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学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学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02 01:48:30 来源:转码展示1

这一日,牧景收拾的很整齐,一袭素白色的儒袍,腰上佩玉,长剑系上,头发整整齐齐的盘髻起来了,以发髻横过而髻起来,虽然因为年幼,面容看起来有些幼稚之气,可那他身上那一股见过沙场铁血,又带着书卷子的气质很是出众。jiujiuzuowen

在他身边跟着长随亲信霍余,武功高强的护卫张火,还有一个就是好如同他一样读书人的打扮蒋路。

四人驾驭马车,行开阳门而出。

“这就是太学?”

牧景走下马车,看着这庞大的建筑,却有些荒凉的气氛:“怎么看起来并不是很热闹!”

谋定而后动的他,是对太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才来的。

太学,这个词语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但是建立学府,乃是汉武帝元朔五年的事情。

这是汉朝建立的唯一一座官立学府,在大学历史上,它算是鼻祖,被誉为第一座官立大学。

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太学就成为了儒学圣地,规模庞大,足以振奋天下世子,人人已进入太学为荣。

就连昔日汉光武帝刘秀也曾经是一名太学生。

东汉建立之后,光武帝在开阳城门外,开始修建了东汉的太学,汉明帝刘庄还在太学行礼讲经,汉顺帝年间开始对太学进行重修,召集工徒一万一千有余,耗时一年,才修建了如今眼看所看到的太学。

太学之中,占地广阔,建成两百四十余房,一千八百多室,可容纳数万人就学,传言太学最鼎盛的时候,太学生足足有三万多人。

在这个落后的时代,天下识字的比例低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三万读书人,那可是一个惊骇的数字。

同时也说明的太学的鼎盛。

可惜,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鼎盛的太学,终究是会落幕的。

如今太学,太学生不过数百人而已,早已经是一个荒废的儒家圣地。

“昔日太学,乃是儒门圣地,自然热闹,天下多少学子以进入太学为目标,多少学子又千辛万苦的赶赴京城就是为了敬仰一下太学的风采,可惜如今……”

蒋路的目光同样看着这一座太学府,这上面的建筑很雄伟,连绵一片,起起伏伏,壮观秀丽,可是能看到进进出出的太学生,却寥寥无几,他的心中却有些悲凉起来了。

太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坠落的,蒋路心中很清楚,毕竟他昔日也能以进入太学为目标,对太学很是关注。

这段历史应该是从太学生参政开始。

读书人多了,青梅煮酒,谈天论地之中,难免就会牵涉朝政。

昔年陈蕃、李膺等士林大儒,反对宦官的黑暗统治,太学生纷纷的响应,因此太学成了宦官的目标,昔日宦官势大,以太学底蕴,自然而然就遭到了宦官狙击。

两次的党锢之禁之中,多少太学生受到牵连,让太学的生声势一落万丈。

熹平元年,太学生更是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达一千余人,彻底的被打沉了脊梁骨,太学这一面招牌,再也树立不起来了。

太学落幕,学子流逝,近乎已经要被太常官署放弃了,准备把这些建筑房舍另作他用。

这时候蔡邕回来了。

蔡邕以一人之力,号召士林,征召各方士子,扭转的太学无生的局面,尚有王允卢植马日樿等人支持,总算驳回了天子的想法,让太学重见天子。

这两年,蔡邕把所有的心血投入太学之中,才算是恢复了太学一点点生气。

不过如今的太学,与昔日的太学相差十万八千里,无法相提并论。

“我们进去吧!”

牧景可没有太多的感怀之间,他今日来的目的很明确,要见太学祭酒蔡邕。

“嗯!”

蒋路收拾了一下情绪,步入的太学的大门之中。

门口之处,沿着墙角,一共树立起来四十六块石碑,每一块石碑之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字体,看起来很是壮观。

“这是熹平石经!”蒋路看着这一块石碑,双眸湛然明亮起来,神色灼灼发热,一脸的敬畏。

“熹平石经?”

牧景对于这些石碑自然是有所耳闻。

熹平石经,是昔年灵帝下令,让太学集合众人之力,以儒门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的书文雕刻而成,树立在太学门前,可任由人抄录。

在这个知识封闭的时代,传递知识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大多的经文典籍都掌控在世家门阀手中,有很多人想要读书都读不成,书籍的金贵,在读书人眼中无与伦比。

而熹平石经就是打破知识封闭的一个里程碑,即使作用力不是很强,但是已经打开了一个让寒门士子读书的机会。

所以这些石碑,在很多读书人眼中,历史意义无比重要。

“很快,它们的意义更大了!”

牧景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两人都是一副读书人的装扮,而且气质都不多,多少带着一丝丝的书卷子气质,进入太学的大门并不难,毕竟如今的太学,连一些守卫都没有,不如昔日管理严格,只要是读书人,都能进出。

走进来之后,他们才发觉,其实太学里面并没有外面看了这么荒凉,放眼看过去,还是有不少读书人的身影。

“你不是说如今太学生只有五六百人而已嘛?”

牧景皱眉,越是走进来,越是热闹,三三两两的读书人聚集再一起,谈论之中,让他有一种逛市集的感觉。

“太学生是太学生,读书人是读书人,你看,那些穿着你和蓝白儒袍的才是太学生,太学生招收严格,求学期间,穿食如一,其他的都是应该是从外面而来的读书人!”

蒋路给牧景解析的说道。

“这么多读书人?”牧景皱眉:“难道今日太学有何大事?”

“几位兄台也是来听论政的啊?”

这时候一个读书人从后面走过去,看到牧景和蒋路身上的儒袍,顿时引为读书人,连忙行礼。

“论政?”

牧景眸光之中有些疑惑。

“传闻太学之中,每月都会有一次的儒学论政!”蒋路顿时想起来了:“也许就是今日!”

道士论道,佛学论佛,而儒学,论的就是天下事,朝堂事。

朝堂论礼,儒学论政,煮酒论天下,这些读书人之间的互相讨论,都是儒家一个个传下来的传统,也是读书人扬名立万的机遇。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牧景倒是来兴趣了,道:“今日我们就见识一下,所谓的儒学论政!”

儒学论政,是不是就是后世的辩论会啊。

他倒是想要看看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在论一些什么,作为一个候补的读书人,他的融入士林这个圈子,所以一些儒门的传统,他要学着去习惯,最好还能利用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