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世家公卿之乐霖传 > 第375章 【番外144】:温峤有张利嘴

王敦不客气的话一说出来,卫珏的眼睛眯了起来,这是当他的面,来诉说他爹吗?怎么,王敦忘记了当年他是怎么拿下琅琊王家的军权?徐州刺史到底是谁给王敦的,王敦忘了本了?

卫珏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素来知道王敦和父亲的仇恨,但是,这样当众挑出来,让他这个为人子的,该如何?

太子司马绍的眼神猛地犀利起来,王敦要做什么?当众诉说他师父的往事?王敦意欲何为?是打算借此机会给卫珏一个陷阱,还是亲手将刘琨一系绝地挖根,永绝后患?

王羲之袖子底下的手微微攥拳,王敦当众提起他师父兼表哥做什么?这是要将琅琊王家重新放在火上烤?

王濛垂下眼,嘴角撇了撇,王敦这家伙,就是没事找事的主儿,这是要再次搅动风云啊。他其实更好奇,叔叔卫玠在密室听到王敦当众提他大名,作何感想?真是想想就热闹。

王奕之挑高眉,敢提到他的卫叔叔,他敬王敦是个好汉,胆子不是一般的肥硕啊。

王聿和周顗则是坐直身子,他们等着王敦的下文。

谢鲲和谢裒兄弟则是端起酒杯,借着这个动作互看一眼。

陶侃、周访仿佛没听见一般,垂下头,郗鉴则是皱着眉,他是不是要出手调停了?

王导眼珠轻转,仿佛乐见其成。琅琊王司马裒抓紧衣衫,歪着头看向眼前的这个师父王敦,有些疑惑。

唯有晋元帝司马睿的表情依旧,无悲无喜,无怒无嗔,像是什么也不能搅动他的情绪一样。

王敦当然感觉到周围的视线浓烈,但是他就是想打破这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平静。

既然被发配武昌又回来的谢鲲为卫玠之死而悲哭,那么,他就要问问大家,一个死人,有什么好怀念的?他也要问问同僚们,卫玠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他们提不到,还要让他们拼死护着卫玠的遗腹子!

王敦虽然是盯着温峤,可是话锋已经转向了卫珏。

“当年,刘越石与卫玠感情深厚,怎么,刘越石没有告诉你,乞活军跟卫玠的渊源?又或者,卫玠埋下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宝贝,让刘越石拼了命也要守住?”

王敦泼脏水的能力果然是强劲,纵使温峤再能说会道,也无法辩驳卫玠和乞活军的渊源。

然而,温峤并不是一个随着他人话题而走的人,既然乞活军绕不开,他就换话题。

温峤佯装不解的看着王敦,眉头微皱,眼神灼灼,“王太尉,过眼云烟的事情,不该是人死灯灭,此事终了吗?再言,乞活军是效忠于大晋的帝王之师,他们是当年陛下亲封,王太尉,您亲自举荐的。您是不相信自己的眼光了吗?”

温峤改变话题的能力,让太子司马绍的眼神亮了起来,庾亮表情也跟着轻松起来,果然,结拜温峤,没错啊。

“呵呵,饶舌,你挺厉害啊。”

王敦冷不丁的笑出声,但也只是一瞬间的笑容,下一秒就表现出了冰冷且不悦的脸色。

只见王敦继续说下去,“只是你以为凭借口舌之力,就能够颠倒黑白了吗?哈哈哈,乞活军是老夫举荐又如何?举荐就能让乞活军为老夫所用?到底乞活军效命于谁,乞活军又是谁的军队,怕是还要好好算算吧?”

王敦一下子将话题提高到了,叛军与否的问题上,温峤已经感觉到王敦的厉害了。

然而,现在,所有人都在作壁上观,没有人参与,温峤只能孤军奋战。

但是,温峤又何尝不知道,如果自己赢了这一局,他与太子司马绍、庾亮的关系将会更进一步。

说不定,他还有当年乐广的造化,能够被王导招揽,又能够被王聿和周顗器重。

温峤一向是个胸怀大志,不甘于做白丁的人,既然他有机会一跃龙门,又如何能够眼睁睁的看着机会流失?

对他而言,王敦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正所谓,鱼破水化龙,一世龙门,龙兴云属,三雨而济。

既然,一登龙门声价十倍,他温峤绝对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温峤清了清喉咙,眼神镇定,语气谦和,“王太尉,此言差矣。正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尽瘁事国,王事鞅掌,旅力方刚,经营四方。凡日月所照,臣民皆王师。又哪里来的乞活军是谁的军队?又哪里来的乞活军听命于谁?”

温峤声音带着自信,仿佛是当年的卫玠在诉说“十胜十败论”,讲述“文武之道”,不同的是,如今温峤在讲述“君臣之道”,“王师之能”。

“虎踞龙蟠之地,旌旗烈烈皆晋土;龙兴云属之宇,三雨而济安天下。王太尉,乞活军于战乱兴起,氓流之民汇聚而成,湛湛甘露,济济醴泉,或涌於地,或降於天,皆是拳拳民心。哪里来的乞活军是谁的军队,又哪里来的乞活军效命于谁?”

温峤深吸一口气,对着王敦阐述着自己的想法及抱负,“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王太尉,又哪里来的所谓私心甚重,王师归谁所有?”

温峤继续说下去,他仿佛打开了华夏志,“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善守之智,无所之施,求仁得仁,即墨之义。齐士之节,廉善之风,宏通之度,王德之隆。此为大晋之民心**存,王太尉,您曾经是徐州刺史,距离即墨很近,尚且知道《乐毅论》,屯于即墨之畔的乞活军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即墨侠义?”

温峤长袖再拜,郑重而又请教的语气说道:“燕赵之士多悲歌,齐鲁之士多壮志。王太尉,您身为齐鲁琅琊之人,又为何要说乞活军所在的齐士之义不存在呢?又为何要说乞活军并非往事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