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这段时间的大唐很忙,是所有人都很忙的那种忙。duanzixiaohua
上到皇帝,下到平头百姓,都想在年前尽量的完成手头的工作,安安心心的过个年。
皇帝和孔氏的斗法还在继续,云家还没掺和到其中,但已经把《大唐商情》等舆论平台向皇帝倾斜,做好了下场的准备,就看其他的儒家人什么时候对皇帝发难了。
云家嫡长子要成亲,场面自然不能小了,准备工作不能糊弄,上上下下的人都在做精心的准备。
婚礼定在二月初六,日子是当年李渊找钦天监给定下来的,婚礼的地点就在崖州,云浩在未来一两年也不准备会长安,至少在皇帝和孔氏没有分出胜负前是不打算回去的。
管东来回了长安,安排管氏商行年底和年后的工作,管氏的生意烦杂,关系网庞大,管大兄的能力虽然很强,管理生意没有问题,但处理人际关系还略显稚嫩,需要管东来在一旁坐镇。
年后他会带着自己数量众多的儿子再来崖州,管母则是留在崖州陪着闺女,等她出嫁后才会离开。
朝廷也很忙,年中的时候落马的官员太多,留下的烂摊子也太多,年前要做好调整,保证开年后整套体制可以顺畅的高效运行。
民部非常忙,这一年巨量的财政数据需要统计,还要做新一年的预算,工作量很大,人手不够用,萧瑀就跑到各部去借会计。
各部衙门的官吏原本是对这些会计很不喜的,可这几年下来,他们发现这些逐渐成长起来的年轻会计不但能把衙署的财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还能靠着他们丰富的知识储备帮自己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越用越顺手,有种离不开这些小年轻的感觉。
年底前,各部也很忙的,萧瑀借人的要求自然让人不喜——
老子们的活儿都没有做完呢,想借人?做梦去吧你!
尤其是吏部,官员考评的经济指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自己的会计都不够用,怎么可能借人给民部?
长孙无忌难得理直气壮的拒绝萧瑀一次,心情很好的躲在值房里品着云浩送给各部衙署的名叫普洱的新款大叶茶,只觉得这种茶甘甜清冽,别具一番风味,丝毫没有想过云浩为什么要免费给朝廷的衙署提供这种茶叶。
他低估了云浩连续在朝廷衙署薅羊毛的无耻决心,也低估了萧瑀这个老头那过剩的精力。
萧瑀再次越过吏部,向皇帝进言,希望朝廷可以在年后通过招收临时工的方式再招收一批南海道的财会人员,增强民部的统计和计算能力。
李二对这些年轻的南海道出身的官员十分满意,也没多想就答应再招收两百人,除了留给中枢部门一百人,其他的安排到地方上去,扩大地方财会改革的试点范围。
得到消息的长孙无忌先是把自己的值房砸了一遍,之后找到魏征,让御史台出面弹劾萧瑀的越权行为。
萧瑀对其他部门都挺大方,唯独对讨人厌的御史台提出的资金申请和分配卡的极严,魏征对民部是一肚子的火,既然吏部把萧瑀的把柄送到了自己手里,那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
大喷子发动,李二和萧瑀君臣二人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采取补救措施,把临时工考试与招募正式交给了吏部和礼部,事情才平息下来。
李孝恭啥都没干就捡了个大西瓜,礼部的人终于从每三年抖一次变成了一年一小抖,三年一大抖,在礼仪、祭祀等活动以外找到了一个像真正的职权部门挺进的突破口,李孝恭这时才觉得自己这个郡王当得有了些滋味。
大唐非正式的官方部门也很忙。
医管司和文华司都是那种还没有找到组织的半独,立部门,没有中枢的衙署愿意接收他们。
这导致这两个部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除了皇帝和民部按时给他们拨款,其存在感几乎没有。
两个不能想要得到朝廷的承认就必须苦练内功,做出成绩,以期早日修成正果。
医管司老大窦奉节整日里忙的脚不沾地,为医官司的未来不停奔走。
这几年道门医馆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开了接近两千三百家,基本覆盖了除南海道、陇右道西北地区、河北道关外地区和一些羁縻州外的所有大唐治下的州县,与各地的私人医馆及关中地区的公立医馆构成了大唐医疗系统的基本构架。
大唐的医疗水平上升了好几个台阶,但其影响力只是集中在民间,朝廷对医管司的态度很是冷淡。
文华司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
其旗下现有识字学校近一千五百所,专业学校两百六十所,培养出适合作为预备初级技术工人的学生近二十万,高素质的专业学校在校生五万多人。
按说这样显着的教学成果可以称得上教化彰显了,奈何这些学生的去向明确,基本不可能进入官员体系,所以并不被主流认知所承认。
在大部分人眼里文华司的工作更像是在培养工人,而不是培养精英,那些识字学校和专业学校都算不得是真正的学堂。
试问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文华司的地位能高到哪里去。
好在兼职文华司老大的苏令农是农家掌舵人,对旁人的眼光并不在意,否者他都可能干不下去。
苏令农也在奔走,试图给文华司正名。
年后文华司还要在剑南道、江南西道和岭南道建立分部,新建三百多所识字学校,六十多所专业学校,可有的忙了。
大唐最忙的应该就是海外开发集团了。
他们只忙着三件事,但每一件事所涉及到的人力物力投入都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这三件事分别是:移民,开荒和......杀人!
三十多万的移民运了一年多才运了一半,南洋的开发需要巨量的人力,没有人,一切免谈。
所以朝廷和各个势力都很着急,急到把驶向南洋的船只都做了改造,每艘船上都在货舱里增加了几十个吊床位或是多达五层的上下铺,船上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塞满了人,移民们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休息都是按时间轮流分配床位的,其他时候多是在甲板和舱顶上望着大海发呆。
即便是崖州造船厂所有状态良好的试航船只也加入到运送移民的队伍里,想要把所有人运完也需要半年的时间。
为了尽快完成移民任务,李二不得不下了一个临时的远洋船只征用令,征用了一千多艘大小海船,分两次把剩余的移民全部运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