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世家公卿之乐霖传 > 第292章 【番外61】:郗叡评王曦之

谢尚往前走了几步,却被谢弈抓紧胳膊,只听谢弈低声说道:“哥……”

谢尚回过神来,看向谢弈,只听谢弈说道:“哥,我们到底只是客人,这郗叡怕是你只能错过。”

谢弈的声音不大,却打碎了谢尚第一次的执着,他望着郗叡的脸,第一次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可是这种感觉的女孩却与自己擦肩而过吗?

不,谢尚不愿,可是不愿又如何,这里是郗家,是郗家组织宴会宴请温峤,他们……没有资格胡闹。

谢尚紧紧的握拳,别开脸去,如今,只有他别开脸才能尽量不看那恼人的画面。

谢弈轻叹一声,他哥什么都好,就是有些随性,若是遇到志同道合的人,难免偏执。

郗叡并不知道谢尚的心思,她此刻仿佛两耳听不到窗外的事情,仅仅是盯着王羲之的眼睛,她不明白他这一出到底是什么意思。

“郗家女郎?”王羲之又是催促了一句。

郗愔想要出声,却被谢弈拉住,郗愔回头看向谢弈,谢弈低声在郗愔的耳边说道:“你该知道,郗家这场宴会,明面是为温峤,温太真办的,暗地里是为你姐觅夫婿,你当真做不知风趣的人?”

郗愔看向谢弈,叹了口气,谢弈说道也对,确实,王羲之或许就是主动出击而已,并不是给姐姐难看。

“王公子……您笔法古朴,颇有大秦苍凉锐利之感,秦隶讲究起笔重而露锋顿笔,收笔出锋。此处……”郗叡指着王羲之补上的字,“笔画肥、瘦、刚柔、纵横奔放,浑厚凝重,大有峦山连绵起伏之势。不知王公子,您这书法只承卫夫人一人,还是……两名卫夫人所授?”

“哦?两名卫夫人?”王羲之笑起来,“何以见得?”

“世人皆知,令慈乃是卫瓘之女,若非当年太后偏爱,或许令慈乃是皇后之尊。既然曾纳入皇后之选,必然有过人之处。卫瓘乃是书法大家,卫瓘祖父便是卫仲道。卫仲道是蔡文姬第一任丈夫,蔡文姬乃是蔡邕爱女,卫仲道可与蔡文姬共同研习蔡邕笔法,也自然的,卫瓘继承了祖父卫仲道与祖母蔡文姬的笔法。我大晋开国以来,书法传家,令慈作为卫瓘之女,自然也承袭了卫家与蔡家书法。此其一也。”

郗叡望着王羲之,声音不大,语气轻柔,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山林间的风铃,清脆宜人。

王羲之笑着点头,“其二?”

“卫烁夫人乃是当世名家,曾与卫瓘之子卫恒同习书法。当年卫恒受命与和峤等人编纂《四体书势》,若是妾看的记载没错,卫烁夫人也是受邀前去编纂《四体书势》之人。卫恒的爱妻乃是钟琰之女,钟琰是钟繇的孙女,这钟琰自然继承了钟繇的笔法。能同书蔡邕飞白,钟繇正书,卫瓘章草,秦隶之人,非君莫属了。”

郗叡点着王羲之的打油诗说下去,“问清清何幻?墨污污白宣。宣色暮霭沉,青玄绘山峦。”

郗叡抬起头笑着看向王羲之,“首句秦隶,秦二世亡,项羽烧阿房,问世人,阿房之火是幻觉还是真实?问秦人,赳赳老秦是清如许还是浊几分。王公子似是在感慨秦二世而亡的命运。”

王羲之的笑容加深,谢尚的脸上闪过异样光彩。

郗愔骄傲的看向袁女正,那意思是你看我姐多棒。

袁女正冷哼一声翻个白眼,她又不是来比才学的,关她何事?

袁女皇笑着点头,郗叡……值得一交。

“二句飞白,汉末如墨,世间晦暗,清白世道如白宣,墨污三国分大汉。三分魏蜀吴,十五从军征,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王公子似是在感慨汉末魏初民不聊生的惨境。”郗叡笑起来。

“哦?为何?”王羲之歪着头笑起来,那笑容灿烂一如启明星。

“蔡邕与蔡文姬是当年汉末亲历者,汉初昭君出塞,汉末文姬胡笳。十八拍,一回头,问苍生,太平年时太平人,乱离人时不如犬。若不是感念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摧心悲凉,何必用飞白体写这段?”郗叡反问道。

“那,第三句呢?”王羲之又问道。

“三句正书,魏初乱世,魏蜀吴,连年征伐,一如沉沉暮霭,薄薄西山竟是薄情.人,白纸满是晦暗不见明。王公子,你怕是感慨魏初平定战乱的艰辛吧?才用了正书去诉说那些年月,拨乱反正的年月,多么令人的唏嘘吧?”

郗叡抬起头看向王羲之,“正书书天下事,莫忘了赫赫青史,莫丢了风骨气节,丢了浩然正气。正书写人间百态,莫忘了峥嵘岁月里,那心正修身的自律。故而,王公子也在说魏末晋初的开端……”

“何以见得?”王羲之的笑容越来越大。

“四句章草,青玄绘山峦。正所谓弘纲既整,衮阙以补。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郗叡扬唇笑起来,“我大晋帝君之冕服,上玄下朱,绘章纹,以日月星辰绘万物,以山龙华虫绘天赐,以宗彝藻火绘宗礼,以绘粉米黼黻绘社稷。”

王羲之缓缓笑起来,现在能喜欢多读书的女孩子已经不多了。

“东方之青,万物复苏。正所谓春青风,夏阳风,灵枢乃青。正如王公子所言,草色青青万物复,江南稻熟天下兴,峰峦绵延江山驻,三国归晋青龙苏。”

郗叡点点酒窝在阳光下,显得她是那般的可爱灵动,王羲之不知不觉的沉醉在她的酒窝中。

“章草运笔如流水速,拔茅边茹,飞丝萦带,圆转如圜。正所谓蚕无二色,燕不双飞。这章草历来就是蚕头燕尾,讲究厚重稳妥,但又彰显水舟轻重之貌。正所谓社稷为重君为轻,百姓为水君为舟。这章草是对我大晋君臣的诉说,诉说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以饰官化下者,明君也。能上尽言于主,下致力于民,而足以修义从令者,忠臣也。”

郗叡笑着看向王羲之,“故而,王公子,一首打油诗诉说了秦汉之慷慨,解说三国归晋之荣耀,描述明君忠臣之仁恕。如此重若泰山的打油诗,切不过一介小女子,安能信口雌黄,肆意指摘?不知王公子,为何非要妾诉说?可否指点一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