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声起高台 > 第70章 第70章

声起高台 第70章 第70章

作者:素手罗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2 10:42:47 来源:文学城

三个将领带着几十万的将士在金陵城下蹲守了近三个月,一直到三月末也是无从下手。

长安城都给修缮好了,察举也开了一轮,连现世的须弥芥子都幻化身形进了幻境一次,面对金陵城还是束手无策。

姚复蹲在龙椅上,扒拉着新涂送来的文书,重重叹了好几口气,最终拽了一把倚在扶手上睡觉的应瑕:“珠英,你瞧这个,怎么办?”

应瑕被从睡梦中叫醒,本就心存不满,姚复一旦拿到忖不定的事情老会麻烦她,现在又没个皇帝的样子,更是心中烦闷。她皱着眉,坐直身子,从他手里接过文书,随后呵斥他一句:“你给我坐端正!”

“珠英,照这样下去我到明年五月都没法兑换给你的礼物……”姚复连忙把屁股放回龙椅上,双腿伸直,坐的端正了些。他心里有些焦虑,只好忐忑地对应瑕说,一边想让她帮着出主意,一边又想让她宽限一点时间。

应瑕把文书搭在扶手上,揉揉眉心:“先不管金陵城了,那什么礼物我也不急,你尽力而为便好。什么时候开科?”

“回殿下,明日便能开本朝头一次科举了。”底下礼部的官员马上举着笏板回答,复而又问:“陛下,今年的年号也该换一换了,天符已经是前朝的年号了——”

今年都天符七年了,大梁都覆灭了,再用也不合适。

“这你自己解决。”应瑕把文书摔倒姚复身上,“我再睡一会儿。”

她最近也太嗜睡了!

姚复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地想到。

这个时候要是怀了也还好说,小孩也不会成为拖累,可是要真这样谁帮他处理政务啊?

桥虹死了;司空谷暂时回了桃都山,也去慰问老师;阖闾城被攻破后陈重熙就堂而皇之回了老家;魏讯则回了平阳探望母亲,已经待了几个月了。如此一来,丞相之位完全是是空悬的,他事事都得亲力亲为,应瑕先前还能分担一二,如果真怀了那可就坏了!

应瑕已经撑着头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再度听着大臣们的上奏声睡去了,姚复也不好再叫醒她。

“年号再用一年好了。”姚复有些尴尬,但他一时也想不好用什么年号来,只好硬着头皮面对这群老头子。

察举上来的都是些古板的德高望重的老头,姚复提出来让应瑕参政时就和他们吵了一架,最后还是顶着压力把应瑕留在朝堂上——结果就是她每天都要在朝堂上补觉,有时候睡过整个早朝,有时候会睡一半。

姚复怀疑是大臣们说话催眠,可是她午朝从来不睡觉,总是正襟危坐清清爽爽地坐在那处理政务。

老头们虽说心怀不满,但是也不好说什么,只有那礼部的官员又说:“既然如此,陛下总该给我们一个理由!殿下能随军征战四方,有资格参政就算了,为何年号还要继续用?”

“这……”姚复有些为难,不自在地往椅背上蹭了蹭,文书哗啦啦一响,他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抓起那文书:“这金陵城——楚王的残部尚在苟延残喘,朕未曾实现天下一统,如何安心改元?”

他故意装出痛心疾首的样子,使劲一捶胸脯:“至于这金陵城,如果在四月之前还攻克不下,便直接弃了罢。只是城中如今是易子而食、哀鸿遍野,朕心何安呐!”

宽大的袖子挡住脸,余光在朝堂上看了一圈,发现大家的神色都很奇怪,但也没人说话,放下袖子,笑着说:“既然众卿没有意见,那这事就这么定了啊。”

察举上来的老头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明白了姚复怎么当上皇帝的——每一句话都夸张又虚浮,但是每一句话又都无懈可击。

这种人真是……即便不当皇帝,做什么事也都能成功啊。

“散了吧散了吧。没事就都散了吧。”姚复见他们仍没反应,便笑着挥挥手——这事是太监做的,可惜长安城没足够的男子用来做太监。

到了丽娟唱《回风》、太白赋《清平》的时候,金陵城自然没有攻下来。

长安一夜冷雨,金陵拨云见月。

有一人夜登城墙,立于城垛,此人身姿如同青松负雪,又似白梅凌霜,只是逆光而立,看不清样貌。

兵士们齐齐举弓,又被班箐抬手制止。

“在下听闻公子先人是公输门人,今日便仿效‘墨守’之典,冒昧问公子——”声音如同雅乐,盛大而清丽,中正而平和,典雅而纯正。

班箐很是喜欢,他微微偏头,饶有兴味地开口回答:“公子尽可询问。”

“——阁下能为我杀一人否?”那清冽如同山上清风的音线再度传入耳畔。

“那就要看看公子能开出来什么价钱了。”班箐没有像千年前的公输班做相同的回答。

他明知这座城池的沦落是注定的,城里百姓生活也是水深火热——可那又如何,他只想看看面前这人会有什么反应。

来者用了轻功,足尖轻点,直直朝着班箐身后不远处的机关锁冲去——这锁只要损毁一个,城里的器械便全部作了无用功。

兵士们都知道这一点,可弓箭根本追不上他的速度,只好有人拿着长矛战戟到机关锁前守着,准备将他就地格杀。

班箐并未制止,眼睁睁看着长矛即将刺向来人的后腰。

就在血溅五步之前——那人凌空跃起,踏着没来得及收回的矛头借力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长剑,一剑斩断了机关锁。

名贵的木料应声断裂,木屑飞溅在地上,附近连环的器械一个接一个,全部宣告了废弃。

士兵们都愣在原地,目眦欲裂。

那人不知何时又落回了城垛。

月落星移,曙光乍现,温和的日光拂在他脸上,终于让班箐看清了他的面容。

此人面目有光,目如明星,唇如红梅,肤如凝脂,浑身气质清冷如雪松,又淡泊如白鹤,高远如鸿鹄。

兵士们再度举起兵器,被班箐再度制止。

他掀开帷幔,露出一张精致绝伦的脸,桃花眼盈满了光芒,唇角总是带着似有似无的微笑——既亲和近人,又暗藏杀机。

他并未束发,一头微微卷曲的黑发如同吴淞江上的粼粼春水,随意散在背后,脑袋右侧一簇长长的白发格外显眼。

“敢问公子尊姓大名?”班箐撩撩头发,微笑着问道。

“在下李尘生,字玉墀。”

李尘生向来有问必答,在此地也并不做停留,闪身离开,往远处的军营去了。

班箐把这个名字在口中反复咀嚼几遍,看着远处那道白虹,忽而发觉再不追便追不上了,匆匆留下一句“我不干了,让楚王自己乘木鸢离开便是”,即匆匆跳下城墙,追着李尘生远去了。

“我就说这人不靠谱!”一名士兵猛的摔了弓箭,旋即又脱了力,跪坐在地上。

城破了也是好事,至少不用再看着城里人间炼狱一般的惨象,这江山落在姚复手里总比屈郢拿着要好。

只是班箐这几个月造了一只大鸟,足有百尺长,中间能坐好几个人,这鸟能自己扇动翅膀飞起来,只是和先前装炸药的小鸟一样,飞不了多远也会坠地,只待再度精进,城破之后让屈郢坐上去跑掉。

不过还没等他精进完成,便追着李尘生跑了,这半成品飞到东瀛是不可能,坠进长江绰绰有余,屈郢会水,钻进江水根本无迹可寻。

算他仁至义尽。

班箐追着李尘生一路进了齐军的营地,看着李尘生钻进一座副帐,翩然落在帐顶,从袖子里掏出一枚指甲大小的木雕虫子,扒开它腹部隐藏的小刺,牢牢钉在帐顶,又迅速转移到附近一棵树上,摘下了斗笠,让绿色衣服与绿荫更好融合,随后拿出与那虫子成对的另一只木雕。

这对木雕是他独自发明的,照着古籍中的应声虫做成的,一只捕获到声音,另一只便能把声音一五一十传播出来。

韩玉笙肩膀上的伤反反复复,大约是因为喝了不少应琼熬的粥,虽说她手艺有精进,到底是让韩玉笙心情不怎么好,伤口也比一开始还严重。

他趴在床铺上,李小姐无奈地按着他的胳膊抱怨:“既然知道应夫人手艺不好,还吃什么。她开心了是不假,你的伤口倒好——”

天仙子侍立在一边,看着这两人争执,脸上仍带着微笑。

她顷刻便能感知到有人逼近营帐,连忙上前掀开帘子,把李尘生迎了进来。至于帐顶那个小东西——没什么威胁。

“韩将军,别来无恙。”李尘生不卑不亢的声音从小虫子口中传出来。

班箐挑起眉毛——江湖中人怎能和朝堂上的将军有交集呢?

李小姐听见声音,连忙起身把他迎了进来,在小案上摆上茶水。

李尘生只抱拳推脱:“不必了,夫人。某只是路过金陵,不打算久留。韩将军多分拨的南珠确实解了燃眉之急,某实在感激不尽。”

姚复托付决明子和九里香找人时出了南珠,可这些人都要先带到天仙子面前过目。李尘生是听说了此事毛遂自荐来的,目的只是为了南珠——

他原先不打算接那任务,只是在临安见了一身患重病的幼子,其中有一味药材为南珠,又听说了姚复挂出来的悬赏令,便千里迢迢从临安赶到了锦官,直接求见了决明子的顶头上司天仙子。

韩玉笙恰好也在,便把手里的南珠全给了李尘生。

这些珠子后来散发给了临安城中患有相似病症的几个孩子。

“这事都这么久了……那些孩子怎么样了?”李小姐坐回榻上,笑着问道。

“……惭愧,后来在下没有再回过临安了。”

“今夜我们便要宰牛杀羊做宴,李公子不如留下来?”

听到李小姐的话,班箐心都要提到嗓子眼——李尘生要是在这儿过夜,或是被以各种理由留下,他就得在这树上不知要蹲多久,还有可能被发现——他机关术厉害,但是武功不怎么样,被抓到擅闯军营几乎就完了。

“多谢夫人好意,在下马上要启程到庐阳去。便不多做停留了。”

李尘生的声音终于传出来,班箐松了一口气。

那道白衣从营帐里出来,很快离开了军营。

班箐笑笑,落到营帐上,拔下那应声虫,迅速跟上李尘生,一把拉住他的胳膊,笑着问:“公子要上哪儿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