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三国之龙图天下 >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又是一年的岁末

三国之龙图天下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又是一年的岁末

作者:拾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02 02:01:42 来源:转码展示1

曹操叹了一口气,道:“看来只能杀鸡儆猴了!”

他想要太平。xiashucom

可总有人想要挑衅他的忍耐力,那就别怪他心狠手辣了。

“这些人跳的这么欢,恐怕不仅仅是小看孤王吧,当今之中原,孤不敢说天下无敌,可手握重兵,想杀谁就杀谁,再坚硬的骨头子,也挡不住不住孤的刀,若是没有人给他们撑腰,他们又岂敢挑衅孤?”

曹操的敏锐可不是一丁点,他从听到这事情,就已经察觉其中的一些不对劲了,而在这许都城,在中原,敢在他眼皮子上玩花样的人,数来数去,就一个了。

“大王英明!”

荀彧苦笑。

他是最难受的一个。

夹在天子和曹操之间,既想要天子好,也想要曹操能振兴大汉皇朝,可很多事情,其实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

天子无德,已名扬天下。

若仅仅只是无德,那也就罢了,为天下众生,为大汉皇朝,他也可以辅助一个枭雄般的人物。

可是不仅仅无德,还无能。

这就让荀彧越来越反感了。

以天子如今的处境,他最应该的是低调,休养生息,最好是能曹操面前认怂,如若没有韩信能忍得胯下辱的魄力,谈何中兴汉室。

明知道曹操的强大,还如此硬碰硬,真当他那些小动作,曹操就一点看不到了吗。

“莫要吹捧孤王,孤能想到的,你恐怕早就已经想到了,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姑息,是愚忠,还是你根本看不到的时局?”

曹操很严肃的问荀彧。

王佐之才,这是一个能辅助他成就大业的人,奈何心态不稳,始终是一个定时炸弹。

有才之人,得有心才行。

荀彧的心,摇摆不定,就是最大的问题。

“是臣有负大王之托!”

荀彧跪膝在下,拱手领罪:“臣愿领下责罚!”

“文若,你可曾想过一件事情!”曹操叹了一口气,眼角之中划过一抹失望,他已经给了荀彧太多太多的机会了,荀彧始终处于这样的位置,早晚会走到一个对立面去的:“如果这一战孤输了,天下还有大汉吗?”

“臣何尝不知道,天下为大王,而能中兴汉室!”

荀彧也叹了一口气,倒是神色表现的很坚韧:“可天子终归是天下,大王既迎了天下,就当尊臣子之道,除非大王想要谋朝篡位,不然大王永远只能是陛下的臣子,陛下可以错,大王不能错!”

“你倒是为孤想的很周到啊!”

曹操深深的看了一眼荀彧,他已经感觉到了,不管他怎么做,恐怕都已经无法改变,荀彧对汉室的那种忠心。

他不曾想过谋朝篡位。

甚至终其一生,不会坐上天子的位置,永为大汉之臣。

但是有他在一日的朝廷,不能出现第二个声音,这是他的霸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哪怕那个是天子。

又或者,那个人是他最器重,也是最依仗的王佐之才,一手执掌中原政务,为他撑住大军后勤,稳住后院的王佐之才荀文若。

都不行。

一旦有,那么这种人,早晚要在他的面前消失的。

……

这场谈话,不欢而散。

荀彧离开之后,曹操坐在了大堂之中,双手放在火盆上轻轻的烤着,思绪却飘动了很远很远。

不管他对荀彧有了多少芥蒂,在如今的情况之下,他自然是肯定不会动荀彧的。

天下不稳。

荀彧就得活着。

至于天子?

他的嘴角,不经意之间,勾勒起来了一抹冷冽的笑容,是时候,给天子一个教训了,不然他还真不知道,这朝廷,谁说了算。

“来人!”

“在!”

“八百里加急,让夜楼中郎将贾文和立刻回来见孤!”

“诺!”

亲卫领命而去。

大堂静悄悄了,响起了曹操自言自语冷厉如寒冰的声音:“非孤心狠手辣,是你们逼孤的,孤这样做,也是无可奈何也!”

……………………

腊月的时光,过的很快,转眼之间,距离岁末已经没有几日了。

新的一岁,也即将来临。

在这一方乱世之中,每天都有人死,战争的主题曲始终笼罩这这个时代的光阴,在很多人看来,能过的一岁,是一岁。

所以迎新岁,有时候就是庆幸自己又平平安安的活过了这一岁。

渝都城已经开始张灯结彩了。

相对于外面的战乱,渝都反而有一种和平盛世的感觉,毕竟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战争的渝都,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自然而言就有一种远离乱世的感觉。

岁末和新岁之间的交替,是一种风俗,除旧岁,迎新岁,在很多人看来,这都代表的新的一个人生的开始,只要有能力,庆贺庆贺,那是应该的事情。

无数的孩童们,已经开始穿上的大人给自己裁减的新衣袍,高高兴兴的走上街,在大街小巷,都是洋溢着这一种,热热闹闹的气氛。

相对于百姓,明王宫就显得忙碌很多了,明国大楼左右旁边有两个大型的马槽,是马车停靠的地方,进进出出的马车马匹,显然不少。

一岁之末。

对于明国朝廷而言,将会是一次总结,对于地方而言,也是一次需要禀报的总结。

明国的官,没有这么好做。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锅。

牧景提出了一种父母官的信念,还有他那不可一世的执政宣言,已经从上到下,成为一种风格,蔓延在了整个明国疆域之中。

出身,文采等等,已经不再是那些基层官吏最求的。

更多的是政绩的要求。

吏部这个部门,已经开始不断的完善,不仅仅是征辟人员出仕,更多的是对在位官吏,有一种考察的权力。

四年为一个周期。

如果在位官吏,不能通过吏部的政绩考察,那将会是直接暂停这个官吏的官职。

这是新政的之中的一条。

其实有不少人反对的。

奈何不了牧景的强硬,加上秦颂这个老好人,从中周旋,亲自督导,吏部从上到下,都在落实这个政策的实施。

所以一岁之末,吏部是最忙碌的,甚至将会展开对每一个州的总督,副总督,长史,主簿,等等的人进行考察。

同样,户部更是忙得两脚朝天。

一年的清算,从税收开始,各方面的收入和支出,都要重新算过账,要是算不清楚这笔账,今年谁都不想要过年了。

同样,枢密院那边,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岁末的事情,多的再招收十个八个枢密使,都未必能做得完的那种。

单单是一点,布防的事情,已经抄的不可开交了。

这布防不仅仅是枢密院的事情,还和每一个军部都割裂不开关系,部队镇守那一个位置,需要和实际情况挂钩。

枢密院商讨了好些时日,最后决议,明岁开春之前,邀各军中郎将,返回枢密院,商量一下,再决定。

政事堂,枢密院,御史台,等等各部司衙,如今其实都是忙得一匹的,都希望在岁末之前,把该做好的工作,都做好,最少能好好的迎接新的一岁到来。

因此,牧景也被迫无奈的天天加班,他不想的,可作为明国君主,看着自己的臣下这么忙,他是在不好意思天天保持下班的时间回家去暖被窝了。

说到底,还是一个有抱负的君主,和一个只想要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毫无责任感的昏君之间的差别。

牧景不能说之间一定就是一个很出色的明君,他甚至不认为在历史上会给自己留下什么很好的名声。

但是他的确是一个有抱负的君主。

从一介贼寇的出身,走到今时今日,一方诸侯王的位置,牧景就是靠着自己的抱负,走过来了,多少次差点崩溃,都能活下来,那是因为他还有抱负。

结束这乱世,再创一个与众不同的盛世。

最好还能推动一下时代的发展。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只不过是一个张口就来的口号而言,可对于牧景而言,当自己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实力,他这个口号,自然就变成了抱负。

在岁末之前,他也乖乖的,每天都提早半个时辰,打卡上班,晚上最少要加班一到两个时辰的时间,才拖着疲累的身躯返回后院。

这么忙,自然是做正事。

各个部衙岁末总结会议,他必须要亲临,不仅仅亲临,还要认真的听,有时候还得给出一些发展的意见。

另外还要军队,军队讲究的是军心,能让军心拥簇,才算是一个出色的君主。

对于高高在上的君主,能收取军心的机会不多,岁末就是一个机会,趁着这个机会,视察各军的军部,亲临下面,表现出与将士同乐,亲近一下他们,也给他们亲近一下自己,这样能拉进很多的被拉远的距离感。

单单是这些事情,都已经让牧景一天拥有二十四个时辰,都不足够了。

不过为了自己这个位置,能坐得稳,就算苦一点,累一点,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总归是要去做的。

特别是如今不管是朝政,还是军务,都在贯通新政,新政的出现,具体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还不得而知,然而闹的人心煌煌,已经是不可避免。

在地方,新政的出现,代表旧政将会失去效应,旧政代表的是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利益受损,天王老子来了,他们都敢斗一斗。

所以新政虽然上面强势的推行,必须要落实,然而到了下面,却始终是有一种胶着的感觉,没办法彻底的贯通。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军中。

一套全新的指导员系统,已经让各军部焦头烂额的,指导员们的出身,大多都是读书人,不是牧景不想用那些忠心耿耿的将士。

而是只有读书人,才能领会那种精神境界,知识的存在才能造就一个信仰,这是那些文化太低的人,没办法去领会的,只有让读书人先领会了,然后在慢慢的教会他们。

读书人和军中的那些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的匹夫同槽而食,自然会惹出很多很多的麻烦,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对于军中将士而言,指导员是外人。

最近两个月来,指导员和部下将士冲突之事,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军法司的宪兵,就没有消停过。

甚至这期间,闹出了好几起的命案。

军中将士,沙场征战,杀伐果断,气一上来了,根本不懂得敬畏,因为他们已经在战场上养成了以命博命的一种气势。

所以动起手来,没轻没重的,伤人不说,还错手导致好几个军中指导员丧命的事情。

这事情,牧景甚至不惜展露自己的维护思想政治司的立场,直接在枢密院的会议上,强调要严惩,军法不可废,军功不能代表的犯了军法就能被轻饶。

在他看来,他既然想要把这种思想在军中贯通,就不能手软,你接受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我需要的是一支有纪律有信仰的军队。

所以这事情,也差点闹的军中惶惶不安。

……………………

又是下了一整天的雪花,站在明国大楼九楼的落地窗上,牧景端着一盏热茶,茶香味很浓郁,闻了一闻,才抿了一口。

一口茶,舒缓了他不少绷紧的心绪。

过年倒是一个不错的日子,可过年的日子不太好过了。

他这两日,视察景平第一军,发现的问题不少,新政落实,还是导致很多事情出现了化学性的变化。

这让他忧心忡忡。

来年明军能不能恢复绝对的战斗力。

这时候,他心里面都没有多少底气了。

“大王!”

谭宗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牧景的后面。

“两条腿不方便,走上九楼,不累啊!”牧景回头。

“有环梯!”

谭宗笑了笑,回答说道:“一个人在后面推着,轮椅能上来!”

环梯,就是牧景比较特别的一个建设,就好像是那些停车场在楼顶一样,环形的旋转,能把车子开上去,而不是走楼梯。

按道理马车是能上来的。

不过太吃力了。

对于明国大楼的建设,牧景下了不少功夫,模仿了未来很多建设的风格,不管有用没有的设施,先做好的再说。

所以明国大楼作为当今天下,最先进而伟大的建筑体,一点都不为过。

“有事情!”

牧景问。

“最近许都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情,我得来和大王报备一下!”

“许都?”牧景眯眼。

“曹操回来了!”

谭宗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话,牧景倒是明白不少了,攘外必先安内,曹孟德要大开杀戒了,就是不知道谁首当其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