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盛唐晚歌 > 第2章 前尘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盛唐晚歌 第2章 前尘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作者:轻音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30 14:04:48 来源:文学城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王朝改南宁州总管府为南宁州都督府,寄治越嶲,命越嶲都督府长史韦仁寿检校南宁州都督。韦仁寿将兵五百人,循西耳河,开地数千里,称诏置七州十五县。蛮豪皆宾见,即授予牧宰。威令简严,人皆安悦。

略显简陋的越州都督府内传来一阵怒喝“简直顽劣,我今天不好好教训你,就枉为人父。”说话的是检校南宁州都督韦仁寿。

“阿耶、阿耶,儿是真想您了才跟过来的,我……我已留书予阿娘,阿娘定知道我随阿耶来了,你且息怒,呀、疼,别打了,儿知错了,别打了……”被打的少年虽跪在地上,却看得出身材颀长、眉目疏朗,更难得的是那清爽的少年态,让人看着便心生欢喜,这位便是韦家的郎君韦奭(字:思远)。

府中侍女小厮仿佛未闻,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天黑的时候,就有小厮将饭菜端到韦奭房间,“郎君,用饭了”“父亲不是说三天不能用饭吗?”“哪能呀,大人就是嘴硬心软,要是他老人家不同意,我连门都进不来呢,你就别问那么多,赶快吃吧。”这家小厮与自家郎君说话透着机灵随意,可见主人待下温和。

韦奭风卷残云般吃完饭,可能是真的累了,也顾不得身上疼痛,沉沉睡去,第二日却也起了个大早,晨起练拳,沐浴更衣过后就去请安了,韦都督见儿子不曾懈怠功课、礼仪,心中欣慰面上却不显。想到明日便要启程,他决定带儿子一同前往,权当历练了,遂问道:“蒙圣人不弃,命我到西南各地抚慰诸夷,明日我将启程往西耳河,你可愿随我走这一遭?”韦奭大眼放光,抱拳回应“儿子愿意!”

暮春三月,韦仁寿将500士兵跋涉近半月,达到西耳河畔正值仲夏,此地却不觉炎热,放眼望去,西耳河河面宽广,湖水共长天一色,四周山峦叠翠、百草丰茂,远处铜铃声时有时无,连韦仁寿心中都不禁感叹此地美得缥缈灵动。

就在这时,远处湖面氤氲处几只木舟破水雾行出,伴随着欢愉的歌声“水芙蓉花开哟好风光,西耳河畔哟好梳妆……”满载一船鲜红翠绿,自画中行来。

歌声渐近,韦奭请命前去询问,韦仁寿嘱咐道:“此地与长安风俗有异,切不可莽撞,此前朝廷所派专使多阳奉阴违,仗势向各诏索取财物,百姓深以为患,我们此番前来,必遭猜疑多阻碍,言行需格外谨慎。”

“儿子省的。”韦奭躬身应到。

说话的间隙,几只木舟已近,歌声也停了,舟上之人也看到乌压压一队人马,舟上之人面面相觑,停止了嬉闹。

韦奭向前施礼,“请恕在下冒昧询问,此处是白子国否?”

“此地为白子国不假,但不知尔等何人?又为何手持长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却充满戒备,是一名正值豆蔻年华的清丽女子,此女子着白色绸缎裤装、上身是红白相间的斜口长衣、腰间系着白底绣花围裙,此服饰虽保守却衬得女子腰身纤细,发辫上坠着流苏珠串显得灵动俏皮,服饰头饰虽与众人相似,却处处显得精致华贵,可见身份不一般,此女正是白子国族长之女张清月。

“小娘子有礼,我等乃是奉圣谕前来,家父是圣人亲命的检校南宁州都督,烦请娘子代为通传此处族长。”

“家父?令尊可是那位大人?”

“正是。”韦奭回答,韦仁寿温和颔首。

“那位大人难道是蜀地的……韦大人?”

“正是家父”内心却惊讶于这位小娘子的眼力,即便驿吏已传来消息,可她又如何判断出?

“烦请韦大人稍等片刻,白子国族长便是家父,稍后便会前来亲迎大人。”转头吩咐道“阿茶,你去请阿爹过来,就说韦大人已到,其他不必多言。”

“是,大娘。”说完,名为阿茶的侍女就疾步走开了。

韦仁寿思忖,听闻白子国族长热心中原文化,喜读汉书,这位娘子办事颇周到,虽心有顾虑,也懂礼知轻重,小小年纪又通官话,可见白子国族长对其教育甚为上心,可见传闻不假。

张清月施礼退后,安排众人将莲蓬、荷花、荷叶分类装入竹筐中,舟中人陆续提筐上岸。

“韦大人远道而来,先有驿吏通传,算着脚程也还有几日,不想竟慢待了,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这时一名中年男子疾步走来,声如洪钟,态度谦和,后跟着几名侍从。

“族长不必多礼。”韦仁寿看此人气度,便知他身份,遂回礼。

“某是白子国族长张乐进求,大人远道而来,舟车劳顿,不如到舍下小憩,大人所带兵士暂无客舍安顿,若安营扎寨,此河畔倒不失为一个好处所,不若先驻扎,我让族人们准备好饭食再给诸位送过来,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张族长考虑甚周,某也正有此意,叨扰了。”说着便吩咐旁边的副将指挥大队人马开始驻扎。

韦仁寿遂与张乐进求道,“圣人挂念西南诸部,特命某前来巡视,且圣人听闻此前使者多行不义之举,诸部深恶之,此次为西南各部安居而来,韦某亦当谨遵圣人谕,不敢行偏颇之事,此乃圣人诏令,请族长过目。”

“久闻大人在蜀地功绩,百姓称颂,大人到我地,实乃一方百姓之福。”张乐进求虽听闻韦仁寿功绩,却也知道传闻不可尽信,他与前来使周旋多年才保得一方平安,这次亦须谨慎。

“族长过誉,某必当竭尽全力助诸部百姓乐业安居,方能不负圣人所托、族长信任。”

说完,张乐进求便邀韦家父子并两名副将前往张家别苑下榻,采莲众人看族长、大人走远后,方提着竹篮各自归家。张清月往前走,阿茶并一名侍女拿着采好的莲花、莲子及荷叶也紧随其后而来。

张清月回到家中便吩咐阿茶阿竹将荷叶放入竹编的簸箕中晾晒,大约半个时辰,韦家父子就随张乐进求回了家中,把客人邀至家中用饭是此处对贵客的礼仪,张清月料想到了,故已安排阿香婶准备饭食,韦氏父子是进入了堂屋,随后便有使女沏茶过来,韦仁寿对此地一无所知,心中不免有些焦急,不知从何处入手政务,刚坐下便询问部族诸事,韦奭并无官职在身,就退了出来,看到张清月,便过来见礼,“方才多谢娘子通传,只还不知娘子芳名?”

“郎君不必客气,我叫张清月。”

“娘子有礼,在下姓韦,名奭,长安人士,随父初到此地,有诸多失礼不通之处,还望娘子提点。”

“不敢当,韦郎君有不明之处都可询问,我族虽处偏僻之地,族中亦有常年往来经商的叔伯,许多人也都会官话,阿茶也会的。”张清月与阿茶从小一起长大,家中与她们年岁相仿的仆从大多是族人遗孤,虽说主仆有别,却不似别地等级森严,这里的主仆相处更多了一些族人友人般的亲近情谊。

“那在下先谢过娘子。现下,就有一事请教娘子,我来时便看到你们采摘莲花、莲叶并莲子,莲子可食用、可入药,只这莲花莲叶长势甚好,用作观赏岂不美哉,为何一并摘下呢,可有什么缘故?”

“郎君有所不知,此地物产不丰,先祖就想出了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法子,这莲叶晒干可用来泡茶,这莲花并莲子可用来做菜和点心,这些在夏天食用对身体多有裨益,最是消暑降燥,大人和郎君一会便可品尝。”

“原来如此,那在下先谢过娘子,不知娘子族中有可有方志书籍?可借来观否?”

“郎君有所不知,西耳河各部族族语大同小异,皆是有语言无文字,此处与外通商不过数十年,习汉字、讲官话亦是近年之事,故,此前无人写方志史籍,所习风俗语言皆是世代口耳相传,并无……”

“阿姊阿姊,我字练完了。”这时一稚童从东厢房跑出,浓眉大眼,加之声音软糯,很是讨喜。

“清云,家中有客,不许调皮。”小清云已看到院中多了一男子,这位哥哥是少见的好看呢,随即就对着韦奭甜甜一笑。

“韦郎君,这是舍妹,还不快来给韦郎君见礼。”

“问韦郎君安。”说着嘴角一抹坏笑,清云自小古灵精怪,张清月无奈一笑。

“小娘子不用客气” 韦奭微笑颔首。

“阿姊,我想去找阿逻玩耍,他肯定等急了,阿姊……”说着摇着清月的手臂,很是可爱。

“罢了,阿兰跟着,莫让她与阿逻把天翻了去才是。”

话音刚落,这小娘子便似离弦的箭一般往外奔去,那位叫阿兰的侍女紧随其后也出了门。这时候的韦奭当然未曾想到清云口中的阿逻,在二十多年后竟统一了西耳河各部族,成为了南诏王。

此后,韦仁寿可谓废寝忘食,一心向民。张乐进求遂打消心中顾虑,全力配合、出谋划策,半年过去了,白子国开拓数百里土地,设置8州17县,张乐进求为总领,任用各部族的酋长担任县令和州郡牧守,颁布法令,安定吏民,地方政权趋向正规,社会秩序逐步稳定。

与此同时,韦思远不仅跟着韦仁寿学到了很多,也通过张清月熟悉了西南诸部风俗民情,参与到了诸部开荒辟地的热血创业中。

年少时,志趣相投的人总是很容易成为朋友,半年的时间,让韦奭与张清月成为知己好友,张清月自小习中原文化,表面上看最是温婉贤惠、内敛知礼,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性格爽朗、处事果断不亚于男子,且心怀仁善,胸有丘壑,族中孤儿皆想方设法安排教导,况其母去世数年,家中庶务由她打理,可见其智慧。韦奭生于长安、长于长安,最是熟悉的也是长安,他声音清亮舒缓,兼具口才,张清月也通过他的描述仿佛置身于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的长安,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犹如亲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