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 第627章 所谓藏富于民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627章 所谓藏富于民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1-01 15:33:37 来源:转码展示1

大管家当久了,虽然变得越来越抠门了,但眼光的确也是越来越高。maixi9开始跳出一些条条框框,从大数据就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趋向进行预计。

哪怕是主张落袋为安,不过只要概率达到七成以上,那么就有赌一赌的把握。

当然,荀彧的七成把握,在多人那边,估计已经是十成十的把握了。毕竟人在制定的计划,或者目标的时候,难免会有些自信膨胀,导致判断失误的情况。

十成十的概率,其中容错率大概在1到30之间。所以经常有人说,制定一个计划之后,要再制定一个补救方案。

铁路计划,在荀彧的眼中,已经有八成的盈利率,而且可以消化多余的劳动力。

这年头农业人口比例比较大,这意味着农闲的时候,往往每年都会有那么两三个月,大量的百姓会出来打个小工赚点钱,补贴一下家用。

作为户部尚书,每年看到那么多的劳动力不能很好的调配起来,感觉就是亏了几个亿。

这也就是在新汉朝,换了以前,这个时间段是要发徭役的,哪有时间给你去赚外快?不仅要服徭役,而且干粮还要自备。

如果是远一点大一点的工程,累死在徭役之中都有可能。服徭役回来,又要开始抢收作物,佃农的话还要缴纳地租和税赋……

现在大汉朝廷规定,地方服徭役,要从财政收入里面支付,同时要管饭,官员挪用徭役为私用要被处罚。可如果有修缮的地方,结果没有修缮好,那么官员一样要被处罚。

于是自然有一些小县令,开始抱怨现在大汉的官员,是越来越难当了。

当然,这些就不是荀彧需要担心的,不想当官就换一批人来当,没什么好废话的。

唯一不满的地方,就是这冶铁的成本太高,铁路大量铺设的话,开销就是不是一个小数目,任何一个政策,配套技术才是关键,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做的。

“慢慢来,我们的时间非常充裕。”刘韬随口说道,应该说太充裕了,整个中原一大堆烂摊子需要管。

更别说这两年的资金,其实都重点投资到水利建设方面,主要针对兖州和豫州。

时间充裕,但是技术和资金,甚至人口都不充裕。刘韬不打算做穷兵黩武的事情,治国的标准是建立在大数据上,为此组建统计司,虽然以前就有类似的这样的部门。

“荀尚书……”离开偏殿之后,苏双找到荀彧,“其实很多人,包括下官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不和以前一样,直接征调徭役……”

“这个啊……”荀彧闻言,也没有太多意外,其实很多官员都有抱怨,什么地方都要钱,好像国库里面永远存不了钱,“的确,现在各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花好每一分钱。”

毕竟国库没什么钱,所以每一分钱都必须要用到位。锦衣卫和户部都盯得比较紧,所以花钱这种最愉快的事情,突然变得痛苦起来。

“陛下这是藏富于民,对比山西省那边的情况,会发现那边的民间消费有所提升。一些年轻人为了改变未来,已经不断买书学习。”荀彧简单解释了起来。

说到底手里有闲钱,是存起来娶老婆,还是用来改变未来。老人无所谓,年轻人谁希望一辈子耕地?尤其不少人考科举当了官,自己为什么还要耕地?

有了榜样,结果自然有不少人去读书学习,再不济也要把体魄锻炼好,然后去参军。

并州,后者说现在的山西省,可是刘韬的龙兴之地,这里的百姓已经习惯,要么从文,要么从武。反正不管那个,以现在大汉的情况,都能有不错的未来。

从文就要读书,于是文化方面的产业发展很迅速;要从军就要体魄,于是养殖业和粮食行业就有了很大的发展。最后当了官,参加一些文会什么的,于是娱乐业也开始发展。

这些行业有了钱,自然也会扩大产业,于是各种开销会增加,最终会变成税收回馈朝廷。荀彧现在做的,就是把这五年,以晋阳为例的财政开支情况,告诉苏双。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晋阳的财政每年都在不断提升,还远远没有到达顶峰。地方官府用新增的税收,招募百姓在农闲的时候从事工作,不仅让效率比以前有所提升,同时百姓赚到钱,考虑到宽松的政策,不少人只会存很少一部分应急,大部分还是会拿去提升自己的生活。”荀彧解释道。

于是商业进一步提升,同时财政收入也进一步提升。

之前服徭役,义务工作不说,而且还要自己准备干粮,百姓干活没什么力气,每天都在消磨时间不认真工作。打骂太厉害,还会产生对官府的憎恶,容易被小人利用。

“简单来说,这样安排,不仅民心更加安定,对朝廷的归属感更加强烈。地方百姓的生活品质的确在不断提升,同时要修建的地方也能按时按质完成。最重要的,还是地方财政居然也在提升,扣掉雇佣的费用,结余越来越多。”荀彧总结。

曾经百官一直提倡‘藏富于民’,不过这个‘民’显然只是借口,实际上就是让地方豪族和世家来垄断这个利益;最后百姓得不到好处,朝廷还要背锅。

现在刘韬搞的这一系列政策,才是真正的藏富于民,朝廷得到赋税,百姓得到受益,世家豪门也没有损失。真要说有什么损失,就损失了垄断物价的权力。

毕竟这边有大生意,只要利润可以,他们不卖,别的地方也会把粮食运输过来,更别说还有仓平常这玩意。

真的逼得刘韬不满,直接下令,所有百姓产出的粮食,优先由仓平常进行收购。到时候那些想要守着一亩三分地,耕读传家的士绅,估计也要开始琢磨着怎么经营赚钱了。

也别说什么耕读传家,历史上说出这样话的,耕种的就不是他们自己。

家里佃户一大堆,帮他们耕种,种出来的粮食还要被低价收购,否则根本卖不出去。现在粮食产粮低,所以还好说,换了以后要金钱地租,不卖粮食怎么交?

对于刘韬来说,粮食产量首先要提升上去,提升到大家都吃不完去。然后要么拿去出口,要么再加工。再不然,就把粮田改成菜田茶田。

要不不耕种也没什么,反正大多也是佃户。无产阶级多了,才能发展工业,否则他们就在农闲的时候打点零工,根本不够!没有足够的工人,工业技术根本带不动啊!

这个,才是刘韬迫切希望改变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