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入赘就是要低头 > 第25章 赵夫人

入赘就是要低头 第25章 赵夫人

作者:朽和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2-05 01:16:27 来源:文学城

赵夫人名叫染宁,是陆秉重买下她时,给她取的名字。

她原本只叫阿妹,南方扬州乡下小农会对自己小女儿的称呼。她住在山里,四周都是茫茫不见尽头的山野,家里在半坡的荒地上种了一亩地活命,再养了两株橘子树换些家用。两个兄弟每日劳作,赵染宁在家里照顾兄弟,平日里,打扫内务、做饭洗衣,甚至下地干活,没有不会的。

家里两儿一女,一对还算恩爱的夫妻,原本日子虽然苦些,但也能对付着过下去,只可惜越是人穷,越是不走运。

种地靠天吃饭,难免遇上旱灾洪灾的时候,那年是文天元年,赵染宁十岁,接连半个月的大雨将地里的水稻都淹死,连橘子树也泡的快没了。父亲赵山没办法,只能出门去给城里的老爷打长工,去的时候是一个人,回来的时候抬在担架上,两条腿断了,气息奄奄。

老爷说,赵山自己做工不小心,从屋顶上摔了下来,跌在坑里,断了腿。老爷心善,给他封了五两银子带回来,让他家人想点办法。

可从屋顶上摔下来,怎么会断腿呢?那两条腿血肉模糊,分明是人打的,赵山出的气比进的多,怎么也不肯说自己究竟被谁打成这样,只是用带血的手将银子裹了,塞到自家夫人刘氏的手里,让她“不要去惹事,那些人招惹不起,现下两个男孩要娶媳妇,女儿也渐渐大了,日子还得过下去,拿着五两银子,好好安顿吧。”

赵山不让找大夫,于是没过三天,他死在了大雨倾盆的瓦房里。

刘氏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郑重的给丈夫磕了几个头,挑了个雨小些的日子,在屋子后头与两个儿子一同挖了个坑,用旧被子一包,埋了。

那时每天的雨都很大,天气也潮,还叫小妹的赵染宁蹲在家门口,想烧几张纸钱给爹爹在地府用,可惜怎么点也点不着。

家里顶梁柱死了,刘氏只看着五两银子,不知道能过多久。她听闻村里有学识的人说,今年是皇上初登基,对南方水患很是关心,在县里可以领粥领粮,可以活命。她独自一个人,走了十几里山路到了县城,只看见发粥的粥铺空空如也,怎么问,对方只是翻个白眼,并不作答。

听旁边卖菜的大娘说,之前布告,说是每日有三石米的粥,早晚发两次。一开始是这么发的,可过了几日,三石米变成了三石糠,再往后,是两石糠加上一些灰尘石子,再再往后,只有粥铺,什么也不剩下了。

他们都说,粮都在县老爷那里。

还说,县老爷之前那里有长工结伴想要多拿点工钱,县老爷打死了好几个,都给银子打发了。

刘氏在城里转了一圈,一斤糠谷都卖到了一吊钱,着实是天价。到处都是空空如也的宅院,里头的人都逃荒去了,剩下的要么在有钱人家和县老爷家做工,要么就挨着。刘氏站在县太爷的府邸门口,听闻过两天老太君做寿,城里的酒馆跟疯了似的开张,礼品流水一样的往院子里抬。

刘氏一咬牙一跺脚,回了家,让两个儿子将父亲的尸首挖出来,抬在一个木板上,一路抬到县城时,刚好是老太君的寿诞。

赵染宁跟在后头,披麻戴孝,看见母亲和两个哥哥将父亲的尸首放在官老爷张灯结彩的府邸门口,然后便跪在地上大声哭起来。有家丁要过来赶人,举着棍子就打,母亲护着她和两个哥哥,不知道挨了多少下。

刘氏呲着眼睛,冲到人群中间,拉着一个锦缎衣服的人不放,只用带血的喉咙说:“你打死我吧,打死我,反正我男人没了,我也不想活了,我男人是在你这儿没的,我这两个儿子并一个女儿,都打死我们吧!”

她话语粗俗,带着乡音。

周围围了一圈人,掩鼻遮着尸体的臭气,只觉得晦气。

贺寿现场,总不能真的闹出人命,县太爷在屋子里把茶碗都摔了,让人把他们带到后房,给他们塞了整整一车的陈米,还有煲汤剩下的三只鸭子、一整个不要的猪头肉。

刘氏和两个哥哥拉着车,带着父亲的尸首,如同战斗胜利一般骄傲的回家,赵染宁记得,回家的时候,天放了晴,哥哥和娘亲都唱着歌,跟过年一样高兴。

只有赵染宁。

她年纪小,连双鞋子都没有,哥哥赵世恩抱她坐在车上,她旁边躺着父亲,怀里是香气四溢的猪头肉。她回过头,看见县城里来贺寿的太太们都跟母亲一样的年纪,穿着锦缎衣服,带着金耳环,牵着的女儿,连鞋子上都绣了花。

那些人议论着,说他们是乡下来的臭虫,连死者为大都不知道,那个女的,也就是她母亲,泼妇一般,竟然将丈夫的尸首拖出来,当真不怕五雷轰顶。

细碎的议论缠绕着车轴,一路滚回了山野的家。

消弭在家徒四壁的房间里。

饭饱思□□这种话赵染宁不懂,但她知道,穷,就会没有骨气,就会让人看不起,就会害的挚爱亲朋,去做些天打雷劈的事情。

那天晚上,刘氏给了她一整只鸭子,让她好好补补,她掰着鸭腿对娘亲说:“以后要是咱们不这么穷就好了。”

“是啊,不这么穷就好了。”刘氏点点头,在屋后头起了个新坟葬了赵山,家里没有人认字,便在木头做的墓碑上,全家人每人按了一个手印。

她躬身磕头,对死去的亡夫道:“赵山,我动了你的坟,是为了你的儿子女儿,我做的是过分了,你要恨,不要恨他们,恨我就行。你听见你丫头说的话了吧,你若在天有灵,就保佑她大富大贵,以后啊,不像我这样丢人现眼。”

她磕完头,让赵染宁也用力磕了几个。

大灾的那年就这么过去,赵家的孩子活了下来。

赵染宁永远记得那个阴雨连绵的年份,天文元年,新帝登基,称新政合德,四海皆平。

虽然活了下来,赵家还是太穷,赵世恩赵世才两兄弟并不能娶上媳妇。赵家小妹逐渐看着大了,也该说个婚事。

家里的一亩地在大灾那年泡坏,橘子树也没了,只能随便种些好生长的庄稼,没了赵山,刘氏没日没夜的纳鞋底、给别人洗衣裳,但还是赚不够家用,从县太爷那里讨来的米,也很快吃光了。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赵染宁出落的好看,漂亮的出奇。邻村的富户愿意用一头骡子来娶她,有了骡子,地里的活会变得容易。

刘氏左思右想,不知道该怎么办合适,刚刚放集回来的赵染宁却看着刘氏说:“娘,我不要嫁给他,我要去酒娘那里。”

酒娘是这两年县城来的一个人媒婆,说是媒婆,实际上是人牙子。

她在穷人家寻找漂亮的姑娘,按下契约,收罗到自己的院子里,学伺候人、学说话、学认字、学唱歌跳舞,然后送到扬州城给富商们看,看上了,卖出去,再分给主家三成的钱。

村里有个姓朱的姑娘就是这样卖走的,虽然只是三分,但也有三百两,足够让他们全家好好的过一世。

只不过,买过去就是做妾,是为奴为婢,后头什么日子,大家也很清楚。

好人家的姑娘,怎能去学跳舞和伺候人呢?刘氏一时哑然,可她看见赵染宁坚定的眼睛:“娘,我不想穷一辈子。”

刘氏在自家院子里走了一圈,看见屋子里除了床没别的家具,米缸里只有薄薄一层糠谷,地里的新芽歪的像野草,最后看着赵染宁点点头:“好,你去。”

赵染宁由此收拾行囊,她带上了母亲给她缝的鞋底,牵着母亲的手到县城,敲开了酒娘的门。

这边是赵染宁的十四岁,她在酒娘的院子里待了三年,最后因样貌最好,脾气最温顺又娇俏,以两千两的天价卖给了刚刚富起来的陆秉重。

陆秉重带她上京,一路飞黄腾达,甚至最后没忘了将刘氏和两个兄弟接到京城,共同富贵。

赵染宁坐在陆府的椅子上,看见今晚的菜单是一只咸水鸭,外头刚刚下了一场秋雨,天寒凄清,天澄如碧。

两个兄长提着给她的礼,拱手拜别,她也微微行礼。

“改日有空,让母亲也来看看我。”她面孔含笑,似乎还是当日的丫头。

兄长点点头,留下两个熟悉又陌生的背影。

那边兄妹相见,陆老爷虽不知内情,但也产生了怀疑。

分明是自家人,却要将其他人支使开,坐下来自己谈,是何用意?

陆秉重对于赵染宁,一开始当妾,现在也只是当半个妻,只知道她家里苦,小时候穷的厉害,与兄弟间感情好,于是便允了她兄弟做布庄,这已经是心意。

可穷过的人,往往对钱也会有超乎常人的执着,赵家三兄妹患难与共之后,其他什么人也比不了他们的情谊,这一点,陆老爷也很清楚。

他没有多闲着,他请了慧圆师父来府里讲佛,说是为赵夫人祈福,但实际上,确实聊当初府邸命数的事。慧圆师父将给赵夫人讲的话,原封不动给陆老爷再讲了一遍,一件事,赚夫妻两份钱,他倒是向来聪明。

二十年前,府邸刚盖,当时陆老爷认识的人不多,帮忙的除了雇佣的工人,还有跟着妹妹上京的两兄弟。

当年正妻吴晚梅多年无可出,陆闻诗刚刚出生,偏是个女儿。赵世恩看见陆府辽阔的宅院,转头对陆老爷道:“陆老爷,您这儿不管是干活的力工、还是庄子上要帮忙的管家人,您大可以找我们,咱们两兄弟谢谢您的大恩大德,为您当牛做马在所不惜。”

也正是那一年,赵世恩进了云锦庄,帮陆老爷料理家事。

时间线很清晰。

只是没有证据。

陆秉重微微眯起眼睛,他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这件事,以免打草惊蛇,而整个府里,能与他商量,又与这件事毫无关系的——

他眼睛一亮,招呼老仆:“把穆麟叫来,我要与他下棋。”

我终于没有拖到凌晨再更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赵夫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