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三国:我败成最强猛将 > 第82章 出发北海

三国:我败成最强猛将 第82章 出发北海

作者:郑十文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5 18:49:16 来源:转码展示1

数日之后,郑威从郯县归来。

又过数日,董卓被司徒王允与吕布合谋刺杀的消息,还有兖州刺史刘岱率兵出战,被黄巾杀死的消息相继传来。

紧接着是兖州诸吏迎接东郡太守曹操接任兖州刺史之职,率兵讨击黄巾的消息。

郑威不由感叹,潘府君所料竟然无不言中。

陶谦得到消息后也是大为吃惊,同时感叹潘凤之智勇太过非凡,幸亏自己听了王治中之言,没有继续与潘凤为敌,否则自己很有可能会步韩馥刘岱之后,不但守不住徐州,还有可能会丧命。

如今董卓已死,他派别驾赵昱奉章走小道去长安拜见天子,表达自己忠心朝廷之意。

同时他也承认了潘凤为琅邪相,与琅邪有计吏往来。

稳住了陶谦,潘凤开始操心招兵买马壮大实力之事。

要有兵须先有钱粮,所以还是得先从钱粮方面入手。

留下臧霸屯守开阳,他将琅邪郡治所移到莒县,带着琅邪诸吏与陷阵营回到莒县。

“夫君,阿兰生了女儿。”

闵兰略为不安地对潘凤说道。

潘凤微笑安慰:“女儿也好,下一个再生儿子。”

“夫君不嫌弃阿兰就好。”

“怎么会,别乱想了。”

“夫君给咱女儿取名吧!”

潘金莲……潘凤脑中一下子冒出这个名字,赶紧止住自己这些奇怪的想法。

“嗯,女儿就叫潘……潘玉,不,还是叫潘美吧。咱大女儿叫潘华,华美如玉。阿兰,你生四个女儿就叫华美如玉,四个儿子就叫文武智勇,如何?”

潘凤边说边笑。

闵兰羞红着脸:“只要夫君愿意,阿兰就生,取什么名,夫君作主即可。”

潘凤回到莒县后,之前建造的房屋已经建好,正好当做国相府,其余属下所居房屋也都建好。

现在的琅邪,臧霸已经被自己降服,陶谦也放弃了琅邪,没有人再来和潘凤争,他算得上是琅邪的土皇帝了。

他以妻兄闵纯为琅邪丞,与功曹郑威一起处理郡国事务,自己主要管兵事。

臧霸的两个儿子在自己手里,潘凤料他不会背叛。

有他守在开阳,陶谦即使派兵来攻打莒县,也会有臧霸先顶着,可以说是南面已无忧。

西面泰山郡太守是应邵,他不可能来攻打琅邪,北面的北海相孔融更加不可能。因此,琅邪目前来说,非常安定,完全无忧。

但潘凤肯定不会满足于此,他是想要做大事的人。

稳定了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实力。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潘凤觉得自己现在也一样:兵马未征,粮草先存。

要想征募更多的兵,就要有更多的钱粮。

莒县现在有八千兵,加上开阳臧霸的五千多兵,这一万多兵要靠琅邪一郡之地来养,压力非常大。

养兵越多,赋税越重,赋税越重,百姓就越容易抗赋税而为贼。

百姓抗赋税为贼,种地的人就会大大减少,而有贼患劫掠,其他百姓又会逃离家园,避往他方。

荷赋重税之下才有乱民,潘凤懂得这个道理。

因此,他知道,兵不是越多越好。

前提是得养得起。

在选择来琅邪的时候,潘凤就想好了。

自己是有系统的人,种不出来的粮食,可以通过系统去获取。

现在自己驻守琅邪,南面与陶谦已经交好,而且陶谦手下那几个统兵的武将,估计没一个是武力能到80的,去打他们也不会有奖励。

北面的孔融是自己之前想好的攻打对象。

孔融是个文人,但他是北海相,统领着北海的兵马。

他虽无武力,智力却应该有80以上,敌将智力80以上,系统可以有奖励。

打孔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安全,不会真的败。

可以说是低风险高回报。

但也有难点,那就是要怎么才能让孔融领兵出战。

或许你去攻城的时候,外面打得你死我活,他却独自安静地坐在案几后面读书,如果败了他就跑路。

其实潘凤并没有把握能逼得孔融亲自领兵出战,只能去试一试,如果实在不行,就只有去平原打刘备了。

潘凤召集闵纯耿武李响郑威聚在一起,说自己要带领陷阵营去北海找孔融借粮。

“借粮?”

郑威听到借粮就反应过激。

之前潘凤去到开阳就是以借粮为名,实际却是来夺取琅邪。

现在他又要去找孔融借粮,不会是又想夺取北海吧?

“府君,不可呀,孔北海乃当世名士,跟谁借粮都不能找孔北海借啊!”

闵纯以为潘凤是真的去借粮,也劝道:“无双,青州黄巾肆虐,北海只怕粮食也不多,孔北海如何肯借于我们?咱们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耿武和李响不说话,只静静地听着。

潘凤微微一笑:“郑功曹,我真是去找孔北海借粮,至于他是否有粮,那要去看了才知道。”

郑威又问:“府君准备向孔北海借多少粮?”

潘凤笑道:“不多,十万石。”

郑威一听又是老套路,猛摇头道:“不可,不可。潘将军,琅邪虽鄙,将军兵士虽众,但以琅邪当前之粮,亦可勉强足够,何须再去借粮呢?”

“文胜,董卓已灭,然而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正在率兵攻打长安,天下恐将更乱,正是需要能者平乱护民之时,潘凤之心,功曹竟不知吗?”

潘凤现在已经把郑威当作心腹了。

郑威闻言微愕,之前以为潘凤只有安一郡之志,却没想到,他竟然是心怀安天下之志。

“将军是要再征募兵马?”郑威问道。

潘凤颔首道:“正是。”

“需要再征募多少?”

“三万。”

“难。”郑威又摇头道,“琅邪只怕募不出这么多兵,若是老弱之兵,不如不募。”

潘凤微笑道:“泰山精兵如何?”

郑威眼神一亮,大喜道:“不错,臧霸孙观等人正是泰山人,他们如今已投在将军麾下,若往泰山募兵必将容易,莫说三万,五万亦可募足。”

其实潘凤早已想好,如果自己粮食足够,先在琅邪征募一两万兵马,然后等待时机去夺取泰山郡。

再征募泰山精兵,等手里有了三五万兵马,就可以谋夺徐州。

不管是攻打下来也好,或者逼陶谦让位也好,至少自己手里要有足够的兵,夺下了徐州后才能守得住。

毕竟徐州这个地方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曹操得了兖州后,第一个想要的地方就是徐州。

甚至在吕布袭夺兖州之后,他不想着先打吕布,却想着三伐徐州,先把徐州夺下来。是荀彧劝他先夺回了兖州,徐州才会落到刘备手里。

还有袁术,被曹操打跑到淮南后,当时陶谦未死,他就已经想要攻打徐州,去向庐江太守陆康借粮,陆康不给,这才派孙策去攻打庐江。

“只是……”郑威似乎又想起什么,“将军往北海,真能借到粮吗?”

“哈哈……能不能借到,你们在此静候便是。兄长,文胜,琅邪诸事便交与你二人,耿校尉,琅邪之安也交与你,你领兵守好莒县,待我归来。”

“还有,郑功曹,听闻曹孟德之父曹公如今正隐居琅邪,你可知他居于何处?”

潘凤想起曹操的父亲曹嵩就住在琅邪,现在自己是琅邪相,必须要把他保护好,就算曹操最终还是要攻打徐州,但曹嵩不死,或许曹操就不会屠杀那么多徐州百姓了。

“知道,曹公隐居于阳都。”郑威答道。

“你遣人去看着,他若是离开琅邪,立即来报。”

现在是初平三年七月,曹操还在兖州打黄巾,他打完黄巾后才会让曹嵩去兖州,所以曹嵩还不会走那么快。

“将军此是何意?”

郑威不解。

潘凤不做解释,解释也解释不了:“照做就是。”

“诺。”郑威应道。

安排好诸事之后,潘凤又再次叮嘱闵纯与耿武等人守好莒县,带领李响和陷阵营两千多兵向北海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