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288章 墨翟之后

少帝成长计划 第288章 墨翟之后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2-24 23:31:30 来源:转码展示1

作为目前,少府诸属衙中专责铸钱的部门,铸钱监的规格,比专责铸造武器军械的诸冶监,以及负责织布的作室要小一些。

诸铸钱监,顾名思义,是‘各个负责铸钱的部门’之意;而铸钱部门之所以分为这么多分支,便是因为如今,汉室通行货币混乱的缘故。

秦半两、高祖三铢、吕后八铢自是不用说,民间其实还流传着很多旧式钱币。

在视察过程中,刘弘甚至看见了战国刀币的身影!

只能说,汉室如今的币种,简直是杂乱到了极致。

——刀币既然出现在了少府铸钱监,就意味着刀币在民间,还是有一定的通行能力的!

这让刘弘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货币的统一,宜早不宜迟。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市场上货币繁杂,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顶多就是各个币种之间的换算复杂一些而已。

但没有人知道:在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的丰功伟绩中,钱币的统一,也成为了重要因素之一。

在战国时,列国除了各有其俗、各有其文、各有其制外,还有一个让秦始皇十分别扭的点,就是列国各有其钱。

如铲币、刀币、环钱等各式钱币,其铜含量、重量乃至于形状都各有不同,且只能在产地使用。

如赵之铲币,只有赵地百姓认;楚之刀币,也只有楚人认可其为‘钱’。

为了整合经济秩序,为‘统一度量衡’盖上最重要的一块砖,秦始皇才在统一天下之后,发行了普行天下的统一货币:秦半两。

在秦半两发行之前,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都十分繁杂——要么是以物换物,要么,就是熔钱称铜。

比如一个齐国商人,将齐国特产的齐纨带到了赵国,却得到了铲币为货款,这个齐商无法判定自己是否吃亏,就只能把这些铲币熔炼,把其中的铜分离出来,再去判断这些铜在齐地的价值。

至于以物易物,那就更麻烦了——各国物价不同,经济繁荣程度不同,就连度量衡,都是南辕北辙。

如齐地盛产齐纨,秦则有蜀锦,但齐纨在齐国根本就不值钱,蜀锦却是普行天下的‘奢侈品’。

这种时候,齐商拿自己的齐纨,去交换秦商的蜀锦,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齐纨在齐地虽不值钱,但秦地却没有!

物以稀为贵,齐纨就应该在秦卖出高价!

但这个‘高价’有多高,齐商心里却没谱。

就算最后,双方大致商议出了彼此都满意的交还比例,也会出现问题。

如收到齐纨之后,暴躁的秦商很可能提刀找上那个齐商——不是说好一百尺吗?

咋才给我八十尺?

这时,那个齐商只能委屈地说:这就是我们齐国的一百尺啊···

在度量衡被统一,且有了秦半两之后,这样的情况才不再发生。

现如今,汉室的货币混乱状况,虽然还没到秦统一天下时的地步,但光从方才那枚透着绿锈的刀币来看,汉室的问题,也没比秦初好到哪里去。

关中可能认可八铢钱多一些,但关东地区,可能还是以秦半两钱为主要流通货币。

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很有可能还在使用刀币这种极具战国特色的货币。

这样的状况,将对汉室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远的不说,就说几年后,少府的粮食保护价政策推行到关东,就很有可能有一大批战国刀币出现,前来购买少府的米粮。

所以刘弘此番前来,第一个目的,就是铸钱之事。

“如今少府存铜几许?”

漫步走在一处铸钱作坊内,刘弘一边饶有兴致的观察着铸钱的过程,一边向田叔问道。

就见田叔面色陡然一慌,略有些迟疑道:“禀陛下,今少府之铜,近二十万斤。”

闻言,刘弘却没有察觉出田叔的异样,只暗自点了点头,默默盘算起来。

与后世‘一斤为十两’的重量计算所不同,汉室的一斤,为十六两。

而一两,又等于二十四铢——秦之半两钱,就是因为其重十二铢,才被称之为半两。

如此换算下来,一斤铜,就是三百八十四铢。

如果按照铜三铅七的比例铸钱,一斤铜,就能得到一千二百八十枚五铢钱。

而五铢钱面值为五钱,一千二百八十枚,就等于六千四百钱。

即:一斤铜所铸造出的五铢钱,能有六千四百钱。

即便算上火耗等意外因素,也至少能有六千钱。

如此算来,二十万斤铜,能铸造出来的五铢钱,就应该是十二万万···

“还是不够啊···”

十二万万钱,能收回来的粮米还不到两千万石!

而如今关中,却有二万万以上的粮米,没有被少府收购。

光是为了完成此次秋收后的粮食收购,就需要起码一百二十万万钱。

至于统一货币市场,没有五百万万五铢钱流通,就想都别想!

“缺铜啊···”

现在的问题,还是铜。

铜之所以能在华夏成为经久不衰的通行货币,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铜的保有量足够稀少。

刘弘甚至很怀疑:如今天下流通的所有钱加在一起,所熔铸出的铜,到底能不能满足五铢钱统一货币市场的‘一百万万枚’这个需求。

将此事暗自记下来,刘弘便对田叔吩咐道:“此事,少府可自决,于民广购铜,亦或遣吏至关东购之,皆可。”

言罢,刘弘便来到了作坊外,又对田叔吩咐道:“新铸之钱五铢暂罢,改铸铜三铅七之五铢,以为主爵都尉购粮之用。”

闻言,田叔顿时一愣,旋即赶忙拜道:“喏···”

在暗地里,田叔却是长出了一口气。

——呼~

——还好不是来查看五铢钱的铸造进度···

在接到刘弘地命令,按照铜铅比例七比三的五铢钱之后,田叔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按这种比例铸造而出的铜钱,实在是太脆了···

在后世,百姓测试银元真假,通常是吹一下听响声;而此时,百姓判断一枚铜钱质量的方式,就是把铜钱拿在手里,试着用大拇指摁压一下,看会不会断裂。

如果很容易就断裂,就意味着这个钱的厚度不够,且铅含量太高,成色不足。

但田叔却是在截然相反的状况下,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铜含量太高,钱也会很容易断裂···

在过去这段时间,田叔可谓绞尽脑汁,甚至不惜去寻找民间的术士,就此事进行咨询。

但得到的结果,却是让田叔感到身心俱疲···

对于新钱过脆、容易断裂的问题,大多数方式给出的结论,都是铅放太多了!

哪怕田叔将那枚黄到都有些发红的铜钱拿出来,那些人都不愿意相信,这枚钱的铜含量有七成。

——甚至有一个方术,说这枚钱是用‘伪铜’所铸!

无奈之下,田叔只能召集少府的铸钱工匠们,就此事进行反复研究,却终归没有得出解决的办法。

而五铢钱的铸造,也就此停了下来···

方才,当上林苑令派人传信,说陛下即将驾临上林苑时,田叔差点没一口气背过去!

——对于汉官,尤其是达到九卿级别的高官而言,业务能力,或许已经不再是首要。

但对少府,业务能力却永远排在第一位!

少府的属性,使得外朝对其抱有天然的敌意;在这种情况下,少府要想保证乌纱帽不掉,就必须紧跟皇帝的脚步。

对于未央宫传出的每一个命令,少府都必须要使出十二分的力气去完成,才能保证圣眷依旧。

倘若出现‘皇帝让少府做某事,少府却一直墨迹’的状况,那少府被罢官免职都是轻的——更大的可能性,是被安上一个‘尸位素餐’‘阻军国之事’的高帽。

——对国防建设造成阻碍,就必然会得罪军方的大佬们!

而在汉室,任何得罪军方的人,都很难有善终——百十年后的戾太子,更是将这个范围,提高到了‘即便是太子’的高度。

铸钱之事,虽说不会直接影响到军方的后勤工作,但若是刘弘有心,那这件事就很容易背到少府的头上。

比如明年,某位将军跟刘弘诉苦说军费不够,还请陛下多拨一些,结果刘弘摇头叹息的回一句:朕也想啊~

就为了给将军加军费,朕都交代少府铸钱了!

可是少府实在是无能,没把钱铸出来,导致本应该拨给将军的军费,只能往后拖一拖啦···

就这短短几句话,田叔就将得罪一支战员上万的精锐部队!

“三七之比,此易尔。”

要说亲手铸钱,那就多少有点难为田叔了;但对于铸钱的基本常识,田叔还是有了解的。

——铜三铅七,不就是八铢钱的铜铅之比嘛!

八铢钱能按这个比例铸出来,那五铢钱,自也是不在话下——铸迷你版八铢钱而已。

暗自松口气,田叔赶忙跟上大队伍,向着刘弘远去的方向走去。

·

来到行宫,刘弘口头激励了众官吏几句,便令他们退下,只留了田叔一人。

“钱五铢之铸造事,少府还得尽快。”

撇开统一货币市场的长远意图不论,即便是短期内的事务,也需要少府尽快的铸造出更多的钱。

——秋收的粮食都有三万万石,那来年开春,冬小麦收货之后呢?

要想把冬小麦也顺利收购,少府就又需要百万万钱以上。

所以接下来半年,刘弘对少府的要求只有一个:拼命造钱!

当然,刘弘不可能只为了铸钱之事,就特地亲自来趟上林苑。

“还请少府一观此图。”

从怀中取出一块绢布,刘弘便让身旁的王忠拿去,交到田叔手上。

拿到绢布,田叔便聚精会神的望向绢布之上,那一坨晦涩难懂的图案之上。

看着田叔拧巴到一起的老脸,刘弘略有些尴尬的轻咳一声,解释道:“此物名曰:石磨,乃以柱状石盘者二,垒砌而成,中空,以牲畜为力转其上盘,以谷置于中空之所,可碾谷为末。”

听到刘弘的解释之后,田叔紧皱的眉头才松开了些;绢布上的图案,也能大致看出所画着何物了。

看着绢布上,那头由七八根直线画出的‘火柴驴’,田叔强自按捺住抽搐的嘴角,终是对刘弘一拜。

“匠造之事,臣所知者无多;陛下可传诸冶监之监令,以此图相询。”

看着田叔脸上完全掩盖不住的尴尬,刘弘也是略有些心虚起来。

“如此,便传冶监令陛见。”

——没学过画画,怪我咯?

刘弘暗自腹诽间,就见一位面容略有些沧桑的男子进入殿内:“冶戟监令臣毅,参见陛下。”

说此人面容沧桑,倒也不是说有多老,而是那张明明属于中年人的脸,却被晒得黝黑,抬头纹似纂刻般镶入额头。

即便离着十步远,刘弘都还能看清监令的手,明显是片刻之前才着急忙慌清洗,却依旧没能洗去黑黄色的褶皱。

“是一双干活的手。”

暗自自语着,刘弘便眼神示意田叔,将那张‘图纸’交到监令手上。

“此物,乃朕偶有所梦,故依梦而作。”

“依卿之见,此物可造否?”

须得一提的是,在少府,对于一个新东西能否做出,是有两个不同的字形容的。

‘作’,指的是按照图纸,复制出一个样品出来;而‘造’,指的是能否批量生产。

道理再浅显不过——刘弘不可能需要一个制造困难,价值连城的石磨,然后让全天下的人排队磨面!

果不其然,监令也同田叔一样,做出了一个极其扭曲的困惑表情,但没等田叔解释,就大概看出了‘图纸’上的东西。

就见监令面色疑惑地一拜:“此图所画,当乃钱状巨石者二,上下垒砌,以畜为力转之?”

见刘弘点点头,那监令便稍一拜:“若陛下有令,此物之造,当非为难事;然如此之物,不知陛下作何之用?”

就见刘弘面色一喜,露出一丝‘终于碰到懂行的了’的表情,略有些急迫道:“作米粮碾末之用!”

闻言,那监令却是流露出一个诡异的面色,孤疑着从怀中取出一块麻布,略有些失礼的递向刘弘:“陛下所言者,可为此物?”

对于监令的失礼,正沉寂在兴奋之中的刘弘几乎没有察觉,只让王忠赶快将麻布拿上来。

等那张粗糙的麻布被王忠摊开,放在面前的御案之上,刘弘便猛然瞪大眼睛,匪夷所思的看着麻布上的图案。

即便是在粗糙的麻布之上,那黑色线条所购了出的图案却也格外清晰:圆柱形的石盘,上下连同的凹槽。

刘弘甚至看见在石盘之上,有几条极为规则的线条,作为磨盘上的凹槽磨齿!

“此何物?!!”

见刘弘如此激动的发问,那监令面色古怪的看了身旁的田叔一眼,似乎是在说:少府大人,居然也不认得此物?

放下困惑,监令便对刘弘稍一拜:“启禀陛下,此物名曰:硙(wèi);乃战国之时,墨家之匠所造,用之以作谷物去壳之用。”

“陛下言欲碾谷为粉,臣便想起此物,似与陛下所求略同?”

监令的话,却大半没有被刘弘听进去——此时的刘弘,正爱不释手的观察着眼前,画在粗麻布之上的硙。

“墨家的人,居然早在战国之时,就已经造出石磨了吗···”

硙是什么,刘弘不知道;但光从眼前的‘图纸’,以及监令的描述来看,这绝对就是最原始的石磨无疑!

只不过,相较于以‘将麦粒碾磨成粉’为目的的石磨,以去壳为目的的硙,其磨齿间隙稍大了些,还无法完成碾谷为粉的工作。

但能不能是一回事,有没有,就又是一回事了!

硙既然存在,那就意味着其造价不会太高——墨家造出来的东西,只要是给百姓用的,都不会太难制造。

且硙既然早已有之,那对于石磨的出现,百姓也不会有太多的不适应——升级版的硙嘛~谁还没见过了?

甚至于,如果少府有足够量的硙,那就不需要再去花费心思,赶在开春冬小麦收获之前,新造一批石磨出来;而是只需要在硙本有的磨齿上,再多刻几道更精细的磨齿,硙就将升级为石磨!

“此物,今少府存有几何?”

闻言,那监令的面色更诧异了。

“凡舂米之所,皆有硙以作谷米脱壳之用。”

听到这里,刘弘才放下最后的一丝担忧。

——明年,汉室大部分百姓,起码关中百姓,就能吃上面食!

而面食的营养含量,尤其是淀粉等单糖的含量,可以极大地满足百姓的营养需求。

一个成年男子,一个月要消耗二石粟米,算下来就是六十千克。

一天两顿饭,就等于说:每顿饭,成年男子都要吃一千克粟米!

而有了面粉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面食超高的淀粉含量,将使得百姓不再需要疯狂食用营养价值极低的粟米,来寻求‘饱腹’的感觉。

“未知监令名讳?”

见刘弘丝毫不因方才,自己才做过自我介绍而感到尴尬,监令也只好再一拜。

“冶戟监令臣杨毅,谨拜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