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入主大明 > 第8章 檄文

入主大明 第8章 檄文

作者:蔫莲黏鲢脸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2-01 05:58:12 来源:转码展示1

刘养正摊开手中的那张纸,高声朗读起来:

“我太祖高皇帝陛下,

北扫元虏,南平群贼,

始创大明万世之基业,如今已历百五十余年。

然至孝宗,奸宦李广,恶毒阴邪,觅民间野种,充皇室之血脉……

……窃国小儿厚照,骄奢yin欲,凶暴无道,建豹房,筑行宫,重用奸佞朱宁、朱彬祸乱朝纲……

……不尊祖制,调边入京,放任其不法,罔顾人命,肆意劫掠百姓财帛子女……

……今有宁藩宸濠,迎太后懿旨,奉诏监国,起兵讨逆,只为匡扶我大明社稷江山……

……革除正德伪号,暂以大明己卯代之,

今昭告天下,咸使闻知。”

(历史上刘养正的确草拟过讨伐檄文,不过在朱宸濠失败之后,全部都被朝廷销毁,并未流传后世。

所以上面这篇所谓的檄文节选,是本人胡乱编写的,各位读者老爷随便看看就好。

另外,钱宁、江彬皆是朱厚照义子,赐姓为朱,正式的记载都是用的国姓,檄文里自然也是,不过本书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阅读,还是用原姓。)

洋洋洒洒一大篇文字,刘养正读起来倒是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看似有理有据,可朱宸濠却知道全是在放屁。

其文中所要表达的,无非就是朱厚照并非孝宗皇帝朱佑樘亲生的种,而是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野种。

因而,太后传密旨给了朱宸濠,要他拨乱反正,将正德赶下皇位云云。

听完檄文,又瞅了瞅下边一脸认同之色的李士实、王春、万锐等人,朱宸濠觉得,自己刚才对这些人的看法,似乎有点过于乐观了。

他实在是搞不懂,既然原主和下面这帮家伙都已为造反准备十来年了,又打算以这样的借口来兴兵讨伐朱厚照,那为何就不能早点有所行动呢?

朱宸濠对此真的很无语。

这件事若是让他来做,那最起码在五年前,就会派人潜入顺天府。

那些人要做的,就是从大明的帝都开始,散播当今皇帝其实是一民间野种的流言。

随后,再将谣言扩散到京城的周边府县;

接着是各省,最终直至传遍全国各地。

要知道无论在哪个年代,民众的八卦之心都是一样强烈的。

因此只要谣言传开了,那就算朝廷大力辟谣和禁止传播,也必定是没有半点阻止和澄清作用的。

而且因为流言最开始的地方就在京城,所以更能增加它的可信度。

这样操作下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即便朝廷再怎么调查,也不大可能查到这个谣言的源头是在他江西宁王府。

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谎言听多了自然也就成了真。

到那个时候,舆论基础也便有了。

等他朱宸濠起兵时再登高一呼,被谣言迷惑而响应者必然众多。

可这帮蠢货,那么多年的时间竟然全都白白浪费了。

现在临到起事了,才将这么个破由头抛出,试问又有谁会信?

如果自己采用刘养正刚才所读的这篇东西,那除了让大家知道他宁王铁了心要造反之外,根本就再无任何益处。

“这篇檄文,先生写得很好。”

瞧见刘养正正一脸得意地看着自己,朱宸濠心中不免有些窝火,不过出于身份,还是冲对方笑了笑,紧跟着却话锋一转,不急不缓地说道:“

可孤,却并不打算采用。”

这话一出,不但刘养正呆立当场,其他人也是一愣。

“殿下,这是为何?”

过了好半晌,刘养正才回过神来,随即便赶紧询问。

“因为从孙燧、许逵等人在船上的反应来看,

若以此为理由,恐怕非但不能聚拢人心,反而会适得其反。”

朱宸濠收敛了笑容,神情瞧上去很有几分冷漠。

“那依殿下的意思,这篇檄文又该如何写呢?”

严格按照众人事先商量好的大方针,冥思苦想才写就了一篇得意之作,结果刚拿出来就被老板给否定了,刘养正心里也很苦啊。

“依孤的意思,新的檄文中就不要再涉及朱厚照那所谓的生世了。

其最核心的内容,应当是揭露钱宁、江彬及其奸党的恶行。

记住,这才是全文的着重点。

并且还要强调,咱们无论什么时候,那都是绝对忠于皇帝陛下的。

必须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本藩之所以兴兵,那也是因孤身为大明亲王,不能坐看国家为逆贼所把持,任由他们蒙蔽圣听,迫害朝臣的缘故。

对了,一定要突出孤的不得以。

总之,你的这篇文章要让世人都知道,

孤就是那么一个秉着颗赤胆忠心,为保社稷,除奸党,护百姓,甘冒奇险和各种流言蜚语,率正义之师为陛下清君侧,正乾坤的伟大之人。”

朱宸濠直接无视了刘养正那带着几分幽怨的小眼神,一口气说了一大堆。

听完朱宸濠的这番话语,大殿内瞬间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一脸呆滞地盯着王座方向,心中全都只剩下了一个声音:

“这也太tm无耻了!”

毫无疑问,在群臣眼中,朱宸濠此刻就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典型代表。

“嗯?

嗯、嗯!”

察觉到殿中气氛的诡异,知道自己确实有点过分的朱宸濠赶紧哼了两声,然后才假模假样地问道:“

众卿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

又是一阵长长的沉寂。

半晌之后,李士实才终于说道:

“殿、殿下之伟岸,那自是震古烁今的。

只是……

只是若按您的意思发布新檄文,殿下您就不能再以监国的身份诏令天下讨贼了呀。”

宁王若要在檄文中向世人突出自己忠君爱国之心,那他必然不敢再自封监国来越过皇帝代理国事,所以身为众臣之首的李士实最终忍不住还是开了口。

而这话也引起了下方众文武的共鸣,纷纷附和。

“监国?

嘁~”

当年,就算是身经百战的朱棣,在起兵时都没敢称帝称监国。

朱宸濠还真是想不通,原主和他的这帮手下,怎么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想要妄称监国呢?

虽说都是要玩大的,但他还真不敢像原主这么无脑疯玩啊。

因为那根本就是在作死!

至于殿内这帮臣子在想些什么,朱宸濠的心里也是一清二楚。

这些人跟着自己造反是为了什么?

无非升官发财而已。

因此若是自己监国,那诸臣自然也就可以跟着水涨船高,加官进爵。

即便那只是一个不被天下所承认的伪衔,可它却仍能勾起人们无穷的**。

就如李士实和刘养正这俩人,之所以会如此积极参与叛乱,肯定跟原主的封官许愿,有着极大的关系。

那个时代的人太过注重虚名。

李士实为了一个太师、左丞相,刘养正为了一个右丞相的位置,真的就可以豁出自身性命,甚至一切。

同样,那些所谓的朝廷忠臣,可以为了一个在现代人眼中很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就跟皇帝硬钢,即便被杖责打死都绝不松口。

所以大明朝的那些皇帝,除了朱重八和朱老四,其余的基本上都被朝臣们拿捏过,常常被气得半死却还是拿那帮人毫无办法。

就像万历,为了个皇位继承问题,跟大臣们斗了几十年,可到了最后仍不得不妥协。

还有如当今这个看似无法无天的正德帝朱厚照,也照样有在大臣面前吃瘪的时候。

就在四个月前,皇帝提出想要南巡,结果却换来一堆大臣的上书谏阻。

从正德十四年的二月到四月,被廷杖打死打伤的朝臣已多达数百,可却仍不能阻止官员们继续上疏。

最后弄得朱厚照也没了办法,只好认栽,南巡之事也就此作罢。

即便被打死打残也要跟皇帝作对,这在现代人看来无疑就是脑残。

可在当时那帮官员眼中,只要能为自己留下一个虚名,就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种风气,对朱宸濠自然没有任何影响,可他短时间内也没办法改变别人的想法。

“列位臣工。”

虽说对众臣心中那点小九九嗤之以鼻,但朱宸濠却不得不解释一二,毕竟他还得靠这帮人打江山。

“孤已经仔细想过了,自称监国,对内的确能够提升一些心气,可对外却毫无意义。

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各级官员们绝不会因为这个头衔就转而追随于孤,

说不定反倒会以此当做咱们谋逆的证据,进而组织力量抵抗我讨逆大军。

如此一来,为一意义不大的虚衔而陷我全军于险阻,又是何等的不智?”

说到这里朱宸濠看向众人,却发现下方诸臣皆沉默不语。

他所说的道理非常简单,殿中之人想必也都懂。

不过明白归明白,可一旦涉及自身的利益,即便只是一个虚假的利益,却也能让人头脑发热,心有不甘。

当然,朱宸濠不可能因这些家伙不开口就让步,然后胡乱撒下一堆自制的官帽,以换取这帮人的欢心。

那样一来,他方才为檄文所定的基调也就相当于是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