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 第399章 人才还是自己培养好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399章 人才还是自己培养好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24 04:04:31 来源:转码展示1

刘韬原本以为,接下来的时间绝对是自己的噩梦时间。jiuzuowen结果真等文件上来,才发现文件其实并不是‘很多’,至少还没有到,被文件‘山’埋住的程度。

“按照主公的意思……”荀彧稍微解释了一下,“我们按照不同的种类进行分配,然后由下面的掾吏负责第一轮处理,然后由属下进行第二轮处理。一些鸡皮蒜毛的纠纷问题,已经单独处理完毕。”

“说真的……一个官员不仅要治民,还要负责治下的治安,同时还要负责审理案件。”刘韬想了想,其实他一直纠结这个问题,官员的权力太大。

只是以前他还太守,后面的州牧,这种集权的方法,对他更有好处,那么自然不说什么。现在,眼看就能随便修改制度,那么肯定要按照舒服的来,否则自己非要累死。

“如果要继续针对官府的调整,希望能在明年再进行。”荀彧慌了,主公这是又有什么绝妙的想法?就算有也不行啊,一口气那么多的,谁顶得住?!

“那就明年再改动好了……”刘韬也没辙,他也不希望荀彧那么快就鞠躬尽瘁。

按照原本的布置,鸡皮蒜毛的文件,由下面的掾吏处理,代价是两人同时处理,签字的时候需要两人同时签名,出了问题两人都要承担责任。

不敢说绝对稳妥,至少可以避免绝大多数可能出现的问题。获得权力,也自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是非常公平的。

然后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分成蓝色、黄色和红色。理论上优先处理红色,然后是黄色,最后是蓝色。其中可能会有把红色放在黄色的情况,毕竟人工分类一般如此。

只是按照这个模式,整个治中从事司的办事效率,的确提升数倍,庞大的文件被迅速过一遍,最后送到刘韬这边。

大概的处理办法已经批注出来,刘韬可以选择赞成,或者简单批阅后发回去重来,甚至可以直接给出他的处理方案。最后,再发回治中从事司,由对应的官吏,进行处理。

其实扣除鸡皮蒜毛的,只需要两个甚至三个掾吏就能自行解决的事情外,能算上蓝色以上的并不多,黄色和红色的更少。

同时本身已经批阅并给出意见,刘韬只需要用后世看养成的速度一扫,然后凭借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以及高超的智力,就能判断这个办法合不合理。

如果合理,但并非最好,那么他也不会强求。如果的确还有不足的地方,他可能会稍微提点两句。更多的时候,只需要一个‘准’字即可。

“解决了?”不到一个时辰,面前的这堆文件,就已经被他处理完毕。

这并非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只是他这边已经结束。一天工作一两个时辰,剩下的时间都是自由时间……嗯,这才是生活!

至于下面各掾吏,各官员是否因此忙得要死,就不是他需要顾虑的。

人不够,再招募就是,这年头,想当官的人太多,这不之前就眼巴巴跟过来十几个,不为难为难他们,还真以为想在自己这边混饭吃,是那么容易的?

隐约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叫做《开创盛世》的古装剧,里面的封德彝在隋朝混得如鱼得水。投了李世民之后,混了个高官,却没办法适应李唐这边的政治制度,以前的花招和手段都用不上,于是处处碰壁,最后郁郁而终。

临死前在病榻上,对李世民那句‘大唐的官,太难当了’,如今刘韬还记忆犹新。

大唐的官难当?还是前朝的官,没有办法适应新朝的制度?那些和自己起家的老伙计,见证了自己从无到有的辉煌,也逐渐适应他的办事风格。

偏偏这些半路来的,可能会觉得一切都很别扭,很不适应,或许因此辞官也有可能。

刘韬没打算为难这些人,只是随着时间过去越长,这个情况估计会越严重。正因为这样,他觉得,其实没必要太相信所谓的三国人才。

除非他们的适应能力很强,能适应这种从未见过的政治模式,甚至还因此更进一步。这部分人肯定有,但并不多,更多是黯然辞官。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某人,说不定最终连官都不知道怎么当,那可真算得上是讽刺了……

相对来说,在自己治下长大,然后从小接受他的理念,理解他治政风格的士人,或许才能真正跟得上他的步伐。真正经历了这些,才明白‘再穷不能穷教育’简直就是真理!

累积的文件处理完毕,新的文件增长速度,其实就没办么快,一天最多件。而且基本上只需要扫一眼就能解决,毕竟大乱还没有开始,并州也相对安全。

“主公,一切如你所料,袁绍谋刺董卓失败,或者说还没有正式行刺就被发现,最后不得不远遁渤海。不过董卓不仅没有追究,反而故意隐瞒这件事情,还封他为渤海太守。”大概是五天左右,荀彧拿着一份洛阳来的消息前来汇报。

“他是第一个,却并非最后会对董卓下手的。只是现阶段,你我就默默看着,看看下一个勇士,到底什么时候出现。再说,袁绍刺董,作秀的成分更大一些。”刘韬随口说道。

今天是他的大日子,新居已经修缮完毕,当然这是几天前就完成的。问题是今天蔡琰等人过来了,相隔大半年,一家人总算能聚在一起。

只是师范、图书馆和学院的搬迁,大概需要明年才能完成。云中那边改为分校,留了一些导师在那边继续教学,不过最优秀最核心的部分,都会搬过来。

云中那边,优秀的读书人并不多,除非从孩子开始做起。在云中搞了三年,也就勉强扫盲,让不少人,能认并且会写自己的名字。少数的读书人,基本已经都出仕了。

百姓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反而对练武的积极性更大。刘韬觉得和云中的位置有关,不断遭遇鲜卑南下,那边的百姓或许更清楚:当敌人杀到自己面前的时候,能就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学识和口才,而是手里的武器和掌握的武艺!

这已经是心理方面的问题,这年头可没办法治疗,只能随着时间,大概十年八年,让他们在和平的环境下生活。当个人安全,已经不再受到威胁,那么他们就会考虑温饱问题。

温饱之后,便是各种繁衍,精神层面上的诉求,其中就包括对学习的诉求。

和那里相比,太原和上党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书院和图书馆在这里显然更有效果。

“就袁绍那破事,还比不上我和家人团聚重要一些。”刘韬说完,起身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