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三国骑砍 > 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轨

三国骑砍 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轨

作者:中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0-30 23:06:18 来源:转码展示1

司马懿参与的御前廷议并未带来什么有效意义的改进,提倡的久守必失、预防人心思变,以攻代守,干扰田信代汉,分离汉室老臣等等之类的提议也只是个提议。maixi9

会议结束,曹爽陪曹叡在园林中散布,曹爽眉目不展带着忧虑情绪。

作为大魏目前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国势衰败令他苦恼不已,只恨自己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

虽说如此也能看明白司马懿的用意,也清楚司马懿的提议注定不可能施行……朝廷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才达成了暂时停战协议。

很大的代价,很宝贵的停战协议。

自武皇帝与汉成祖皇帝争夺汉中以来,整个大魏就连年作战,从最初的主动调集兵力攻伐汉军,再到后来心疲力竭的应对汉军、府兵一轮轮的进攻。

从曹爽开始有记忆的时候,整个大魏就是不断的在打仗。

曹爽如此,曹叡也是如此。

当年武皇帝巡视东南,带着他与妹妹随军;那年江淮地多雨,益州战事又快分出胜负,武皇帝才舍弃孙权,去处理更为棘手的汉成祖,抢先一步对汉中张鲁发动攻势。

最后旷日持久的汉中拉锯战爆发,从此大魏士民连年鏖战,以至于中原被打空。

若不是有孙权时不时能给与汉军重要的一击,以汉军的推进速度,或许早已扭转天下格局。

所以面对这个宝贵的停战协议……不止是曹叡、曹爽,绝大多数的魏国官吏、士民都很是珍惜。

对于司马懿不切实际的提议……曹叡反应比曹爽更平静,也就一笑了之。

司马懿提出一个无法实行,还会招惹各方面诽议、不满的提议,除了表达坚定的抵抗态度外,估计还想以此污染自身的名望。

或许只是为了自保。

猜测到这个目的,也就没有必要细细深究,暂且揭过就好。

反正人是有记忆的,魏国百官士民不会忘记司马懿的态度,南边那些人也不会忘记司马懿做下的旧事,说过的话。

曹叡、曹爽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状态,过着有一日是一日的日子。

大魏可以躲在宫里做甩手掌柜,可三省六部的重臣们不能真的就这么干等着。

谁都不甘心引颈就戮,也不愿放弃现在的身份地位。

乱世浮沉几十年、家族几代人、十几代人攒下的基业、社会地位,哪能说放弃就放弃?

走在路上被平民不屑瞥一眼都值得拼命、杀人的时代……若非情非得已,谁又愿意宣扬、谋求什么‘以和为贵’?

如何更好为未来的决战做准备,是绝大多数重臣谋求的共同目标。

于是大魏重臣们再一次提倡铸造、流通五铢钱,以振兴经济的方式增加国力、可动员力量。

神宗皇帝时期就短暂的推行过五铢钱,因为各种原因又不得不放弃,继续以布帛、谷物为货币。

帛谷做货币,是战争时期一种不得已的办法,是战时经济的一部分。

可汉军也处于战时,为什么能顺利推广五铢钱?

大概是汉军腹心区域内的吏民对战争长远的未来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最重要的是对方治下始终维持着经济贸易,各种商业行为的日益活跃,助长了对钱币的需求。

各种贸易活动里,蜀锦又是硬通货,江东、大魏都在以各种渠道购买。真的是应了那句话,神宗皇帝花钱买的每一匹蜀锦,都变成了汉军的坚韧盔甲、锋利兵器。

不管汉成祖、诸葛亮还是田信,都在努力保护治下的商业,打击豪强垄断,让利于民,刺激民间的生产积极性、经商积极性。

远近山民都来投奔,达到了人聚、财聚的综合目的。

为了保护脆弱、日益壮大的商业、手工业,和治下百信的生活水准;汉军几次决战获胜却不得不退军,原因就是征多少粮,就打多少钱粮预算的仗。

从不会因为战争的进度做杀鸡取卵的事情,甚至为了帮助中原兖豫二州的逃难士民迁移南阳,北伐汉军倾尽储备军粮,带着兖豫士民完整撤回南阳。

结果是很显著的,南阳人口聚集,逃难百姓缓过气后就成了汉军、北府国力的一部分。

与此相对,大魏这些年是怎么过的?

简直没法细说,几乎所有有利于休缓国力的政策都与汉军反着来干。

越是打仗,国力是越打越弱,民心越打越是涣散,如同一个快要沉默的朽木大船,已经不起更多的撞击。

这种情况下停战协议就显得十分宝贵,可以让紧绷的大魏吏民好好的缓一缓,也能给大魏公卿一点时间,好研究各种措施政策,进而找一个恢复、振兴魏国经济的切入点。

于是乎,效仿、引进北府各项措施就成了眼下的快捷方式。

没有什么好犹豫的,先引进、仿造木轨,增加陆地运输效率。

解决了运输成本,再做别的事情也就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否则按着老办法搞无为而治……那根本没希望;关东四州有繁复的水系,既能满足农业灌溉也能用作水运,再加上木轨辅助,仅仅关东四州的恢复速度就会很快。

恢复、发展速度比不上关东四州,更比不上关陇、荆湘地区。

那么停战协议对大魏来说就是一个缓期执行的死刑……就没有实质的意义。

为了让宝贵的停战协议有些实际意义,因此必须革除顽疾,饮尽北府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理念。

可又担心修筑的轨车系统会沦为己方灭亡的加速器,因此魏国开始修筑的木轨……两条木轨之间的轨距正好比关中的标准轨距断一尺,是窄轨。

这样一来即便战争初期失利,让对方夺走部分轨道控制权后,己方却能提前焚毁车厢,或者把车厢成批次集中储放到战线后方。

黄河为阻,北府再厉害,总不可能把车厢运到河北来……轨道的轨距不同,关陇、关东的轨车即便运来,也用不上。

这种设计……却让司马师感到好笑,有一种掩耳盗铃的嫌疑。

明明已经劣势了,关注这样的细节有什么意义?

输了就输尽一切,正该全力以赴才对……却围着一个窄化的轨道问题讨论个不停,完全无法理解这些人的想法。

嘲笑归嘲笑,司马师积极投身轨车修筑一事……新的轨车将连同邺城与蓟县,以此增加对幽云六镇的控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