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少年杯酒意气长 > 第九章 公子使楚

少年杯酒意气长 第九章 公子使楚

作者:发呆向日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29 20:15:50 来源:转码展示1

“都说说吧,当如何应对。gsgjipo”

深夜,章台宫依旧灯火辉煌,映照得宫中如同白昼。始皇帝一贯勤政,往往批阅奏章都会通宵达旦,宫女侍卫们早已习惯,倒是反应神速,很快就将一应布置安排妥当。

闻听王上发问,辉煌的大殿上却是落针可闻,众位大昭精英还在消化这个令他们震惊不已的消息。况且头前的几人还都未发话,声望才能都不如的后进们自然不敢先讲。

嬴政不是什么有耐性的君王,等了片刻见无人答话,就开始点名了:“国尉,你经验最为丰富,你先说。”

老国尉脸上皱纹愈发密布,闻言眉头稍稍动静,也不知眼睛睁没睁开,缓缓道:“老臣以为,目下最紧要的,还是将消息送到白起手上。”

“不错,如今白起孤军深入赵国腹地,如若此时被切断了归路,那便断无生机了。”一位年轻将军赞同道,扶苏看去,原来是司马欣。

“此外,要确定几国出兵事先是否有盟约。”说话的是李斯,“若是有约在先,就只能放弃此次灭赵的机会,退兵回国再做打算;若是并无盟约,就可以分而治之。”

“详说。”嬴政点了点李斯,显然是颇以为然。

李斯拱了拱手,起身道:“我国此次作战,乃是苦心酝酿了三年的突然发难,三国之间不可能有时间盟约,极可能是各自发兵。此事只要使节到了两国国内就可知晓,不必细说。”

见嬴政点头,李斯又接着道:“魏国自被割河西以来,国势每况愈下,如今更被我军居高临下,兵锋直指腹心,必不敢冒着国都被破的灭与魏王,就说我国有意交还河西之地。

魏王圉贪婪成性又对我大昭畏惧如虎,何况又时刻担心被如今领大军在外的公子无忌夺了王位。只要有一能言之人,对其痛说利害,必能让其心动,魏国这一路,不攻自破。”

嬴政点头赞许:“丞相大才,另一路呢?”

李斯先谢过昭王赞赏,又甩袖作挥斥方遒状,看的众人无不心旌摇曳,“楚国陈兵旧都之下,看似对蜀地虎视眈眈,然而自国尉打破郢都之后,楚国就再无力北上争霸,如今国内各大家族早已乱作一团,楚王压制国内势力都已自顾不暇,如今作态也不过是想夺回郢地。

楚王为人,优柔寡断,好小利而轻大义。只要有一能让楚王信重之人,携重金贿赂与他,并且告诉只要他肯撤兵,汉中六百里可以尽还。如此一来,春申君黄歇这一路,也可以破去。”

李斯说完,殿上众人心悦诚服,纷纷起身喝彩:“丞相大才!”扶苏虽然知道自己被李斯埋伏了一手,也不免心中敬佩,跟着喝了一彩。两个千乘之国屯重兵在边境,再加上还未彻底趴下的赵国,大昭三面环敌,局势眼看就是危如累卵。然而李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能制定出如此精妙的可行策略,确实不愧是国之大才。

方略既定,嬴政稍稍放松,又开始发问:“魏楚皆要有重臣出使,何人可以为孤分忧?”

话音未落,就有一人越众而出:“茂,愿出使魏国,必能说动魏王,使大王无忧。”是外相甘茂,此人在先王时原是丞相,也有大才,只是在李斯成长起来后退位让贤,只一心扑在了外交上,继承发扬了张仪“远交近攻”的策略。由他出使魏国,确实万无一失。

嬴政与李斯对视点头,准了甘茂的自荐,当庭赐予节杖。甘茂接过节杖后,竟一秒都不耽搁,辞别王上后就握着节杖,起身离开了。

当今的名臣,确实都有着国之名士的风采,为国事毫不惜身,俱都敢作敢为,神采飞扬。

定下了一路主使,始皇帝又问道:“楚国一事,何人可用?”

其实他身边就有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只是那人自己不站出来,殿上众人又不清楚王上的心思,没一个敢出言推荐的,没见提出此策的李斯都默默坐着,一幅事不关己的神色吗。

扶苏哪里不知道嬴政恐怕早已想到了人选,心知自己如何都躲不过,只能心中暗骂一句李斯老狐狸,什么“楚王信重之人”,如今大昭能跟楚王熊怀扯上关系的不就只有扶苏母子二人么。总不能让华阳夫人出使,那还不是只有自己才有这个资格。

扶苏看了老神在在的李斯一眼,冷笑起身,“儿愿往。”

嬴政自然首肯,也赐了他一根节杖。扶苏接过蒙毅亲自呈上的节杖后却不立刻离开,反而说道:“儿虽与楚王有些血脉联系,然而毕竟从未见过,而且自问不如甘相辩才,单凭重金恐怕不足以说动楚王。”

嬴政想了片刻,觉得有些道理,他自己也不太有把握,于是问他:“还须如何?”

“儿想向父王借一人。”

“何人?”

一直侍立在旁的赵高心中惊醒,却不等他出声阻止,就听扶苏道:“胡亥。”

嬴政只是稍一思索就明白了过来扶苏的意思,这是在给楚王一个质子,毫无迟疑便准了,毕竟如今的胡亥在他心中可谓毫无地位,“可。”

赵高阻止不及,只能看着扶苏面露笑意,谢过王上后,也转身出了殿。他还要去追甘茂求教,至于胡亥,随便派个人抓来就是。

讲真的,如今的扶苏是越发没拿胡亥当根葱了,只要自己思想不滑坡,一个区区胡女之子,还真不值当放在心上。把他搞出去当个质子,也是最后一个保险措施而已,如今有一线机会争储君之位的,排到10名之后也排不到他。

甘茂毕竟上了年纪,走得不快,还未到宫门便被扶苏追了上来。

“甘相留步!”甘茂闻言回头,见扶苏快步赶上,欣慰笑笑,“公子既然追上老臣了,便不妨一起走走。”

扶苏自然欣然应允。

“甘相似是早有预料。”

甘茂笑容和蔼:“还有谁比公子更合适使楚呢?”

“甘相知道我不是说这个。”

甘茂笑得更开怀了:“如果公子对出使之事稍有迟疑,或者接命之后不快些来找老臣,下面这番话,是如何都听不到的。”

扶苏就知道能屹立大昭朝堂不倒的老家伙们一个一个的都早已成了精,这个曾做过大昭丞相的老头自然也不例外,闻言不敢怠慢,赶忙行礼问道:“甘相教我。”

甘茂扶起扶苏,又示意周围人远远散开,这招呼扶苏才边走边说:“其实楚国这一路看似来势汹汹,但就熊怀那个胆子,便是有赵姬怂恿,他也不敢当真如何的。顶多就是黄歇按捺不住,袭扰一下两国边境而已,当不得大事。”

扶苏先是点点头,又疑惑问道:“那为何还要我出使呢?”

“李斯那个滑头怎么想的,我未必清楚,只说王上的心思,”想听的就是这个,扶苏扶着有些喘气的甘茂,只听他摆手示意自己无恙,又道:“公子毕竟有楚人血脉,与楚国王室血脉相连,这是公子抹不去的印记,也是王上心中不深不浅的一根小刺。楚人乱昭一事,殷鉴不远,王上如何会记不得呢。”

“甘相说的是穰候一事?”

“不错。楚人血脉自有其特殊之处,玄妙得紧,老臣也说不清楚,今日只说王上心思。公子此次使楚,说动楚王罢兵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要向王上表明心迹,证明自己绝对没有把自己当楚人的心思。”甘茂的小眼睛盯着扶苏,似乎是要看穿他的心思。

扶苏咂摸着甘茂的话,心中有些恍然,又有些疑惑:“甘相所言,扶苏明白了。但是该如何证明呢?”

“这就要看公子了,老臣也不知。”扶苏心里又吐槽了一声老奸巨猾,就听甘茂又道:“还有一人,公子不可不防。”

“甘相说的是,赵姬?”

“不错,此人是赵国王女,又颇得楚王宠爱,更是与华阳夫人不善,公子须多加留意才是。”

扶苏自然点头应是。

此时离宫门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甘茂年老体弱走不动了,扶苏只好陪着他停在一处台阶上歇一歇。原本以甘茂的资历年纪,早有在宫中乘坐轿撵的资格,然而这个老头子一向固执,一直自己步行上下朝。

甘茂捶了捶腿,自嘲道:“到底是老了,这么几里路还要歇息,倒是耽误公子了。”

扶苏扶着老头靠在栏杆上,闻言笑道:“听甘相这一席话,至少胜过十年苦读,哪里说得上是耽误呢。”

听了扶苏的马屁,甘茂虽然早已是三朝老臣,也是不禁有些飘飘然。那是自然,有几个人能听得一国储君的马屁呢?

两人歇息了片刻,继续向宫门走去,甘茂又问道:“公子对楚国当下朝局,可有认识?”

扶苏整理了一下自己所知的信息,斟酌片刻,回答道:“扶苏只知道楚国现在得势的是新党,其中头目是受楚王重用而位居令尹之位的春申君黄歇以及左徒屈原。”

说到这里,扶苏又有一丝时光错乱的感觉。在大秦的历史上,自“张仪诈楚”之后,楚怀王多次伐秦,却多次遭遇惨败,被连下六十余城,并被秦取地六百里,设汉中郡。

楚怀王十八年,秦取召陵,楚国无力还击。楚怀王后来又被骗去秦国,最终客死异乡,楚国国势衰落,一发不可收拾。秦昭襄王又攻下郢都,一把火烧了楚国宗庙所在的夷陵,导致屈原投江自尽。

而在如今的大昭历史上,春申君没被李园杀死,屈原没有投江,甚至还鼓动了熊怀奋发图强,变法求存。而眼前的甘茂,也没有投向齐国,活跃时期还从战国中期直接穿到了战国后期。

“公子所言不差,只是楚国与中原各国不同,不是在朝堂上占了上风,就能左右朝局的。当日吴起变法,深受楚王全力支持,却也是中途败亡,身死之后变法之果便如秋风落叶,荡然无存。究其原因,是因为楚国国土实在是太大了。”

“愿闻其详。”

“中原各国之人提起楚国,只知其习气民风不似中原,颇为特立独行,鄙视之人常称其国人为南蛮。嗯,这话不要跟你母亲提起。”在扶苏笑着保证后,甘茂又道,“殊不知楚国国土之广袤,恐怕其余五国加起来,都比之不上。”

扶苏闻言不禁有些变色:“竟有如此之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