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 第4章 第四章

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第4章 第四章

作者:骨生迷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3-04 13:37:53 来源:文学城

第4章

他们一行十人,皆是一身玄色劲装,动作整齐划一,训练有素。

为首的男子约莫二十出头,蜂腰猿臂,身形魁梧,容貌硬朗,侧脸靠近耳蜗处一道拇指长的刀疤,不减他的俊气,反而平添了一丝锋芒。

他们一行人纵马疾驰连夜而来,沿途已经见过无数家破人亡的惨况,个个面色肃穆。

而为首的男人面色更是彷徨悲怆中带着一丝灰败。

他跳下马来,扑进去了已看不出本来面目的废墟。

他惶惶然站在满目疮痍之地,开始先用佩剑挖地,后头索性徒手挖掘。

鲜血顺着他的指尖落进污泥,他浑然不觉疼痛一般,挖了良久却也是徒劳无功。

随行之人,皆面露不忍之色,一个褐色头发,白皮深目的年轻小将开口道:“头儿,不然我们去找这里的县官问问,看看统计的伤亡人数是多少……”

其实他们来的时候就打探过消息,河坝崩溃,坝头村首当其冲,无一活口幸存。

当地的官员早就出逃,这一方百姓的尸首早就让洪水都卷走了,根本没人来统计什么伤亡。

可是他也知道眼前这小村庄里有他们头儿的家人。

人在面对这种境况的时候总是会想做点什么的,哪怕最后徒劳无功,心里也会好受一些。但不管怎么样,也总比眼下这般疯魔了一般好。

“或者您家人正好出远门去了,给躲开了。”

男人终于冷静了下来,他缓缓地摇了摇头,动作滞缓得似扯线木偶。

又是良久,男人才声音喑哑地开口道:“我母亲是远嫁而来,因为长辈不睦,已经许多年没有来往。且内子性子怯懦,弟弟更是年幼,她们并不会无事就去其他地方。”

他说到此处声音越发低沉,如朽木摧枯拉朽,又似嗓子里氤氲着血团一般。

随行之人都不知道如何宽慰于他,只得偏过头去。

“此行我们出来的目的是给义王寻子,因为我的缘故才让你们随我多奔波了路程。青意现在这里谢过诸位兄弟。”他痛苦地闭了闭眼,“如今既已……既已知道结果,便不在此处停留,别误了义王的大事。”

这男人便是武家被强征入伍的大儿子武青意。

他从家离开的时候是冬天,尚未和大部队汇合就遇到了大雪。

大雪封山,他们一行人冻死病死过半。

延误了时机,是要砍头的罪过,那监军索性也不管这些新兵,兀自逃命去了。

本以为是没了活路了,没想到他们幸运地遇到了义王。

义王救了他们,也没有强求他们追随自己,只同他们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昏君苛政,百姓何其无辜?”

本朝皇帝昏庸,只顾自己享乐,放任宦官当权,苛政猛于虎,民间早就怨恨沸腾。

若不是无奈,谁愿意为这样的皇帝卖命?

武青意等人那时候已经误了军机,按军法当诛,就算回乡那也是逃兵,不知道哪日朝廷就会发难,牵连家人,便顺势加入了义军。

但到底干的是造反的事儿,武青意并不敢和家里通信,只等着局面稳定之后再将家人接到身边。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五六年。

这些年武青意屡有建树,还得了义王的赏识,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升到了将领之位。

这时候他就很想把家人接到身边了,恰逢义王身边也发生了一见到大事——他养在乡下的孩子丢了。

其实也不是这会儿才丢,而是已经丢了数年了。

但是义王和武青意一样出身微末,发迹前不过是个小小伍长。

起义以后他将家人安置到偏远地方隐姓埋名,每过数年才敢归家一次,唯恐牵连他们。

直到半年前义军胜券在握,义王才亲自回去接家里人了,这才知道儿子丢了。

义王克几奉礼,行军在外不近女色,又鲜少归家和发妻团聚,那孩子是他的独苗,自然重视非凡。

武青意奉命寻找,但尽管一行人皆是精锐,但距离事发已经经年,寻的又是个幼童,便只有个大概的范围,一路寻到了家乡附近。

他本是打定主意这次就把家人接走的,没成想天降暴雨,河岸决堤,又是一桩惨祸。

他心中悲痛万分,但多年的自制力在这一刻发挥了作用。既然自己的家人没了,他就更该帮着于他有恩的义王寻回儿子,让他免遭自己如今所受的锥心之痛。

得了他的命令后,一行人翻身上马。

武青意勒着缰绳调转马头,暗沉如水的眼神在故土停留了片刻后,终是和下属一道离开。

…………

此时数百里之外的寒山镇上,王氏正跟顾茵说着话,却猛地一连打了十几个喷嚏,怒骂道:“也不知道哪个龟儿子念叨老娘!”

随即她又想到了自家男人和儿子,还有坝头村那些旧识都没了,除了眼前的顾茵和小武安,哪里还有人记得她呢?

当日他们从坝头村出了来后,一连好些天天降大雨,他们孤儿寡母也不方便夜间赶路,更大包小包地带着不少行李,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行程刚过半就听说了坝头村遭灾的事。

这下便越发不敢停留,加快了脚程,终于在一日之前到了寒山镇。

三人风尘仆仆,舟车劳顿,到了镇子上后王氏领着他们找了间便宜的客栈投宿,歇了一整夜才算缓了过来。

来的路上顾茵就问过王氏往后的打算,王氏一只不愿多言,但到了寒山镇,有些事情就不得不和她说了。

王氏心下戚戚然,接着和顾茵说从前的事。

原来王氏娘家在镇子上算富户,别看王氏眼下这般,当年那也是个小富之家的小姐。

王家二老前头生了两个儿子,晚年才得了个女儿,如珠似宝地把她养大,把她看的比眼珠子还重要。

一直到王氏十五岁那年,二老都没舍得把这宝贝女儿嫁出去。

也就在那一年,王氏遇到了来异地谋生的武爹。

武爹当年可是个极为俊俏的后生,爹娘没了以后,他跟同乡来寒山镇做买卖。

因为本钱有限,做的也就是一副扁担、两个小箱笼的货郎买卖。

王氏那时候正是喜欢新鲜小玩意儿的年纪,一来二去地两人就认识了。

后头接触多了,王氏更是主动表明了心迹。

武爹受宠若惊,又自觉配不上她,开始的时候还拒绝了她。

但王氏性子执拗,发了狠说武爹要是不要她,她就剃了个头发做姑子去,武爹本就心悦她,听到自己心仪的姑娘都这般说了,自然也不再逃避,二人就此定情。

王氏打小性子就厉害,定情之后就和家里人说了非他不嫁。

这可把王家二老气坏了。

倒也不是他们顽固不化——小镇风气淳朴,住得近的家里都知根知底,王氏要是在镇子上相中了差不多的也就算了。偏看中的是个外乡人!

再仔细一问武家的情况,知道他是个父母双亡,还没有亲族的,那更是气的暴跳如雷。

可王氏铁了心,家里人不松口她就绝食相要挟。

王家父母也是心疼女儿,最后想出了个折中的法子,让武老爹入赘王家。他孤家寡人一个,入赘王家岂不是正好?这样既全了王氏的心愿,他们也能长长久久地把女儿留在身边。

可武爹不愿意。

倒也不是他不够喜欢王氏,而是入赘之后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姓氏,成了王家人。

他们武家早些年就人丁不兴旺,当年朝廷征重税,爹娘为了延续自家香火,都把粮食省下来给他吃。可以说他爹娘是为了他活活饿死的。

他怎么做得出放弃自己姓氏,断了自家传承的事情呢?

后头事情僵持不下,王氏又闹了一次上吊。

那次是真的让王家父母寒了心,当即就把她赶出了家门,让她往后再也不要回寒山镇来。

王氏就那样嫁进了武家,武家后来的田地还是她当时的首饰换的。

武爹踏实肯苦,王氏也学着做活掌家,婚后的日子可谓是和和美美。

但王氏是没脸再回娘家了,只能每过一段时间就让人捎带家书和小礼物回去。

如是过了两年,王家父母的气消了,恰逢王氏生下了大儿子,就来信说等他们大外孙稍大一些就把他回寒山镇看看。

等到武青意半岁大的时候,王氏带着丈夫儿子兴冲冲回了娘家,却惊闻二老双双离世的噩耗。

王氏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当时正为了家产闹得不可开交,看到这远嫁的妹妹回来,以为她也是来搀和分家的,那自然是没个好脸。

难听的话说了一大堆,王氏也傲气,等父母的丧事料理完了就带着丈夫儿子走了,再也没和娘家来往。

王氏和娘家人最近的一次通信,大概就是五年前朝廷强征壮丁那次。

一个壮丁值十两,花费二十两银子就能把人留下。

王氏也没指望娘家哥嫂能那么大方替自家把二十两全出了,只想着自己手里还有个七八两,再凑个二两多银子,好歹留个男人在家里。

但她托回娘家的口信却一直没有回应,最后便就此不了了之。

这下子王氏是真的恼了,要不是前儿个出了那桩事,她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回到寒山镇。

当然这些旧事并不算光彩,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王氏连自家两个亲儿子她都从来多嘴提过一句,更别提告诉顾茵这儿媳妇了。

可她转念一想往后要和娘家人打交道,与其让那两个不省心的嫂嫂编给他们听,还不如他自己老老实实地说了。

也的亏王氏透底透的早,因为她刚说完这些事,她娘家两个嫂子就寻上门了。

今天接着发红包奥~~~~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四章(捉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