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 第209章 我就是公羊儒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209章 我就是公羊儒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24 03:51:22 来源:转码展示1

很快大家的目光,又从《木兰辞》之中,转移回张飞的画作上面。jiujiuzuowen那戎装女子,那种英气和沧桑感,想起《木兰辞》里面那个‘壮士十年归’的描述,颇有韵味。

“兄长什么时候做的?”比起画作,关羽却是更好奇《木兰辞》,是刘韬什么时候所作。毕竟一路过来,他们也没听说过类似的传闻。

“怕是看到这张仕女图,才有感而发吧?”卢琰看周围那么多人,只能随便敷衍一下。

刘韬什么情况,他们三个还不了解?读书可以,就当学习了。可这诗词歌赋,不管是什么时候,他都是一副深恶痛绝的样子。

这不,关羽就严重怀疑,这《木兰辞》并非刘韬所作。只是自家兄长,卢琰那么提醒了,他索性也就当成这样,毕竟难得糊涂。

“对了,不是还有第二张画作么?”不知道谁说了句,大家才想起还有这茬。

众人的目光终于是在戎装美女上转移过来,看向张飞拿着的另外一幅画卷。后者见状也不磨叽,直接就摊开画卷,展现给大家。

这是他在洛阳这段时间绘画,以一众宫女作为背景,画出人群之中某一个宫女回眸一笑的感觉。和戎装美女不同,这一副偏写实,但保留了写意风格,就如同加了特殊滤镜。

周围的宫女都被虚化,凸显了这个宫女回眸一笑的美丽。

“这个……什么时候的?”刘韬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画作,他当时让张飞选两幅。张飞应该是选择两幅,最有信心的画作。

戎装美女的好说,毕竟看过,所以张口就来,仿佛是蓄谋已久。可这一副,他自己都没有看过,但问题是,感觉那个宫女,真的好美。

只是不经意回眸,或许是看到张飞,没有羞涩,反而微微一笑,整幅画充满青春气息。

“宫中居然还有如此女子?”看到此女之后,在场的这些男性,都突然有了一种恋爱的错觉。关键是这画作的风格,把这一眸一笑,表现得非常传神。

“看衣裳,应该不是普通宫女……”邓盛留意了一下,“应该是个女官。”

刘韬闻言一愣,仔细看看这个女子,按照邓盛的说法,这个女子有可能就是貂蝉。少不得仔细端详一番,到底是偏写实风格,所以这个女子的样子应该和实际没有太大出入。

如果是这样,那传说中的貂蝉,的确是真的美丽。

关键是多少有些危机感,这张图出来之后,估计三公九卿都会对此女感兴趣。自己不先出手,估计就轮不到自己出手了!

突然有种,自己是不是被张飞坑了的感觉……

“美则美矣,只是这画风,和戎装的那副,有些许不同。”很快又有人看出端倪,于是直接指了出来。言下之意,大概是说两幅画,可能不是一人所作。

“我从小师从涿县画师,学习的画技偏写意。只是张某总觉得,这个风格,不舒服,于是一直在改,只是跳不出这个框架。直至遇到兄长,才豁然开朗,画风一点点改变。”张飞大笑,然后坦白说出。

当然这其实也不是先秦的写实画法,而是后世的工笔画法。画法细腻,把纤毫都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可以说是国粹里面,刘韬最喜欢的一种画法。

只是那么繁琐的画法,刘韬肯定驾驭不了,也只有张飞这种,外粗内细的存在,才能驾驭这种画技。另外,用这种画技,来默默耐心,也是挺好。

众人恍然,刚刚刘韬也说过,他略通画技,只是不如张飞。只是略通的程度,指点张飞这个级别的,有些说不过去。

所以他的画技,甚至可能在张飞之上?众人想到这里,顿时肃然起敬!

然后少不得,慢慢探讨这个画技,工笔画其实也很讲究,普通的纸张很难画出好效果,得用布帛来画质,换言之,就绘画的成本就不低,还要把画坏的情况算进去。

至于宣纸……刘韬可没办法弄出那玩意,估计这个时代,也根本没办法弄出那玩意。毕竟宣纸需要的原材料,这个时代未必能找到,找到也没用,纸药才是关键!

只是外国那种油画,其实不也是在画布上绘制的么?刘韬就打算做这个生意,反正画布本身是亚麻纤维所作,然后在表面涂上白色底层。

说不定,可以因此搞出一门新的生意出来……当然,不会在洛阳这里那么做!赚钱什么的,自然还要在自己的小底盘里面经营,更划算一些!

想要离京外放,那么首先要有足够的原因。刘韬会来参加这次文会,不仅是给刘元起面子,毕竟是老爹,不给面子不行。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元起的话提醒他了。若是刘宏认为他不是孤臣,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外放了!关键又不能和这些人太近,这尺度有些难以把控……

画作的问题,讨论了好一阵之后,大家的话题,又逐渐转移到诗歌,经学方面。

说到底,绘画音律这些,其实都只能算是加分项,这年头要混得好,治学,主要是治书的能力就有很高的要求。可以说想要混这个圈子,不会治书可不行,相处起来没话题!

说经学,当然还是《春秋》,每个人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春秋》,也因为大家都在治《春秋》,所以你不治这本书的话,那么估计和别人没话题。

到了这个级别,三公九卿偶尔也会说两句,或者点评一下。卢琰也参与进来,主要是未来小舅子邀请,他不说也没办法。

卢植主要治《礼记》,对《尚书》也有钻研,《春秋》当然也不在话下。卢琰小时候,也跟在卢植身边一段时间,所以也算耳濡目染,很多话题也能信手拈来。

原始版的《春秋》一万八千字,费点心思能背下来。卢琰还做不到,但好在也没有要求都要记住,毕竟科举制度还没有出现。

“如今治《春秋》之盛,犹在前汉之上,前汉尚有《谷梁》和《公羊》,如今空有《左氏》,说来说去,无非差不多的言论。”司空张温感慨。

“前汉时,《公羊》盛行一时,与《谷梁》和《左氏》分庭抗礼,如今早已没落,公羊儒,怕是已经没了。”袁隗感慨,公羊儒还好,谷梁儒才是消失最快的学派。

“谁说的?”刘韬指了指自己,“很不巧,我其实就是公羊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