概率自然要大得多。

顾淮之也没怎么逼他们,每个月问一问他们的研究方向和进度,时不时灵光一现给他们提点意见。许是社会地位不大高的原因,这帮匠人委实让顾淮之觉得十分省心。上辈子要是碰上这么一堆实力派云集的队伍,那纯属考验领导的实力。毕竟能力越大脾气越大,都觉得自己业内最牛谁也不服谁。有时候不但拉不了任务进度,还得被他们拖后腿。顾淮之当初也带过这么一个死亡小组,那是顾爹为了历练他精心为他组织的一个组,毫不夸张地说,顺利带着那个组超额完成任务,顾淮之都觉得自己完全脱胎换骨,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现在手底下上百号实力派,顾淮之却一点都不担心,社会等级的压制虽然不那么符合核心价值观,但眼下这情形,还真让顾淮之省了不少事。

顾淮之这一系列行为衔接得恰到好处,一看就知道他在心里排练了无数遍,逻辑清晰重点明确,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成功做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不过这些操作顾淮之都是瞒着别人进行的,除了顾玄几人之外,其他人只知道顾淮之最近特别喜欢往郊外别院跑。为此,顾淮之还引领了一回京城潮流——天气渐热,一帮人都开始学顾淮之往郊外跑。山间别院总比城内阴凉许多,是个消暑的好去处。

就连元熙帝也待不住了,想着往避暑山庄跑。

元熙帝本就是武将出身,大大咧咧惯了,没那么多瞎讲究。早些年打天下的时候烈日暴晒大雪行军都是小事,还因此落下了病根。也就这两年才在御医的劝诫下开始有意地调养身体,本质上,元熙帝还是个不怎么在意生活质量的人。之所以想着去别院,纯属是为了躲一下懒。

没办法,当皇帝也是件苦差事。尤其是这两个月事情太多,平乱赈灾等一系列事情让元熙帝忙得连进后宫的时间都没有,每天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黑眼圈简直能和食铁兽相媲美。要想当个青史留名的明君,就是这么辛苦。

好在两天前青州发来捷报,说是已经平定了乱军,当场拿下了贼寇的首级,青州大定。再加上军队一路屯田,为百姓干了不少农活,眼下朝廷名声好到了极致,不少百姓已经开始自动自发地为领军的福王供奉长生牌位。

顾淮之听到这个消息时忍不住感慨,还好领军的是福王,那就是个皇室团宠,全部的技能点都点在了带兵打仗上了。不然的话,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武将刷声望值得民心这事儿,历朝历代都是大忌。

不过福王憨人有憨福,元熙帝疼他,太子和其他皇子对他也十分有兄弟爱。哪怕是和福王没有血缘关系的顾淮之,对他也比对其他皇子更为亲近。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就是,这次福王搞军队屯田帮助老百姓干农活搞发展的法子,就是顾淮之教他的。走的就是当年兔子走的群众路线,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还设身处地为人民解决问题。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兔子用新中国的成立告诉全世界这条路是成功的。顾淮之结合眼下的社会情况稍微改了改告诉了福王,最终也得到一个让人惊喜的效果。

有了这一份喜报,元熙帝终于放下了心中一块大石头,这才有心思去避暑山庄松快几日。

陪在元熙帝身边的中书舍人自然也要跟着元熙帝的脚步前往避暑山庄。不过中书舍人这一职位上还真有不少人,论资历,顾淮之和冯适最浅,要是按照正常的官场套路,伴驾那肯定没他们的份。然而这两人都是自带外挂的家伙啊,冯适依旧靠爹得到了一个伴驾名额,至于顾淮之,这次靠的还真不是顾家,而是给福王的那份拉拢百姓的建议。

福王素来是个实诚人,和捷报一起寄来的亲笔信上就对元熙帝十分细致地提起过顾淮之在这其中的功劳。当然,以福王的文化水平,要他写一堆高雅华丽的词藻那是在难为他,这封信从头到尾都是大白话,充斥着一股单纯的热忱,以至于元熙帝时不时就能看到几句“这都是淮之弟弟的功劳”、“淮之弟弟真是太聪明了”之类的毫无技术水平的彩虹屁。质朴得让元熙帝这个福王的亲爹想酸一下顾淮之的心思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如此,元熙帝更觉得顾淮之可靠。这小子有勇有谋智计无双,决胜于千里之外,还低调得让人想拿根鞭子抽着他出头。简直不像个性急的少年人,沉稳冷静得可怕。

这样的人当敌人,那简直是地狱级别的难度。但顾淮之是元熙帝的臣子,元熙帝就只有高兴的份儿了,甚至私底下偷偷对太子戏言,“朕为你找到了一个宰相之才!”

太子也很懂,伸手在空中比划出一个“顾”字,口中笑道:“到底是千年世家,底蕴深厚,尽出相才。”

这对天底下至高无上的父子谈笑间都是对顾淮之的肯定,随侍在一旁的宫女和太监们头更低了,再三在心里提醒自己,千万不可怠慢了顾大人。

顾淮之就这么凭着自己的真本事成功捞到了一个伴驾的机会。不是没人说酸话,尤其是顾淮之同届的考生,自认为天之骄子,一朝跃龙门后心态稍微有点飘。文化人嘛,说酸话是常态。结果有人运气太寸,嚼舌根被太子听了个正着。太子当年也是上过战场的,和顾淮之也交情不浅,当即就翻了脸,将对方骂了个狗血淋头。骂高兴了,太子还开了个地图炮,“你们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但凡有顾淮之一半的本事也不至于在这儿说酸话!好在还有个顾淮之,否则的话,科举选士若是就选出你们这帮东西,委实丢人!”

这话可真是帮顾淮之拉满了同年们的仇恨,顾淮之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只想感谢太子八辈祖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太子对他心存不满想借刀杀人恁死他呢!

顾淮之当然是不可能被人恁死的,不遭人妒是庸才,顾淮之两辈子加起来听过的酸话多了去了,要是一一和他们计较,那这辈子就什么都别干光和杠精抬杠得了。对付红眼病,只要一直站的比他高,过的比他好,就足够把对方气得升天了。

顾淮之半点都没把这些人的酸话放在心上,施施然带着徐清漪收拾好的包袱跟着元熙帝前往避暑山庄。

这避暑山庄还是兴朝高祖所建,简单修缮一番后便能入住。里头园林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同行之人中已经有人诗兴大发开始吟诗作对。顾淮之做诗水平不定,也没想着凑这个热闹,随手招了个内侍让他领路,先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了再谈其他。

领路的小太监很是机灵,因着山庄很少有人来,这小太监明显比宫内的太监活泼许多,一路上叽叽喳喳地和顾淮之说着话。

顾淮之觉得有趣,也多问了他一句,“你的家人也在京城吗?”

“回大人话,奴才是云州人,家人都在云州。当年战乱,实在养不活孩子,这才把奴才送进了宫。如今陛下圣明,天下一统,奴才父母托人捎来的口信也满是高兴,可算是能过安生日子了!奴才这些年也攒了些银子寄回家去,眼下家里已经买了几亩田,好日子马上就要来啦!”

顾淮之听着也高兴,正要说话,就见这小太监的脸色微微一暗,忍不住问道:“既然好日子要来了,你又为何面有郁色?”

小太监迟疑了许久,觉得顾淮之是个和气人,四下望了望,这才小声道:“奴才听家里人,家附近的村子有人考上了进士当了大官。这本是一件好事,但那家人现在仗着家里出了大官,大肆侵占周围百姓的田地。奴才的家人也差点被他们赶走,也是奴才的小弟机灵,情急之下吹嘘奴才在宫里侍奉贵人,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顾淮之心里咯噔一声,脸色不变,状似无意地追问道:“那其他人怎么办?”

“只能自认倒霉了。”

“官府不管吗?”顾淮之皱眉。

“里正连个芝麻官都算不上,哪敢管京城大官的家人?官府衙门……小老百姓也没那个胆进去啊。”

顾淮之心中发沉,是了,自己倒是忘了,一切资本都是基于掠夺的基础上而来。某人心智不坚定之人,乍一得以当官,很容易走上歧途。有些就纯属被家人坑了,毕竟现在民智未开,百姓们也不懂那么多大道理,眼皮子浅的就只想占便宜。相比之下,这种吞并田产的事情世家也干过,但世家吃相没那么难看,会把人一并留着,不至于将人逼上绝路。

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查清楚,这种现象到底多不多。要是到处都是这种风气,那基本是往元熙帝脸上扇了一个狠狠的巴掌,怕是不好收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