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圣贤之路 (五千字大章,两更合一)

登基大礼越来越近了,牧景登基之前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如今牧景主要精力,还是在登基之前,完成对新政的布置。kanshushen

他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必然是在新政上有所作为,所以提前做好准备,能省掉他不少的功夫。

在新政方面,牧景是直接从中枢动手了,如今已经开始慢慢的改变了,明国的制度,早已经和前朝完全不一样了。

昭明阁下,政事堂,政事堂执掌各部衙门。

户部,吏部是大部,户部尚书是鲍苏,吏部尚书是秦颂,秦颂已经入阁了,鲍苏也即将入阁,这两部,是大部,也是整个明国体系的支持。

户部主钱,钱可是关键,不管是地方治理,还是打仗,都是少不了的事情,鲍苏在这方面一直做得好,不然也不能够被挑选入阁参政。

吏部主人事,选人治天下,这个官吏选拔,才是关键性的问题。

所以才让已经卸职入阁的秦颂,再一次担任吏部尚书,他执掌的吏部,算是整个政事堂最大的一部。

另外还有刑部,礼部,兵部,工部……

六部是少不了的。

但是牧景肯定是吸收了封建王朝的教训,不仅仅是建立六部的,六部之外,还有好些部衙,比如大理寺,六扇门,都是大部。

农部,也是大部。

神州几千年来,包括两千年后,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是天下的一个根基,特别是在这种经济不能繁荣起来的古代,粮食就代表一切。

有钱都未必能买到粮食,但是有粮食,却能稳固一方。

在这个温饱都没有能够达到的时代来说,有一口饭吃,什么礼义廉耻,什么家财万贯,那都是的扯淡。

农业的重要性,是能够让一个国家稳固下来的根本。

牧景对于农部自然很看重。

农部尚书,柳陵,柳奉仁。

柳陵不算是世家子弟,但是也不算是寒门子弟,他算是一个地方豪强的家族出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在家族之中,他其实也不算是比较出色的,多年来被扔到一旁,在南郑县衙,汉中府衙,都做过,但是基本上都是微薄小吏而已。

他明主是牧景,牧景当初进入了汉中,为了迅速把破坏的农业给重新建立起来了,亲自组建的农曹。

这就是农部的前身,集合麾下各个府衙县衙对农业能力特别的人,大力发展的农业种植。

柳陵脱颖而出,成为农曹主事,然后步步高升,随着牧景建立明国,农曹变成农部,如今他已经是农部尚书,位列明国朝堂上的大员。

一部尚书,是入阁参政的门槛,如果柳陵日后有足够多的功勋,表现出足够大的能力,他入阁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入阁参政,是所有明国官吏的梦想,柳陵也期望过,越是期望,越是有动力,他在农部,越干的出色。

农部主农耕大事,这些年明国能保持对外征战的底气,就是农部给了。

其实这些年不算是风调雨顺的,小型的洪灾经历过,旱灾也经历过,有一年还经历了一场的蝗灾。

但是明国都一一的撑过去了,虽然也有受损,但是相对于往年而言,简直是可以忽略不算。

这当然有牧景的功劳,治灾得用奇招,牧景来自未来,这种奇招层出不穷,另外就是一个明国在科技上的发展,是时代的标杆。

这才造成了明国农业的稳定,而这里面,也有柳陵的能力,柳陵是一个开拓不足,但是任何事情都会不打折扣的去做的最好的性格,他在农业上,开拓有左侍郎谷梁庆,右侍郎叶知,而他稳住大局,就是对明国最好的贡献。

农部的官衙,是一个三层楼,青砖红瓦的大楼,就在明王宫东翼,距离不足三百米而已,站在二层楼上,也能看到前面的日月大街的繁荣。

牧景坐在阳台上,一边看着日月大街的风景,一边听着柳陵的汇报。

“目前农部对汝州和洛州的土地,都要重新丈量过了,另外要挑选适应的农作物,今年快入冬了,估计希望已经不大了,但是从明年开始,不管是汝州还是洛州,都要跟得上我们春耕的节奏!”

柳陵一边看着牧景眯着小眼睛享受,一边禀报,有些无奈,不过牧景亲临农部,也是大好的机会,这是对农部器重:“另外西凉那边,我们得重新寻找耕种的品种,产量方面,没办法达到我们的要求,还有西羌,西羌的土地更显得特别,而且气温完全不一样,我们需要科技院的帮忙,才能确定合适种植什么!”

“还有,我们发现,南方虽然瘴气很多,山岭不少,但是他们的土地很肥沃,根据我们的调查,南方能做到了水稻一年两季,如果我们在你南方加大投入种植,我相信南方将会成为我们的粮仓!”

“再一个,我们和科技院那边合作,正在研究怎么沤肥,能让肥料变得更加有养分!”

“目前蜀黍的种植,也还算是不错,我们不仅仅提高的种植面积,在产量上,也有了进步了,如果明年能让我们的蜀黍大丰收,我相信明国不会有一个饿死的人!”

柳陵的声音让牧景有些昏昏欲睡,当然,他也不是听不进去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他还是听入耳朵里面去了。

“不被饿死,多么简单的一个愿望啊!”牧景长叹一声,打断了柳陵的汇报,有些感概的说道:“怎么就这么难做得到的呢?”

就算是他也不敢说,明国没有一个被饿死的人,虽然不是饥荒年,但是长年战乱,明国就算有余粮,也得先保住朝堂粮库的满额,地方而言,百姓的日子还是过得很苦的,到了冬天,冻死饿死的人,还是存在,只是比例很少很少,百万分之一这样的概率而已。

即使是这样,明国已经是所有百姓认为的天堂了,那些处在地狱之中的,比如中原,河北,幽州,每年饿死冻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曹操这些雄才伟略的人,不是不想去做事情,而是被战争给牵绊住的,根本没办法腾出手来了,他们只能兼顾大局,大局就是百姓还能生活下去,饿死一两个而已,不至于造反,要是好像当年黄巾起义那样,那就是冻死饿死一大堆,才会导致百姓司空,被张角利用,直接造反。

可这个时代,就是这么落后了,距离温饱,都还有很长的距离,哪怕不饿死,想要吃饱饭的家庭,少之又少。

牧景只能说,他距离成功,还有一个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如今顶多不过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而已。

“大王,我们都是从那个乱世之中走出来的,曾经经历过无数次战乱,吃过树皮,还曾经为了一口饭而杀过人,易子而吃如此残酷的事情,我们也见识过,吃饱一口饭,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柳陵看着有些忧愁伤感的牧景,忍不住劝谏的说道:“但是,我认为,生在明国,已经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我们还做不到让他们人人吃饱饭,但是别的百姓看不到希望,而我明国的百姓,他们看到未来能吃饱饭的希望了,我们农部这些年的努力,足以让百姓们对我们有绝对的信心!”

“农部的功劳,孤不会忘记了!”牧景点点头,这些年农部的贡献,不必刑部户部差多少,哪怕是前线的将士们,都要记住农部,若非农部的官吏上下齐心,保住明国农业,哪里来如今明国充足粮食的储存啊。

“大王,我不是要表功,我只是想要告诉大王,此生臣,非常荣幸,得遇明君,农部是不会辜负大王的期望的!”

柳陵真诚的说道。

“很好!”

牧景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柳陵是一个有用的人,这样的人,未来值得重视,而且农业是根基。

他想要发展,必须首先要稳固农业,只有充足的粮食镇压之下,不管他怎么弄,天下才不会出现动乱。

“农部和科技院那边,要密切联系!”牧景又嘱咐说道:“种地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技艺也是需要的,上古都有农家学说,这就证明,种地也是需要的读书的,你们这些农部大员,都是一步步从种地上爬起来的,不管你,叶知,谷梁庆,在种地上的造诣,都不一样,而且你们还是读书人,所以要撰写一些农业的知识,传承下去,这样才不至于让农学被人看低!”

“立言著书?”柳陵终究是一个读书人,有些免不了俗:“大王,这可是大儒才能有的本事,我们这些读书人,可不敢如此大胆,会被整个士林所嘲笑的!”

“谁敢嘲笑?”

牧景冷笑:“时代不一样了,汉室要过去了,咱们大明即将建立,有些规规矩矩就不必太在意,孤注重的是成绩,你们说你们没有资格立言著书,可孤觉得,你们比任何人都有资格,天下独尊儒学,这本来就是的不同的道理,儒学若能让天下太平,汉只能至四百年江山而止,事实告诉我们,儒学可尊,不可独尊,百花齐放,方能让时代进步,跟得上时代,才能的千秋万世!”

“大王,让你说的,我有点头晕!”柳陵苦笑,牧景说的有道理,倒是道理就是太明白了,意思也太清楚了,他人又不蠢,自然知道牧景的心思:“大王,不是臣想要揣摩你的心思,而是你表达的太明显了,你这是让我往新政的方向走,新政的事情,目前还是一个谜,可上了你的大船,我这农部尚书未必能干得下去啊!”

“说的好像,孤堂堂一个王,还保不住你的位置一样的!”牧景有些不爽了。

“大王,昭明阁只要有四个人同意,就能罢免一州总督,只要有五个人同意,就能就地罢免一部尚书!”

柳陵可怜兮兮的说道:“新政我可以支持,可你也别让我正面和胡相作对,别说胡相,单单是刘参政,就能让我吃不了兜着走了!”

“你就是胆子太小了,让胡昭和刘劲把你吓得不轻啊!”牧景有些咬牙切齿。

不得不说,刘劲执掌政事堂,胡昭乃是大明丞相,他们又占昭明阁参政席位,对于柳陵这种的尚书,威慑力太大了。

县官不如现管啊。

牧景是权力大,但是他想要跳过两人,直接参与各部官衙的事情,也是不太合乎规矩的,到时候说不定被弹劾。

都察院可是他建立起来了,为了表示公正公允,他可是把自己的都搭进去了,蔡邕是有弹劾自己的权力的。

“大王,不是我胆子小,是我目前没有底气啊!”柳陵也不怕牧景恼羞成怒,牧景这人,他岂能没有揣摩,揣摩君王是每一个大臣的本能,在他心中,牧景是一个守规矩的人,哪怕这个规矩是自己的建立的,这样的君王,他倒是没有太多的恐惧,更多的是敬重,他笑着说道:“农部本来就是家底不多,要是被新政拖进去了,对我们农部的发展,不是很好,目前而言,新政对农部,影响不是很大,虽然农税肯定有改变,但是只要地种得好,问题不大,可要是被新政拖下水,我怕农部先撑不住,到时候我得先倒下!”

农部是大部,但是在大部之中,权力向来比较小的,而且地位也不算是很高,参与新政这样的争斗,第一个被碾碎的就是他。

“算了,孤不逼你表态了!”

牧景也没有威逼柳陵表态,新政必须是一场又一场的扯皮,才会有结果了,凡事不能着急,要慢慢来。

“不过!”牧景缓缓的补充说道:“立言著书的事情,你还是要考虑一下,知识传承,比你一个人单打独斗要好多了,你是知道耕种之中,那些病虫可以预防,那些的土地该种植那些农作物,但是百姓可不知道,只有让他们都知道了,天下才会农业大兴,让每一个都吃饱饭!”

牧景这番话,倒是让柳陵认同的。

他有些沉思。

在农业上,他自问不比任何人差,这些年更是在土地之中不断的打滚,本来有些纸上谈兵的他,更注重实践的知识。

“虽然有些冒险,但是大王所言非虚,天下农业,需要进步,就必须要知识代代传承,人可以死去,只要知识传承下去,子孙们就能少走很多歪路……”柳陵想了想,道:“以吾之声望立言著写一些书籍,还是冒险了,我可以请一些大儒出面润笔,这样能把影响力压得最低!”

他这办法,是十分保持的办法,也是把青史留名的机会让出去一半了,但是他不后悔。

如今朝堂之争,已经一发不可收拾,新政旧制,打的不亦乐乎,君臣之间,也斗的不亦乐乎,他不敢掺合进去。

不是怕死,而是怕农部会因为这个而呆滞发展,这是他决不能看到了,农部必须要置身事外。

“随便你!”

牧景没有强求,而是淡然的笑着说道::“不过孤已经准备,好像建立医学府一样,建立一座农学府,让读书人精通耕种之事,日后他们就能成长起来了,这样才能保证农业发展,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教材,农部精通于耕种之人,不计其数,你们必须要收集这方面的知识,编著成书,作为教材!”

“教材?”

柳陵的小心脏不由自主的跳动了一下。

牧景果然是攻心好手,如果只是普通的著书立言,他还能推脱,但是教材,那就是等同于论语,大学,这些儒学经典之书籍了。

那是能让人立身成圣的道路。

他也是读书人,虽然不敢与天下士林最对,也怕自己太过于出风头会遭遇狙击,还怕胡昭和刘劲会给自己穿小鞋。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没办法抵住了这立身成圣的诱惑。

儒家圣贤,孔子,孟子,荀子,等等,他们都是有儒家经典传承,才造就了他们的圣贤之道。

自己呢,若能把农家学术铸书传承,那自己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农家圣贤。

噗通,噗通!!!

他的心跳的迅猛,看着牧景的眼神也越发的幽怨,大王就是大王,还真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

这等诱惑,他要是能忍得住,他就不是柳陵了。

“大王,若是我亲自著书,会不会被天下人讽刺啊!”柳陵咬着牙,低声的问。

“当然会!”

牧景非常直接的说道:“但是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你想想,未来子子孙孙,只要看到你们的书,就能想起的人,若是别人,你甘心吗,你就不想是你传承下去了农学吗?”

“想!”

柳陵恶狠狠的说道:“圣贤之路,绝不好走,虽有粉身碎骨之可能,但是哪怕有一丝的机会,都要去尝试一下,我答应大王!”

“非常好!”牧景笑了,总有一些诱惑,是他们没办法抵挡了,他最擅长的就是这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