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一号作为移民舰降落在东旭星上,先遣探险队在离降落点约一公里左右发现了前文明遗迹,建筑的分布、结构与材料和母星类似,保存完整,但没有探测到生命迹象。”
“老师,是不是接下来就是探险队返回后出现了发烧,全身疼痛等症状,并在恢复正常后成为了第一批拥有第二性别的人?”
“是的是的,嗯,编号A1-133的同学看来提前预习了今天的内容,很不错,不过当初的探险队称呼这个为abo病毒,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切掉腺体后会导致人难以适应东旭星的环境,于是只能暂时停止对病毒的治疗研究。”
林松烟坐在东旭星月乌区第二保育院的人工监测室内,听着保育院教师给机构内儿童上课的实时录音录像。
在刚刚来到这片陌生的星系时,因为人力的严重缺乏,很多工作都只能由舰载ai代劳,而后由ai负责绝大部分工作便成为了蒲公英联盟的传统。
而等到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和后续发展问题后,心理相关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会增高人际关系建立的难度。
不过发现归发现,实际上立法划定ai与人的分工比例要再等上几百年,等到联盟顺利完成统一后才开始实施。
随着时间的发展,到林松烟这一代人时,人与ai的分工合作制度已经趋于完善,比如她现在工作的保育机构便规定了正职教师只能由人类担任,对人类教师的监督与考评由ai与人类共同负责。
林松烟现在的工作就是坐在人工监测室里确认教师有无违规行为。
说实在的,这个工作对她而言有点过于无聊了,所以她点开一个机构提供的辅助型ai工具来帮她看监控,标记所有疑似违规行为,等积累到三个的时候才会提醒她进行手动判定。
不过就算不用一直盯着监控看,也不代表她就可以快乐地刷星网,为了保护保育院儿童和教师的**,这里是不能直接连上星网的——防止有人借此把监控传输到网络上。
正打算点开自己提前下载好的沉浸式游戏时,林松烟收到了来自余折柳的消息,是通过她制作的那个数字生物,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感谢你的松果。之后有需要我帮忙的事直说就行,我一定帮。”
监控室本身也有监控,林松烟表情不变地把避开监控的小松鼠收起来,选中了那款游戏《第一夜》
……
“听说,当初来到东旭星的人的第一夜并不全都是在蒲公英一号上度过的。”
余折柳和姜玄宫带着视觉信号干扰器,来到了东旭星天车区旁边的月乌区,这里被认为是蒲公英一号的首次降落点,这艘移民舰的复原模型也摆放在这里。
在联盟统一之后,官方也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复古风格的蒲公英一号博物馆。
“假如我关于降落初期的记忆没问题的话,我应该在蒲公英一号上待了很久……似乎直到舰载ai探查完基本情况后,我才来到东旭星的地面。”姜玄宫带着余折柳来到这个复原模型的控制室。
“你关于这一部分的记忆没有问题,当时大部分乘员都没有离开,只有属于先遣队的几个人才是第一天就离开蒲公英一号下到东旭星地面前去查探的。”
余折柳当初并没有进入过控制室,他不是移民舰上的工作人员,而是以先遣队AI工程师的身份登上蒲公英一号的。
“玄宫,你还记得,我们与地球的联络是在什么时候断开的吗?”
“应该是倒数第二次更换守备人员的时候。”姜玄宫陷入了回忆,“守备人员采取四班倒,当时轮到了第一组轮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第一组的苏醒时间被推迟了,等到第二组苏醒时,他们才同时被唤醒,开始常规检查后两组的人发现,我们和地球的联络断开,并且无法再次建立。”
控制室里的设备都是模型,只是链接了复原的舰载ai可以进行一些实景演示,比如游客可以站到当时的工作人员的位置上体验一下如何操作移民舰在宇宙中的航行。
不过现在的控制室并没有第三个人的存在——姜玄宫四舍五入也可以算作是公众人物,因此在预约了今天的控制室参观后,馆方就暂停了控制室的对外开放。
“幸好这个ai只是复原的,不是原装的,不然我们两个人都会被ai认出来。”余折柳站在舰长的位置,看着ai模拟出来的投影,“说起来,你要不要猜猜,我当时在先遣队的名字。”
“……首先排除余折柳,如果是这个的话,我当时拿到乘员名单的时候就会认出来了……还有别的提示吗?”
“好吧,给你一个提示,我的第一和第二性别与我现在的一致。”
姜玄宫还记得,当时的先遣小队一共有六个人,其中后来变成了男性beta的是吴玉宿和布莱曼·怀特。
如果要找出这两个人谁和余折柳最像,姜玄宫直觉是吴玉宿。
“你当时的名字是吴玉宿?”
“你居然一次性就猜对了……不过这个范围确实也很小就是了。”听见吴玉宿这个名字后,余折柳的注意力从投影转移到了姜玄宫身上,“当时你是蒲公英一号的总舰长,而主要和先遣小队对接的是舰载ai蒲公英,所以你当时没有立刻意识到我其实转世了倒也正常。”
……
“第一批踏上东旭星土地的先遣小队一共有六个人,分别是李桃枝、文雪松、吴玉宿、布莱曼·怀特、艾丽妮·琼斯、钱照寒。”
林松烟听着游戏的开场介绍,进入了游戏《第一夜》的开始界面。
《第一夜》是一款经过多次重置的游戏,第一次发行的时间已难以考证,本身记录的一些历史故事也成为了不少游戏的创作母题,但是林松烟最喜欢的还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一版,爱好者一版会称呼这个版本为着陆版。
所有接受过完整教育的联盟公民都知道,先遣队的第一夜是在遗迹旁度过的,只是他们的任务记录储存在如今已经遗失的蒲公英一号原始数据库里。
所以之后的记录都是来自于当初参与者和对接工作的负责人的口述或笔述的回忆录。
据说,在第一版里,唯一能够扮演的角色是当时的先遣队队长李桃枝,因为她的资料最齐全,而其他几人的资料则极为不幸地有大量遗失。
后来因为文雪松的后代无意中翻找出了一些资料,重置版里的可扮演角色又加入了文雪松。
随着资料的不断完善,以及不同时代的爱好者们的接力,最新一版的《第一夜》已经拥有了六个可扮演角色,和增加了第一夜以外的剧情DLC。
林松烟之前的几周目都是选择文雪松视角,作为负责收集和分析环境数据并回传的技术人员,文雪松视角的玩法以收集为主,需要注意周围环境并收集关键信息,如果有些关键信息缺失,那最后会无法分析出某些必要结论,达成全灭结局。
想到之前某次聊天时,余折柳提起的吴玉宿,林松烟打算去试一试。
吴玉宿是队伍里的AI工程师,为了精简人员,他需要同时负责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和修理工作。
所以吴玉宿视角的玩法就是各种解密小游戏,需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解密。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解密都必须按时完成,但是有些关键器材不能成功维修的话,也一样会达成全灭结局。
或许是为了致敬,《第一夜》主要支持以非全息沉浸式的方式进行游玩。
林松烟点击正式进入剧情的虚拟按钮,由混乱代码字符串构成的画面逐渐变得有规律,拼出了吴玉宿这三个字。
剧情开头与文松烟类似,都是在休眠仓中苏醒,之后的出发准备也一模一样。
在离开蒲公英一号时,视角缓慢转动,最后定格在了蒲公英一号的宏伟剪影上。矗立在一片荒原上的星际移民舰是来自天外的庞然大物,也是东旭星人与地球最后的联系。
等视角再次转回到先遣队身上时,剧情已经快进到了空城前的土丘。
吴玉宿这个视角的特别之处在于,在靠近空城之后,他会因为受到影响而开始产生记忆混乱,解密小游戏也会出现手往右移动,但是图标却反向移动的情况。
比如现在,剧情已经进展到了前半夜结束,监控器突然传来警报,艾丽妮出去查探后怀疑是监控器或者摄像头坏了。
吴玉宿和文雪松会与艾丽妮一起再次离开帐篷,林松烟按照流程把摄像头全部检查了一遍,得出了那个在第一夜中被无数次提及的结论:没有问题。
剧情在按照既定的程序推进,文雪松手上拿着探测仪,对着吴玉宿和艾丽妮说道,“周围环境没有明显变化,我们确实还在原地,但是我检测到夜间的未知能量场比白天更为活跃。”
当当当当!第二卷开始啦!
就像开头着重提到的一样,这一卷主要是围绕着蒲公英一号刚刚降落东旭星时发生的事情进行,同时也涉及到了为什么会有abo性别
给abo设定加了很多私设,如果大家想看原教旨主义的abo可能会比较失望哦
(虽然好像也没啥人看我写这些)
如果没有意外,和之前一样还是每周五更新一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