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三国两世陌上花 > 第4章 第二帖:天作之合 今天我要嫁给你了 1

东汉末年。初平四年。

河东卫氏大宅。

这一天是蔡琰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因为今天是她的大喜之日。十六岁的她,静静地跪坐在新房内室的榻上。

竖起耳朵,她听着外面的礼乐喧嚣人声喧哗,大厅里高朋满座杯盏交觥,她的唇边溢出一朵浅笑。虽然此刻她脚有点麻,肚子有点饿,必然的兴奋和紧张也让她的两颊泛红,手心潮热,嘴巴发干。

头发梳起了新嫁娘的百合髻,取其百年好合的好意头,只是勒得太阳穴两侧都有点生疼,倒是更显眼角上扬,眼神妩媚流转。顶钗上的红色玛瑙珠流苏,抚在她长长卷卷的睫毛上和鼻尖上,拂得她有点痒痒,想要用手撩开,又怕弄花了眉眼的新妆,只好时不时嘟起殷红的嘴唇向上吹口气。

然而这一系列种种的不舒适,也没能剥夺她一丝丝做新娘的幸福感。毕竟,做卫仲道的新娘,是她十四岁的时候就开始盼望的事情呀。

她的夫君卫仲道,正在那宴席间应酬宾客。他内在文采出众,外表飘逸脱俗,在她眼中他就是近乎完美的翩翩君子。今日终于如愿以偿地嫁给他,她是何其有幸。

她望着欢跃的红烛火苗窃喜了好久,自觉腿脚麻得终于有点儿坐不住了,便悄悄起身走至屋角的大铜镜前。

她的动作是那么小心谨慎,提着宽大的红衣裙裾,脚下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生怕惊动了外间人,会笑话她这个新嫁娘不够稳重端庄。

凝视着镜中一身大红喜袍的明艳女子----在温暖的橘黄色灯烛的映衬下,镜中人从头到脚都被罩上一层虽然浅淡却又炫目的金色光晕。

这是我么?这是蔡琰蔡昭姬么?她睁大眼睛凝视着镜中的自己,恍惚如堕梦中。

在前年的这个时候,她听府中侍婢通报,说家里来了一位河东才子,名叫卫仲道。之前倒也听父亲不经意间说过这个名字,当时她也并没放在心上。汉廷衰微至此,已有末世之象。越是这种时候,越是有更多沽名钓誉、名不符实的所谓才子夸夸其谈。

在她心目中,像父亲蔡邕这样真正的大儒,实在是少之又少。因此一听到“才子”二字,难免内心有点轻视之意。

为了全族的平安,为了养活蔡氏一门,父亲不得已与董卓那等佞臣权臣维持表面和气,董卓也送了不少礼物给父亲。自小被父亲亲自教导的昭姬聪慧有识,这让她内心存着极大的隐忧。她也曾苦劝父亲,尽量不要与董卓有所结交。毕竟天下士人都恨透了董卓,早晚有一天,怕父亲要被董卓拖下罪渊。

父亲当然深明此理,但为了两个女儿,他不得不在人屋檐下低头虚与委蛇。他说,远虑固然要有,但若今日之命尚不能保,又何谈将来。天下人都恨董卓专权跋扈,但自己只是一个文臣,又不曾参与董卓的任何倒行逆施。想来同朝为臣的这些老朋友们,将来总不至于太为难他,总不至于比董卓人品更差更狠毒。

昭姬明白父亲只是为了保全蔡氏一族,保全她和妹妹,也只能暗自祈祷,希望果然可以如父亲所言。纵然有一日董卓权力倾覆,也不至于将蔡家一并牵连进去。因此对于朝廷的动向和局势,对于父亲平常的往来结交,昭姬都开始格外留心。只恨自己是个女子,对家族没有任何裨益,只能给父亲出点主意给点意见,尽了自己的孝心,聊胜于无罢了。

所以得知卫仲道近日里频频来访,昭姬不知道父亲与此人都谈些什么,好奇又警觉的她悄悄走至前堂内室,藏在厚重的珠帘之后侧耳倾听。

两人对坐似是相谈甚欢,父亲竟拿出她几天前新作的《饮马长城窟行》,摆在卫仲道面前。

“卫君,这是老夫近日偶发奇想之拙作。卫君不妨一阅,评评此诗如何。”

卫仲道连忙双手擎过诗作,却发现字体清丽秀气,分明不是蔡公笔迹,竟像是出自女子之手。之前听闻蔡公有一女,盛传她聪敏灵秀,且会听音辨琴。又或者,这诗作是她为蔡公所誊录的么?

收了揣度的心思,目光落于绢上再细细一看,不由心生诧异。只见起首两句为:”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这样的诗句,朴实无华近乎白话,似娓娓道来,却又能于平凡中打动人心,另有一番自然别致的味道。

尤其再看到辞尾,竟赫然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好一句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卫仲道读至此句愈发激赏,忍不住坦陈心中所想。“还请蔡公恕晚辈直言,这----与您一贯的文风极不相符,竟不似是您所作。”

“哦?如此你我暂且先不论这始作俑者,单论此诗意味,卫君又以为如何呢?”

蔡邕原本就欣赏卫仲道,如今看他竟有这样的洞察之力,对他的好感又近一步。

“晚辈以为,此诗格调颇为新奇。既有童稚的天真,且不拘于古板之意,脱离了寻常的古诗桎梏。表面看去,似是全无华丽词汇雕饰;但究其本质,却更见情意深厚绵长。

再说文字技法,则如有似无,欲寻无迹,令人深感莫测。情思往往凸显于意想之中,最后又突见于意料之外----而明公格调一向沉稳厚重,料不会一夕间变得如此绮丽烂漫。晚辈不才,斗胆猜测.....此诗或出自女子之手。”

听着卫仲道如此盛赞女儿的诗,又分析得头头是道,蔡邕忍不住点头微笑。

“卫君所言不差,此乃小女昭姬几天前的拙作。卫君见笑了,也过于谬奖了。”

“晚辈所说皆是真心流露,绝无客套浮夸。女公子能作此诗,可令天下多少男儿汗颜。且说‘中有尺素书’一句,剖开鱼腹而见书信。虽不符常理却足见情理,更加令人回味。岂是我辈庸俗人能想得到的?

再看最末一句‘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此等口吻近乎诀别。语气看似平淡,实则凄美至极,颇有秦风余韵。可谓作者并未直言,闻者却不忍细思。女公子如此才思敏捷,足见蔡公教养有方。”卫仲道拱手诚恳回答。

坊间对于蔡昭姬的盛赞他早已听说,可到今日亲眼目睹了她的诗作,才算了解到她的才思。只可惜男女大防,而且昭姬乃未出阁的名门闺秀,不论他如何心仰慕之,也只能谨守教化,万不敢贸然提出相见之意。

----------------------------------------------------我是分割线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才子佳人,好似俗套。但乱世中的才子佳人,看下去自有其不俗之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二帖:天作之合 今天我要嫁给你了 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