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热血锦衣卫 > 第九十五章 议计

热血锦衣卫 第九十五章 议计

作者:帝王醉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3-27 17:51:18 来源:转码展示1

毛伯温奉旨南征,低调到了两广总督府,但是两广的地方官员早已是悉数尽知。

休息两日后,毛伯温便频繁召见两广地区的大小官吏,先是了解民情,再就是问询大藤峡侯公丁叛逆造反攻城杀官之事,对于征讨安南莫登庸只字不提,似乎此事与他无关一般。

而城外,咸宁侯仇鸾亦是夜夜笙歌,玩的不亦乐乎,似乎征讨安南之事也与他无关。

两广的地方官都是摸不着头脑,但俱是夹起尾巴做人,生怕被毛伯温翻出什么陈年旧账,断送了大好前程。

这一日,毛伯温又将广西副使翁万达寻来,仔细询问平定大藤峡侯公丁叛乱的详细经过。

要说起这大藤峡乱民杀官造反一事,就不能不提起大明制定的改土归流之策。

自大明洪武初年,广西初定,便设置官员,以改土归流之策治理广西,又以盐政之策控制地方。

只是各地土司之间本就互有矛盾,加之地方官吏贪渎,强抢民田,又用盐政等手段,控制不产食盐的广西等地,致使民生艰难,百姓难以为继,是以自洪武年间,大藤峡等地叛乱不断。

期间,最大的叛乱有洪武十九年至二十八年期间,瑶民罗禄山杀官造反。

永乐三年,浔、桂、柳三府瑶民起义和永乐十三年胡通四、韦保遵等僮民起义造反。

成化元年,蓝受式、侯大苟等瑶、壮民起义为规模最大,波及甚广。

直至嘉靖七年,朱厚熜起用新建伯王守仁以兵部尚书之职总制两广、江西、湖广等地军务,负责平定叛乱。

王守仁督师十万,将胡缘二、黄公豹等人镇压,当时被杀的乱民多达一万五千余人。

只是后来,王守仁病死归乡途中,虽布置了善后之宜,但大藤峡地形复杂,民情紧张,想要彻底剿灭叛乱,实是难事。大藤峡叛乱因此而终,但是根本问题却依然没有解决。

“仁夫,本官看过你上疏给兵部的奏本,说是侯公丁乃是你献计诱杀,可否详细说与本官听?”毛伯温咂了一口茶后问道。

翁万达见毛伯温问起此事,略显迟疑,片刻后回道:“阁部,恕下官直言,侯公丁其人,虽是死有余辜,但是其造反作乱,亦是另有隐情。”

毛伯温疑惑问道:“可是与那安南莫登庸有关?”

翁万达摇头道:“虽有谣传,但是还未找到证据,不过……”

“仁夫无需多虑,直言便可。”毛伯温宽慰他。

翁万达想了想,便也放下心思,慎重道:“自大明立国以来,这大藤峡是反了平,平了又反,可谓是朝廷心腹之患,大人久居边关,不了解这两广地区的民情,下官以为,当下的问题乃是朝廷盐政之策,有失偏颇。”翁万达久居两广,深知当地民众造反的缘由。

毛伯温见他吐露了实情,便接着问道:“依你之见呢?”

翁万达叹了口气道:“下官能有什么高见,只不过是竭心尽力平叛,不负皇上隆恩罢了。”

毛伯温亦是知晓地方事物的难办之处,他奉旨巡视宣大一线时,便深深理解做实事的艰难。

翁万达又道:“如今,侯公丁已死,叛乱也已彻底清缴,当解南方之顾虑忧患。”

毛伯温点点头,赞同道:“仁夫出力甚多,本官知晓。”

“阁部,征讨莫登庸一事,不知?”翁万达终是问了出口,这几日,毛伯温对于南征安南之事,闭口不提,以至于下边人都以为朝廷当此事又是说说而已,毕竟早在嘉靖十五年,便已决定出兵,兴师动众之后,却又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安南之事,这几年可谓是一波三折,所以翁万达才决心劝说毛伯温,安南之役,当威逼利诱,迫使莫登庸投降,不宜用兵。

毛伯温刚要开口,却见两广总督张经带着两个人走了进来,其中一人乃是安远侯柳珣,另外一人,毛伯温看着有些熟悉,只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此人名姓。

“阁部。”张经等人施礼。

毛伯温笑着示意他们坐下,待三人落座,仆役上了茶之后,才问道:“这位是?”

那瘦小之人见毛伯温看向他,连忙又站了起来,恭敬回道:“下官张岳,见过阁部。”

毛伯温恍然大悟,问道:“原来是维乔啊,怎么几年未见,竟是这般模样?”

张岳苦笑道:“年前患了一场大病,所以瘦的脱了相,下官已是知天命的年纪,倒是没有几年好活了。”

毛伯温又仔细打量他,眼前之人正是廉州知府张岳,弘治五年生人,正德十一年的进士。

张岳为人正直,早年为劝阻武宗皇帝朱厚照南巡,被罚跪在宫门前五日之久,又遭东厂廷杖,几乎被打死,后被贬官到南京,做了一个国子监学正。

等到朱厚熜登基之后,这才官复原职,只不过又因为恶了内阁首辅张璁,又被一贬再贬,远离了京城。

嘉靖十五年,毛伯温到西南巡视,备战安南,听闻他颇有才干,便推举了张岳出任廉州知府。

已经快到五十岁的张岳,竟让毛伯温有些恍惚,面对这位正直无私之人,毛伯温颇为尊敬,便听他道:“去年,还曾听闻,说维乔你在廉州查访民情,施行教化,又改建了郡县二学,大振我士林风气。”

张岳连忙回道:“阁部过誉了,此乃下官份内之事,当不得说。”

两广总督张经笑道:“张大人在廉州府做的事情,可也是令我等甚是敬佩。”

张岳连连摆手,谦虚道:“下官份内之事而已,几位大人过誉了。”

众人又寒暄几句之后,张经便将话题引回到安南上。

“阁部,数日前,锦衣卫百户王桐带人已经深入安南,打探消息,不出意外,这几日便应该有消息传来。”张经想起一事,便向毛伯温回禀道。

毛伯温听他此言,倒是没有什么疑惑,开口道:“原来是王桐,本官知道此人,当年,兵部曾派随同千户陶凤仪,前往安南侦查敌情。”

“想不到此人倒是颇有勇武,倒是锦衣卫中少有的人才。”毛伯温淡然道。

安远侯柳珣道:“阁部,今日大家都在,这打是不打,您给个话,也省的儿郎们天天烦老夫。”

毛伯温环视一圈后,才道:“也好,今日诸位都在,那就议一议此事,眼看着年关将至,打与不打,也要有个定论了。”

“怎么,这商讨军机,都不叫本侯么?”正在这时,便听见一个嚣张跋扈的声音从外面传来,而后便见咸宁侯仇鸾晃着身子,走了进来。

柳珣冷“哼”一声,没有理他。

仇鸾看了一眼毛伯温,又看了看翁万达,手指着他道:“原来是翁大人,想不到本侯又回来了吧,哈哈哈……”

翁万达也与这仇鸾有嫌隙,早年间,仇鸾任两广总兵官之时,放纵手下悍卒横行无忌,欺压百姓,多行不法之事,翁万达却丝毫不惧于他,将其手下违法乱纪的十余人关押进大牢,并判了流放之罪。

因此,翁万达声名远播,并被提拔。

在仇鸾看来,这翁万达就是踩着他咸宁侯的脸面爬上去的,面子丢了,岂能与他和平共处。

毛伯温知道仇鸾不仅与翁万达有嫌隙,也与安远侯柳珣有仇,是以这段时日,便放他在城外花天酒地,只当不知道。

想不到今日,他不请自来,便只好开口道:“咸宁侯,今日诸位在此,正好商讨一下,这安南莫登庸一事,不知侯爷有何见解?”

仇鸾找了把椅子,坐了下去,一撩衣袍,轻笑道:“自然是由阁部做主。”

毛伯温淡淡一笑道:“也好,那咱们就商讨一下,给这出征一事,定个章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