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人生何处不离人 > 第15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3)

人生何处不离人 第15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3)

作者:白落梅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0-05-20 02:56:10 来源:转码展示1

第15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3)

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月光洒向壮美的河山。xiaoxiaocom那一轮明月,经朝历代,圆了又缺,缺了又圆。青山万里,是游子追寻的脚步;长河百代,是慈母织补的衣衫。流淌的月华,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展开一轴无边的温婉画卷。人间万户,在桂花香影的轩窗外,共此一天皓月星光。

又逢中秋,又是圆月高挂的良夜佳辰。那些沉积在远古的传统文化,开始被清秋的蛰声唤醒。中秋,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而中秋节,起先制定于唐朝,又盛行在宋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种拜月祭天、祈求团圆的习俗,从风云的唐宋至烟雨的明清,一直流转到繁华的今日。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离合悲欢的故事,依然以纯粹清绝的风姿遥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着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将明净无尘的灵韵付与人间大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依稀记得乡间村落,家家户户围坐在庭院里,焚香拜月,对着篱畔的菊花,吃上团团圆圆的月饼。到如今的城市人家,亲友良朋相聚在楼台窗下,饮酒望月,细数着宁静温馨的流年。丝丝缕缕的记忆,如同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轻浅地浮动。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苍莽的群山一次又一次涌动着萧萧秋意,那来自远古的天空将目光与灵魂漂洗得莹洁透亮。今夜,谁停下幽雅的琴弦,在花间月下,独酌一壶佳酿,相期在缥缈的云汉。谁在风清露白的中宵,空闻凄清的雁声,遥忆故乡的明月。谁在那玉宇琼楼,乘风而舞,唱一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辞章。那海上升起的明月,照见如梦的佳期。那无声栖落的秋思,又悄入谁人家中?

月光下晶莹的霜露,打湿了远方匆匆的步履。那涉水而来的是仗剑江湖的李白吗?他飘逸浪漫的诗心在长风万里的云海遨游。那飘蓬辗转的是寄身他乡的杜甫吗?他忧国忧民的情愫在天地之间纵横驰骋。那乘风而去的可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他轻盈灵动的思绪在天上宫阙恣意挥洒。还有吟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还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他们带着天南地北的风物人情,用浓淡各异的水墨将月亮点染得千姿百态,留给后人旷达温婉的诗篇。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曲《彩云追月》从迢递的古道飘然而来,弦声撩拨起一池的秋水,余音袅袅的意蕴在极远极近处隽永起伏。夜已经很深了,那轮明月在很深的夜里更加圆润亮丽、剔透晶莹。月光轻盈地流泻在瓦屋、窗台、回廊和石径上,弥漫着历史的深邃无垠,也携带着大自然的慈爱与平和。她沉落在澄净的秋水中,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这样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秋风打湿了悠远的时空,那轮被水墨浸染的圆月,沉淀着的千秋不改的如画江山,朝代更迭的煌煌政史,还有万古长存的天地人和。

青鸟打远处的南山飞过,穿过秋天的帘幕,落在故园的楼头。青砖黛瓦的院墙衍生了斑驳的苔藓,带着时光的痕迹,带着岁月的性灵。那株古拙的桂花,像一位安宁的老者,深情地守望着一段又一段悠远的历史。摇曳的灯光下,慈母那双渐渐苍老的手,颤抖着思念的抚摸,将远方的游子呼唤。还有饮露的寒蝉,唱彻了夜晚的梧桐,将今秋的心事风干。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水般明净的风,自悠长的小巷吹来,轻轻拂过沿街高挂的红灯笼,像一片片流动的红云。清凉的院落围坐着欢聚的家人,洁净的桌几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与精致的月饼。他们品茶赏月,感受着团圆的幸福,一种简单平实的幸福。

轻盈的桂花飘落在石阶上,弥漫着幽淡的芬芳。不知是谁,临着高楼,唱起了满月的歌,一轮清澈,一轮明朗,徐徐地向幽蓝的天幕舒展。

那一轮明净如水的明月,从远古到今朝,从乡村到城市。它沐浴过古人,又照耀着来者;它守候清风,又静待白云。它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抵达了清秋的人间,将祥和与宁静、团圆与温馨留给天涯的旅人,留给芸芸众生。

霜菊话重阳

红枫醉染清秋的霜林,以斑斓的色彩演绎着大自然的华美乐章。拂过岁月的琴弦,那些沉睡的华夏文化在跳跃的音符中苏醒。而重阳节,就是秋天诗卷里一页雅致的风景。菊花绽放,是馨香馥郁的盛筵;秋天行来,是云淡风清的际会。飘逸的芳菲,记忆远游的步履,穿越魏晋与唐宋,采集一束束霜菊与茱萸,在诗人词客的印象里,写下锦绣玲珑的辞章。

重阳节登高,清秋时赏菊。这是华夏民族传统的节日,它被成熟的光芒所笼罩,蕴涵了秋天深沉高远的思想。追溯到先秦,在秋季农作物丰收之时便有了祭天、祭祖的风俗。魏晋以来,重阳日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为一种时尚。直至唐朝,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而后随着朝代的更迭沿袭至今。九九重阳,如今又被增定为敬老节,年岁压在双九的日子,隐含着长长久久、延年益寿的寓意。在空旷的岁月面前,重阳这个绵延千载的佳节,不知被多少支温润的笔填充过。也许那些心旷神怡的片段,在翻卷的浪潮中只留存一些模糊的景象。但是凭着时光流淌的痕迹,我们仍然可以寻找出许多精致生动的细节。

温暖的秋阳落在古藤攀附的城墙,那一束束金色的亮光,折射着过往时间的沉香。在这天高云淡的清秋午后,选择离开城市高楼拥挤的丛林,离开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轻盈地推开重阳这个古老节日虚掩的门扉。红叶内敛的山头,一片深秋的风景就那样生动起来。漫步于枫树林中,在写意的空间拨弄流水清音,静读烟霞性情。流转的山风顺着季节的方向,将深深的情愫倾泻到逶迤的峰峦,蔓延至幽深的谷底,浸润到秋天的脉络里。那凭高长啸的旷达,饮酒赋诗的闲雅,醉卧白云的洒脱,是天空与大地的心灵对话,是古人与今人的思想叠合,让豪迈快意的人生变得深邃悠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置身在云烟苍茫的山峦,俯览着城廓的黄昏景致,那些或高耸或平和,或古典或现代的建筑,静静地沉醉在酡红的夕阳里,呈现着岁月行走的痕迹。远处飞翔的大雁,它拨开层云,丈量故乡的路程,将思念与祝福带向那个遍插茱萸的地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最是这吟哦千载的诗句,给重阳增添一抹浓浓的乡情。登高望远,穿行在历史的奔流中,感悟更豁达、更高远的人生意境。那个绚丽繁华的朝代,随着变幻的时空,浓缩成淡淡的记忆,在水墨古卷的文字中沉淀成重阳登高的典故,唱和了千古风流。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低眉遥望南山脚下,篱院故圃里,一朵朵悄绽的黄花,洗去岁月的铅华,以夺目的清雅,点染出重阳的色彩。那个独倚斜阳的瘦影,守着东篱,饮一壶菊花佳酿,赋闲归隐,形骸无我。“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菊花,以它孤标傲世、卓然离俗的淡泊情操,融入文人挥洒的墨中,写进我们编织的梦里。于薄暮的风中独醒,独醒间犹见其悠然超逸的风骨。在有流水的地方,秋天的船筏满载菊花的清香,它从乡村篱舍的溪边放逐,流经古镇石桥,流入雪浪江涛,迈着文明的步履,载着历史的碎片,在流淌的岁月里渐行渐远。行经之处,刻录了千年的光阴,也见证了世事的风云。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目光越过远方那些斑斓的秋树,落在了芦花飘飞的江畔。观江涛渚影,听沙汀雁声,在宁静至极的意境中感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纯然清远,也体会着秋天深邃的人生况味。“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那轮刻着“重阳”二字的秋月,宛若一块远离繁华的美玉,静静地镶嵌在天边。一半是明镜晓霜,一半是岁月苍茫。在季节如此频繁地交替里,有多少过往的记忆悄然地呈现?被时光闲置的静谧空间,连文字与意念也显得多余。远山的轮廓在无边的暮色中走失,只余下低低吹弄的箫声,于轻漾的微风中徐徐渺渺、若有若无。

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大浪淘沙,千年的存在也仿佛只是短暂的一瞬。回到盛世的天空,一种来自内心的热流驱散了所有飘忽的思绪。“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已经远去,风雨湮没了硝烟战火,锈蚀了戈矛刀枪,一切归于和平宁静。但我们仿佛还能看到那位开拓者在烽火连天的战场里显露英雄本色、王者之风。如今,又是重阳,那些脱去征袍、回归故里的老者,在风和日丽的午后闲坐品茗,在楚河汉界的厮杀中回忆当年的刀光剑影。唱一曲大江东去,于壮丽的山河中怀想风流人物,享受夕阳无限好的晚年时光。

一路行走,将浮华的世事搁置,流连着重阳节于不同朝代所呈现的剪影。在追梦的旅途中,一次次被深远高旷的意境打动灼热的心灵。择一棵茱萸佩戴,或摘一朵菊花簪头,抑或醉倒在青天之下,摆放一秋的思想。清风翻开许多尘封的记忆,那些被收藏的文字,像是一个沉静了太久太久的梦。即使是傍晚的余照,也作一次璀璨的光芒,把波光洒在粼粼的秋水间,留看明日的思量。

蝉声渐老,低吟驿路的垂杨;大雁始飞,回看故林的落叶。那些明净的秋水长天,飘逸的菊花梦境,都随着重阳散落在一页页封存的典籍中。曾经萍聚,而后云散,许多沉积在岁月深处的迷雾已飘然远去,历史还原了它本来的清晰与真相。怒放的黄花邂逅了秋天的情怀,那些古典的印象,宛如一泓清泉,缓缓地流入华夏民族的精魂。

一叶秋风已成往事,明月在历史长河里悄然流淌。重阳,这个凝聚着古老文化、民间风俗的传统节日,像一壶陈年佳酿,让古往今来的华夏儿女们品味出浓郁的醇香。一岁韶华,云烟过眼,趁这重阳日、佳节时,邀约两三好友行舟泛水,登楼咏月,超然以风物,放达于人情。在江山如画的中华大地,踏着一条浮光跃金的道路,浩歌天下,劲舞太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